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02-27 10:03:59 六年级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一、课文内容分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主题是“演讲”。从学生的相关经历引发交际话题,再从演讲的形式与内容、演讲稿、演讲的表现力三方面让学生学习演讲方法,提升演讲水平。

  第一部分,课文以两个泡泡照顾到学生的不同经历,既能引发一部分有过类似经历同学的表达欲望,分享自身体会,也为没有演讲经验的同学树立了信心。

  第二部分创设班级演讲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领域中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话题。同时,以“学习的快乐”、?远离垃圾食品,关注身体健康”两个题目为例,让学生学习在题目中将演讲的主题与内容具体化。第三部分则从观点、材料、感染力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关注演讲稿的说服力。第四部分则用小贴士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语气语调、停顿、重复、动作这类演讲技巧,旨在增强学生演讲的情感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演讲,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班级竞选都需要演讲。回顾学生在以往口语交际中所得,学生已经有了讲清楚、讲生动的语言表达基础,但在真实的演讲中,学生不仅存在表达观点时单纯讲道理、缺乏有力证明的情况,也有观点不清、逻辑性不强的现象,同时也更多关注老师的肯定,与听众互动不足。而教材的编排中针对这些都给出了建议,因此,本课的提升点在于学习就适当的话题提出自身观点,并围绕其选择有说服力的材料,练习如何演讲。

  三、教学目标

  1、能理解什么是演讲,并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一定的要求写好演讲稿。

  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就适当的话题提出自己明确的观点,并围绕其选择有说服力的材料,表达有条理。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优秀演讲视频以及演讲稿。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资料。

  (一)激发兴趣,引出“演讲”

  1、分享经历,说说自己认为什么是演讲。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经常会见到“演讲”,比如每周的国旗下讲话、班级的竞选演讲等活动,你是否参加过呢?说说当时的感受。

  2、指名进行分享。

  3、教师小结:就像大家说的,演讲就是在公开场合发表讲话。一次好的演讲,不仅要有好的演讲稿,还得具备一些演讲技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怎么写演讲稿,做一次演讲。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亲身经历,一方面使有过经验的同学讲出体会、收获,另一方面使没有演讲经验的同学受到启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学习拟题

  1、选择话题,拟定题目。

  班里要进行一次演讲活动,有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几个话题,你对哪一个更感兴趣?说说你在这一话题有什么经历?结合你的感受和认识为演讲确定一个题目。

  2、对比范例,修改题目。

  (1)指名说题目,教师记录。

  (2)对比“读书的快乐”、“远离垃圾食品,关注身体健康”,说说感受。预设:看到“读书的快乐”这个题目,我就知道这篇演讲以“快乐”为主,而“远离垃圾食品,关注身体健康”这个题目既有演讲的目的,也有做法。两个题目都能迅速让我们知道演讲者的观点。

  (3)教师总结。

  因此,一个好的演讲题目能够让听众对于演讲内容一目了然,既要观点明确,也要描述完整,体验意图。

  (4)修改题目。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选择演讲话题,并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使得演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另一方面,通过对比课本范例,学生知道了题目的作用,并且能够仿照,对自己的'题目进行修改,学习在题目中表达出表达核心观点。

  (三)明确写法,试写演讲稿

  演讲的题目确定了,接下来就要关注演讲稿了。一篇好的演讲稿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与情感传递给听众,让他们产生共鸣,甚至认同。那什么样的演讲稿才是好的,怎样写一篇好的演讲稿?

  1、出示要点,讲解格式。

  我们先看看演讲稿的基本格式,一般有三个部分:

  (1)开头:对听众使用适当的称呼,如“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2)正文:表述观点并且围绕观点使用具体的材料进行说明。

  (3)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提供支架,试写讲稿。

  对于演讲稿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正文这一部分。那怎样才能让你的演讲稿具有说服力呢?

  (1)师生交流总结:观点明确,列举事例,引用名言、故事等。(相机板书)

  (2)列出提纲,为观点选例证。

  (3)小组分享,交流评价。具有说服力的演讲稿不仅要有明确的观点,还有用具体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请你借助以下提纲,梳理自己课前搜集的材料。小组四人互相分享,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同学的演讲提纲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①观点鲜明吗?

  ②例子支持观点吗?

  ③例子的顺序是否合适?

  (4)根据建议试写演讲稿,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借助提纲,学生能够明确写作思路。小组交流意在让学生聚焦到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并思考演讲稿的条理性,再加上老师的个性化指导,学生写出一篇好的演讲稿有了充足的保障。

  (四)开展演讲比赛,评价总结

  1、了解演讲技巧,感受演讲的表现力。

  (1)出示“小贴士”。

  演讲,最重要的还是“讲”。刚才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演讲稿,要把它“讲好”,老师再给大家送上两点小秘籍:演讲时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演讲时可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2)欣赏经典视频,感受演讲者的表现力。

  这两点秘籍如何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一段精彩的视频来看看。(学生观看之后,分享在视频中看到的演讲者是如何用语气、语调、动作来增强表现力。)

  3、个人练习,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演讲,交流、推荐。

  (1)小组规模:小组人数以?6?人为宜。

  (2)分组依据:建议根据话题相关性进行分组。

  (3)小组依次演讲,互相提出建议。记着咱们的演讲秘籍,和自己组内的同学轮流演讲,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在演讲之后为演讲者提出修改建议。

  (4)教师小结,每组推选一人参加班级演讲比赛。

  教师总结点:对学生的演讲热情进行肯定;围绕小组交流中反馈出的主要问题进行再次强调指导。大家进行得如火如荼,现在我们根据刚才的演讲情况,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人参加最后班级的演讲比赛。

  5、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

  选手已经确定好了,那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比呢?(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归纳出评分标准,并进行补充。课上可以出示提前准备好的下表,也可以当堂生成。)

  内容

  声音响亮,语调适当;

  姿态大方,适时加入动作

  表情丰富,和听众有眼神交流;

