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19 14:44: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并学习例叙的写作方法。

  能力训练: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文中的4个生字。

  价值观目标:

  阅读本文,体会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和对这种友谊的珍惜。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和对这种友谊的珍惜。

  难点:

  学习例叙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

  请同学们先来读一组词语。(课件)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了吗?(都是赞美人的好思想,好品质的词语)。在这个单元里,我们结识了战场上挺身而出、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黄继光,访识了海滩中镇定自若、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哈尔威船长,这节语文课,就让我们走进快乐书屋,到《断尺》一课中去认识一位乐于助人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读读课文,注意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四要:要读准字音,要读通句子,要把握长句停顿,要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课件)一把普通的断尺,却让“我”格外珍惜,这是为什么呢?

  三、细读文本,感悟友情。

  1、围绕断尺讲了几件事?(断尺的由来,失而复得)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件事?[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在安排材料时,要做到详略得当,使中心突出。]

  这几个自然段中哪个自然段是详写?

  生:第二自然段。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生:考场上。

  就让我们一起伴着铃声走进紧张的数学考场,你看到了谁?

  课件出示:“我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毫不在乎”呢?

  “毫不在乎”是说我一点也不在意这次期末考试自己考多少分吗?

  生:我胸有成竹,所以显出一种毫不在乎的神态。

  师:与什么形成了对比?

  生:紧张的考试气氛

  3、师:正因为我的毫不在乎,所以我漏听了老师和蔼的叮嘱。“叮嘱”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叮嘱”说一句话吗?在家里谁最爱叮嘱你?妈妈会叮嘱你什么事?

  生:妈妈经常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老师会经常叮嘱你什么?

  4、正因为没留意老师叮嘱我们的话,所以此时的“我”,与之前的“毫不在乎”相比,神态又是怎样的?(课件:“我简直急得不知所措,头上……办?”)

  5、作者通过几种描写,突出了“我”着急的心情?应该怎么读?

  6、正当我急得直冒汗时,(课件出对对话),指名读,大家译议,着一段对话应该怎样读?这是在考场上,考试时要求我们不准大声喧哗,不准交头接耳,所以这里应该这样读。指名朗读对话。

  7、与考场上的小声对答相比,孩子们可还记得哈尔威船长那威严的声音?(出示课件:洛克机械师在哪儿……)师生合作读对话。

  这两处对话描写有什么异同?

  生:情急之下的对话,没有提示语,《哈尔威船长》简短有力,《断尺》轻声细语。

  这把断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瑶?

  乐于助人,做事果断。

  8、我接过断尺,也接到了一份珍贵的友谊,她留下了断尺,也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可是有一天断尺却不翼而飞了,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出示课件)指名读对话。

  对比尺子丢了和尺子找到后的对话描写,分别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9、我为什么会紧张地找那把断尺?

  生:珍惜断尺,珍惜友谊

  10、古往今来,关于友谊的故事很多,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播放故事:她是我的朋友)

  四,总结写法: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黄继光》《哈尔威船长》,这两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断尺》一课却先写了什么?(齐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在些事情的起因经过,这种写法叫倒叙。

  五、课堂练笔。

  《断尺》是一位学生的习作,记述了发生在她生活中的一件事。相信在你的生活中也会有许多难忘的事情。学习本文倒叙的写法,写一件使你难忘的事。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课文重点课文的2———7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读说结合训练点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检查自学,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导语:上节课我领略了“架子十足”、高傲的白鹅,那在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眼中课文2、3、5自然段。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喜欢什么动物,说说他们有什么特

  的白公鹅又是如何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自己去寻求答案吧!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腔调、慢条丝理、掂量、涟漪、举步、官司、径直、勾当、属于、主宰

  3、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调diàotiáo

  4、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

  涟漪慢条丝理主宰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本文主要围绕白公鹅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再读课文划出重点句,与上课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并试着填下表:

  白鹅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8、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2、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丰子凯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板书:白鹅),今天,和我们见面的是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加板书:公),你猜猜,这两只鹅会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我的要求是不读错一个字,不读得结结巴巴的,能办到吗?

  2、交流,找到海军上将了吗?(板书:荣膺)你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当海军上将吗?

  3、一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太有意思了,我们再读一遍这有趣的课文,怎么样?这回我要抽同学读。(抽生分段读)

  4、交流:现在你知道白公鹅凭什么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吗?(板书:傲)

  三、比较

  1、同学们讲得都不错,上一课我们认识的是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一只白鹅——高傲的鹅老爷,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叶。诺索夫笔下的海军上将。我想考考大家,我这有它们俩的肖像,你能认清哪个是海军上将——白公鹅吗?

  2、出鹅图,交流想法。

  结合引导学习白公鹅走路:

  A、走路的样子(请生表演,评演)读出慢条斯理

  过渡:在这一段中,关于白公鹅的走路,作者还有怎样的描写?

  B、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的细翎不沾一点污泥吗?

  C、狗追赶都不奔跑,这又是为什么呢?它心里会想些什么?(板书:傲气)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知道了,这是一只特别有趣的,特别高傲的白公鹅。同学们也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现在,我来揭晓正确答案——我也不知道是哪只。

  四、辩论

  “不过,你们先别笑。读了课文,有一点我却可以确定地告诉你们,叶。诺索夫先生可不喜欢这只白公鹅。”不信,我还有证据——

  1、证据一:捣乱

  出句“有时??乱羽”

  听你这么一说似乎也有些道理。不过我每次读到这都感觉叶。诺索夫讨厌它,你听——(师读)

  引导生读出喜爱。

  2、证据二:偷食

  出句“有多少次?主宰。”

  不光偷吃鱼饵,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多讨厌,这回你们无话可说了吧?(导:它知道自己偷东西吗?)

  (那作者是喜欢它偷东西吗?板书:傲骨)

  3、证据三:“吃惊”

  A、出句“白鹅大概认为这个??大吃一惊了。”

  B、瞧,作者想到小男孩要把它吃了,该是讨厌了吧?(结合讲讲破折号)

  C、听你们这么说,作者是在讲俏皮话啊。

  你听听看,当时作者是不是这么说的(师范读,引学生说出讲俏皮话的特点)“讲得有理,那你来试试。”

  D、那你看看这幅图,白公鹅要去捣乱了,谁能用叶。诺索夫的调侃的语气对白公鹅说几句话吗?

  五、小结

  看来作者明着是写白公鹅的缺点,实际上是对这只有着傲气和傲骨的鹅充满了喜爱。还有谁喜欢这样的鹅?

