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8 07:18:42 四年级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远古时期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情分析:

  故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从阅读中体会得到,一要他们反复读、多读,在读中感悟;二要教师适时点拨,帮他们感悟。

  教学建议:

  讲故事是教学神话故事最好的策略。课堂上可以先帮助学生理一理故事发展的脉络,理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能够顺着故事思路进行复述,这样学生就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理解了故事内容,感悟了神话故事的神奇,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采用启发、探究等教学方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与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体会神话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女娲补天》的录像。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着古代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按照自学识字法进行识字练习,再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积累词语。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4)标注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标上记号,学习时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汇报学习成果。

  三、细读课文,清理文章层次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话的语言进行概括。

  2、默读每一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同学相互交流。

  第1自然段:女娲创造人类,大地上欢歌笑语,人们幸福地生活。不久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人们在水火中挣扎。

  第2自然段:女娲想办法解救人们。

  第3自然段:女娲艰难地寻找补天的五彩石。

  第4自然段:女娲用神火冶炼五彩石并补天。

  第5自然段:人们常见的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3、全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自从女娲创造人类,人们幸福地生活,不久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人们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女娲找齐了五彩石并用神火冶炼了五彩石,最后把天上的窟窿补好了。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相传天边的云霞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4、再次读一读这个神奇的故事,你会怎样评价女娲呢?(女娲非常了不起,女娲真神奇……)

  四、深入学习,感受故事的神奇

  1、解决问题:女娲是谁?

  (1)默读全文,你能找出有关介绍女娲的句子吗?读一读。(“自从女娲创造了人,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她就好像是人类的母亲。)

  (2)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你又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她是人类的母亲?(当有巨响发生时,她“急忙”起床,看到人类在水火中挣扎,女娲样难过极了,“立刻”找雨神,“求”他下雨;又“造”船,救出人们。从这些地方足以看出她把人类当成自己的儿女,而且能够体会出她甘于奉献的精神。)

  (3)为什么称女娲是我们人类的母亲?(相传女娲有一手绝活,她能用泥捏成人,并能使泥人成活,后人都称女娲创造了人类。)

  2、解决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女娲补天的原因。(虽然人们被女娲从洪水中救出,但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因此她决定把天补上。)

  (2)读一读文中的句子,思考:女娲怀着怎样的心态补天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从“决定”看出她补天的信心,“冒着生命危险”表明她很勇敢,不顾自己的生死,一心要救人们。)

  (3)你能用一组关联词来描述女娲的勇敢、不怕危险的精神吗?(即使冒着生命危险,女娲也要把天补上。)

  3、解决问题: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她把天补好了吗?

  (1)出示自学提示。〖puxuewang、cOm〗

  ①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想一想:女娲用什么材料补天?她是怎样找到补天用的材料的?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②找到女娲炼石及补天的句子,读一读,画出描写她补天过程的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天是否补好了?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学习成果,共同研究。

  小组一:女娲上山找五彩石补天。她花费了很多时间与功夫,我们是从“她忙了几天几夜”,“她又找哇找哇”看出她花费的时间多,从“终于”能够体会女娲找五彩石的艰难。

  小组二:描写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过程的动词有“挖-放-炼-装-端-泼”。我们想象中认为补天是一件很危险、很艰险的`事情,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却使我们感觉比较轻松,突出了女娲的神力。

  小组三:天补好了,“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4)点拨:补天之前人间的惨状是怎样的呢?找出描写人间惨状的词语。你又体会到什么?(“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这些词语展现了人间的惨状。我体会到,大窟窿被女娲炼好的五彩石补好了,真是太神奇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故事的神奇。

  五、观看录像,使学生直观感悟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神奇的故事吧!(观看《女娲补天》片段)

  2、同学们,你们此时最想说什么?(指导学生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感悟人物的形象。)

  3、教师小结:传奇的故事展示了神奇的女娲,我们虽然了解了女娲补天的全过程,但我想她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和精神更应该使我们终生不忘。(她的善良、勇敢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六、练习复述课文

  1、这么感人的神话故事,你一定想讲给爸爸、妈妈以及好伙伴听吧!不如我们在这里练一练,请同学们帮你听一听、评一评,使你向别人复述时更有自信。

  2、复述指导。

  复述是把课文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不是背课文,要把课文内容尽可能详细地讲出来。

  3、复述要求。

  (1)复述前熟读课文,记住主要情节和重点词语。

  (2)把课文内容变为自己的话。

  (3)复述时,语言要清楚,讲述要明白。

  (4)仪表大方、自然。

  4、学生分组练习,同学间互相评议。

  5、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指导。

  6、评选“故事之星”。

  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灭火 人们又安居乐业

  起火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吃苦、勇敢)

  教学反思:

