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言文《曹冲称象》

时间:2022-11-30 14:20:51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文言文《曹冲称象》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曹冲称象》国学常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曹冲称象》

  文言文《曹冲称象》1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注释】

  智:智慧

  若:相比

  欲:想要

  意:意识

  及:达到

  致:送到

  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访:询问

  群下:手下群臣

  理:办法;道理

  校:通“较”,比较

  物:物品

  悦:高兴,开心

  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尝:曾经。

  咸:全,都

  置:安放。

  焉:于,对它

  【翻译】

  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文言文《曹冲称象》2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词解】

  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致:送给

  群下:部下,下属

  校:比较

  太祖:曹操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文言文翻译技巧】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文言文《曹冲称象》3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词解】

  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致:送给

  群下:部下,下属

  校:比较

  太祖:曹操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文言文《曹冲称象》4

  【曹冲称象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曹冲称象翻译】

  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曹冲称象注释】

  智:智慧

  若:相比

  欲:想要

  意:意识

  及:达到

  致:送到

  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访:询问

  群下:手下群臣

  理:办法;道理

  校:通“较”,比较

  物:物品

  悦:高兴,开心

  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尝:曾经。

  咸:全,都

  置:安放。

  焉:于,对它

  曹冲称象的启示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可是,在那个年代(公元200年),虽然阿基米德原理已经发现了500年,但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传入中国,小曹冲不可能知道这个原理,更不用说浮沉条件了。

  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等量替换法是一种常用到的科学思维方法。这里再讲一个爱迪生的小故事。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位数学基础相当好的助手叫阿普顿。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电灯泡的玻璃壳交给阿普顿,要他计算一下灯泡的容积。阿普顿看着梨形的灯泡壳,思索了好久之后,画出了灯泡壳的剖视图、立体图,画出了一条条复杂的曲线,测量了一个个数据,列出了一道道算式。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计算,还未得出结果。爱迪生看后很不满意。只见爱迪生在灯泡壳里装满水,再把水倒进量杯,不到一分钟,就把灯泡的容积“算”出来了。这里,爱迪生用倒入量杯里的水的体积代替了灯泡壳的容积,用的也是等量替换法。

  在实验室里,也常用等量替换法解决一些难题。比如,有一架不准的天平和几盒准确的砝码,怎样才能准确地称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可以这样做:先在天平左盘上放上侍测物体,在右盘上放上砝码,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再从另一盒砝码中取出适量的砝码代替左盘中的待测物体,使天平再次平衡(右盘中的砝码不添也不减),则放在左盘砝码的质量就等于待测物体的质量。这里,在同样能使天平平衡的条件下,待测物体和左盘中的砝码进行了“等量替换”。

  实际上,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已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用过等量替换法。如,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绳子拴上石块来测井的深度等,都是运用了这种方法。

  文言文《曹冲称象》5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注释】

  智:智慧

  若:相比

  欲:想要

  意:意识

  及:达到

  致:送到

  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访:询问

  群下:手下群臣

  理:办法;道理

  校:通“较”,比较

  物:物品

  悦:高兴,开心

  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尝:曾经。

  咸:全,都

  置:安放。

  焉:于,对它

  【翻译】

  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附:曹冲称象(课外补充文言文)

  原文:

  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尝致大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年少聪明善于观察,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向他的下属询问这件事,可众大臣都不能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没过船痕迹的地方刻上记号,称实物装上船,那么比较之下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立刻按照这个办法实施行动。

【文言文《曹冲称象》】相关文章:

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01-27

曹冲称象的文言文翻译01-14

《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04-12

曹冲称象文言文并翻译08-11

曹冲称象文言文原文是什么?12-08

曹冲称象后传02-23

曹冲称象的典故04-18

《曹冲称象》说课稿11-26

曹冲称象的故事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