  使用事例、名言,具有说服力。

  等级

  ★★★★★★

  ★★★★★★

  ★★★★★★

  ★★★★★★

  6、小组代表依次演讲,评选?“最佳演说家”。

  我们先请几位演讲者依次进行演讲,每位同学有一枚大拇指贴纸,演讲结束之后,可以把它贴在你心中的“最佳演说家”身上。(评选结果揭晓,老师随机邀请两位投票同学说说投票理由)

  7、教师总结。

  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展示与点评!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于演讲稿、演讲技巧进行了了解,并进行了眼睛比赛。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听到更多同学的精彩演讲,希望大家在课后再把自己的演讲稿进行修改,并练习演讲,我们有机会再进行一次演讲比赛,期待大家踊跃参加。

  【设计意图】借助优秀演讲范例学习演讲技巧,在个人练习中应用实践,在小组演讲中进行展示,也在小组同学的建议中修改纠正,从而使自己内化演讲技巧。班级共同制定演讲评价标准,以及最后的班级展示是对学生演讲热情的再一次激发,也是对演讲稿、演讲技巧的又一次深化。

  六、板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3、过渡:咱们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3、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3、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4、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接着来领略她月下的风采吧。

  五、境中悟幻,启发写作

  1、老师范读,你看到了什么?

  2、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3、学习作者想象丰富

  六、拓展延伸,深化感情

  1、这么美妙的墨竹作者怎么能不喜欢呢?

  2、自然界中,还有好多事物像墨竹那样值得赞美的,如青松、腊梅、荷花、仙人掌、小草、蜜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

  (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生态意识。

  2、学会生字,掌握“千里迢迢”等词语。

  3、学习并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实例,明白道理,知道语言特色。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科普说明文的学习方法,明白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难点:增强学生的环保与生态意识。

  教学准备:收集当地环保和生态保护状况正反两面的事例。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初步理解25个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

  《冬眠》学后,知道学习科普说明文有哪两个基本要求一般该怎样阅读

  (自学生字词——抓知识要点——悟课文写法。)

  揭题《意想不到的灾害》,继续按这样的顺序学习课文。

  2、自学质疑。

  (1)学习生字词。

  (2)通读全文,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哪些灾害为什么称这些“灾害”是意想不到的

  划出不懂的问题。

  (3)指名读课文,检查初知理解,质疑问难。

  随机交流字词:字音:肴、迢、泌、滥、畜牧

  字形:蟾、滥、蔗

  词义可结合课文理解。

  3、默读分段。

  出示句子:

  本来对人类有益的螃蟹和蟾蜍,为什么会成灾呢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这是什么句子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独立分段,全班统一。

  说说段落大意。

  4、巩固作业。

  作业本上第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用举例、摆数字的方法说明道理的写法。

  2、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增强环保与生态平衡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听写字词。

  2、阅读课文。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课文用哪些事实来说明这个道理?

  (2)阅读填表:

  时间地点造成损失灾害原因

  1980西班牙产稻区26000公顷稻田被蟹破坏

  中东地区

  浙江绍兴

  一千多年前

  几十年前

  1983年2月

  教师光指导学生填1980年西班牙的蟹灾,然后让学生独立阅读填写,“灾害原因”栏暂不填。

  学生填表结束,四人议论,全班交流评议。

  (3)体会用词的准确。

  (4)默读思考:为什么平常对人类有益的东西也会变成灾害这些竟想不到的灾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默读划找——全班交流——填写“灾害原因”栏。

  (5)读书归纳。第二段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什么动物”指哪些动物为什么要保持平衡什么叫制约因素

  (6)训练说话:用“如果……就……;一旦”说说食物、天敌、疾病等对动物的制约作用。

  3、练习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5题。

  (2)调查关于生态平衡方面的知识、事例。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生态意识。

  2、尝试用实例说明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回顾总结。

  (1)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课文讲哪几件意想不到的灾害作者介绍这些事例是为了什么

  (2)课文和《冬眠》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运用数字,用词准确。

  不同:课文先举例后分析说理。

  (3)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读课文,看周围,有什么话想说

  2、拓展阅读《蛇与庄稼》。

  (1)自读,绘制食物链图。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如: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如暖冬)引起的灾害,人口繁殖速度过快引起的危害,动物种群减少的危害等。

  4、作业:

  用你查找到的实例,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短文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2课《跳水》。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结合预习能谈谈你对这位作家的了解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通过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题质疑,初步感知课文,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我们知道,读一篇文章,从接触题目开始,看到“跳水”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把同学们提过的问题汇集一下,就是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么样?跳水的结果又如何?)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引导学生从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划分段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解决问题。

  3.交流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

  4.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试着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跳水》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回顾内容

  请学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受理解

  (一)引导学生通过读简单了解跳水的起因。

  (二)引导学生抓住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态、心理的变化,了解事情的经过,感受孩子遇险的情景。

  1.请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表格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把描写“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态、心理的变化”的.词句画一画,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师:孩子是怎样一步一步陷入绝境的呢?

  重点体会两句话: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了帽.....

  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重点指导朗读)体会完后问学生还能用哪些词形容孩.

  子处境的危险或情况的紧急?(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万火急、万分危急……)目的是进行词语积累。

  体会后问:难道这顶帽子就真的这么贵重,值得孩子不顾危险地去追猴子?

  师小结:孩子准是被调皮的猴子气昏了头,一心只想着取回帽子,挽回面子,其余的可什么也没想了,就这样,孩子冲动的、不计后果地一步一步地陷入了困境。

  (三)引导学生从船长的办法,体会人物品质。

  1.用一句话概括船长的办法。

  2.想一想,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办法,为什么?

  3.通过这一段的描写,说说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方面体会出来的?(小组讨论)沉着镇定、机智果断

  4.指导读船长的两句话。

  5.自读最后一自然段,看看结果怎样。

  (四)创设情景,拓展教材。

  孩子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了。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可对孩子说、对船长说、对水手们说)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课后反思:

  教师:能指导学生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不足:在概括主要内容方面有部分学生抓不住重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课:你喜欢动物吗?在保护动物方面你做了哪些?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不理解的词。

  ②自由交流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

  (2)检查自学效果

  (3)学生轻声试读文章。

  (4)逐节指名读文章,讨论:那些地方读懂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思考: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朋友关系?