  1、质疑问难,引出精彩。

  在学生读课题后,学生质疑,提出了两个中心问题“女娲为什么补天”和“女娲怎样补天”。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灾难来临前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灾难来临后可怕的情景。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在这节课上,“读”贯穿始终,除了对学生读课文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我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读文章,通过细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获得情感升华。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2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黄叶:同学们请看,今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边捡了两片――黄叶,我为什么要悄悄珍藏这两片黄叶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你们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斓,转眼间,有到秋天了。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秋天王宜振)

  3.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和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卢校长、卢老、耿老崔老师(正好在听课)他们是同辈人。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指读名字,注意“振”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

  4.请看(出示课件秋景图,《秋日私语》音乐响起),老师朗诵全诗。

  5.看了秋景,听了描写秋天的诗,你对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发言)

  6.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诗人笔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你一定也很想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

  注意听要求:(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2)读准字音,圈出生字;(3)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书,圈点)

  7.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要读准(字词)。

  (1)出示词语:桂子、香气、苹果、红袄、葡萄、紫袍、(后面是书后3词语);

  (2)注意读音(这些读音和写法也要看仔细):脚印、柔韧、珍藏、红缨、嚷着。

  8.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

  (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9.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老师注意引导每一节的熟读)

  10.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板书:美景――红色笔)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生自由读画)

  11.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12.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教师小结

  13.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说)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练习写字

  14.现在来看看这一课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读写时要特别当心的。

  15.老师范写“柔”、“肠”。(边写边将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16.学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五、板书设计

  4 秋天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3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

  师: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别离意味着也许终生都难以再见。多情自古伤离别,

  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

  在诗人王勃的眼中,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

  那么,在唐代著名诗人,“诗仙”李白的眼中,离别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有几个生字,自个儿读。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理解“之”,“广陵”)

  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现在,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呢?

  二、读通诗句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并把诗句念通顺。

  (学生朗读)

  (生齐读)

  师: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得有板有眼。(学生朗读)

  师:读得好吗?我们也来读读。(学生齐读)

  三、理解诗意 ,设疑自探

  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哪位同学能围绕这个“送”提一提问题。会问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想想可提什么问题?

  (板书:谁送谁?为什么送?在哪送?送到哪?何时送?怎样送?)

  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这首诗里,同学们认真读读诗,把答案找出来。把答案找出来了,这首诗也就读明白了(板书:理解诗意)。读的时候可以看插图,看看注释,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学讨论交流,看谁先读明白。

  (指板书上的问题)谁第一个汇报?

  黄鹤楼在哪里?

  还有谁知道更多关于黄鹤楼的知识?黄鹤楼和扬州都在哪条河流边呢?(板画长江)

  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孟浩然是从西面的黄鹤楼顺流而下出发到东面的扬州去。所以诗人说

  “故人--”

  李白为什么要送孟浩然呢?你从哪里知道的?(理解“故人”) 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三月?读明白这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继续告诉我。

  他们可能是在春暖花开的郊外,……也可能是在人群喧嚣的酒家……那可能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也可能是在夜晚暖暖的灯光下……

  谁来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学生汇报)

  饮酒作诗,作画下棋,多么快乐的日子,多么美好的时光,可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都成为了过去,因为老朋友就要离别,在这美丽的'三月,要到扬州去。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李白,这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正是因为朋友感情深厚,因此李白这时的心里就更加留恋,更加依依不舍,更加惆怅,牵挂,孩子们,读出你的留恋,读出你的伤感,读出你的牵挂来,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进诗的字里行间去。(自由读)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是用心在读。是的,在这千年胜地黄鹤楼上,

  (引读“故人西辞---”)

  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引读“故人西辞---”)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李白又是怎样送走老朋友的呢?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哪个字告诉我们小船走远了,看不见了?(理解“尽”)

  李白看着老朋友的小船走远了看不见了,那小船到哪去了?

  老朋友的船走远了看不见了,李白也该回去了吧?

  理解“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就是只看见的意思。

  我们送一般的朋友,只送到家门外就回来了。可是李白目送着朋友挂帆远行,连影子都消失了还久久伫立,不肯离去。让我们再次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吧。(播放课件:送别)

  师:多么动人的送别场面啊!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动容,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李白说?(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

  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来,同学们,把声音沉下去,再读读这两句诗,认真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板书:体验诗情)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指名读,分组读,想读的站起来读)

  四、体验诗情

  下面谁能把黑板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说?注意要先想好怎么说,要说得美一点。每个同学在下面先说给同座位听一听。(生同座位互说。)

  同学们说得真好,说出了诗里浓浓的惜别之情,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诗是要读的,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带着深深的情,浓浓的意,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诗。

  五、拓展延伸

  李白后来又为这次的黄鹤楼之别写了一首诗(出示李白的《江下行》),用学习古诗的四步法自己读读,也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从这首诗里你体会到什么?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李白对老朋友孟浩然的深情像长江水一样长。)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我们还学过李白写的送别诗《赠汪伦》(师出示课件《赠汪伦》,生齐读)。

  在这首诗里,诗人写了汪伦以歌声送友,借潭水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李白写了他目送朋友远去,借长江水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古代诗词里,还有很多关于离别的佳作,回去以后,请你们搜集一些送别诗,好好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好吗?

