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电影桃姐观后感

时间:2022-02-17 17:29:0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桃姐观后感(精选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桃姐观后感(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桃姐观后感(精选9篇)

  电影桃姐观后感 篇1

  低沉优美的旋律拉开电影的序幕,讲述两个人——实则一个人的故事。

  桃姐爱面子,中风后要护老院养老,杰说给她出全部费用,她顽固地说自己有钱。看自己“干儿子”杰的眼神扑朔迷离,怕麻烦人,心存感激却又不想要任何回报。我想到自己的奶奶,平时都把自己儿女给的钱存着,每次要自己买东西的时候,就问爷爷“还有多少还有多少”,其实,爷爷早就用来补家用,可是奶奶心里还存着自己“心底”的那份私房钱。

  跟桃姐一样,奶奶也中风,只不过桃姐只是中风了又好了,而奶奶她是瘫了将近十年,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耐心。天天也就那么坐着,坐着听着街上来往的老头老太太的一些闲言碎语,“谁家的老爷死了”“谁家的闺女嫁出了”诸如此类的话语。不过她不听这些,不说这些,天天又能干嘛呢?

  杰养老院看桃姐,问她缺什么。桃姐慌忙地说“什么都有了,不缺”,我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想到我那已世的奶奶。每次从外地读书放假回来,见到奶奶时总希望她开心些,总会带些糖啊之类的好吃的,奶奶坐在睡椅上也总会摆摆手拒绝,“孙儿你自个留着点钱用啊,自己买点吃的呗”。其实吧,老人也不需要些什么,多些安慰多些陪伴多些倾听,他们就很满足了。

  杰的妈妈从美国回来看望桃姐,带了燕窝,桃姐撅着嘴“怪”杰妈没放姜;可是她接到杰妈从飞机上拿来的袜子时,脸上露出喜悦,接着把杰妈送的围巾一并捧在胸中,如获至宝。杰妈最后给桃姐钱的时候,她推掉了。还记得我当初把自己的围巾帽子给中风中的奶奶戴上的时候,她的眼里闪过惊喜,脸上透露着喜悦。后来还会像熟人炫耀自个孙儿送的东西时,别提多开心。

  第一次在电影院里哭过那么多回,是因为电影的真实感人,也是因为桃姐的淳朴善良,更是因为产生了太多的共鸣。

  在手机里给桃姐唱打油诗,杰的小学同学们在家里怀念着桃姐。“你是摔了碗还没陪的……”桃姐记性太好,还能一个个数出杰的小学同学,他们等着她回家做最好的饭菜,她等着他们养老院看她。桃姐在养老院这边乐呵呵地讲电话的时候,自己哭得像个泪人,她在笑,我在哭。奶奶经常会在见我的时候,掰着指头数着我多久没来看她了,会摸摸我的头告诉我自己的孙儿的发型很好看,而现在,我想再在她身边听着她唠叨的时候,她却不在了。

  “这是你百日时背你的布巾”,一块蓝色的布占据整个屏幕,鲜艳得有点刺眼,刺得我的心也一起疼了。我的眼泪像止不住的洪水开闸般,再也忍不住了,顺着脸颊流下来。或许,奶奶没帮我保存着我百日时的那块蓝布,可是我仍旧记得儿时蛋炒饭的味道,也不曾忘记奶奶给我补的棉衣。现在,东西也不在了,那些味道还存在我心里的某一处,今晚,带着芳香全部开起花来。

  桃姐回家收拾东西,犹豫了几次还是决定把缝纫机留下,翻着过的一些照片,还有她第一笔工资——“五元”。想起奶奶在我年少时,总会踩着缝纫机“啪嗒啪嗒”地响,也会把重要的东西放在生了锈的铁盒里,甚至会为了让孙儿吃上冰棒而把领的绿豆冰棒、白糖冰棒放开水瓶里隔着。现在,穿上了牌子的衣服,有了足够多的生活费,吃上了进口冰淇淋,可是,儿时的那些回忆都只能在梦里追寻了,那些深深浅浅的情愫也只能在某个安静的夜晚慢慢被翻开被重读被温暖。

  我在想啊,终有一天,我也将老。那时,身边没人陪的时候,或许能翻开儿时奶奶留给我的那些回忆,在冷冷的深夜独自品味,偶尔流几滴怀念过的眼泪,纪念那些回不的人,还有那些回不的时光。