  1、之间各种鸟儿从远处飞来,自由的进出,着实饮水,打闹嬉戏。

  2、草地上兔子追逐,树林里松树吵架,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3、我看到前面树林里有一只鹿在哪儿悠闲的吃树叶,它发现我时,只是抬头看了看,照吃不误。

  4、大雁是小孩的宠物,小孩也成了大雁的宠物。

  5、他们过马路时,像飞行时那样一个挨一个,排成单行,汽车过来了,他们毫不理会,荏苒摇摆着身子向前走,直到最后一个走过去,车才开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成语?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还真丰富!

  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很多来源于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出题):谁愿意读?(吐字清楚)

  二、交流课题

  关于课题,你有什么想要交流的'?

  对,蛇并没有脚,靠腹部爬行。(蛇,你听明白了什么?反馈)

  除了蛇以外,关于课题还有要交流吗?

  整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添是什么?理解成语,懂了关键字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画蛇添足:蛇本来没有脚,在画蛇的时候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真好,我们一起跟他读!

  课题大家分享非常充分,相信课文也能读得正确、通顺,那在小组里先准备吧!

  三、初读课文、字音学习

  1、小组读书。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

  读得字音正确而且通顺流利,真了不起!

  2、关于本课的字、词你还有什么提醒或交流?

  多音字还有好多呢?你还找到了哪些?

  3、通过同学们的分享,大家对本课的难字音、生字应该更加熟练了,哪个小组来过关?

  四、理解联想

  1、真好,读通了课文,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前小朋友们思考了课后问题,谁来读问题?

  (作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使事情办糟,弄巧成拙,多此一举)

  2、以读引读。成语故事课外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请你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讲给小组伙伴听。

  五、作业

  成语是我们祖国文学的精粹,如果在你的口语、文章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那会画龙点睛、增色不少。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补白练习,了解虽然在沙皇的黑暗统治下,生活穷苦,但是主人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邻居的善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课文《跳水》,大家是否记得它的作者是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另一篇文章《穷人》。

  2、板书课题,齐读。课文写的是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下,发生在穷苦劳动人民身上的一件事情。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穷人的生活。

  (1)既然课题是《穷人》,那么,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穷人的生活的。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然后从课文中划出说明生活穷的'句子。

  (2)以轮读的形式交流。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桑娜一家生活很穷苦。渔夫( )出去打鱼;桑娜( )地干活,可是还只能( )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 )冬夏( )光着脚跑来跑去;他们吃的是( )面包,菜( )鱼。

  (4)虽然课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穷字,但是桑娜一家的生活真是( )。请你能不能突出穷字,读读课题。

  2、细读课文,了解桑娜的善良。

  (1)虽然,桑娜一家生活只能勉强维持,但是,当桑娜发现邻居西蒙病死了,马上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家。(板书:抱)

  (2)虽然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回到家里,她的心情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息。让我们读读她的心理活动。

  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轻声读,想想你从桑娜的这段心理活动中读出她的几种感受?(担心,害怕,坚决)指名读。

  (4)读了桑娜的这段心理活动,大家有没有觉得她的想法不连贯,内容有跳跃呢?那么让我们用文字代替这几个省略号,把她的这段话补充完整吧!

  (5)同桌商量,全班交流。

  (6)请一位学生把这段补白后的内容说完整。

  (7)再读这段心理活动,读出感情。

  (8)课文中写虽然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现在你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做吗?

  3、学习1127节,感受渔夫的善良。

  (1)桑娜是善良的,她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关心别人,那么渔夫呢?同桌以直接对话的形式,朗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

  (2)说说最能说明渔夫善良的一个字。(板书:熬)

  (3)如果把这个熬字去掉行吗?

  完成练习,写一写:此时渔夫已经想到:抱回西蒙的孩子,自己将( );桑娜将( );自己的五个孩子将( )。

  因为想到了这些,所以,他用了熬这个字。但是,尽管这样,他还是要把西蒙的孩子接回来。看得出,他和桑娜一样,都很

  三、总结:

  课文写了在沙皇的黑暗统治下,桑娜一家生活极度贫穷,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在我们读者的心里写下了一个端正的人字。(板书:人)请你强调这个人字,再读读课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习作六第一课时本节课目标:

  1、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习作6。2、通过对家乡名人的采访,了解他(她)的特长以及奋斗的历程,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如何把通过调查访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在叙述时应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自己家乡的名人。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1、导入:同学们,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那些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养鸡大王”……也可以称得上地方上的名人,

  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名人”呢?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吗?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根据课前的采访记录,用一句话说说你所认识的'名人的事迹。通过,我认识了名人,他。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指名汇报。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1、过渡:我们的家乡的名人还真不少。你了解他们具体的事迹吗?2、当我们面对“名人”是,心情会是怎么样呢?(激动、胆怯、紧张……)3、请同学们把上一周的采访记录拿出来,大家来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的采访经过,也可以把你采访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

  (1)分小组交流。 (2)大组交流、汇报采访实录。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采访他,和其他同学比起来你有没有哪些优势?能不能谈谈你的采访过程?你是怎样想到要采访他的?他具有哪些精神品质?有哪些事迹令你感动?