  最后,让我们吟诵这首诗结束这节课的学习,不会背的同学可以读。

  六、作业

  搜集送别诗,认真地读,仔细地体会。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5

  《母鸡》

  教学简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讲述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内容浅显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再加上语言风格上的独特魅力,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只是在揣摩写作特点时会感觉比较难,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设置法”、“质疑引读法、”、“朗读感悟法”、“提问法”、“点拨法”等。

  学法:“圈点标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法”、“质疑法”。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一篇课文我们到认识了性格古怪而又淘气可爱的猫。其实老舍先生家还有一只动物——母鸡。他是不是也像喜欢那只猫那样喜欢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鸡》。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3、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三、阅读质疑

  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母鸡←不敢再讨厌

  过渡: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态度发生如此变化呢?

  四、自主探究

  (一)指导探究一至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重点语句解析: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读: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揭示总分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看板书:作者先总说讨厌母鸡,再分别叙述了讨厌母鸡的理由,你知道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总分)

  4、请用讨厌的语气齐读课文1、2、3自然段。

  5、老舍先生对待母鸡的情感,前后是怎样变化的?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二)指导探究四至十自然段。

  1、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又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2、交流重点语句:

  (1)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三)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的写法特点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6、总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作业布置

  1、熟练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猫──古怪、可爱(围绕中心句写)突出特点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读“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会入情入境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朗读并进行创造想象的过程中,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渗透珍惜友情、信守诺言、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抓住鸟儿和树的对话,以及鸟儿找树时的心情,引导整体把握鸟儿的情感变化,感悟生死不渝的友情。

  2、学习难点:通过想象鸟儿两次“看”灯火而引发的补白,进一步体会鸟儿对树的无比深情和留恋,感悟伟大的友情及对诺言的信守。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读

  1.看,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教师画树、贴鸟儿】,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你听,【播放鸟叫】这只美丽的小鸟又开始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了,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写了一篇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2、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学生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3、下面看一下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师出示目标】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词:

  看,这是本课的生字词,下面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选出生字的正确读音。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小组合作、或者通过看书或查字典来解决。【学生在作业纸上选生字读音】

  谁来读读?

  融化 剩下 伐木 煤油灯 【教师点名读】【学生齐读】

  2、初读全文

  接下来,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通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完成屏幕出示的练习题。(课件出示)【教师巡视,学生读书3分钟】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还要回来唱歌给他听)。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树不见了),她着急地找呀找,问过了(树根)、(大门)和(小姑娘),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唱起了去年的歌)。【点名回答】

  三、抓住重点,反复诵读

  过渡: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已经能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你们真了不起,那么这篇童话故事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呢?(小鸟、大树、树根、门、小姑娘)她们进行了几次对话呢?(4次)四次对话,构成了我们这个童话故事最重要的内容。以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这也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下面请你们用波浪线划出小鸟说的话,用直线划出大树、树根、门、小姑娘说的话。【学生读书、勾画句子】

  1、感悟在一起的快乐:

  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第一次是谁和谁的对话呢?(大树和鸟儿)正如开头描述的那样(出示第一自然段),【点名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读的真好,那个词最能体现出鸟儿和树的深厚感情?(天天)再点名读(读出天天的感觉)。

  过渡:一棵树、一只鸟、一个唱、一个听,多好的朋友,多好的日子!,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师引读。【学生齐读】

  2、体会分别的依依不舍。

  (1)可是,冬天到了,小鸟必须离开树,到很远很远的南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地惜别。于是有了第一次对话。树对鸟儿说……鸟儿说……【学生串读对话。】【教师出示对话】

  (2)指导朗读:

  问“大树”:大树,你舍得小鸟离开吗?

  生:不舍得。

  师:怎样读才能读出依依不舍的语气?【教师范读】(听老师读一遍),看着老师的脸,注意:表情、语速。该生再读。

  师:你会信守承诺回来唱歌给树听吗?

