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壶口瀑布》一文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13 18:10:15 七年级 我要投稿

《壶口瀑布》一文的教学设计

  抓住“厚重”品味“完整”

《壶口瀑布》一文的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主要写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使作者深深陶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4、积累语言,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河外形的厚重、精神的厚重、文化的厚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积累语言,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设计理念]

  《壶口瀑布》这篇课文的教学是有难度的:

  1、我们面对的学生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孩子,对于黄河的了解实在有限。即便是查找资料,也多是苍白和空洞的,时空的距离让学生的心理体验产生了难度;

  2、本文语言精美,含义深刻,所承载的信息含量之大,文化含量之厚重让学生的理解产生了难度,难以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

  3、如何将对文本的理解与写法的感悟结合,如何将教师的讲授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如何划分课时,确定教学目标也是教师难以把握的。

  为此,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1、纵向深入与细节品味相融合

  以文中第三段出现的“厚重”一词深入,由瀑布外形的厚重,到黄河精神的厚重,最后上升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在这样一个纵向深入的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抓住细节,品味语言。在指导方法上,重点用到了以下5种方法:

  (1)、比较法:

  如抓住两组词语:

  “跌落”对“升腾”,体会瀑布既有气吞山河之势,又有曼妙绝伦之美,“刚柔并济”四个字便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将比较体会上升到配乐比较朗读,给学生以更加清晰、深刻、完整的印象。

  “寂静”对“活跃”,体会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巨大的声响,进而体会“先声夺人”。

  (2)、调动感官(如第三段的教学)

  (3)、读中想象(引导学生读书时眼中要有画面)

  (4)、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了解壶口的特殊构造是导致前文壶口气势磅礴的原因)

  (5)、多角度感悟(引导学生体会“龙”的比喻是否恰当)

  如果说“厚重”是一条主线,那么这一个个细节就像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帮助学生更加立体、更加完整地解读黄河。

  2、感悟内容与领悟写法相融合

  学习第5自然段,我引导学生从四个“有的”中去发现排比和比喻的句式特点,但不仅限与此,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长鲸饮涧”、“彩桥飞架”、“花团锦簇”这些景象中发现黄河刚柔并济的特点,为后文感悟立体的黄河、完整的黄河作铺垫。

  又如课文第7自然段对十里龙槽的一句描述“龙槽中的河水汹涌澎湃,仿佛一条蜿蜒浮游的黄龙……”我并不是简单的问学生这样写有什么好,而是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作者把水比作龙恰当吗?”基于学生前面对黄河已有的认识,学生进一步感悟到黄河的气势像龙,形态像龙,精神像龙!

  我认为,语文课既不能脱离文字空谈感悟,也不能只学习语言而缺乏情感感悟,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品读文字与挖掘精髓相融合

  本课文字精美,读起来颇有气势。可是如果课堂上只是群情激昂地一读而过,恐怕留给学生的只是一时之快。沉下心来细品文字,有些地方是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是不容易产生共鸣的,教师就应带领学生迎难而上。

  外形的厚重:如“水底悬流激荡……增加了厚重感……”,“厚重”如何体会?如果不细抓,孩子们只能体会到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很容易忽略“厚重”。为此,我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抓住“蒸云”、“浓烟”、“洪钟闷雷”等词语,深入解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厚重”;进而又让学生回忆旧知,比较壶口瀑布与其它瀑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份独有的“厚重”。如此以来,壶口“厚重”的形象便在学生的内心扎了根。

  精神的厚重:又如“我拜倒在大自然的杰作脚下,不寒而栗,觉得自己这么渺小,内心杂念荡然无存。我忽然领悟了李白……体会了光未然、冼星海……东渡抗日……誓师出征。”对于这一段文字,孩子的了解实在是个空缺,因此,光靠读中感悟是不可取的。在这里,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来丰厚文本,引导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回到唐朝、回到1938年,走进历史,潜入简短的词句背后,理解蕴藏其中丰富深刻的内涵,进而了解黄河精神的厚重;

  文化的厚重:在品读第8自然段“我看到了……立体……完整……漫长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得到了它的真传。”时,我将黄河流域的文化巧妙的串连,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领导着学生感受黄河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进而让学生感受到黄河文化的厚重、历史的厚重。当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同时达到制高点,产生共鸣之时,学生便心领神会地领会到了黄河的“真传”。

  4、教师引导与对话分享相融合

  对于这类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文章,我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就是教师精心解读文本,充分准备后,在课堂上一讲到底,学生没有了自由呼吸,自主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这里对比我的两处设计(试教和经专家们点拨后的改进)

  “雷霆万钧”

  试教:用课件出示成语意思和相关古诗

  现场:学生根据预习介绍成语意思,教师补充相关古诗

  “厚重”

  试教:课件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对比感受壶口瀑布独有的厚重。

  现场:让学生自主回忆背诵学过的描写瀑布的诗句,对比感受壶口瀑布独有的厚重

  前者教师完全掌控学生的学习进程,所有资料由教师提供;后者给学生以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既鼓励和展示了学生学习成果,又指导了学习方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共学共研,共同成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1—5段

  一、激趣导入: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文字,咱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CAI出示(五下)课文《黄河源》片段:“河道越来越细……搭起了万里长河第一桥”,师生配乐齐读)

  2、师: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发现,虽然过去了整整一年,但大家对这篇课文仍然记忆犹新。这就是清亮、有趣的黄河源,我们的母亲河就是从这里出发,(CAI出示黄河流域地形图)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几”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仍然和黄河有关。不过这次,我们将来到山西,来到黄河峡谷中最险要的一段河谷,去领略、去感受、去欣赏、去赞美黄河上唯一的瀑布,那就是---壶口瀑布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不看书,说一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现在孙老师把难度加大,谁还记得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欣赏了瀑布?