  除了在文中你对他所写的这些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想向大家补充的?经过这次采访,你得到了哪些经验?有哪些话要告诉大家?五、课堂练习。1、本节课作业: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习作就是写写你所采访的那位家乡名人,先把我们的采访实录交流一下,然后再进行调整、修改,

  特别要注意:(1)采访前的想法 (2)采访中了解到的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3)采访后的感受 2、学生完成3、当堂反馈。六、总结提升写人物类的作文,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预习习作七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要记叙的是我国的科学家钱学森是怎样克服种种阻挠坚持要回到祖国,并决心用自己的专长来建设祖国的,要求学生从中体会到他强烈而又真挚的爱国之情。学生着重要通过各种课外资料来理解钱学森的事迹,从而体会到他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展开讨论,钱学森是怎样冲破各种阻挠,坚持回到祖国的。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4.进行写话的训练,使读、说、写在课堂上合为一体。

  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课文,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感情朗读。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本节课上,紧紧抓住这两点来组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设计思路:

  抓住课文中钱学森说的`两段话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联系自己课外搜集到的资料以及课内补充的阅读材料,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4课——(齐读课题)钱学森。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钱学森爷爷有哪些了解呢?(指说)

  二.精读课文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1.过渡:的确,钱学森爷爷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他的许多事迹都让我们为之动容。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在自己受到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这句话的旁边。

  2.生自读感悟,师巡视。

  3.把自己的感受与同桌交流交流。

  (二)抓重点语句,品读感悟。

  1.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划出了钱学森爷爷说的两段话,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2.投影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3.仔细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联系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①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

  ②钱学森是怎么做的?

  ③钱学森这样做是为什么?

  4.大家理解得都不错,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自己试着读读看,或者读给同桌听听,互相评点评点。

  5.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爷爷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起来。一起来看看他说的第二段话。

  出示: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6.请反复地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①“日夜盼望着”“终于”希望祖国早日走向光明,时刻关注着祖国。

  ②“祖国现在是很穷”说明非常了解自己的祖国,虽然身在他乡,却时刻注意、关心自己的祖国。

  ③“我们——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说明他有强烈的责任感,自己是祖国的一份子,就有责任来建设她。

  ④“应当”语气坚定,意志坚强。

  7.说得真好!钱学森爷爷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自己的祖国,再细细地读一读课文3-4自然段,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交流:从3、4自然段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身在他乡,仍然和祖国的人民一起欢度佳节。

  ②留学生们非常思念自己的祖国。

  ③他们为祖国的胜利而兴奋,对自己祖国美好未来充满希望。

  ④钱学森爷爷很想回到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专业来建设好自己的祖国。

  ⑤面对别人的劝阻,钱学森不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定地劝说别人,发动别人回国。

  ⑥比较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两者相差太大了,然而钱学森没有这样想,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来建设自己的祖国,祖国需要她的儿女们为她创造。

  8.说得多好啊,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钱学森爷爷在说这些话时语气十分坚定、诚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这段话。

  (配乐齐读,《我的中国心》)

  9.可是,野蛮的美国人怎么肯轻易地放走这样一位高科技的人才呢?他们想尽办法来阻挠他。拿出“补充阅读材料”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吗?

  (虽然外国人横加阻拦,但钱学森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利用一切机会争取早日回国,让人非常感动。)

  10.正因为他的诚恳和坚定,在他的努力下,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你准备怎样读好这一段?自己试试看!

  ①自由读;

  ②指读;

  ③评议,“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读出钱学森渴望回到自己的祖国,盼望早日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作出贡献的迫切心境;

  ④配乐齐读(《我的中国心》)

  11.回国后,钱学森爷爷尽心尽力为祖国人民服务,取得了不少成就,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写话练习:

  此刻,你心里一定有很多想法,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钱爷爷说吧,把它写在书上。(配乐直至最后)

  交流。

  三.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钱学森》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他那真挚的爱国之情,其实,在我们祖国发展的历史上,像钱学森这样的爱国赤子还有很多,他们也有许多感人的事迹,课后请大家搜集有关资料,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一、激情导入

  1、师: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一直到现在的简化字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了解了甲骨文,知道了钟鼎文,也领略过篆书、隶书。但你能把最原始的甲骨文与现代的简化字相联系吗?

  2、猜字游戏(12生肖)。

  3、谈感想:

  当这两种文字同时出现在你眼前时,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自由谈)

  二、学习课文

  1、导入揭题:

  是呀,汉字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它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动情。今天让

  我们一起来读一篇由诗人刘湛秋写的散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2、自读课文:

  3、思考:

  把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段:“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体会两个比喻句。把汉字比作孩子和鲜花。你觉得汉字还像什么?)

  第二段:风韵和变化:

  ⑴ (生找到“太阳”、“月亮”这类词)师:在作者的眼里每个字有着不同的风韵。你有没有和作者同样对汉字的感触吗?(学生用“看到……感触到……”展开联想来说话。)

  ⑵ 小结:

  是呀,这些用笔画组成的美妙图画,这些由横竖构成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

  ⑶体会书法中汉字的变化。

  ①师:是呀,书法是汉字最直接、最完美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独特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书法让汉字更充满了生机,更具有了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欣赏书法作品体会括号中的四个词。)

  ②你还能用其他的词来形容这些书法吗?

  (浩如烟海、挥洒自如、热情奔放、豪迈恣肆、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飘逸通达、行云流水。)

  ③走近沙孟海:

  师:在我们宁波有一位世界的书法家。(简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给我们带来的作品。

  (请生给每幅作品写一个词。)

  师:谁能连起来向老师们介绍一下沙老的书法作品。

  第三段:音律美:

  师:我们读过《诗经》、《楚辞》,也背过唐诗宋词,更诵过优美的近代诗。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汉字中那跳动的音符,那迷人的色彩。

  第四段:总结:

  师:汉字多奇妙,它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它以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吸引着你,它以不同的风韵展示它的灵性。怪不得作者会对汉字如此钟情,迷恋。正如最后一段中所说;“像……”(生齐读)

  (男女生诵读。)

  三、导学

  1、师:在这一主题单元中还为我们的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也提出了很多要求。

  2、生快速浏览“我爱你,汉字”版块。

  3、说说你下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想从那里着手呢?

  四、总结

  每一种文字都是民族的记忆与自豪,方块文字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历史和民族的土壤里。让我们继续遨游汉字王国,去感受那祖国文字的神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威尼斯水城之美。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重点难点: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品读欣赏。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五威尼斯

  (齐读课题)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谁愿意来汇报一下。

  生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查找的资料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带着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威尼斯这座城市它有哪些特点?给人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特点就是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

  生: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水多、桥多、船多。(板书:水多、桥多、船多)

  师:下面请大家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威尼斯的?