  生:会。

  师:肯定吗?带着这种语气读。

  (3)同桌分角色练读。【同桌练读】

  (4)请一对同桌读对话

  (5) 男女生分角色读

  过渡: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感觉到这对好朋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女孩子读小鸟。体会一下,好吗? 【学生分男女练读】

  四、品读赏读,深入领悟

  1、品读其它三组对话。

  过渡:一对好朋友在依依惜别中做了约定,他们期待着明年再相见。冬去春来,鸟儿信守诺言,飞回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在那里。重复。【教师擦去树枝,留下树根】孩子们,此时此刻,鸟儿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难过、着急、决心找朋友)

  (1)小组内选角色练读对话:

  她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教师出示3组对话】这三组对话,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来练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学生自由练习】

  (2)、指定一个小组读,问:同学们,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

  (小鸟应该读得更焦急些。我觉得这样子还不够焦急。)

  (3)练读鸟儿的问话:

  鸟儿为了苦苦寻找好朋友大树,应该一次比一次焦急、难过才行!那这样,我们专门练习一下小鸟说的三句话。

  幻灯片出示小鸟说的三句话。【教师点名读】

  (4)角色扮演,体验感知。

  是啊!小鸟焦急地寻找着她的好朋友大树,那么我们谁愿意来做一回小鸟?把这令人感动的场面表演出来呢?就在教室里,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着,你在谁的身边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读。明白吗?你们可以用自己的话。

  同学们演译得很认真,特别是小鸟你一定觉得非常疲惫吧?辛苦了小鸟!【学生角色扮演】

  五、揣摩写法,迁移运用

  1、想象鸟儿的真情告白:

  师:在鸟儿和我们的努力下,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

  引读——【教师屏幕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鸟看了灯火几次?(两次)谁都知道,鸟儿为了这一刻历尽了千辛万苦,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等待,现在却只能“看”。就这样静静地看着,默默地看着,我们仿佛听到了他和大树之间的交流。下面借鉴本文大量的对话描写,展开你的想象,在作业纸上写出此时鸟儿的真情告白吧。【教师播放音乐】

  出示句子:“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出示句子:“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学生拿出作业纸,想象、练笔2分钟】【学生交流】

  (1她在看,在辨认:2终于找到好朋友的化身时,他心中有着一丝欣慰,他好像在说好朋友我来了,终于找到你了,3我来给你唱歌了)

  (不忍心离开;我永远记得你;希望来世再见)

  课后小结

  【教师总结】: 多么深情的话语!带着这种深情和不舍,小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最珍贵的东西,这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友谊、诺言)(引导:最珍贵的情感——对友谊的珍惜;对约定、诺言的信守)【教师板书】:珍惜友谊、信守诺言。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7

  《普罗米修斯》

  教学目标

  1、认识“斯、惨、败”等11个生字,会写“悲、惨、兽”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通过前几学期的学习,你已经阅读了哪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生:《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

  师:同学们积累的可真不少。

  2、简介“希腊”神话的特点。(出示课件2)

  你们知道神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认识一位带给人类幸福和光明的神,他的名字叫“普罗米修斯”。

  3、(板书:普罗米修斯)让我们一起呼唤他的名字——普罗米修斯。(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外国人的名字比较长,比较拗口,注意读的时候要一气呵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斯、惨、败、惩、佩、恕、坚、锁、遭、恶、愤”(课件出示3)

  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斯、惨、锁、遭”是舌尖音。

  “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悲、惨、兽、佩、坚、违、抗、环、锁、既、狠、著、愤、获”(课件出示4)

  “惨”最后三撇要匀称;“消、佩、抗、环、锁、狠、愤”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5、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6、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以下两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课件出示5)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三、学习课文、概括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6)

  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3、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一一说出来,可概括为: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自己先练习一下,再指名生说。)

  四、布置作业,思考问题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知道这几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课件出示8)

  有感情地读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

  指导朗读:这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着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返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课件出示9)(板书:真正的英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

  (自读、竞读、齐读)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课件出示10)(板书:勇敢的神)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多媒体播放图片)(课件出示11)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高加索山,到现在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独自被锁在这里,既不能动,也不能睡,不光日夜经受风吹雨淋,凶恶的鹫鹰还每天剖开他的肚子,啄食他的肝脏,他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结合你的理解,再读读第6、7、8自然段。

  忍受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课件出示12)(板书:善良的神)

  (5)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都敬佩。(课件出示13)(板书:值得敬佩)

  3、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也不同情。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为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指导读第三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板书:火神有正义感的神)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想,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的原因吧。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板书: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有正义感)

  三、讲述内容

  (出示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14)

  1、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内容。

  2、为了能更准确地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完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概括的主要内容,你可以怎样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生试着添加,师作引导)

  3、小结: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带来了希望和理想。现在,当我们读到普罗米修斯这个名字的时候,不仅仅觉得他是一位神,一位英雄,更觉得他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当我们叫着普罗米修斯的名字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人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理想。

  四、总结拓展

  普罗米修斯是大家都应该记住的故事。当然,我们今天学习普罗米修斯也是为了打开一扇门,打开一扇通往古希腊神话世界的门,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给我们列举了《神话选择百题》中的故事,大家都去读一读。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8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在假日里爬天都峰,“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围绕单元学习要素,教学设计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引领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同时,通过揣摩语言文字,品析写作方法,体会作者通过对话、动作、心理描写,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教学设计中,注重朗读,注重读写结合,即时提供语言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天都峰风景图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搜集战胜困难的名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天都峰的图片,教师进行介绍。(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千米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请学生说一说,欣赏了天都峰的景色,了解了天都峰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鼓励学生质疑。