  六、拓展: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喜欢什么动物,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板书设计:

  海军上将

  白公鹅步态: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教后反思:

  活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3

  《触摸春天》出自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17课。课文讲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捕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作者以有别于常人的细腻眼光,捕捉到一个盲女的小小的动作,并被这一小小的动作深深地感动着,发出“春天是可以触摸的”,“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感慨。课文语句优美、含蓄,浓郁诗意,富含哲理。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情境中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飞翔的信念”,体会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

  3、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在探究中品读盲童触摸春天的动作,感受、体会盲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

  4、感受盲童对生命的追求,对学生渗透珍惜生命、向往美好、享受健康人生追求的教育。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在情境中感知

  二、在探究中感受

  三、在品读中感悟

  四、在拓展中升华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这四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在情境中感知

  我们知道,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对知识领域不断探索,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为此,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用图画渲染春天的美景,配上非常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用明亮的眼睛观察春天,欣赏美好的春景,用优美的词句描绘春光,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词语搭配:欣赏春景,沐浴春光,观察春天……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谱写“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二、在探究中感受

  本节课,我立足于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质疑,读文感受。

  教师小结:春天,这是多么让人流连,令人陶醉的春天!板书:春天,让学生填写合适的动词,进行词语搭配,揭题:触摸春天。从学生质疑入手,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激发出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我将学生的质疑梳理归纳为三个问题:(1)安静为什么要触摸春天?(2)安静是怎么触摸春天的?(3)安静触摸春天后会有什么感受?这篇课文围绕这些问题逐层展开。我让学生带着疑惑自读课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一种积极的态度引导下,课堂学习必然是充满挑战,充盈快乐的。

  2、深入探究,互动交流。

  首先,学生学习1、2自然段,感受春光的美好,把握“吸引”“流连”等词语,体会安静对春天的热爱,这也就是安静触摸春天的原因。

  接着,探究讨论“安静怎么触摸春天的”,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动词:伸、合拢、拢、抓住,学习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我打算让学生闭上眼睛,走进揭题时出示的图画情境,做一做安静“触摸”的动作,问一问:你触摸到什么?你拢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正确的理解动词“触摸”的意思,实现了对“触摸”的感性认识,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三)在品读中感悟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教学内容中显性的语言文字,更应该体会到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精神,实现语言文字与人文情怀的同构共建,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感受,在品读中感悟。

  “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什么地方?什么体验?①学生说一说自己做触摸动作时的内心体验;②想象安静抓住了一只蝴蝶时,她心里可能会想什么?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张望,体验安静丰富的内心。(1)“张望”是一个多么平常的动作,可是在盲童安静的`身上,意义却不一般,她向往着彩色世界,她想看见,想看见,还想看见,更想看见。引导学生想象练说,进行个性化体验。③拓展阅读:《光明心曲》、《盲童的画》(盲童歌唱、绘画,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学生感受:人生的美好,对生命的珍爱。④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美丽的弧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同学们,你们愿意用读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吗?”播放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动情地朗读,并说说你此刻朗读的感受,想象安静可说在想什么?可能会说什么?接着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有感情地朗读,此时学生的感情已达到高潮。这一设计突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从感性到理性,引领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在拓展中升华

  课文结尾是作者引发的感想,揭示了一个哲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①引导学生想一想:“谁”是什么?换成人的名字,再读一读这句话。(安静、海伦、张海迪、保尔)

  ②随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这些人物的事迹,指导朗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片段,欣赏20xx年春节联欢会《千手观音》的优美舞姿。

  ③畅谈感受:让学生用手中的笔,把内心汹涌的情感一吐为快,写一写自己此时的感想,只要是言之有理,教师也应允许他们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感受和表达的世界。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集体齐读,试背。

  这样对文本语言、内涵作进一步的理解、体会,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感悟,产生创造美好人生的期待,产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作业设计:

  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灵性,我设计了从“刚性”到“弹性”过渡的自选作业。

  1、摘录课文中你认为值得铭记的一至二句话,并背一背。

  2、你想对安静说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可以送给安静,也可以写给自己。

  3、课外阅读“用毅力和精神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人物故事,准备讲演。

  其中第一项为必做作业,第二至三项学生任选一项,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总之,整堂课紧紧围绕着“自主探究,自读感悟”这一主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快乐历程。课堂上,学生定会触摸自己生命的勃动,作为教师的我们将会聆听一片蓬勃的生命拔节声!

  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触摸春天的课文朗读

  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四年级语文下册触摸春天图片素材

  四年级语文下册触摸春天的课文图片

  触摸春天的课文原文

  触摸春天的电子课本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1.导语:你见过炊烟吗?看到炊烟袅袅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

  2.多媒体展示炊烟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炊烟》,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分钟)

  指名读学习目标,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三、检查预习,扎实基础(10分钟)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叫写本课的一组词语,对子同学互相批阅,举手汇报得分情况;组长组织交流,进行“错字盘点”,教师随机点拨。

  2.检查课文朗读:(①对子成员互读互查;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错)任选其一

  3.组长组织交流“词语解释”,提出没有解决的词语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从字词、读书入手,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尝试探究,整体感知(10分钟)

  1.组长组织交流课前预习中探究问题的答案;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故事发生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确定汇报方案。

  【设计意图:组内合作交流预习单中的探究问题,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同时加强合作意识。】

  五、展示汇报,交流成果(10分钟)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六、实践悟理,拓展提升(5分钟)

  当堂完成“作业单”第四题,简单交流。

  【设计意图:对所学用“提取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的变式练习】

  七、点拨归纳,盘点收获(2分钟)

  1.教师点拨:“提取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注意事项。(如没有出现具体时间等)

  2.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归纳,强调学习重点;学生盘点收获,养成整理习惯。】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分钟)

  1.结束语:(略)2.作业:A、完成作业单;B、预习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读新课(4分钟)

  1.交流课前预习:有关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名言和小故事。

  2.导入新课;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指答。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二、出示目标,明确目标(1分钟)

  指名读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三、例中学知,实践悟理(10分钟)

  1.组长组织交流下面问题:

  A、木屋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试着在文中做圈点批注。

  例:第2自然段“那还要问?坐下,下喝完茶!”——这是谁说的话?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木屋女主人怎样的性格和品质?

  B、可以看出,作者在刻画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时,主要了抓住了人物()、()进行描写,以后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习并运用。

  C、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以“炊烟”为题?如果让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以什么为题?