  生:介绍了威尼斯的水多、桥多、船多的特点

  生:介绍了威尼斯的教堂和广场

  生:还介绍了威尼斯的面食尤为突出

  板书:水多桥多船多

  教堂广场

  面食突出

  师:这类写景文章,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来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并把自己的独特感悟写下来,这样,才是真正地阅读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思考: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把你最喜欢的地方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把自己的体会记录在旁边。

  学生汇报

  生:我最喜欢这句话(出示:所谓水多,是因为它不光城外是水,连城内也被无数的大小水道所分割。在这座城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路有多少,水道就有多少。座座楼房濒水,家家庭院临水,门前就见水,窗下漾着水,墙根就泡在水中。各式各样的建筑,不管高的矮的,都像从水里长出来的一样。)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水很多。

  生:这句话写出了水多的特点。

  生:在这句话中突出了威尼斯水多的特点。

  生:这句写出了威尼斯的水很美。

  师:你能带着这种美美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读

  师:威尼斯不愧是一座水城啊,你看(生接读:座座楼房濒水,家家庭院临水,门前就见水,窗下漾着水,墙根就泡在水中。各式各样的建筑,不管高的矮的,都像从水里长出来的一样

  生:威尼斯的桥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所谓桥多,是因为在城中数不清的大小水道上,架设了数不清的桥。从两个数不清就可以看出桥的数量很多。

  师:你说的很好,能够抓住关键词来体会语言。

  生:威尼斯的桥不但数量多,而且形状也多,(那些桥有月牙形和半圆形的,有平直、高大、宽阔的,有窄小得几步就能走过去的,当然也有走上百步才能过去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威尼斯的桥也很美。

  师: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读

  生:白颜色的桥居多,间有灰色、暗褐色或黑色的,衬上渠道中微微荡漾的绿水,真像一幅精美的水彩画。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桥的颜色也很多,很美。

  生:所谓船多,是因为水道上到处帆樯林立,各式各样的船让人目不暇(xiá)接。在这句话中我从到处、各式各样、目不暇接这几个词语中知道了威尼斯的船很多。

  生:威尼斯最负胜名、巍峨宏伟的建筑是圣。马可教堂。教堂前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上有成千上万的灰鸽在地上觅食,或在人们的头顶翻飞。有时,鸽子会轻轻落到行人的肩上、手臂上亲昵(nì),给人一种非常祥和友好的感觉。这段话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圣。马可教堂的巍峨宏伟,很有名气。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资料(出示:圣马。可教堂由于其中埋葬了耶稣门徒圣马可而得名。圣马。可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其坐骑是狮子,当威尼斯摆脱拜占庭的控制,成为一个城市共和国后,元老院决定圣。马可为城市的'新守护神,以代替狄奥多尔,所以威尼斯的城徽是一只巨大的狮子抱着福音书。圣马可教堂不仅仅是一座教堂而已,它是一座非常优秀的建筑,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它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

  师: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的代表建筑,堪称建筑艺术的典范。

  生:从这段中写的鸽子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

  生:这也体现了威尼斯的另一种文明,人与动物的和谐。

  师:你的感受真实。

  师:威尼斯的那些风光还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生:威尼斯商店里吃的东西很多,而面食尤为突出。光是面条的花样就有很多种:有空心粉,也有实心粉;有长条的、圈状的、贝壳状的,也有水果形、蝴蝶形、小鱼形的,五花八门。传说,这些面食的做法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学去的,也有人说是他把意大利的面食文化介绍到了中国。不管怎么说,普遍吃面食是中国和意大利两个国家的共同特征。从这段话中让我们了解意大利面的花样很多,形状很好看。

  生:这段也把意大利和中国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体现了两个国家的友好。

  师: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概括威尼斯的美吗?

  生:威尼斯真不愧是一座梦幻之都啊!

  生:威尼斯的景色太美了。

  生:……

  师:是啊,威尼斯的景色真是太独特了、太美了。(板书:风光独特)

  师:同学们,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这座水城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作者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描写威尼斯的

  生:围绕一句话把景物特点写具体。

  生:这样的描写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师:我们在写这类文章的时候,也要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威尼斯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也有很多的特点,作者为什么只写了这三方面内容呢?

  生:作者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三方面来写的。

  生:因为这几方面最能突出威尼斯的特点。

  师:这样才能突出景物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在写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师:同学们,作者巧妙的构思,精美的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副其实的水城,你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句子

  师:从你们精彩的朗读中,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威尼斯的美。

  师:如果让你把威尼斯水城介绍给你的家人或朋友,你想怎么介绍?

  生介绍

  师:听了你们精彩介绍,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作者在介绍威尼斯水多、桥多、船多的时候,对于船的方面介绍的比较少,只是略写,这也提醒我们在写作时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师:你们想了解威尼斯的船吗?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有关威尼斯的短文,请同学们用到本课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篇阅读。(威尼斯的小艇)

  生汇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览了威尼斯这座被蓝天、碧水和白帆包裹的美丽城市,欣赏到了它独特的风光,威尼斯不愧是一颗镶嵌在意大利东北部的明珠,一座梦幻之都啊!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小练笔运用我们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处风光

  板书设计:

  水多桥多船多

  威尼斯教堂广场风光独特

  面食为主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及学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了解作品的来历及相关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奋超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及其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3、学唱本歌曲,特别是学习本歌曲演唱形式的学习,达到学生能跟随老师指挥正确的演唱本歌曲。

  4、了解协奏曲与合唱曲的不同。

  教学教具:

  多媒体设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来自滨城区三河湖一中的贺建华,能和清怡中学八年级--班的同学们一起来上今天的音乐课,我感到很荣幸,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认真学习,配合老师完成今天的教学任务,同学们有信心吗?-----谢谢同学们,真心的希望我们从此成为好朋友。(1.00)

  二、新授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播放视频(2.00)

  1、同学对这段视频中的歌曲熟悉吗?它的名字叫什么?出自哪儿?