  电影桃姐观后感 篇2

  虽然从报章杂志上了解到电影《桃姐》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和赢取了许多世界性大奖,但是初次看到这部电影的宣传语“在末日之前温暖你”的时候,心中不禁鄙夷:宣传语如此夸夸其谈,电影大概也会有点言过其实吧。可是,观影几分钟后,我的心情随着电影的推进而起伏,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和感触。

  《桃姐》讲述的是一对主仆相扶相持的故事。桃姐是孤儿,十三岁就进入李家当家佣,六十年来勤勤恳恳,照顾了李家五代人。某天,年逾古稀的桃姐突然中风,不能再为李家操持家务,从小由桃姐照料长大的男主角李罗杰只能把她送去老人院。这时两人的关系彻底发生了的变化,本来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罗杰,需要反过来照顾桃姐。两人得以重新认识对方和自己的人生,发展出一段不是母子、胜似母子的感情。

  电影中有几个片段使我十分动容。桃姐因名字被老人院的院友取笑是丫鬟,桃姐十分不快,却只能埋在心底。过后罗杰带了许多物品探望桃姐,被其他院友问及与桃姐的关系,罗杰默契地回答是桃姐的干儿子,使桃姐感到既欢慰又感动。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时只关心家里的老人和长辈是否吃得饱穿得暖,物质条件是否富足,有时却忽略了他们需要感觉到被尊重、被理解。又有一幕戏,是罗杰忆及病中得到了桃姐的悉心照料,现在轮到桃姐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他为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经济基础照顾桃姐而感到安慰。这段戏让我更深刻的感觉到人生就是一个循坏的过程,从无到有、从获得到付出、从接受哺育到哺育下一代、反哺上一代,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有能力去给予、去照顾自己及旁人,是一个巨大的幸运和幸福。

  正如电影中其中一个演员秦海璐在北大百年讲堂的首映式上说的,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桃姐。是的,她可能是我们的母亲,可能是我们的老师,可能是我们的某一位远亲,可能是隔壁年长的邻居,也可能是经常在菜市场里遇见的老太。她不会创造什么伟大的事业,却知道怎么把别人照顾得更好。现在的我们,是现在年轻力强的“李罗杰”,将来的我们,也可能是年老力衰需要别人照顾的“桃姐”。在养老体制未曾完善的如今,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搀扶我们所珍惜的人,在我们未曾丧失照顾别人的能力的“末日”之前,在长辈健康消耗殆尽的“末日”之前,好好的温暖他们的心。

  电影桃姐观后感 篇3

  真正的感动是感而不伤,高明的感动是无需煽情。与传说中的泪流满面不同,《桃姐》没有使出催泪弹,但其中默默流淌的温情,不悲不喜的生死观令人感动之余浮生几分思索。

  《桃姐》讲述了仆人桃姐(叶德娴饰演)与少爷罗杰(刘德华饰演)之间的故事,桃姐一生未嫁,在罗杰家中服务60年,见证家中五代人的成长。突然中风后,桃姐主动要求住进老人院,从照顾人变成了被人照顾,而她与罗杰之间的主仆情也渐渐产生了变化。

  在《桃姐》中,许鞍华放弃了所有可以煽情、可以催泪的手段,只是真实地纪录了整个故事。中秋节时,电视台带明星来老人院慰问,临走时却收回了赠送的月饼,对于这样的社会现象,影片没有批判,只是淡淡带过。除夕夜,老人院主任回到院中陪老人们过年,当桃姐问主任家人在哪儿时,主任轻叹一声却一言不发,其中定然有故事,但影片也只是点到为止。

  不仅没有哭天抢地,许鞍华还在片中安排了不少笑点,消解了桃姐渐入老态的悲情之感。电影一开始,博纳影业老总于冬出镜扮演电影公司老板,刘德华扮演的制片人则和洪金宝、徐克扮演的两位电影导演联合起来,耍诈来骗于冬追加一部电影的投资。看看《桃姐》的筹拍背景就会知道,许鞍华在拍片前四处寻找投资,却始终凑不齐钱,最终只好请刘德华出手追加投资,影片才得以开拍。在片中,类似对香港电影人的自嘲等笑料不在少数。