  2.确定汇报方案。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在例子中习得语文知识技能。】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10分钟)

  1.全班交流,组际之间相互补充质疑。

  2.在学生汇报过程汇中,教师引领孩子们读中悟情、品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补充质疑,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惑;同时指导读书、品词析句。】

  五、变式练习,拓展提升(10分钟)

  1.当堂完成作业单第一题。

  2.简单交流汇报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促进阅读方法转变为阅读能力。】

  六、点拨归纳,盘点收获(3分钟)

  1.教师点拨: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2.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归纳,强调学习重点;学生盘点收获,养成整理习惯。】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

  1.教师小结(从文章主题中心入手)

  2.布置作业:作业单2、3题。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领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节。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领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老师简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学习“潮、浩、沸、涨”,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学习“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学习“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

  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

  1、写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体会钱塘潮的壮丽。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是童话故事,其中《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是超人体童话,《去年的树》和《小木偶的故事》是拟人体童话。这几则童话故事的表达方式、故事情节结构各有特点。《巨人的花园》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建构故事情节,同时对比也是本文的语言特点。所以我的教学以“对比”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的对比,更要找到对比之后的为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对比之妙,对比之疑,再解开这些谜团之后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感悟故事带给大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词语,会写“牌”等六个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1、2自然段,积累并学习运用1.2自然段的优美词语,如绿树成荫等。

  3.重点研读第六自然段,感悟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重难点)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辨析文体,认识作者

  2.检查词语,指导书写

  读读::告示牌,冷酷,覆盖、洋溢、北风呼啸、瑟瑟发抖、鲜花凋谢、叱责、脸颊、火辣辣、砌起、绽出

  写写:牌凝覆溢酷拆

  过渡:课文读得怎么样呢,咱们一边学习,老师一边检查。

  二、初识花园,积累语言(1-2自然段)

  1.读文字、谈感受、情朗读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用一两个词语说说巨人的花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板书)

  2.积累词语,填空背诵。

  3.迁移练习,学以致用。

  我的家乡在农村,那里,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一年四季()乡亲们的欢声笑语。

  三、细读3——6自然段,花园之变中感悟对比之妙

  1.找出描写巨人花园的句子,读一读,此时的花园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2.对比阅读,发现对比之妙

  (1)老师把这段话进行了重新整理,同学们读一读与原文有何不同?哪个更好?(去掉描写村子里的.片段)

  (2))我们又仿佛把这段话读成了这样一串词语——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寒风刺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瑟瑟发抖

  鲜花盛开、小鸟欢叫,欢声笑语

  师:花园里是那么冷,那么荒凉;花园外是那么温暖,那么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王尔德写童话的高明之处和常用的手法——对比。

  3运用对比描写,

  夏天到了,村子里,可是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秋天到了,村子里,,可是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4.对比之问,寻找原因

  这么多的对比让我们不得不问“这是为什么呀?”

  四、激趣导读,课后对比阅读。

  王尔德用这样的对比手法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从文中寻找对比的蛛丝马迹,揭开对比背后的一个个问号。等这些问号解开的时候,这篇童话我们就真正的读懂了!课后请同学们将对比进行下去,读一读原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寓言内容,体会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结合重点词句领会人物特点,感悟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起死回生》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短片,揭示课题,

  二、了解扁鹊,初识名医

  1、生交流关于扁鹊的资料2、齐读形容医术高明,医德很高尚的成语

  三、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3、回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题眼扩展法、串联法等)生汇报

  四、研读词句,揣摩人物特点

  (一)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1、默读课文,找出能证明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

  2、生汇报谈理由感受

  3师指导朗读,揣摩人物语气

  4、填写扁鹊专用诊笺,观察这份诊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病情、治疗方式以及拜见时间三方面来谈)

  5、交流:明知蔡桓公不信,扁鹊为什么三番五次去提醒?

  6、教师引读扁鹊拜见蔡桓公说的话

  (二)体会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1、交流问题:扁鹊是名医,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2、指导朗读

  3、扁鹊第三次拜见,蔡桓公非常不高兴,等扁鹊走后他又会对左右的人说什么呢?

  4、想象一下,临终之际,蔡桓公会说些什么?小组内交流后回答。

  5、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能否用上一句俗语来说说

  五、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举例说说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类似的'人类似的事呢?

  七、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郑人买履》《老马识途》《买椟还珠》。

  2、请你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写一写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他会如何回应?

  【板书设计】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固执己见

  医德高尚讳疾忌医防微杜渐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明白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学习方法:

  1、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生词。

  2、小组合作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3、积累资料袋中的重点内容。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王尔德(1854——1900)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在他安息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真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巨人的花园》就是从《自私的巨人》改编而来的。

  一、自主学习

  1、这真是一篇动人的童话故事,我要好好读一读。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工具书,我自学了本课生字词。我会写

  Yángyìyǔnxǔwéiqiánggàoshìpáizēngtiānxùnchì

  ()()()()()()

  fùgáiníngshìlěngkùhǔolālāyúkuàichāichú

  3、在学习过程中,我的收获:

  4、在学习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些困难:

  二、合作探究

  默读全文,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三、拓展生疑

  1、请你们结合课文谈谈学习之后的收获。

  2、你对课文还有什么疑惑吗?

  四、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花园()的鲜花()的笑声()地提醒

  ()的阳光()的`严冬()的训斥()地逃窜

  二、1、找出描写有孩子是花园的样子:

  2、找出描写没有孩子是花园的样子:

  第二课时

  知识链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

  一、自主学习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美丽漂亮?画出句子并朗读。

  3、哪里又表现出神奇呢?画出句子并朗读。

  二、合作探究

  1、春天来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想象隆冬时花园里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时村子里的孩子们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3、小男孩一伸手,桃树马上开花了,巨人明白了什么?他又从小男孩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他心里为什么火辣辣的?

  4、巨人醒悟后是什么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对巨人说些什么?