  预设:谁爬天都峰?爬天都峰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感受,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初读感知,自学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级”在“石级”一词中读jí,不读jī;“辫”读biàn,不读bàn;多音字“相”在本课读xiànɡ,另一个读音是xiānɡ,扩词:相加、相互。

  2.课件出示词语,检测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石级 铁链 攀登 一张相 辫子 笑呵呵

  3.重点指导书写“链”“颤”“辫”。(教师相机强调:“颤”在本课读chàn,“鲫”读jì。)

  (1)请学生观察,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2)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链:注意最后写“辶”,“辶”写在竖中线上,整个字写得紧凑一些。

  颤:左右均宽,注意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辫:注意两个“辛”不同的写法,“纟”落在竖中线上,写得瘦长些。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形近字区分练习。

  图片辨析“辫”“辩”“辨”时,引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或通过字理识字进行区分。必要时进行造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区分。

  级( )极( ))链( )琏( ))猴( )侯( ))辫( )辩( )辨( )

  设计意图:继续夯实识字、写字基础。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主动性,通过检测练习、形近字区分,巩固对生字的掌握。练习书写生字,把字写美观。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指名读文,依据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全班交流,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3.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图片 学生只要概括出事件的顺序,能说出这三个主要情节即可。允许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来梳理写作顺序。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通过绘制示意图来表示,也可以用归纳小标题来展现事件的顺序。(课文的叙述顺序可以概括为: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中——爬上天都峰峰顶之后。还可以概括为: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5.小结:作者条理清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从而能够把一件事写清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一个是对写作顺序的梳理。教学中,注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事件要素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同时,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把事件写清楚。

  四、布置作业,巩固生字

  1.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2.搜集有关克服困难的名言,摘录在积累本上。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熟读课文,自主练习巩固生字。通过摘抄名言,丰富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代目标

  1.听写词语,集体订正。

  石级 铁链 攀登 一张相 辫子 笑呵呵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致了解“我”的爬山过程,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紧扣单元要素,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细品文字,探究方法

  导读:文中“我”爬山的过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爬山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奥秘。

  (一)写清心理感受。

  1.开始时,“我”对爬天都峰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描写中能够体会到?

  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3.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笔陡”来体会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

  4.“挂”字的运用有什么好处?(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

  5.这样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让“我”有怎样的感受?(这样险峻峭拔的天都峰,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令“我”望而生畏;此时的“我”是缺乏自信的,产生了畏惧退缩的心理。)

  6.请你边读边想象,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

  7.小结:在写一件事情时,可以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写出自己遇到的困难,这样也能把事情写清楚。

  (二)写清人物对话。

  1.为了把事情写清楚,课文还展示了“我”和老爷爷之间的对话,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我们之间的对话,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

  2.品味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1)联系上下文,两个人为什么会互相询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2)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敬佩、羡慕的语气。

  3.品味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1)你能体会到他们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吗?(兴奋、互相敬佩、互相感激……)

  (2)再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你又有哪些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朗读。

  图片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4.小结:写清人物对话,可以更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这是一个秘诀哟!

  (三)写清动作。

  1.过渡:为了更细致地展示爬山过程,课文展示了“我”爬山的动作。找出这样的动词来体会体会。

  2.课件出示重点句: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3.哪些词语带给你深刻的感受?结合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揣摩“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等词语,体会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这是“我”的爬山过程,你能想象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吗?

  5.这句话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省略号,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想象“我”还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吗?“我”是怎样爬山的呢?

  图片学生在想象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动词,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6.小结:动作展示,使爬山画面仿佛就在眼前,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加入动作描写,事件写得更加清楚。

  (四)写清感受。

  1.课文中爸爸的话点明了爬山的意义所在。请同学们齐读——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2.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爬上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他们都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3.小结:课文用爸爸的话点明了这篇课文给人的启示,这正是爬天都峰之后最深的感受的体现。在写事件时,可以点明自己爬山的感受,使读者也深受启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同时,写清了人物的动作、对话、心理活动及这件事带给自己的启发。体会多角度进行描写,把事件过程写清楚。在朗读、品析词句中探究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受到启发。

  三、读写结合,想象练笔

  1.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和老爷爷是怎么互相鼓励的呢?想象他们在爬山过程中的对话,并写下来。

  2.学生进行小练笔,教师巡视。

  3.指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关注对话中包含的鼓励及战胜困难的决心。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提供语用实践的机会。在想象对话的练习中体会“我”和老爷爷的互相鼓励,进一步感受人物战胜困难的决心。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1.面对困难,有的人畏惧退缩,有的人适可而止,有的人犹豫不决,有的人勇往直前。面对困难,你打算怎么做呢?

