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A版蜀鄙之僧教学设计

时间:2022-01-15 15:06: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A版蜀鄙之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为大家带来了语文A版蜀鄙之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语文A版蜀鄙之僧教学设计

  语文A版蜀鄙之僧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正确停顿。背诵课文。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熟读课文,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义、文义。

  3、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4、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诵读、背诵,增强文言语感。

  2、在朗读中,对照译文,理解词义、句意、文意。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感悟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问号袋、标有停顿的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入手,营造文言文学习环境

  1、今天,我们将听到一个故事,四川偏远地方的和尚的故事。

  板题:蜀鄙bǐ之僧

  2、这个故事是清代人彭端淑写的,用的是文言文。看标题。猜猜,老师从哪个词知道故事发生在四川?——蜀。又从哪个词知道是在偏远地方?——鄙。

  3、对,齐读标题。注意“鄙”的读音。

  4、关于蜀鄙之僧到底有什么奇特故事呢?

  二、整体感受,讨论文言文学法

  1、想知道,快读读。(各自试读)

  2、读了课文,说说你的初步印象。

  预设:学生可能会认为难读,难懂等。

  3、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文言文的词、句与今天的意思常有不同。今天我们读文言文,难度较大。那怎么学呢?说说你的办法、打算。

  预设及教师引导要点:

  ①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读时注意正确停顿)

  ②对照图片、注释或大意学习。

  三、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1、听老师读读,感觉感觉。

  2、师范读,同时用课件同步出示停顿标记,并给难读准的字注音:

  yugrave;语shigrave;恃bō钵

  3、刚才大家听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感觉?

  重点指导读的方法:文言文用字简洁,慢读才好慢慢琢磨;注意停顿。根据停顿标记,自由试读。

  4、你会读哪些句子了?来,带我们读一读。如果这些句子你读起来还有困难,也可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相机引导全班练读长句、难句: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5、全班齐读。

  四、借助大意,读懂文言文故事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结合第二个方法——对照译文学习,你会懂得更多。

  2、生自读自悟。

  3、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小组内交流。

  交流弄懂后,请组长拿出问号袋(见下面交流内容),试用文中句子回答。

  4、全班交流。

  ①交流问号袋中的问题。同时相机学习重点词语,并板书故事主要内容。

  A、贫富二僧立下何志?(欲之南海)相机理解“之:去”。

  B、结果如何?(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相机理解“至:到”。

  C、你知道他去的地方多远吗?(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相机理解“去:距离”。

  ②自由交流质疑。预设要点:语,告诉(动词)。子:你。恃:依靠。买舟:此处为租船。

  5、明白了意思,现在我们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找同伴练习分角色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故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之南海,最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能至,何也?(相机板书)生齐读。

  二、在朗读中感悟

  1、分角色朗读。

  对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请同桌二人分别来扮演富者和贫者,看看谁能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指名2人读。

  2、师生点评,在点评中关注两个“子何恃而往”的语气。以此为切入点研读课文。

  3、聚焦“子何恃而往”:

  ①读译文,再次理解“子何恃而往”的字面意思。同时可相机点出学文言文的一个小技巧——换词序理解(针对词语倒置句式)。

  ②分别问贫者和富者:子何恃而往?强化朗读三句对话。(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板书:一瓶一钵、欲买舟而下)

  ③研读:两处“子何恃而往”语气上有变化吗?

  ④从四川到南海要经过很远,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际的大海,贫者只身前往,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贫者依然说——(齐读贫者的话,注意“足矣”的坚定语气。)

  ⑤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让学生在形象的对比中体验贫者立志之坚。

  A、合理想象:在富者看来,贫者以一瓶一钵去南海,他将遇到哪些困难?(先让学生充分交流,师适时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引导。)

  B、情境引读“子何恃而往!”

  首先在“吃”的.方面,贫者经常有了上顿没了下顿,饥饿严重威胁着他;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其次在“穿”的方面,贫者夏天无法防暑,冬天不能御寒,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第三在“住”的方面,贫者几无立足之地,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第四在“行”的方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贫者要长途跋涉,其艰难可想而知;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三、升华感悟

  1、师:是啊!任何一个困难都足以阻挡贫者!贫者以一瓶一钵去南海,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然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读到这里,你们一定有许多想说的吧?那就赶快拿出笔,将自己的感受用精练的词句写下来。(教师可用自己的感悟来抛砖引玉。)学生写感受,并朗读自己的感受。

  2、你还能讲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吗?