  影片在叙事上不悲不喜,《桃姐》所传达出的生死观亦是不悲不喜。老人院中一位老者去世后,她的女儿站在画面中间嚎啕大哭,但在画面的左侧,几位老人照常下着象棋、嗑着瓜子。这样的景象可以解读成人心冷漠,但正如片中神父所言:“生有时,死有时。”人们最恐惧的莫过于生死无常、老无所依,《桃姐》所要讲述的也是这样一个生死之间的故事,但它呈现出一种坦然和笃定,观众在看到桃姐的死去后并不会心生恐惧,反而感到豁然开朗。

  《桃姐》中反映的主仆之情,对很多观众来说并不熟悉,但影片对老年人生活真实的记录勾起了观众对亲人的感情。一位观众看片后安慰地说:“我的亲人还在,我还可以去行动,我要去深深地感谢抚养我们的亲人。当我自己老去时,我一定不会等死,会像桃姐一样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都说许鞍华是影后制造机,《桃姐》为女主角叶德娴带来了威尼斯、金马奖的影后桂冠,还入围了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而在看完《桃姐》后,叶德娴如入无我之境的表演征服了所有人,在她面前,放弃耍帅、戴上老花镜、穿上蓝色工装的刘德华也失色了几分。

  与影片所呈现出的朴实风格一样,叶德娴的表演也是不动声色。第一天进入老人院时,她顺手在柜子上摸了一把,嘴角微微一瘪,观众立刻领会:这个在殷实人家服务了60年的仆人,对老人院的污秽是不习惯的。而当她打开家中的老式木柜,拿出一样样老物件儿时,观众眼中的她已不是桃姐,而是每个家庭里都有的那个慈爱老奶奶。

  仆人桃姐与少爷罗杰的关系在片中有几层变化,开篇时,少爷在厅中享用美食,桃姐却站在厨房里吃剩饭,叶德娴呈现出的是一个勤勤恳恳、谨守本分的仆人形象。而当罗杰第一次说“这是我干妈”时,叶德娴脸上闪过一瞬间的拘谨,继而变成幸福,小人物的卑微与不安全感浮出画面。

  电影桃姐观后感 篇4

  电影桃姐内地未上影之前,叶德娴已经在多个影展夺得影后,上星期有机会去睇完之后,唯一感觉就是,Deanie姐获奖真是实至名归,成部戏几乎靠她一个人撑了起来,在电影里,Deanie姐演的是一个佣人桃姐,一生照顾华仔所在的家庭60年,任劳任怨,格守自己做为一个佣人的本份,连吃饭都是等主人吃完后才一个人呆在厨房里吃,并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大资格老而跟主人同桌吃饭。桃姐一生都低调做人,不愿轻易接受别人对她的帮助和赏赐。电影里面没有太多刻意煽情的情节,更多的是一种近乎平铺直述的一个个生活故事,桃姐中风,在病床上连吃饭都成问题,但她却不愿开口求人帮助,出院后,第一次去到老人院,对于陌生的环境,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生活规律,桃姐无要求换一间更好的养老院。而是默默重新学习适应。过年了,其他院友都走了,桃姐宁愿独自一人留在养老院也不愿麻烦别人,她期待和华仔一齐外出回家散心的日子但又愿意开口,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在门口响远处张望。电影好现实,而且现实得来还令人心痛,过节了,一大群"善长人仕"联群结队来养老院慰问,又唱歌又发礼物,但摄像机一离开,歌手脸上不屑的表情,礼物又被收回,一句冰冷的话语:"礼物中要罗去其他地方继续做道具",实在另人心寒。片中一位年仅40的妇女,因为无力够买昂贵的机器,而不得不住入养老院。为的只是方便治疗,而这些不也正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吗?

  睇完桃姐另外一个感触就是,桃姐的身份虽然是一个佣人,但类似的角色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例如我们的父母,中国的社会观念和外国不一样,我们的父母退休后几乎都都从事着和桃姐一样的工作,帮年轻的一代照顾BB,买菜煮饭。而我地却觉得这一切都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忽视父母的需要,往往自以为事,直头理开才像片中的华仔一样,连最简单的洗衣机都不会用。

  如果讲对电影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个人认为只有两点,第一、导演可能担心题材的问题,于是就请来佐一大堆明星就配角、跑龙套,徐克、洪金宝、宁浩、黄秋生。众星捧月固然好,但一定程度上也稍弱的电影的可观性,第二,就是华哥身上了,华哥当了几十年的偶像,在电影里依然无法放下偶像的身份,同叶德娴的表演对比之下,真是高下立见。