  三、拓展生疑

  1、从这篇童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2、想象巨人拆了围墙后的情景,续写。

  巨人拆了围墙,

  四、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一、我会填(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春天____,夏天____,秋天____,冬天____。

  2、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__________。而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

  玩耍时,花园却_________。当孩子们再次偷偷钻进花园玩耍时,花园又____

  _______。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却又______________。

  最后,当巨人拆除围墙时,花园又________________。

  3、巨人生活在_____的花园和___中间,感到_______。

  二、我知道

  学了这个童话故事,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悟到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美丽的童话故事吧!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就是这棵去年的树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伤感和不舍,让我们带着怀念深切地呼唤这棵去年的树吧!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童话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了鸟和树是什么关系?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进行交流。

  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1)“天天”一词说明了什么?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你们有这样的朋友吗?(老师评价:;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幸福,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一段。)

  (2)分别时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请你和你的同桌来练一下这组对话,好吗?(生就近找一位好朋友读,师指导)请一对同桌读对话。(老师评价:老师发现这只小鸟说:“我明年一定回来”时,语气特别坚定,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读吗?)再请一对同桌读。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感觉到这对好朋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像刚才那位男同学这样读出自己的个性,女孩子读小鸟。咱们一起来对对话看,好吗?(男女生分角色读)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啊,坚定些,再来一次,好吗?(女生读)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小鸟带着对好朋友的承诺飞到南方去了,等哪!盼哪!终于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来寻找她的好朋友了。可是,不见树的踪影。假如,你就是寻找好朋友的那只鸟,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焦急、伤心)千里迢迢,历尽了千幸万苦,还是找不到好朋友,真是心急如焚哪!请同学们用—————线画出鸟儿寻找朋友急切的话语,并指名读。(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急切)

  2、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

  (1)默读7—14自然段,概括鸟儿寻找好朋友的过程。

  (2)反复朗读小鸟询问的话,体会小鸟的心情。

  (a)“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b)“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c)“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3、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邀请想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进行表演,你们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们在教室里边飞边询问着你的好朋友大树,想让谁做你的配角跟你对话,你就可以在谁的跟前停下来。

  (1)学生做小鸟,自找合作伙伴练读。

  (2)小鸟,你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找不到朋友,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这三句话。

  (3)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

  4、总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1、出示课件: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2、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为什么用了两个“看”?)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吧。你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

  3、这两个“看”,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多么守信的小鸟啊。小鸟是多么留恋自己的朋友,他舍不得离开。同学们,这会儿,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引读课文最后三段,把小鸟换成“我”,再指导读。(你们的朗读,把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你们是这么读的“睁大眼睛、盯、看、又看”,再动情地读一次好吗?)

  4、采访: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指名说。)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再指名说。)你们真是守信、重情的小鸟啊。

  五、教师总结:

  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历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回归课题,升华理解,拓展延伸

  1、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去年的树,虽然不复存在但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太多太多的思考,太多太多的启发,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2、读完这篇感人的肺腑的美丽童话,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笔把你此时心中最真的感受写下来,可以对鸟儿说,也可以对大树说,也可以对别的对象说。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珍爱友情,信守诺言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涵的道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不堪的毛虫,可能脱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要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

  2、抽学生领读。

  3、师强调字音。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变划出以上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

  句子读通顺。

  2、读完后,想一想,说说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3、汇报。

  4、生默读文中所讲的三件事,画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想一想,这三件事分别带给作者也带给你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自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感悟深刻的句子。

  3、你抓住了哪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4、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5、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在心里说什么来鼓舞自己呢?

  6、如果你是杏林子,你看见这只飞蛾,你会怎么样呢?你为什么要放了它?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所画的句子,读出香瓜子非同一般的生长力量。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范读,学生思考:那沉稳的心跳又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2、生谈自己的感受。

  3、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怎样做才是好好的使用生命?而不是浪费生命?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八、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生命是什么呢?怎样的生命才活得有意义,拿起笔用一句话写出你对生命的感悟。

  九、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求生欲望

  顽强的生命力

  对自己负责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分析:

  《责任》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写人物事迹的记叙文。本单元所选三篇讲度课文全部为写中外优秀人物事迹的文章,要求通过学习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责任》就写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童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童年时的里根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的玻璃。父亲要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暂时借给他15美元赔偿邻居的玻璃,并要求他必须想办法把这15美元还给父亲。小里根靠打工、捡破烂儿挣了15美元,他把钱还给了父亲,得到了父亲的夸奖。许多年后,当了美国总统的里根说,当年这件事使他懂得了做人的责任。文章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负责的人。

  学生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批注自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喜欢表现自我;虽然不全是独生子女但大部分都长期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呵护宠爱之下,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的意识。根据这些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教学方式:

  自学—辅导式、创设情境学生表演法、图片展示法、阅读法

  教学手段:

  表演法、图片展示法、阅读法

  技术准备:

  将“打碎玻璃——借钱——还钱”这三个场景的图片,做成幻灯片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抓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特征,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2、通过情景表演感受人物心理,引导学生增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3、合理想象。并能把小里根把钱还给父亲时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教学流程:

  一、 指明“剧本”

  (设计意图:回顾第一课时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示本课主要任务和内容)

  (出示里根小时候的图片和成为美国总统后的照片,幻灯出示)

  同学们,这是谁?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阅读了课文,了解了里根一些成长经历。在小里根成为美国总统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件事让他印象深刻影响至深,你知道是那件事吗?

  1、指明学生复述事件。

  2、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7.责任

  起因 经过 结果

  打碎玻璃 —— 借钱 —— 还钱

  小里根行为

  小里根心理:( ) ( ) ( )

  3、这节课我们就来当当小演员,小组合作选一个你最有感触的场景研究透彻并把它表演出来,课后让大家评评谁是本节课的最佳演员!

  二、 “演员”排练

  (设计意图:第1/2/3部分是重点段落,采用学生自学批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特征,为下面表演做准备。)

  1、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提示要求。

  (1) 其余同学边听便勾画出三个场景中有关小里根行为的词句。

  (2) 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

  2、学生根据要求读书、圈画,小组交流安排角色及剧情教师巡视。(注意确保每一个场景都要有人来演)

  三、我是小演员

  (设计意图: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从读中感受小里根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此同时观看表演的同学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评价表演内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顺其自然地认同并产生责任感。)

  第一幕:打碎玻璃

  人物:里根,小伙伴若干,老人,旁白

  剧情:学生根据课文自编自导自演

  剧评

  1、请你对照课文,看看他们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吗?

  (设计意图: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2、你觉得这组同学谁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别好?

  (设计意图:能找出文中重点词句)

  提示:小伙伴“纷纷逃跑”;

  小里根“低头认错”、“哭”

  3、小里根(演员)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吗?当时怎么想的?

  (难过、委屈。并请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第二幕:借钱

  人物:父亲,母亲,小里根,旁白

  剧情:学生根据课文自编自导自演

  剧评

  1、请你对照课文,看看他们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吗?

  (设计意图: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2、你觉得这组同学谁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别好?

  (设计意图:能找出文中重点词句)

  提示:小里根“怯生生”、“飞快地跑”

  父亲“冷冰冰”、“严肃”

  母亲心疼

  3、小里根(演员)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吗?当时怎么想的?

  (为难、胆怯。并请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父亲母亲(演员)你们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吗?当时怎么想的?