  2、你们看了这段视频并听了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或者说是你听了这首歌曲后,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激昂、充满革命先烈的敬仰)

  3、既然同学们都知道《保卫黄河》这首歌曲选自《黄河大合唱》,那么同学们了解《黄河大合唱》吗?(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战争中产生的最成功的大型声乐作品。这部作品以我们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发生过的事情,表现了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拼搏,体现了我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必胜的坚定信念,抒写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启迪人们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什么叫大合唱?(大合唱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常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多用乐队伴奏。)知道它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黄河大合唱》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发出了战斗的呼号、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激励着无数的革命志士勇往直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的这的首歌曲《保卫黄河》------------------(板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0页-------首先请同学们把课上这首《保卫黄河》认真欣赏一遍,然后再回答老师的问题,认真听噢~~~~~~~~(播放范唱)(1.30)问题一: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齐唱与轮唱

  4、齐唱与轮唱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5、齐唱与轮唱各自代表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是你听了音乐之后,你想像到了哪些画面?)

  听一遍一次回答三个问题,好像很难,那我们再听一遍------(播放范唱)(1.30)

  那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齐唱与二部轮唱,二部轮唱时,男声先进的还是女声先进的?

  那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齐唱雄壮有力,轮唱轻快活泼。

  那谁来回答第三个问题:雄壮有力的齐唱,表现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抗日必胜的信心。轻快活泼的轮唱,表现我们的游击队员灵活的打击敌人,此起彼伏的歌声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我们也受到了在那艰苦的战争时期,革命先烈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永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那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的感觉是什么?(昂扬、激动、热血沸腾,真想怎么样?拿起武器打击敌人)

  那我们就把这首歌曲学会好不好?-------那看课本-------问题:这首歌曲是什么调的?什么拍子?什么意思?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指挥图是怎样的?学唱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先分好声部,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齐唱与二部轮唱唱曲。那男同学志女同学分开,各自作为一个声部。正好符合歌曲演唱的要求。那我们先来解决一下个别旋律的问题,请认真欣赏歌曲,把自己认为困难的旋律作个标记,我们一起来解决。

  [如果没有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强调一下几个地方:前附点八分与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力度的变化(齐唱与轮唱时的变化),歌曲最后部分的空拍。]教师指挥,跟范唱练习(挑一个到两个指挥好的学生上台一起指挥)---------教师指挥,跟伴奏练-------期间可选出两位或两组同学进行表演练习轮唱。

  简单的相互交流,练习最后一遍,进行表扬。(至此用32分钟)

  三、拓展

  《保卫黄河》这部合唱曲是《黄河大合唱》中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乐章,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由《保卫黄河》改编的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同学们听完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乐曲中出现了哪些熟悉的旋律?(我会请几个同学你唱一下的,认真听噢)

  2、通过欣赏这首钢琴协奏曲,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请你谈一下(硝烟弥漫、战马奔腾的战场,游击健儿英勇杀敌。革命队伍千军万马、不可阻挡的气势,以及战士们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播放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7.00)那同学们现在来想一下,我们的合唱歌曲《保卫黄河》与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有什么不一样?合唱曲特点:声乐曲(由人来演唱)、有歌词、通俗易懂,可以根据歌词提示发挥想像。协奏曲特点:器乐曲(由乐器来演奏)、无歌词、较难理解,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那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合唱曲,能更准确的表达思想感情,但有想像的局限性。 (协奏曲,表达感情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但能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

  四、小节

  同学们,《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激活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凝聚了中华儿女抗日必胜的决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的写法,能用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积累美好的语言。

  3、整体感悟课文,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体会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学习难点: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授课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MV《爱的奉献》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最质朴的话语道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在英国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里,就有一位医生,他与小镇上的人们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作品《冬夜的灯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偏僻 提防 穹隆 引擎 猝不及防

  辽阔 无垠 启程 领悟 婉言谢绝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事件)

  2〉读了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三、研读赏析

  1、导学:文章以“冬夜的灯光”为题,有着怎样的含义?

  本文以“冬夜的灯光”为标题,蕴含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实指,只在那个风雪冬夜里农户们为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还有另一方面的深层含义:冬夜喻指黑暗、寒冷,而灯光则象征光明、温暖。在那个荒凉、偏僻的小镇,真诚淳朴的友情,人与人之间的的相互关爱,深深打动了寒夜里出诊的医生,驱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温暖了夜行人的心,让人由衷地发出感叹:哦!温暖、明亮的冬夜灯光。

  2、自主探究:

  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1〉为什么偏僻、寒冷、荒凉的小镇在“我和我的妻子”心中充满了温暖、友谊和乐观?

  2〉细读文章描写小镇和冬夜的语句,分组讨论:这些描写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外,还有怎样的作用?

  3〉文章最后引用阿瑟查普曼的诗,有什么作用?

  1〉加拿大西部的`小镇虽然荒凉、偏僻,天气寒冷,却拥有淳朴而真挚的情意,这情意让荒凉的小镇和寒冷的冬夜洋溢着无限的温馨和暖意,让读者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和温暖。

  2〉文章写到小镇的荒凉,实际是为了和小镇上人们的热情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文章的主题。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更好的表现主题,本文对环境的描写主要是突出一个“冷”字和一个“暗”字,环境的“冷”与人情的“热”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灯光的“亮”。

  3〉从内容上说,进一步升华、概括了文章的主题。阿瑟查普曼的这几句诗,截取了“握手”与“笑容”两个意象,非常简洁、有力的传达出了西部地区人们品质的善良与淳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与关爱。这与文章主题是一致的。从结构上说,这首诗与文章第一段首尾呼应。诗中所说的笑容的“长久”,握手的“有力”,与第一段中“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一脉相承。从表达上说,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引用的这几句是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发读者的思考。

  四、语言积累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千百年来积累了许多爱心方面的格言警句,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收录在集锦本中。