  电影桃姐观后感 篇5

  今晚看了电影《桃姐》,突然感触。一部电影,100个人看,有100个个人观点,因为经历的不同、家境的不同看完后所领悟的也不同。

  别人看到的是描述港人最怀念的那种像一家人似的"主仆"关系。而我领悟的是这世界的道德和孝道。电影中女主角桃姐是一个没有儿女的佣人,养大了少爷罗杰(刘德华),等到了桃姐年迈了,刘德华反过头来照顾桃姐。这难道不是所谓的道德和孝道吗,知恩图报。然而电影中我看到了香港老年人的悲哀,一个养老院,住满了年迈的老人。其中一部分老人没有儿子来看他们,只是每个月给钱养老院然后就不管他们。还有全家移民了,剩下老人在养老院,几年没人来看。

  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也就是道德和教育问题了。年轻人不赡养年迈的父母,让老人流浪外面,养老政策和医疗政策又不好。每天在微博看到了这社会的很多不公平,却无心去拯救这个社会,这一切都得归于教育问题。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可以用10年的时间来培养我,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他们年迈的时候抽几年的时间来照顾他们呢?结婚生子最终的目的还不就是等自己老了的时候有人来照顾自己吗?要不然生个蛋还能吃,养条狗还能摇尾巴。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如果每一个爸爸都能在爷爷老了的时候做到孝顺,我相信等孩子长大后也会这样对你的。在医院工作了4年了,也见到很多“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例子,确实让人心酸。

  缺乏亲情的我特别孝顺,记得读初中那时,我爷爷78岁中风了,左脚走不了路。开始就是我晚上帮我爷爷洗澡、擦背、穿衣服。后来病重了需要两个人帮忙了,就是我伯父是我叔叔两个,有时候我还要去帮忙。那时候爷爷已经有老年痴呆了,脾气也不好,老是讲粗话。就这样服侍了2年多,直到了我上来广州读书。就这样过了6年,那年暑假回去14天后,爷爷就走了,享年84岁。也许就是这样我伯父和叔叔他们的孝顺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现在的80后和90后很多也都成家立业了,也为了父母了。我们此时此刻要做的就是孝顺,好好对待自己年迈的父母,他们已经辛苦一辈子了,也开始老了,慢慢的也开始糊涂了,也开始像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了。所以我们要细心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这也是回报的时候了,要像小时候他们照顾我们那样。也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做个好榜样,将来我们老了,孩子也会像你现在这样孝顺的。还有在外工作的年轻人要常回家看看,父母无非就是想多看看自己的孩子一眼。有些人在外工作,或是嫁人了,一年只回去一次,假如自己的父母还能活20年,也就是20次,一次回去10天,也就是200天跟自己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多么心酸的数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PS:感觉自己书读的太少了,表达能力有限,词穷。

  电影桃姐观后感 篇6

  刘德华的电影,一直都是卖座好看的标志。最近一部他跟叶德娴的合作《桃姐》,讲述了一个佣人跟一个少爷之间的故事,得了很多奖,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跟mother、爹地,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人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有好奇心的,我也是。好奇为什么这部电影能拿奖,在电影一开始的时候,就很用心地去分析电影的一些细节。很可惜,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我就感觉不对头,电影的英文名字是:《A Simple Life》一段普通的人生。这意味着,电影讲述的,并没有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这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一如所料,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桃姐很有经验地、出色地、平凡地照顾着Roger(刘德华)。很平淡,一些普通的叮嘱,一些日常的生活,平淡如水。我很纳闷:这就是拿奖的电影?