  (父母的表现大相径庭,但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第三幕:还钱

  人物:父亲,小里根,餐馆老板、收废品老板等若干,旁白

  剧情:学生根据课文自编自导自演

  剧评

  1、请你对照课文,看看他们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吗?

  (设计意图: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2、你觉得这组同学谁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别好?

  (设计意图:能找出文中重点词句)

  提示:小里根“终于”、“郑重”

  父亲“高兴”

  3、小里根(演员)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吗?当时怎么想的?

  (自豪。并请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四、对比朗读

  (设计意图:重点内容重点提示,让学生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并通过有感情朗读的环节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

  1、文中出现了父亲的三次语言,每次说话的语气都一样吗?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语气的不同?

  3、成年后的里根对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有什么感想?齐读最后一段。

  4、教师小结。

  “懂得了做人的责任”,就是要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这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五、课后练习拓展,合理想象。

  把小里根把钱还给父亲时的情景写成一段话。(设计意图:强化教学效果,并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带着问题一边读书一边批画父亲与姐弟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学习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方法,感悟一家人浓浓的亲情,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教育。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渲染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悟文中省略号所表达的情感,渗透省略号的作用,体会父亲的无奈与为难。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带着问题一边读书一边圈点批注,抓注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象情境,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并体会关键词句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抓阄”(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美丽宁静的小山村里,小姐弟俩放牛归来了,因为明天就要开学了,他们追逐着、嬉笑着,真高兴啊.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多么和谐画面啊!然而因为家境贫困,此时父亲正准备用抓阄这种古老方式,决定他们谁能去上学的命运。父亲该怎么开口和两个孩子说出这件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这座偏僻的小山村,走进这户普通的农家小院,走进父子三人的内心世界,去细细体味这份至纯至美的真情。

  二、精读父亲表现,感悟父爱情深(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抓住父亲的描写感受父亲的内心情感

  (1)根据问题情境,找到重点语句。A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读画)B分别读出所找的句子(明确重点语句)。

  (2)整体感受自己再轻声读这几句话,看从中体会到什么?要点:体会到了父亲此时既为难又无奈的复杂心情

  (3)抓关键词体会默读所画句子,看句子中的哪些词让你感到感受到了父亲此时的这份为难与无奈呢?在你找到的关键词下面点上着重号,再好好体会体会。生默读、抓关键词、点着重号

  (4)汇报:按照课文的记叙顺序来汇报。重点词:一声不吭迟疑沉吟尴尬(随着汇报板书出来)抓住一声不吭体会出父亲矛盾心情(孩子那么喜欢上学,但是由于生活的压力,作为深爱孩子的父亲,所以他只能一声不吭的蹲在那,抽着旱烟。)抓住迟疑(拿不定主意)体会出父亲的犹豫、痛苦、矛盾。为什么迟疑?指导朗读抓住沉吟(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体会父亲复杂的心理。为什么会沉吟?指导朗读尴尬(表情极为不自然)体会父亲无奈、为难。

  (5)回读第二自然段正是带着这份为难与无奈,父亲才会“一声不吭”地蹲在院里抽着旱烟,进而“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沉吟了半天”,最后“尴尬地笑笑”。让我们体会着父亲此时这份既为难又无奈,走入这一场景,读一读这段话。配乐感情朗读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姐弟表现(3、4自然段),感悟姐弟亲情。

  刚才我们通过“一声不吭迟疑沉吟尴尬”这些关键词,感受到了父亲内心的为难和无奈,当父亲伸出两只紧攥着的大手,让姐弟俩抓阄时,姐弟俩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三,四自然段,用双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划出描写姐姐和弟弟表现的句子。

  (1)根据问题情境,找到重点语句。轻声读课文3、4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描写姐弟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读画)

  (2)整体感受自己再轻声读这几句话,看从中感受到什么?要点:感受到了姐弟俩互相谦让

  (3)抓关键词句体会默读所画句子,看句子中的哪些重点词句让你感到弟弟在抓阄的时候千方百计让着姐姐呢?

  (4)汇报:汇报时按照课文的记叙顺序来汇报。

  A、1、弟弟对姐姐说:“姐,你先抓吧。”

  2、姐姐刚要拿,弟弟忽然一步冲上来推开姐姐,喊着:“我比你小,应该让我先来。”联系上下文,通过对比的方式“你先抓,我先来”体会弟弟的对姐姐的谦让。抓住关键词冲、推、喊体会表面看弟弟在抢着抓阄,实际是在抢这抓短草茎,也就是要将上学的机会让给姐姐。

  3、弟弟毫不犹豫地掰开父亲的`右手,拿出草茎放在背后。毫不犹豫——体会弟弟让姐姐,而且态度果断

  4、弟弟却伸出手嚷道:“爹,我的草短……”话说得很激动,可他眼角分明含着泪珠。充分读句子,体会弟弟想上学的渴望。B、汇报读描写姐姐的句子:谁知姐姐缓缓地伸出手说:“看,我的更短……”体会姐姐是怎样让着弟弟的。为什么更短了呢?C、[播放课件了解上学对于山村孩子的意义]D、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5)看着这么懂事的一双儿女,父亲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找同学读一读。(读文)此时,我们为姐弟俩都能上学感到高兴,可你们想到过吗?这样的决定对于父亲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进一步感受父子情深。[播放课件了解父亲的辛劳]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这星星点点的灯光,让我们感到温暖,更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就像这次抓阄,在为难与无奈中开始,又在爱与亲情的召唤下变得完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感人的故事——抓阄(指课题齐读)。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潮来时的奇特景象。

  3.背诵3、4自然段,积累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感受潮来时奇特壮观的景象,积累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钱塘江边观观潮,齐读课题《观潮》。

  2.钱塘江就在我们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总有很多人慕名来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4.课文已经预习过了,请拿出练习纸,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王老师听说( )班的

  孩子

  写字写得特漂亮,我来看看是不是名不虚传。(笼罩、薄雾、沸腾、横贯江面、依旧、恢复)

  5.反馈:都写对了吗?检查一下,把写错的马上订正在边上。这位同学的字也写得十分工整漂亮。

  二、整体感知

  1.好,把练习纸放在一边。现在老师再请大家仔细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看,课题能帮助我们很好地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呢!)

  (时间顺序)

  那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你怎么知道的?(你在预习的时候关注了课后习题,可真会学习!)

  2.作者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三、研读3、4自然段,感受“奇”

  1.这三个部分,哪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潮来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潮来时的景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潮来时的景象?(3、4自然段)

  2.默读3、4自然段,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预设: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哪里能让你感受到奇?

