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为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3 10:10:54 六年级 我要投稿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为学》教学设计

  导语:教学设计虽然有了自己的理论框架,但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充实和完善。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北京版六年级下册《为学》教学设计,欢迎各位参考借鉴!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为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2个生字,了解“为、迄、之、恃、犹、去、顾、限”在句子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

  能借助注释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的第1、3自然段。

  思品目标

  懂得办好事情或搞好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条件是自己坚定的志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志者事竟成”。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1、3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和课文说明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把学问学好?(根据学生发言导)

  2.有这样一个人认为学习做事能不能成功,与自己是否聪明无关,那么他认为与什么有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 8 为学

  3.“为”是什么意思呢?“学”又指什么呢?(做学问,求学)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是针对学习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目的在于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是教育我们要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 。

  ⑴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吾资/之庸,不逮人/也。(读四声)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有惭色。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⑵读准句子中的停顿。

  天下事/有难易乎? 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贫者/语于/富者曰(读四声)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

  3.自己练习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4.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5.课文我们基本会读了,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逮和怠要从字义上区分。可以扩展几个字。

  提起笔来把字组成词语写一遍。

  三、作业。

  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第二课时

  一、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重点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给时间自学

  二、交流自己学习所得。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的事情有难和容易之分吗?用心做这件事,那么难事也就变成容易的事情了;不用心做这件事,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成难事了。人们做学问,求学有难易之分吗?认真地学,刻苦钻研,那么就是再难的也会变成容易的;不学,或是马虎地学,即便是再容易地也会变得困难起来。

  2.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师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生接则难者亦易矣 师说不为 生接着读则易者亦难矣。下句话同上。

  3.体会文言文句子的精美。这段话中一共有四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近似于对偶,读起来琅琅上口)

  4.练习背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谁来说说这段的意思。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纠错。

  2.说说下面句子中“之”的意思。

  吾资之庸,不逮人也。没有实际意义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代词指知识或者学问。

  圣人之(的)道,卒于鲁也传之代词。

  把这些句子的意思再说一说。

  3.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的'呢?(对比和举事例)

  4.谁来把作者的意思读出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说说这段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吾欲之南海,何如?(到,去)

  你还学过类似意思的句子吗?(送孟浩然之广陵)

  谁来总结一下,你学过“之”的多少意思?(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归纳)

  子何恃而往?(凭着,依靠)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还)

  3.贫者和富者有哪些不同呢?

  (1)分角色读贫者和富者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

  条件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决心不同:富者过分依赖物质条件,“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吾一瓶一钵足矣。”

  态度也不一样:抓住两个“子何恃而往?”谈理解。第一个是普通的疑问句,第二个是反问句。

  结果也不一样。

  (3)有语气地朗读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三、贫者为什么能够到达南海,而富者不可以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蜀之鄙有二僧,他们都有什么不一样呢?条件不同,怎么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决心不同: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吾一瓶一钵足矣。”结果不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在师问生答中就练习了背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的)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去:距,距离。 之:用在主谓之间,没有实在意义。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顾:副词。反而,却。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贫者能至的原因是在于能够立志,富者不能到的原因是不能立志。

  把这种反问的语气读出来。

  3.最后作者作出了什么总结?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限:限制,限定。

  4.把作者要说明的观点读出来。

  三、读全文,说说各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1段提出了作者的观点,点出了题旨。

  第2、3自然段运用对比或者举事例的方法论证作者的观点。

  第4自然段照应了二三段,同时又总结了全文。

  四、课堂练习。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带点的词。

  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至,到)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做)

  吾欲之南海,何如?(到,去)

  子何恃而往?(依靠,依赖)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副词。还,仍然)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距离)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限制,限定)

  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告诉他的子侄们什么道理?

  五、作业。

  继续练习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为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暴雨筛》教学设计11-11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11-01

为学教学设计04-13

《为学》教学设计04-04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08-12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1-10

北京版:《小熊开店》教学设计08-22

北京版《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08-16

北京版:《画家乡》教学设计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