  Roger继续着他人生事业的拼搏,跟徐克(他导演的电影必看)、洪金宝(很佩服的一位武打演员),一齐合演了一出大龙凤,成功获得更多的资源,对事业的进展又加深一层。桃姐呢?也一如既往地处理着家头细务。但,不平常的事情到来了,使这些原本很有规律的生活,全部打乱了,桃姐中风了。电影并没有直接说桃姐中风,而是先由叶德娴演绎中风老人通常都会有的身体的反应,让观众有了视觉的感受和内心的猜测,之后才告知观众事实。这里使用了一招:欲擒故众。我是完全地中招,毕竟不想接受桃姐中风的事实,因为这意味着,那头近了。

  桃姐出院之后,住进了老人院,而Roger也要继续原本的生活,Roger并没有表现出大家预期的小孩子耍脾气搬的不知所措,反而是无惧困难,学习使用洗衣机,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行动不便的桃姐,也努力适应着新的环境,顽强地跟病痛周旋,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平淡地为生活而奋斗的日子,让我产生了一种感觉,桃姐很爱Roger,很想再为他多做点事情。Roger很爱桃姐,很想她安度晚年。很感人,这么普通的事情,怎么就这么感人,因为有情!

  经过了一段恢复的日子,桃姐身体好了许多,而Roger的事业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他们一起回到住处,怀缅过去快乐的时光,一起去看了Roger的.电影。好温馨,是得偿所愿的安慰感。只是这种感觉让我突然间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真的,预感对了,是编剧有意,还是不经不意,养老院里有一位住客离开了。很正常的,亲人在哭。桃姐、Roger、我、mother(爹地有事要出门),一齐经历着这位院友的离开。无法控制着这种感情,是惋惜?是可怜?还是无奈?都有。这个时候我问了一下老妈,桃姐最后也是这样?她“嗯”了一下。

  有时候人不愿意去接受现实,因为现实很残酷,很痛苦,很悲伤。但我们又能够怎样呢?桃姐面对着最后的结局,跟那位院友一样的结局。现实就是无法改变地老去,对谁,都一样。

  接下来,桃姐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要靠支撑架行走了,要坐轮椅了,要靠药物维持生命了。Roger的事业还得继续,他无法一直陪着桃姐,但是只要他一有时间,他就陪着,能多陪陪就多陪一下。这里电影有个非常好的表现手法,桃姐跟Roger在一起的镜头,都是笑。笑,代表着乐观,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真诚。Roger跟桃姐在一起,也是笑着的。这似乎给人一个感觉,或许结局不会是那个。

  电影最终,以桃姐的离开,作为整个故事的结束。桃姐照顾了Roger一家5代人,经历了这个家的所有的一切,她的离开,是很正常的,很自然的,很没有悬念的,却留给人那么多的不舍。

  现实生活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不得圆满,却又无可奈何。就像桃姐的离开,电影完全可以在早一点的时候,以另外一种方式结束。只是这部电影精彩点就在于:你越不想发生的事情,越是无法阻止它发生。发生了,怎样呢?电影没有给出答案,只是以Roger的一篇讲词,给予我们一个提示。对我来说,这个提示就是:能怎么样,就怎么样,除了这样,还能怎样?

  要告诉我的朋友,这部电影是要跟家人一起看的电影。现实往往很难接受,但不接受,又能怎样呢?接受意味着痛苦,这是一种磨难,但,这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经过了这段痛苦,才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般的甘甜。桃姐有,Roger有,我有,你有,大家有。《桃姐》是一部好电影,真的好。

  电影桃姐观后感 篇7

  昨晚看完电影,回家后反省一下自己,以前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这真是一部挺不错的电影,年轻人都应该看看。以前老公经常说,等我们老了,就不操任何心,我带着你全世界旅游去,相伴到老的走不动的时候,我们一起去养老院,一直觉得这样的安排了挺不错的。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论长短,无论经历多少风风雨雨,都是父母给我们最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爱惜生命,珍惜好每一天,和我们最亲最爱的老人过最幸福的生活。老人心理最想要的幸福,不是漂亮衣服,不是山珍海味,更不是银行帐户里的那个数字,老人想要的幸福很简单,天天有孩子们的陪伴,一起吃饭,聊天,看电视,散步,我想这样的生活,应该是我俩努力的方向。

  在这部电影里桃姐和罗杰之间的情感挺感人,有可能现在很多当孩子的都没有做到这些,同时这部电影也揭露了当今社会的一种现状,这个社会丑陋的一面,中国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人缺少孩子的关爱,甚至好多老人过年的时候也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想这个时候老人的心情一定非常的难过。