  犹如,这是个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我们来看一看,比喻得多形象啊!请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还有谁找到了这个句子?从“浩浩荡荡”中体会气势大

  “山崩地裂”山崩塌了,地也裂开了,这声音真是震耳欲聋啊!请你读一读。

  指导朗读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你为什么找到了这个句子?(因为响声越来越大,响声越来越大,就说明潮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请你读一读这个句子。

  这句话还有哪里能让你感受到大潮的奇特壮观?

  “一条白线”,请看,这就是著名的一线潮。出示图片。看了之后你又什么感觉?请你读一读吧!

  指导朗读: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横贯江面”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指导朗读:

  师: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师:一丈约3.33米,两丈相当于两层楼房那么高呢!多么奇特,多么壮观啊!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吧!

  (5)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你为什么找到这个句子?

  师:作者把大潮的声音比作什么?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男生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3.这两个自然段学完了,现在你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在描写潮水的变化的吗?是的,作者就是从声音、形状、颜色三个方面写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的。

  四、体会顺序,背诵3、4段

  1.刚才我们再学习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是。不小心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2.填一填。我们班哪位同学读书特别棒,我请他来填一填,读一读。

  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观察一下括号里的词,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从远到近)

  4.作者不仅按照时间顺序写清楚了观潮的整个过程,还运用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把潮来时的奇特壮观形象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5.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钱江潮!(播放视频,教师解说)

  6.欣赏完了,你想说什么?

  7.从古至今,有很多人被他的奇特壮观所折服。早在一千多年前,诗人苏轼就发出这样的感叹: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

  五百多年前,王在晋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

  8.让我们把这种种的感叹,再化为优美的文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齐读、背诵)

  9.同学们真能干,才读了几遍就会背了呢!

  五、结课

  1.写话:你们知道吗?海宁市一直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要求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列为世界遗产。为了帮助钱塘江大潮提升知名度,我们来给钱塘江大潮写写广告语吧!

  2.交流。生在练习纸上写广告语

  师:可以交流了吗?谁来把你的广告语与我们分享

  生:八月十八钱江潮,壮观天下谁不知

  师:有个词语叫“知晓”晓也是知的意思,建议你把知改为晓,你读读

  生:

  师:读起来押韵,就更朗朗上口了。

  (通过改字,使表达效果更好。指向运用语言)

  生:此潮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看?

  师:你真了不起,活用古诗词的句子,写出了这么有水平的广告语。

  生:你若不观钱江潮,枉在人间走一趟。

  师:建议把趟改为遭,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押韵

  生:钱江大潮,让心潮和浪潮一同起伏!

  师:多好的广告语呀,如果你能读好,就更好了

  生:

  (指向朗读指导)

  师:多么精彩的广告语呀!真是神来之笔。

  3.小结: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奇特壮观,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和潮头过后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骨”等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出成语里的故事和含义。

  3、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并仿写。

  4、朗读、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二、教学重点

  1、回顾梳理长文章的特点和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2、体会比喻句表达的不同色彩,进行词句段运用的练习。

  3、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骨”等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出成语里的故事和含义。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回顾方法

  教师导入:同学们,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阅读了故事,锻炼了口语交际,还进行了习作练习,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本单元的学习,一起走进快乐的“语文园地”。

  出示课件1:

  教师引导:围绕着“成长”这一主题,本单元我们了解了哪些小伙伴的成长故事?谁能带着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

  预设: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的小英雄雨来。我们还在《我们家的男子汉》中,认识了作者独立、可爱的小外甥。此外,还在《芦花鞋》中认识了勤劳淳朴的青铜。

  教师补充引导:你记忆的真准确!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了他们的成长故事,在阅读中我们也和他们一起经历了成长。这三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篇幅都很长,我们叫做“长文章”。(板书:长文章)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在长文章的学习上都有了哪些收获呢?

  出示课件2:

  预设1:我知道了长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写,可以用序号、小标题、空行等不同的形式来进行划分,比如《小英雄雨来》是用的序号,《我们家的男子汉》是用的小标题,《芦花鞋》用的空行。

  预设2:我还有补充,我们在学习《小英雄雨来》和《芦花鞋》的时候,给每个部分都起了小标题,小标题可以对长文章的各部分内容进行概括。

  教师引导:就像同学们所说,长文章可以通过序号、小标题、空行等形式将文章分成几部分。(板书:序号、小标题、空行)小标题除了可以对各部分内容进行概括外,在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上还有什么作用呢?谁能举例说一说?

  预设: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我们列出了“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智勇斗鬼子”“怀念雨来”“机智脱险”这些小标题,将小标题串联起来,我们就可以概括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教师点拨:你说的真好!小标题不仅可以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还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整篇文章。我们一起来看“交流平台”中的第一、二条内容。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阅读。

  出示课件3:

  教师提问:除此之外,在阅读长文章时你还掌握了哪些阅读方法呢?

  预设1:在阅读长文章时,我们可以采取默读的方式,用较快的速度进行阅读。

  预设2:在阅读过程中,当你读完一部分时,可以适当的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讲了些什么,如果遇到人物较多、情节复杂的情况,可以想一想这些人物在前文什么地方出现过,前后有什么变化,如果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还可以返回去再看一看。

  教师点拨:阅读长文章时,默读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同时,长文章中情节和人物都很多,停下来想一想和返回去看一看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故事内容。(板书:停下来想一想、返回去看一看)我们再来看看“交流平台”的第三、四条,这样的阅读方法你学会了吗?再来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阅读。

  出示课件4: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单元学习方法的梳理回顾,有助于学生再次进行巩固,进而为今后学习中的运用奠定基础。)

  一、成语故事会,理解成语含义。

  教师导入:今天老师将和大家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下面我们来看词句段的运用。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经过千年洗练而流传至今,他们是历史的积淀,很多成语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含义,耐人回味。我们今天召开一次成语故事会,先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图猜成语。

  教师依次出示6幅图片,学生猜对应的成语。(板书:成语故事)

  出示课件6—9

  囊萤夜读悬梁刺骨凿壁偷光铁杵成针程门立雪手不释卷

  教师提问:你发现这6个成语都和什么有关系吗?

  预设:这6个成语都和古人读书求学有关,而且全都表现了主人公的刻苦勤奋。(板书:勤奋好学)

  教师引导:相信同学们课下已经搜集了资料,了解了这些成语故事,谁想给大家讲一讲?