  2.指名交流。

  3.出示名言,读一读,积累名言。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爱迪生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罗兰

  4.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战胜困难的名言。

  5.小结: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希望同学们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互相鼓励,增强信心。

  设计意图:积累有关战胜困难的名言,丰富积累,从而对于课文含义有更深的理解。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自学课文生字词,体会“蹦跳”、“沉默”、“絮语”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能用“从容”、“奇异”等词语造句。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并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1、审题,激发学生兴趣。

  “我”躺在什么地方的波浪上,为什么能躺在波浪上?

  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二、初读课文确定课文重点。

  1、各组分头齐读课文,讨论课文的重点所在。

  2、交流。

  复习前一篇课文中学过的找课文重点的方法,板书。

  3、确定本课重点,并说说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

  学习课文1-4节。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5~12节,知道死海创造奇迹的原因,并体会作者觉得在死海里游泳是件快乐的事。

  2、了解一些有关死海的其它知识以及世界趣闻,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湖、河、海几乎都会淹死人,却有一个“海”,无论你是游泳健将还是“旱鸭子”,跳进去即使一动不动也不会被淹死。

  出示(幻灯片2)瞧,父子俩正在嬉戏呢,

  (幻灯片3)一对老夫妻索性把海面当作了花园,在里面休息。这就是昨天我们学习的……

  生齐: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师:中所讲到的死海。(同时出示幻灯片4)

  师: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交流

  师:这么神奇的地方你们想去吗?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继续去游览吧!

  二、学习课文5~7节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课文5~7节,想想你听懂了些什么?

  生:交流(死海被称为沉默的海的原因,奇特的光晕是有盐的'结晶体反射出来的,死海得名的原因,……)

  师:出示(幻灯片6)填空

  生:交流、齐读,用关联词连接上下句。

  师:同学们读懂的知识还真不少,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次体会一下,边读边想,你有没有疑问?

  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会提问,老师也有一个知识要考考大家。

  师:出示幻灯片7

  生:讨论,回答。

  三、学习8~12节

  师:死海是如此神奇,让我们再跟随作者一起跳下水去,感受一下这种乐趣吧!

  师:出示幻灯片5、边播放录音边出示10、11

  生:看幻灯听录音欣赏,欣赏完后说说感受。

  师:四人小组根据8~12课文,用“提提问题,考考别人”的方法合作学习。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生交流。

  师:出示幻灯片12

  生:讨论交流。

  师:多么快乐多么有趣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感情朗读8~12节,感受死海里游泳的乐趣吧!

  生: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们还知道关于死海的其它知识吗?

  出示幻灯片13

  生:交流

  师:多么神奇的故事,老师还布置大家收集一些世界趣闻,你们收集到了哪些,让大家一起共享吧!出示幻灯片14

  生:交流

  师:总结并提供课外阅读材料。出示幻灯片15、16(《“死海“旅游漂浮时尚”》《四川将修建人工“死海“》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0

  《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成语故事。)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你能试着从字面上理解一下课题吗?(生试着从字面上解一解课题。)

  二、学习课文

  1、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看看课文写一件什么事?(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2、这篇课文出现了一个我们以前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是谁?那篇课文叫什么名字?(回忆有关宴子的相关情况。)

  3、大家刚刚读过了课文,你在字词上还有什么困惑吗?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与你的同桌一起解决。(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小组试着解一解。小组合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4、在字词上你还有解决不了的`吗?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一下。

  5、宴子是齐国人,他很了不起。当齐景公听说宴子病危时,齐景公怎么样?请你读一读课文,找到他的表现。(对照课文,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想法。读相应的段落。用自己理解的语气去读。)

  6、如果你是他的一个侍从,你怎么劝说他回到车上或马上?(运用自己的语言,力图说服齐景公。)

  7、下面我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谁能把这个用自己的话故事完整地讲一讲。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学习古文

  1、其实“欲速则不达”是《论语》中的内容,原文如下:出示原文。(读一读,试着对照译文理解。)

  2、本文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人。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寓言的形式呈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韩非子的原文。出示原文。适时出示相关注解。适时出示带有节奏的古文。(对照有节奏的古文读一读。)

  3、我国的古文有许多,那里有许多文学、历史、地理、军事、思想方面的精髓。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扫清阅读障碍,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体味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有关荷兰及其首都阿姆斯特丹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引导学生按由中心到四周的顺序观察课文插图,边观察边指导。

  (1)这幅图的中心部分有些什么景物?(成群的奶牛、成群的骏马、雪白的羊群、碧绿的草原、清清的河水……)

  (2)从这些景物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牧场)

  (3)图的四周有些什么景物?(远处竖立着许多大风车,近处有一大片色彩艳丽的郁金香……)