  养老院——我以前的定义:挺好的,大家都是老人,有共同语言,有好的心态,养老院也可以是乐享天年的地方,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我没有看到这些,看到的只是傻傻的,痴痴呆呆的老人,没有笑声,没有好的环境,只有简单又破旧的一些基本设施,老人们看着身边的老人朋友一个个的离开,心里应该有难过,同时有害怕,可能还有更多复杂的心理,我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怎样,对于我来说,死亡真的需要勇气去面对。我在想,我们的父母也会有老的那一天,我们自己也有老的那一天,一定要努力,让我们双方的父母能真正的安享晚年,应该从现在做起,能自己做的事情,一定不要让父母来做,因为他们为我们做的已经够多了,爸爸妈妈的爱,我们没有做到同等的回应,最起码要尽心尽力做到更好。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要任何人对你失望,但千万不能让你的父母对你失望,因为在爸爸妈妈的眼里,自己的宝贝永远是最棒的。

  电影桃姐观后感 篇8

  如果要给《桃姐》一句直观的评价,可以这么说:许鞍华拍了一部能让人愿意看下并且享受其中的文艺电影。《桃姐》与国内大多数文艺电影的区别就在于它没有矫情的臭毛病,而且充分考虑到了“观众能不能看下”这个实在的问题。虽然电影中展现的都是生活常态,挖掘的是家庭伦理,但大多又都是搞笑温情的小片段,就如同午后的茗茶散文一般清新淡泊又不乏感动和思考。

  拍文艺电影的文艺青年们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矫情,有些片子看完了之后老让人觉得导演像被强拆的住户一样申诉无门,只能在影像中倾吐,然后昏暗的影像里不是主角在各种幅度夸张地亲热,就是拿着把小刀在全神贯注地自残,还有最坑的一种就是让观众看着主演保持一个姿势傻傻地抽完一整根廉价香烟(老怀疑能拍出这种长镜头的摄影师都是走后门才毕业的)。电影要表达的也无非是边缘青年没有出路、底层人民生活状况堪忧等等,贾樟柯的处女作《小山回家》就是讲这个的,现在人家拿金狮奖了,拍武侠片了,也娶了明星做老婆了,你们还在讲这个。“闷”、“枯燥”、“脱得太慢”这些标签适用于众多优秀的文艺电影作品。

  当然这里不是为了捧许鞍华而贬低任何人的任何作品,坦白讲《天水围的日与夜》虽然忠于生活,聚焦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但太过平淡,说实话看着也犯困;《天水围的夜与雾》太悲惨,看着心理肯定不舒服,《桃姐》算是个突破。

  《桃姐》跟《天水围的日与夜》一样,也没有很明朗的剧情线索和冲突,但许鞍华这次很聪明地用温情搞笑的生活片段弥补了故事性弱的问题,从开始刘德华和叶德娴关于吃牛舌的斗嘴到桃姐做手术时的搞笑祈祷,幽默的气氛贯穿始终,最搞笑的是刘德华问叶德娴为什么不嫁的时候,突然对桃姐说“你准是喜欢我老爸”。整部电影就是将这些乐观富有幽默味道的生活片段拼接在一起,伴随着可爱的笑料,观众也见证了roger尽心尽力地陪着桃姐度过了整个晚年生活,自然也就做到了笑中带泪。

  国内每年的文艺片其实不少,但真正能让人看下的没有几部。曾听某拍文艺电影的导演说拍电影不是为了讨好观众,而是为了艺术理想,可一部电影拍出来没人愿意看,胶片放在库房里发霉,又有什么理想可言呢?文艺电影归根结底还是要传达一些深度的东西给观众,要不然拍电影这件事本身也没有任何意义。《桃姐》让我很乐意地享受其中,看完之后我立刻给自己生命中的那个“桃姐”打了个电话。

  电影桃姐观后感 篇9

  最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当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都在看什么?看电影的原因总是千奇百怪的,浅层次的是打发时间,消遣,或者约会只用。那这么一来一定要找些轻松的片子来看才好,或者奔着大片的噱头就了,因为这种情况下看电影的目的一定不是在电影本身。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再深一点的层次是一种尝试,当我们通过别人,杂志,或者其他的媒体听说一部片子好的时候,我们总是想看看到底是不是如他们说的那么好。尤其是那个人,那本杂志等是你喜欢的认同的,这样你会在某个空闲欣赏一下然后做出自己的评价。