  预设1:我来给大家讲《囊萤夜读》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车胤读书非常勤奋,甚至读起书来都不知道疲倦。但是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等到了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上几十个萤火虫,用他们发出的光,照着书本夜以继日的学习。后来车胤变得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预设2:《凿壁偷光》的故事我来讲一讲。西汉人匡衡出生贫苦的农民家庭,但他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白天要劳动,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晚上很想读书,但家里穷的点不起灯,他很苦恼。后来他发现邻居家每天夜里都有灯光,就想了个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个小孔儿,灯光果然从小孔里透过来了。他很高兴,从此以后,他每夜借着这一线光亮读书,直到邻居家熄了灯,他才满意的去睡觉。“凿壁偷光”后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预设3:《铁杵成针》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世人相传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在象耳山中读书,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了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婆婆在西边的石头上磨铁棒,于是他问婆婆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想把它磨成绣花针。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非常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每天坚持用功学习,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工事情就能成功。

  教师评价:三位同学讲的声情并茂,在本单元文言文两则中,老师已经带着大家学习了囊萤夜读,铁杵成针,凿壁通光三则故事,大家也一定被车胤李白匡衡他们的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感动了。下面谁还想讲?

  预设1:《悬梁刺骨》的故事大家想听吗?这其实是两个人物故事,东汉时期有个叫孙晋的年轻人,他勤奋好学,喜欢读书,从早读到晚很少休息,三更半夜为了防止打盹,孙静想了一个好办法,他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梁上。这样瞌睡的时候,绳子扯痛头皮,他就会因为疼痛而清醒起来,继续读书。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他,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教师补充:这个故事的两位主人公,东汉的孙晋,战国的苏秦,虽然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但他们勤奋好学的精神却流传千古,后人用悬梁刺骨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的刻苦学习。

  预设2:我来讲《手不释卷》的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不喜欢读书,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务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时间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急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去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孔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你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战奇功。

  教师补充:同学们讲的真好,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视频,《程门立雪》的故事我们来看一看吧。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努力学习,时时不忘收复失地,闻鸡起舞的祖逖,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的勾践,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成语,你能把下面的成语和他对应的人物联系起来吗?

  出示课件11、12

  学生连线。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他们的勤奋读书,刻苦求学,这些人最后都取得了非凡成就。车胤字字学识、与日俱增,李白世称诗仙,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孙晋、苏秦均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同学们,勤奋读书、刻苦求学历来是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美德。正是因为这些人的追求和坚持,中华知识和文明才熠熠生辉。

  (设计意图: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肯定会很枯燥,所以我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以成语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成语含义,知道成语故事,感受人物品质。)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序号停下来想一想

  长文章小标题返回去看一看

  空行

  成语故事勤奋好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并仿写。

  2、朗读、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一、体会句子,仿写练习。

  1、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所带来的不同感情色彩。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一起梳理总结了长文章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此外,我们还练习了用修改符号改正病句,相信同学们有了很多收获。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进行语文园地的学习。我们来看屏幕上的这两组句子,请你读一读,想一想这两组句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出示课件13:

  预设1:我发现的相同点是,这两组句子都是在描写人,而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第一组句子中分别把雨来比作了小泥鳅和小鸭子。第二组句子中把手比作鹰的爪子,把德军比作恶狼。

  教师启发思考:这两组句子的描写对象都是人,但却是两类不同的人,句子中所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预设2:所表达的感情不一样,第一组句子表达的是对雨来的喜爱之情,但第二组句子表达的是作者憎恨的感情。这也是两组句子的不同点。

  教师点拨:同学们对句子的理解非常准确。句子中加点的内容提示我们,这两组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两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一褒一贬。(板书:比喻、不同感情色彩)原来,把不同的对象比作不同的事物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感情。下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句子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吧!

  找两名学生读句子。

  出示课件14:

  教师引导:其实在本单元所学的《我们家的男子汉》和《芦花鞋》中也有类似的句子,找一找,说说它们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预设1:我找到的是《我们家的男子汉》中的句子:“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这句话中把小外甥的手比作一条活鱼,表达了小外甥对独立的渴望以及作者对小外甥的疼爱。

  预设2:《芦花鞋》这课中,在描写芦花时提到“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这句话把芦花比作鸭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花的柔软,给人带来的美好。

  教师补充: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恰当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句子的品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为后续的练习打下基础。)

  2、改写句子,体会情感。

  教师引导:品析了这么多句子,你想尝试着写一写吗?我们来看这个小练习,边读边想:这两个句子分别写了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来打比方最恰当?

  出示课件15:

  预设1:第一个句子写的是舞蹈家。我觉得可以用“蝴蝶”来打比方,因为蝴蝶飞的时候就像在翩翩起舞。

  预设2:我还有补充,我觉得跳舞的人气质都很好,让我想到了美丽的白天鹅。

  预设3:第二个句子是在写小偷要偷东西,这个画面让我想到了偷吃东西的小老鼠,有个词就叫做贼眉鼠眼。

  教师组织活动:这些同学对句子的理解准确,打的比方合适恰当。下面就请你开始写一写吧!

  给学生3分钟时间练习。

  教师组织交流:孩子们写好了吗?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写的句子吧!

  预设1:我写的句子是“她像一只美丽的蝴蝶,跳着轻快的舞蹈。”

  预设2:我的句子是“那个小偷像一只贪吃的老鼠,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预设3:第二个句子我是这样写的“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就像老鼠瞅着灶台上的美食。”

  教师小结:真了不起!这样写让句子更有画面感,更加生动形象了。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你们也可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描写对象的分析思考,有利于学生找到最恰当的事物进行比喻。当堂练习改写句子,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二、赏析古诗,日积月累。

  教师导入: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很多古诗,有描写风景的,也有描写人物的,每首诗都有它独特的韵味。这个单元的语文园地向我们推荐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很著名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意境奇妙,清新飘逸,我们学过他的《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都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感受。这首《独坐敬亭山》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画面和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板书:独坐敬亭山)

  教师引导:想要学好古诗,首先我们要做到“读通诗句”。(板书:读通诗句)请你大声地朗读古诗,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

  出示课件16:

  教师引导:这首诗中有很多发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比如“敬”“亭”“尽”,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音。谁来给把整首诗读给我们听?