  (4)从景物特点看,你猜想这个牧场会在哪个国家?(荷兰)

  (5)用自己的话大概描述一下这幅画的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过渡: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乡下,感受了我国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将要走出国门,到欧洲西部被誉称为“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了解荷兰

  1.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阅读本课“资料袋”中的材料,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2.教师小结:大家瞧,这就是荷兰。(随即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荷兰概貌)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地势低,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国。荷兰的首都是阿姆斯特丹,这是一个以“水”著称的美丽城市。荷兰人民不仅喜爱鲜花,还出口大量花卉,因此,荷兰被称为“欧洲的大花园”。美丽、庄严、华贵的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荷兰是一个浪漫、悠闲、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家。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感受一下“牧场之国”优美、宁静、和谐的风光。(再次点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发音,重点读准带点字的发音并联系课文理解所组词的词义。

  镶嵌 骏马 膘肥 辽阔无垠 公爵 悠然自得 牲畜

  2.再读课文,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讨论。)

  3.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这句话概括了荷兰的风貌,课文着重描写了荷兰的什么?(畜牧业)

  四、品读课文

  1.品读第2~4自然段。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后小组合作学习:荷兰为什么被誉称为“牧场之国”?(荷兰不仅牲畜数量多,而且放牧条件好。)这里的牲畜生活得怎样?(引导学生画出重点词语:自由、无忧无虑、悠闲、充满温情……)你能读出这种“悠闲”、“温情”、“无忧无虑”的感觉吗?(学生比赛读)

  (2)品读重点句子。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牛当作人来写,牛犊像“贵夫人”衣着华贵,仪态端庄;老牛俨然是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它们的'家就是这草原、这大自然。这是一幅生动而温情的画面,多么富有生活情趣!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

  “镶嵌”是什么意思?(把一样东西嵌入另一样物体内。)从“膘肥体壮”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这里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放牧,而且这里的人民擅长放牧,所以骏马匹匹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它们指谁?(骏马)为什么说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对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上尊贵的主人,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任意驰骋在这丝绒般的碧绿草原,骏马和草原是这样的和谐。)和草原如此和谐的又岂止是骏马,它们还指谁?(奶牛、绵羊、猪群、小鸡……)读读相关句子,读出安闲与悠然自得的感觉。

  齐读第2~4自然段,通过刚才的体会,请你读出应有的情感。

  2.品读第5~6自然段。

  如果说,白天的牧场是一首感情浓郁、韵律和谐的田园诗,那么到了晚上,它又会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请你读读第5~6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细细体会。

  品读重点句子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处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甜美静谧的境界。夜晚,宁静的荷兰也是一首诗。

  想一想:如何将第5~6自然段读出甜美、静谧的感觉来。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指导。)

  五、回顾全文

  1.读课文,说说作者在荷兰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小结:是啊,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娇艳婀娜的郁金香,牲畜的自由王国,黄昏时挤奶的劳作,寂静无声的夜晚……这一幅幅画面组成了荷兰无限美丽的田园风光。让我们再次踏进荷兰,再次欣赏荷兰之美!(展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充满田园诗情的荷兰美景,赞一赞你看到的荷兰美景。)

  六、课后作业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或精彩句段,细细品味并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体味作家平淡中蕴含高深的文字境界。

  2.理解艺术家对于自然、人类生活以及人的本性的深切感受。

  3.学习文章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

  重点与难点:

  1.对“泉水”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对阿柄艺术风格的感悟理解。

  突破口:创设音乐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文学作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爱听音乐吗?听过民乐吗?有一首中国民乐使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这首乐曲应当跪下来听,大家到底想不想听啊?

  二、介绍阿炳,放送音乐《二泉映月》,听后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

  1.阿炳,本名华彦均,江苏无锡人。父亲是一位道士,擅长演奏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从小时候起,阿炳就跟父亲学习乐器,由于天资聪颖和练习刻苦,他13岁时就已熟练掌握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他的命运曲折坎坷,儿时丧母,二十岁丧父,三十多岁时双目失明。生活无着落,只好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五十多岁时,吐血病故。正是这位饱尝了人间辛酸的苦难的艺人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阿炳卖艺几十年,根据生活体验,创作改编、演奏了许多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作品。

  现存的传世乐曲,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六首。而吸引力的是他的代表作《二泉映月》。

  2.播放《二泉映月》。

  3.引入———今天我们来拜读韩静霆的《听泉》,看他对盲人阿丙的《二泉映月》有怎样的理解?

  三、师范读课文后,生再自由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细心品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赏析第三段“泉水一冲出深山……跑向山外的世界”这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曲子的美妙动听?

  齐读相关文句,问: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吗?

  四、探究问题:

  1.文题中的“泉”指的是什么?