  更深一点的,我们看电影其实就是在找我们自己,找我们内心的自己或者期望中的自己,理想中的自己,现实中的自己。人生难得遇到一部与自己百分之百契合的好片子。年少的时候我们应该喜欢看爱情片,因为憧憬美好的爱情,但是年岁增长,爱情已经不在是生命的主题曲,我们开始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奔波,这个时候你才开始深切的体会到什么是生活,它是有艰难困苦组成,安定平淡就是幸福甜蜜的代名词。岁月已经经不起我们折腾了。

  许鞍华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几乎是把生活这种东西用母性的视角娓娓道来,用一种隐忍的方式。当年她获奖的片子《天水围的日与夜》其实讲述了一段惨淡的生活,中年独身的母亲,一个人在超市做着工,供应自己的儿子上学,早年自己供弟弟妹妹上学,他们都出息了,自己却还在苦苦挣扎。想想很可怜。但是导演并没有这么拍。她镜头下的女主角是很乐观的,脸上时时挂着笑容,而且还主动帮助别人。生活纵然艰难,但是却也乐观。

  如果换做别人我不知道会用什么角度描述这样的人的生活,但是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内地电视剧导演滕华涛的《裸婚时代》和《蜗居》这两部电视剧,主题非常鲜明,而今的生活要把咱们年轻人逼疯了!多艰难的岁月!多困苦的人生!能给我们点活路吗?!表现的歇斯底里,但是细细看看有这么惨吗?尤其是和许鞍华的人生比起来。人生的每个阶段也许都会有不同的追求,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会不安于现状,好好奋斗,努力前进。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满足。海藻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外地小姑娘,不是富二代,能力也一般,就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在宋思明眼里她是个小年轻。想想看,海藻父母健康,有姐妹,还有个爱自己的男友,这样的生活就很好了,可是,海藻这个普通的女孩却还是想追求比自己的实力还要高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不属于她。

  都市的人,有时候想一想其实就像是生活在悬崖边上,你千万别往前想,总是要着要那,你的心态稍一不平衡,就容易掉下,而不是爬上来!裁员,生老病死,福祸所依....这些就够让人受的了,还要什么呢?

  而《桃姐》这部电影,讲的又是这样一个非常接近生活的故事。我看简介的时候上面说是一个少爷照顾佣人的故事,我还期待是少爷怎么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顾桃姐呢,我以为刘德华会把叶德娴接回家,然后悉心照顾,无微不至...但是这样看看,矫情泛滥。

  华仔不是有钱不少爷,开着豪车穿着西服如韩剧台剧中少爷的形象,得得瑟瑟,他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背着个书包,做着自己喜欢的职业。仅此而已,更加接近生活,华仔的表现真的很好,只有这样性格的人才会这样的对待桃姐,不管华仔是不是特别有钱,但是他总是尽力为之,不遗余力照顾桃姐。

  而桃姐的表演更是到位,她虽然扮演的是个佣人,但是在故事中她确实与华仔情同母子,更重要的是,桃姐通过她的表演,透露出她对罗杰一家的忠诚,虽为仆人,但是却把她服务的这个家当做自己的家,处处为罗杰着想。养老院不是个什么好地方,一群快走不动的老人,处处需要人照顾,怎么能够好的起来?桃姐不适应,但是却不想麻烦罗杰,桃姐总是为别人着想。看这部电影会让你想起你的未来,你的父母的未来,你将来会怎么对待你的家人,当你父母老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怎么样照顾他。

  生活我认为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往低了看,看到生活的不易和艰辛,生命不仅仅是我们的,我们还与很多的人相关联,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的伴侣孩子,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工作,这一系列的关联,任何人出现任何闪失都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困扰,一想到这些,我们就感觉到只要大家平平安安的就是幸福。也就是常言道的平平淡淡才是真。

  另一个层次就是往高了看,因为作为社会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能力的,都是有活在这个社会的价值,我们活着,与周遭的人有关联,而且还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更优秀,那我们就要好好努力!但是记得保持一颗淡定,感恩的心。这样我们才更能接近生活的真谛。

【电影桃姐观后感(精选9篇)】相关文章:

七姐诞拜七姐07-14

电影观后感10-23

励志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02-25

电影《热血教师》观后感01-22

电影《归来》观后感范文01-19

《骆驼祥子》电影观后感01-16

南极之恋电影观后感12-28

《心理罪》电影观后感12-28

电影圆梦巨人观后感12-20

中国励志电影观后感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