  请2名学生把古诗读给大家听。

  教师范读:想要读好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韵律。(板书:读出韵律)老师给古诗进行了节奏划分,下面请你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然后试着自己读一读,做到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教师进行范读后,学生自主朗读,找2名学生把古诗再读给大家听。

  出示课件17:

  教师引导:古诗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诗中蕴含着画面,诗中蕴含着情感。(板书:读出情感)想要体会古诗中的感情,首先要读懂古诗的意思。请你再读一读古诗,试着理解诗句中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借助插图说说诗句的大意。

  学生自主读诗,理解诗意。

  教师提问:我们来看这些字,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出示课件18:

  预设1:“尽”的意思是尽头。“闲”的意思是“悠闲”。“厌”是指“讨厌”。

  预设2:我有其他的想法。“尽”的意思是没有了,消失了,在诗中是指鸟都飞走了,不见踪迹。

  教师点拨:这位同学补充的很好,“尽”的意思是“没有了”。闲是指“悠闲自在的样子”,形容云彩在天空中飘来飘去。“厌”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讨厌”,这里是“满足”的意思,“不厌”就是看不够,看不厌。

  出示课件19:

  教师引导:理解了难懂的字,相信你更清楚古诗的大意了,下面请两位同学跟我们说一说诗句的大意吧。

  预设1:第一、二行诗句是说:群鸟向高处飞去,飞的无影无踪。天上孤独的云悠闲的飘来飘去。

  预设2:第三、四行诗句是说:互相对看怎么也看不够、看不厌的,只有我和敬亭山了。

  出示课件20:

  教师讲解: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辽阔的天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悠闲地越飘越远。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的,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李白在写这首诗时,经历了数年漂泊,看透了世态炎凉,怀才不遇,抑郁不平。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他怎样的心情呢?

  预设:我读出了一种悲凉、孤独的心情。鸟都飞走了,云朵也是孤独的,李白没有人陪伴,只有远处的敬亭山。

  教师点拨:鸟飞、云去,内心一片宁静。作者将敬亭山拟人化,虽然众鸟高飞,孤云独去,但只有敬亭山不离不弃,与诗人相伴。请你体会着诗人宁静却又孤独的感情,再来读一读吧!

  学生自主朗读。教师找2名学生试着背诵。

  教师小结:诗中有画,诗中含情。读诗不仅是在欣赏语言,也是在和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多读古诗,多积累古诗,相信你会发现古诗中更多的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读通诗句”“读出韵律”“读出情感”这样梯度式的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古诗中的情感,教给学生古诗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古诗的学习和积累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反复诵读古诗,也有助于学生背诵古诗。)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体会了比喻在写作中的妙用,还赏析了古诗《独坐敬亭山》。课下同学们可以在阅读时继续关注修辞手法在文章中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并将它运用到你的写作中。此外,你还可以去读一读李白其他的古诗,感受这位伟大诗人浪漫、传奇的一生。

  作业:

  1、在阅读中体会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效果。

  2、读一读,背一背李白的其他古诗,并积累到诗词摘抄本上。

  出示课件21: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比喻不同感情色彩

  读通诗句

  《独坐敬亭山》读出韵律

  读出情感

  【课后反思】

  本单元语文园地编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的内容。整节课我围绕着各版块教学目标和要点组织教学。

  “交流平台”针对本单元的课文,对长文章的主要特点和学习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回顾,不仅巩固了方法,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学习内容,一是学习6个成语,与《文言文二则》呼应在教学成语时,我没有枯燥的给学生讲授,而是让学生课下搜集成语故事,以召开成语故事会这样的形似,让学生了解成语故事,感受故事中的勤学好问的人物品质。

  在改写句子前先引导学生思考描写对象是谁,可以用什么事物来打比方,这样的设计重视探究过程以及方法的习得,为后续的练习奠定了基础。

  “日积月累”中安排了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我以“读通诗句”、“读出韵律”、“读出情感”这样有梯度式的环节设计,教给孩子古诗的赏析方法。《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内容易懂,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诗人所呈现的孤独、寂寥之感离学生生活较远,我适时提示学生古诗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整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传授方法为重点,进行了教学设计。如果能够将课堂效率再提高一些,让学生“词句段运用”的练习时间再宽裕点,相信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15

  【学材简析】

  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写鹅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不仅每一步都掂量着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举步奔跑;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不仅声势大──翅膀有力、嗓门大,而且与人抢占水面、公然吞食鱼饵,真是率性而为,毫无顾忌。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设计理念】

  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整体人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得。以“读”为主,通过感知读、理解读、体会读、感情读等多形式的读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感悟表达的特点。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交流阅读感受;运用比较的方法,领悟和了解不同作家的表达方法、语言特点。

  【教学策略】

  《白公鹅》是一篇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的阅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观察角度不同,心里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式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白鹅》和本文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

  2、观察、说话: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鹅。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图画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两幅“白鹅图”形象鲜明,姿态不同,气度各异,学生有兴趣进行观察比较。通过图画的比较,一方面能让学生初步感知自公鹅的特点,另一方面运用形象“引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比较中开始阅读。)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白公鹅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公鹅的特点,作者的写法又与丰子恺的写法有哪些异同?读书时有了新发现,可以在书上写一写。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读书”要有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明确的目标,不能马虎、走过场。通过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检查预习

  1、齐读生词。

  2、汇报交流。

  ①、课文写了白公鹅的什么特点?

  (它有“海军上将”的派头的特点。)

  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公鹅的特点?

  (作者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它的派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要求读前有要求、读后有反馈,将学习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充分的朗读,自主的交流,既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请大家边读边划出重点词语。出示:这是一只的白公鹅

  2、白公鹅这些特点,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3、边听学生汇报,边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朗读,体会鹅的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该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学生通过自我阅读,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品析词句、观察想象、联系生活、感情朗读等方法,既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又促进了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因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白公鹅”将逐渐鲜明、丰满、可爱。)

  五、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设计表格,引导对比阅读。

  小组合作:先让学生复习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2、比较《白鹅》与《白公鹅》写法的异同

  相同点:

  ①、行文结构,都是先总述鹅的特点,再分述;

  ②、描写方法,都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③、都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

  ①、语言风格不同;

  ②、叙述的语气不同。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作家写同一类型事物,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比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特点感悟也更深。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读练结合,练习表达,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六、拓展学习

  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向别人介绍吗?

  (设计意图:通过向别人介绍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七、课外小练笔

  1、小结,点出白公鹅的可爱。

  2、小练笔。以“我是一只XX的白公鹅,XX。”的形式写一段话,介绍那只既高傲又可爱的白公鹅。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主题及课文特点,由课内引申开去,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为读写结合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走路的姿态

  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喜爱

  平时的活动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简明,语言简洁,整体感强。)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语文乐园四》教学设计03-24

四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04-14

四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04-12

四年级语文《尊严》教学设计03-22

四年级语文落日教学设计04-01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2-29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3-30

四年级语文《地名》教学设计02-28

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设计04-15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