  五、作业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我们的世界将会更美好。你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么?以此为中心,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一段往事。全文开头和结尾写的是现在,中间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开头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继而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文章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又表达了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愿望。

  全文构思精巧,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尤其是文题“灯光”的含义,值得体味与琢磨。首先,“灯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从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由他人的赞叹引发回忆;郝副营长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划火柴充当灯光看书,书中画的正是孩子在灯光下读书的情景;战斗打响后,郝副营长点燃手中的书本,像明灯一样帮助战士们找到了突破口,他也因此暴露位置而牺牲;最后又从回忆转回到现实,回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其次,灯光特别是电灯,是新时代新生活的象征,“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正是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憧憬并为之奋斗的新生活的缩影。我们的祖国,正是由郝副营长这样千千万万、数不胜数的精神之光、人性之光的汇聚,才最终燃亮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之光,迎来了伟大祖国的光明前程。

  作为本单元《革命岁月》这一主题下的最后一篇文章,课文后面还安排了“阅读链接”——四篇阅读材料。四篇阅读材料围绕革命文化主题展开,体裁丰富,有小说、散文,还有歌词。从内容来看,这四篇阅读材料是对单元主题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前面几篇革命题材的文章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情感积淀。但《灯光》一文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适当了解相关背景。革命传统教育不是简单的政治灌输和道德说教,我们应该将革命传统教育自然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受到启迪和感染。

  文章的前后照应,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对于了解“灯光”与“火光”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的联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

  自读,对关键词句进行批注,理清关系,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文章后面的阅读链接内容丰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我们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并根据要求自主阅读。在自读中关注整体,了解每篇阅读材料中的主人公及事件,把握主要内容,再运用之前学过的阅读方法,体会每篇阅读材料的含义和情感。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

  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

  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 课时。

  【A A 案】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侧重于根据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展开学习活动。紧紧围绕“灯光”,通过“概括发现——明确提示——聚焦研读——拓展阅读”的思路进行设计。在交流作者资料、了解故事背景、理清叙述顺序后,根据课文的阅读提示,两次聚焦“灯光”与“火光”,理解不同灯光之间的关系及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再进行链接阅读,进一步体会革命情怀。整个过程基于学生的阅读起点,循序渐进,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扶放有致。这也是略读课文教学应有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直面“灯光”,了解故事背景 1.导入:今天我们跟随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板书课题) 2.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1)读准并理解“豫皖苏平原”“围歼战”等词的意思。

  (2)学生交流故事发生的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短时间内明确学习内容,省时高效。同时了解故事背景,可以迅速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概括“灯光”,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灯光”和“火光”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反馈。

  预设: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的插图灯光——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3.提问:课文围绕“灯光”和“火光”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板书:引起回忆 回忆往事 怀念战友) 【设计意图】本文以“灯光”为线索结构成文,脉络清晰。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这一特点概括主要内容,既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的理解更为具象,也为后面的深度品读做准备。

  (三)聚焦“灯光”,感悟深意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发现作者是怎样写“灯光”和“火光”的,并试想几处灯光之间的联系。

  2.反馈交流,研读“灯光”。

  书上插图中的灯光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引导学生关注“注视”“沉思”等动词,感受郝副营长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引导学生抓住“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美好的内心——关心孩子,憧憬未来。

  (3)小结:书上插图中的灯光,代表了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已,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小组讨论:这火光虽然是微弱的,但我觉得这是( )之光。(简单阐述理由。) (2)反馈交流。

  预设 1:这是英雄之光,因为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预设 2:这是胜利之光,因为正是郝副营长的这种壮举,才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预设 3:这是生命之光,因为郝副营长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将会鼓舞我们珍惜生活,好好学习。

  (3)相机指导朗读,感受郝副营长为了理想英勇献身的精神。

  3.思考讨论,明晰联系。

  (1)联系上下文,思考: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2)反馈交流,相机板书。

  预设 1:故事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发的,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寓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实生活的美好。

  预设 2: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指郝副营长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这样他才毅然点燃了书籍,出现了战场上微弱的火光,这更可以看出美好现实是革命先烈在战火中用生命铸就的。

  (3)借助板书,体会几处灯光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灯光”与“火光”的两次聚焦,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灯光之间的关系及与课题的联系,从而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四)联系“阅读链接”,体会革命情怀 1.链接阅读《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

  (1)学生默读文章,注意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

  (2)交流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谈谈从中体会到的感情。

  2.链接阅读第二、三个材料。

  (1)学生默读材料,想想又体会到了怎样的革命情怀。

  (2)反馈交流。

  (3)建议在课外查找资料,进一步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3.小结:从《灯光》一文,再到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我们仿佛从中看到了革命者的英姿,体会到了革命者的伟大情怀! 【设计意图】联系“阅读链接”,作适度的拓展,既可以进一步开展阅读实践,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升华情感,这本身也是一种培养语文素养的过程。

  【板书设计】 【B B 案】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二侧重于根据预学学情,选择班会活动推进学习。按照“预学反馈——课本剧表演《灯光》——朗读竞赛——歌曲欣赏”的思路开展主题班会展示。利用班会活动的形式展开学习,突出关键问题的解决。通过小组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汇报、课本剧表演、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充分自

  主的活动中对比深化主题,引导学生朗读阅读链接,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发学生的结构化认知,使原本陌生化的题材更立体、全面地展现在面前。

  “重温革命岁月”主题班会设计 一、活动目的 1.在课本剧表演和欣赏中了解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课文题目之间的联系。

  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了解革命志士为了革命不怕牺牲、乐观坚强等美好品质。

  二、活动内容 以课本剧表演、朗读竞赛、互动采访为主要活动形式展开学习。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查找作家和战争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等相关资料。

  2.学生分组排练课本剧《灯光》的几个部分,准备表演。

  3.选定主持人,布置背景,准备道具。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场 1.主持人宣布“重温革命岁月”主题班会活动开始。

  2.班主任讲话: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课前大量的准备,今天我们将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举行主题班会。同学们将自己查阅的资料、排练好的课本剧,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大家进行分享。