  四、拓展活动

  1、“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贫者会告诉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在这个小练笔中可以大展身手(提示:要符合贫者和富者的身份)。

  2、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个故事也会有益于你的朋友,你一定希望和你的朋友分享。练习讲这个故事,再讲给别人听。

  3、你是否有过“有志者事竟成”的成功经历或反面教训?也可搜集相关的故事读一读,以常常激励自己。

  语文A版蜀鄙之僧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句意及文意,背诵课文。

  2、了解本课对比手法的运用,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故事

  师导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之南海,最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能至,何也?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蜀鄙之僧》。板题

  二、品读感悟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解决这段中的重点字词,了解“何如”是一种倒置句式。练习背诵这一段。)

  2、对待同一件事,贫僧和富僧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对照一问,自己试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二人分角色读,看谁能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

  a、学生读书,然后汇报这一段话的意思。

  b、找两名学生读,看谁能读出语气的不同。全班分角色读。尝试背诵。

  c、文中两次出现“子何恃而往”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想一想,富僧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发表个人看法,相机指导朗读)

  d、贫僧去南海之前,一定会想到途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他却说:“一瓶一钵足矣”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富僧听了贫僧的话,又是怎么说的?

  (体会贫僧意志坚定,没有被困难吓倒,读出贫僧坚定的语气,分角色朗读练习,体会对比手法的应用。)

  e、贫富二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贫者的坚定志向。多么令人敬佩的贫僧啊!他去南海的途中一定遇到过许多困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他会遇到什么困难?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想象。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3、齐读下一段,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再一次体会贫者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你想对贫僧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4、二僧都想去南海,为什么结果不同,谈谈你的看法。(播放课件)。我们应该学习谁呢?

  5、读最后一段,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6、结合这篇课文,谈谈自己对“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理解。(课件出示)

  7、练习背诵课文。

  三、本课总结

  本文以蜀鄙之僧去南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志向坚定,刻苦勤奋,即使客观条件再差也能取得成功,从而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

  四、课外延伸

  搜集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语文A版蜀鄙之僧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感悟课文中所讲的“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诵读、背诵,增强文言语感。

  2、在朗读中,对照译文,理解词义、句意、文意。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感悟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朗读

  1、教师将课文抄在黑板(或小黑板)上,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领会如何停顿与断句。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指导读准“蜀、僧、恃、钵”字音)、齐读。重点是断好句,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停顿是: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二、猜读

  1、投影出示注释

  语:告诉。

  欲之南海:想去南海。之,去。

  子:古时对对方的尊称。

  何恃:恃何,凭借什么。

  买舟:租船。买,这里是租、雇的意思。

  犹:尚且。

  越:至、到

  去:距离。

  至:到。

  2、对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意,先默读思考,自己说一说,再分小组互相说一说,最后在全班说。

  (老师及时赞扬善于理解的同学,鼓励大胆试说意思。)

  3、小结方法:把注释的字词意思放在句子中,逐句读懂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三、对读

  1、翻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与译文。

  2、两人一组,一人读文言文,一人读译文,逐句对应读,读错一句译文就让对方刮一下鼻子;分男女生全班对读。

  3、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用古文说故事

  a、用古文讲故事有什么要求?

  b、学生准备

  c、学生试讲第一句,教师强调有没有讲的味道?

  d、教师边说现代故事,引导学生讲对应的古文故事

  e、指名学生用古文讲故事

  5、小结方法:在借助注释读懂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通过译文可以使我们理解得更准确一些。译文不是直接翻译文言文,它适当增加了词语和句子,显得更通顺、更连贯,整体意思更清楚、更通俗易懂。我们在理解文言文意思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悟读

  1、先分角色朗读,请同桌二人分别来扮演富者和贫者。要求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再分别问贫者和富者:子何恃而往?强化朗读三句对话。以此为切入点研读课文。

  2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事例多角度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独特的见解。对学生的交流不必求全、求深,只要说出自己的感悟就行。如志向坚定,刻苦勤奋,即使客观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即有志者事竟成;有志向,但意志不坚定,终究实现不了目标、理想;面对嘲笑,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在困难面前,要有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等等。

  4、本文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讲述,二僧的形象令人难忘。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仅凭“一瓶一钵”,跋涉“不知几千里”,终于到达目的地。鲜明的对比,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5、小结延伸:

  (1)本文是节选,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原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的内容,是写给子侄们看的。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对原文的理解。目的是教育子侄们树立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语文A版蜀鄙之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文言文《蜀鄙之僧》教学反思07-12

语文版《春》教学设计12-17

语文A版《ai ei ui》教学设计12-17

语文S版《a o e》教学设计01-16

高二《蜀相》教学设计12-09

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03-04

语文S版《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01-18

语文S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01-16

《山青青》课文教学设计「语文S版」03-04

语文S版五下《海豚救人》教学设计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