  2.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那作者围绕《二泉映月》写了些什么内容?(板书)

  明确:(1)产生

  (2)流传

  (3)内容(曲子的意境)

  (4)评价(崇高的艺术地位)

  五、我们学习了《听泉》,你有什么感受?你赞成小泽征尔的评价吗?那你对他的话是如何理解的?

  六、课外拓展: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谈谈你对这首钢琴曲的感受。

  贝多芬简介: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七、背诵第三自然段。

  八、欣赏春江花月夜

  九、小结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文章所蕴涵的深意,感受作者情怀。

  2.领悟文章运用拟人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写作手法。

  3.品味并积累作品中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教学重点

  把握作品形象,品味文章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设计一)

  在我国浩瀚灿烂的古诗词园地里,有许多描写花的诗句。请你从记忆的宝库里,找寻写花的诗句交流一下(丰富文学积累)。

  参考: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乱花渐欲迷人眼,小草才能没马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写百合花的散文。(板书课题)

  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感受或疑惑呢?(预计困惑:百合花为什么会开在心田上?)请同学们到书中找答案吧!

  (设计二)从题目入手,激发阅读兴趣:花儿大多开在园地里,田野里,有一株花儿却绽放在人的心田上,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品读林清玄的美文《心田上的百合花》。

  二、走马观花悟形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你在文中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百合?用一个词来概括,并说明我在_____段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百合花。

  学生交流:

  我在第一段看到了一个执著的百合形象;我在第三段里看到了一个自信的百合形象;我在第六段里看到一个幸福的百合形象;我在第八段里看到了一个淡泊的百合形象。

  三、花团锦簇品语言

  1.自由勾画,评析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2.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

  预期交流成果:

  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品味,分析百合形象。如,努力地、深深地写出了百合与自然环境所做的顽强地抗争;从直立地、挺着能读出百合自信的神采。)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方法指导:可从排比修辞的角度,品读百合的自信与执着;还可引导学生从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品读语言的'深层内涵,如从不管有没有人欣赏里,读出百合的淡泊、沉静。)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方法指导:运用联系语境的方法。联系上文,面对风言风语的打击,面对孤独与寂寞,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可以知道百合花的绽放,凭的是坚韧与执着的毅力,沉静的心态,艰辛的付出获得的。)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方法指导:抓住写作角度进行品味,了解文章层层衬托的写作手法。)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全心全意,紧扣上文百合努力开花时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暗示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方法指导: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用野草的讥讽和蜂蝶的嘲笑,更能衬托出百合坚忍和自信的形象。在此结合林清玄的成长经历进行点拨林清玄人生有很多转变,对于那些恶意攻击他转变的人,林清玄总是淡然一笑:他们给我一面镜子,他们也显露了他们自己。任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从年轻到现在,我每天写作从不间断,这是我成功的原因,那些攻击我的人的努力程度都比不上我。林清玄就是靠自己的执着从一名非常优秀的年轻记者,成功转型为个性鲜明的作家。有人说,其文如莲花开落,荡漾一瓣幽香,滋润读者情怀。)

  4.读书要读出情感,带着我们刚才在品读中领悟的收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进一步思考:百合花开在山谷里,文章为什么取题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5.交流。

  可从书上找到答案: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深入探讨:百合花带给作者的是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感悟。百合花的成功让作者意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不放弃,相信自己也会开出世界上最靓丽的花朵。

  四、百花齐放说感受

  有许多思想,会随时间变迁在生命里沉淀,在你的生命里是否也有生命的花点染了生命中的亮丽?

  你从______

  人(或物)中领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哲理。

  学生交流。(在此教师可穿插自己见过或亲身感受过的情感故事,或者从自己读的林清玄的作品里找到沟通的契合点)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土地都是湿润而肥沃的,只要你肯付出勤勉与努力,生命的百合花就会对你绽放。许多的努力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结果,需要你耐心对待,辛勤付出,并坚持下去,相信你也会品尝成功的甜蜜。

  只要你能坚忍面对,相信你就能看到成功。

  师生一起朗读集中体现百合精神的句子。我要开花

  六、作业

  1.写自己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的故事。

  2.比较阅读《丑小鸭》。

  3.选读林清玄的散文。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 坐车、停车 承诺

  保罗的哥哥 保罗、保罗 小男孩、小男孩 弟弟

  坐车、观光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 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 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5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课件出示2)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课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课件出示4)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课件出示5)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6)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7)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课件出示8)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课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10)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课件出示11)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六、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七、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课件出示12)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八、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吃苦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十、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3)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教案01-12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精选12篇)07-2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去年的树》教案08-25

四年级语文上《口语交际》优秀教案(精选8篇)09-12

小学四年级上语文观潮教案(通用10篇)05-26

上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文案10-15

高一语文上《劝学》教案(精选9篇)11-07

语文六年级上教案01-03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01-05

六年级语文上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