  (二)交流、表演课本剧《灯光》 1.小组汇报《灯光》的作者、背景等资料。

  2.默读课文,梳理排序。

  ( )郝副营长点燃书本,指明方向。

  ( )华灯下,又想起战友。

  ( )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

  ( )天安门广场的灯引起回忆。

  ( )战斗胜利,郝副营长壮烈牺牲。

  3.根据排序,梳理概括出广场华灯、插图灯光、战场火光三处灯光。

  4.聚焦三处灯光句子,体会人物形象。

  (1)表演“插图中的灯光”场景 如: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主持人小结:是啊,郝副营长的注视和深思,那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啊。

  (2)表演“战场上微弱的火光”场景 如: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分组讨论后,主持人小结: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这种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将会鼓舞着我们珍惜生活,好好学习。

  5.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示思考: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灯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主持人小结:故事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发的,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寓意着新中国成立后现实生活的美好。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指郝副营长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这样他才毅然点燃了书籍,出现了战场上微弱的灯光,这更可以看出美好现实是革命先烈在战火中浴血奋战换来的。

  (三)朗读竞赛,感受人物品质 1.学生分小组朗读竞赛:《毛主席在花山》和《狱中联欢》。

  2.台下同学评价亮分:

  出示评价标准:☆读出毛主席对群众的关怀之情。

  ☆读出革命志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主持人以采访的形式,谈谈对革命志士品质的了解和感悟。

  4.充满感情地齐背本单元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四)交流美好生活 1.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2.交流自己对邓小平的了解。

  3.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美好生活。

  4.学生齐读王愿坚的话: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教师总结,学生感悟 1.班主任:今天,我们在课本剧表演、朗读竞赛、采访心声、听歌唱歌中走进那段让人热血沸腾,又感慨万千的岁月,了解了这一个个鲜明的革命志士形象。更明白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让我们一起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吧!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吧! 2.齐唱《我的中国心》。在歌声中结束班会。

  【板书设计】 【教学资源】 一、背景资料 1947 年秋,进入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是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当时正是我军实施战略反攻的时候,刘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陈赓谢富治的部队都到了外线作战,三大解放军主力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心——南京。而从课文中歼灭 57 师的描述来看,这应该是发生在 1947 年 9 月 11 日郓城沙土集的战斗,是华野西线兵团完成的。

  二、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省诸城人。幼年在家乡读书,1944年 7 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 年 1 月参加八路军,在部队当宣传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王愿坚的作品多取材于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构思精巧,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写得真切感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握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

  2、学习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3、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看过《人与自然》节目吗?你喜欢其中介绍的动物们吗?在这些可爱的精灵中你最喜欢谁呢?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呢?(用“我喜欢_____的_____”句式)

  (温顺的小猫,忠诚的小狗,蹦蹦跳跳的兔子,会唱歌的鹦鹉,憨态可掬的熊猫,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从刚才同学的发言中,你知道老师看到了什么?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颗颗博爱之心,正是它构筑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和谐与美好。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影片),

  看完了影片之后,用简洁的语言告诉老师,你喜欢这位刚认识的朋友吗?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多媒体:作者简介)

  经过同学们的预习,现在还有生僻的字词吗?没有了,那我们就来一个课前热身运动——

  二、课前热身(多媒体演示)

  你能读准下列生字吗?

  驯良( ) 矫健( ) 帽缨( ) 榛子( )

  橡栗( ) 蛰伏( ) 苔藓( ) 榉实( )

  你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驯良 矫健 蛰伏

  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2、勾画圈点,画出文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

  3、生疑发问,深入课文,把你发现的问题随时圈记下来与周围同学合作解决;(自由组合,六人一组,在小组内把问题进行集中筛选,每小组提1——2个)

  四、 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分组讨论:

  A组:(1)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2)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B组:你在刚才的阅读中发现了哪些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A、为什么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

  B、为什么说松鼠不是肉食类的动物?

  C、第6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4、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请你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动人的外貌、驯良的性格、乖巧的动作吧!(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松鼠漂亮的外形,指导思路:顺序、语言)(写作—交流—点评)

  面容 眼睛 身体 四肢 尾巴 体态吃相

  清秀 闪闪有光 矫健 轻快 美丽 坐着,用前爪送吃

  (刚才同学的发言,不仅注意了语言的准确,而且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尽量做到了生动,这也正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

  5、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读完本文,你愿意成为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吗?当你左边是闪亮的屠刀、右边是漆黑的枪口、眼前蔓延着树桩,你还愿意吗?当“谁知盘中餐,最爱是松鼠”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你是否还愿意呢?

  那你愿意为保护这些像小松鼠一样可爱的.人类的朋友作点什么呢?

  我们还是先看一则人民网20xx年9月登载的一条发人深思的消息吧!

  人民网20xx年9月

  小学生画哭泣的猫头鹰 期待人类停止破坏环境

  取名《期待》,希望人类停止破坏环境

  本报讯(记者王卡拉)昨天下午,观看北京猛禽救治中心的猛禽时,一位小学生画了一幅哭泣的猫头鹰。为庆祝已经救治了1000只猛禽,北京猛禽救治中心特地将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生物小组的学生请到了救治中心,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活动刚开始时,救治中心的王助理让24位孩子们画出自己认为的猛禽。其中一个孩子画完后说:“我画的是猫头鹰,它正在哭,因为世界上最后的一棵树也被人类砍掉了,它的鸟蛋也破了,我希望人类能停止破坏环境,所以给画起了个名字叫《期待》。”一个小姑娘说,这幅画表达了她对地球的关心。

  为了唤起人们保护动物的良知和责任,放飞你想象的翅膀,用你喜欢的方式,为保护这些处境日益艰难的人类的朋友献出自己的爱心吧!(公益广告、漫画、表演……)

  六、作业布置

  那现在我们就一展身手,用生动的笔触记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的语文上册教案03-08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26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01

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六》教案02-20

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五》教案03-08

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八》教案03-05

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七》教案03-17

六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案08-21

六年级上册语文《莺》教案02-22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