  3、师:真好!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哪个角度欣赏到的瀑布格外吸引你呢?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遇到心动的句子,好好多读几遍。(学生自己读课文---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3、师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已经深切感受到了你们内心的激动。但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感受到壶口瀑布的形象;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理解壶口瀑布的内在精神。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文本,近距离地去欣赏瀑布吧!

  三、车上:

  1、谁来给咱们读读第一段;

  2、师述:清晨时还很大的兴趣……

  (师生配合读1、2段,根据课文内容相机板书:寂静—活跃)

  3、师:是什么让原本寂静的车厢瞬间变得如此活跃?

  4、师: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这声音让我们为之活跃、为之震撼,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先声夺人)

  5、师:能读出这先声夺人的气势吗?(指名读)

  6、过渡:此时作者是在哪里听到瀑布的声音?车一停,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跳下去,快步走下岩磴,跑过石滩,来到面对瀑布的巨岩边。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4、5自然段,看看哪个画面让你印象特别深,你想说给或读给大家听。

  四、学习课文三、四段,感受黄河外形之“厚重”:

  1、反馈第三段:

  A、扣词品句,感悟黄河外形之“厚重”

  抓重点句:“只见滚滚黄水从高高的崖头跌落下来,挟风带雨,雷霆万钧,溅起的水雾散在空中,蒸云弥漫,仿佛从水底冒出滚滚的浓烟。”

  (1)、重点体会“跌落”,相机板书:

  师:一起读这个词,现在咱们把“跌”字盖住,单把这个“落”字送进去,谁来给咱们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师:现在咱们把“跌落”两个字完整地送到句子中,谁来读?(生读)

  师: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跌”字的妙用)

  师:一个“跌”字就把瀑布的来势之猛、落差之大表现地淋漓尽致,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透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

  (2)、重点体会“蒸云弥漫”和“滚滚浓烟”:

  师:一个“蒸云”,一个“浓烟”,给你什么感觉?(体会瀑布外形的厚重)

  师: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师:除了视觉上的冲击,你还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3)、重点体会“雷霆万钧”、“挟风带雨”:

  师:“雷霆万钧”是一个生僻的词,昨天预习的时候有没有谁查过词典?

  师:遇到生僻的词能够主动查找词典,这是一个很好的预习习惯。孙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留意到了这个词,和你们一样,我也先查了词典。(CAI出示词语注解)为了深入了解这个词的含义,我还找到了汉代贾山在《至言》中的一句话(CAI出示:“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能读出这雷霆万钧的气势吗?(生读)

  师:学到这里,孙老师倒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从上文第二段中,我们知道今天的天气是“风清云淡”,为什么这里会说是“挟风带雨”呢?这“风”从何来?“雨”又从何来呢?(生谈体会,相机指导读书)

  抓重点句:“水底悬流激荡……散发着泥土气息……气吞山河。”

  生读句子,谈体会;

  师:现在让我们把视线从崖头转向水底,你看到了什么?

  调动多种感官体会“悬流激荡”、“洪钟闷雷”、“泥土气息”、“震荡峡谷”、“气吞山河”,进而体会黄河外形之“厚重”。

  师: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给咱们一一再现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

  B、联系旧知,对比体会外形的“厚重”:

  (1)、师:咱们已经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了,关于瀑布的诗歌、文章也学了不少,谁能结合咱们以前学过的说一说,这壶口瀑布和其它瀑布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联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将“紫烟”与“滚滚浓烟”对比,用庐山瀑布的浪漫、飘逸凸显黄河壶口的“厚重”;

  引导学生联系五年级课文《特殊的葬礼》,将“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与“这里的水都是黄色的”作对比,用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清澈凸显黄河壶口的“厚重”;

  引导学生联系叶圣陶的《瀑布》。将“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和“这里的水都是黄色的”作对比,用黄果树大瀑布的秀美来凸显黄河壶口的“厚重”。

  (2)、师小结:没有庐山瀑布的飘逸空灵、没有黄果树瀑布的壮丽秀美、没有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雄奇壮观,但正如书中所说,这壶口瀑布却多了一份(生读:厚重),再读(生读:厚重)!

  师:能读出这份“厚重”吗?想读的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第三段(引导学生读书时,眼前要有画面)

  2、反馈第四段:

  (1)、师过渡:不知什么时候,云破日出,这瀑布骤然亮起来,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此时的你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师板书:升腾)

  (2)、师出示文字:在描写彩虹多彩的形态时,作者一连用到了四个“有的”,现在孙老师想请四个同学一人读一个,其余同学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多元化、多角度畅谈)

  师点拨比喻词“长鲸饮涧”“彩桥飞架”“花团锦簇”,引导学生发现彩虹不仅美,而且大气;

  相机指导朗读。

  3、小结3、4段的学习:

  (1)、师述:瀑布跌落时,气吞山河、雷霆万钧;水雾升腾时,千变万化、刚柔并济,哪个画面让你格外激动,使你情不自禁地想通过朗读来赞美它呢?自己练练(生自由练读3、4段)

  (2)、师:谁想读给咱们听!指两名学生分别读瀑布跌落和升腾的场景,师给学生配上《黄河组曲》中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

  (3)、师:看着瀑布跌落,看着水雾升腾,这一起一落让作者思绪万千,此时的作者会想些什么呢?咱们下节课接着往下学!

【《壶口瀑布》一文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壶口瀑布09-19

壶口瀑布10-11

壮观的壶口瀑布12-06

美丽的壶口瀑布01-30

黄河壶口瀑布08-29

壶口瀑布游记07-27

黄河壶口瀑布07-28

《壶口瀑布》的说课稿12-01

壶口瀑布散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