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

时间:2024-04-30 21:05:09 秀雯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通用13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央视纪录片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通用13篇)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 1

  “江南”一直给人一种娇美温婉的印象。在江南,虽然没有磅礴高耸的大型山脉,但是,却是中国版图上,丘陵、低山最为集中的地区。您别小看那些丘陵和低山,那里边也藏着说不尽的传说和奇幻美丽的景象。

  浙在江省东南部的`括苍山脉中,有一个名叫仙居的地方。千百年间,这个灵秀之地,一直流传着修道成仙的传说。百姓们相传,山中有一面陡崖绝壁,据说那上面就刻有能让人得道升仙的神秘天书“蝌蚪文”。

  为了一探“天书”真容,在当地探险队的帮助下,摄制组从800米高的崖壁垂直下绳降。经过专家的探寻后发现,所谓“蝌蚪文”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泡流纹岩”。所有的证据都在证明:在古老的江南大地上,曾经有多座大规模喷发的古火山。这些亿万年前的火山活动,不仅在仙居形成了世间罕见的球泡状岩石,甚至还塑造了独特的民居建筑与民俗活动。

  在距离仙居不远的磐安县,每当特定时日到来之际,村中便会举行一场名为“炼火”的特殊庆典;村中的房屋也全部都是黑石头建成的。经过调查专家发现,黑石房屋的建筑材料是玄武岩。这种岩石也是因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形成的。而壮观的“炼火”庆典,象征的正是当地人对玄武岩炽热的情感,表达的是那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互不侵害的愿望。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 2

  央视纪录片《家风》,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

  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红灯记》里的这些唱词,也是在告诉我们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风、家规等密切相关。

  央视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中国著名家族的家风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小美在此推荐给你,值得一看!

  曾国藩的家风,其家风文化的核心是勤与俭,曾国藩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勤"与"俭",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为曾家突出的家风文化。

  颜氏家族中,除了颜之推,主要通过讲述观众熟悉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阐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颜氏家训》。

  钱氏家族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钱穆、钱伟长的故事,回答了钱氏家族为什么会出那么多院士的疑问。

  通过聚焦谭氏家族中谭正岩的敬业,我们看到了从谭鑫培到谭正岩这个七代京剧世家德艺兼优的家风。

  当镜头把观众带到重庆的新叶村时,原来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许多路面是由一块块石板连接而成,是为了读书人"足不涉泥,雨不湿靴"而着意铺设的。

  纪录片自古至今,从城市到乡村,令观众感受到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 3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开幕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三集“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共筑未来》制作完成,将于日至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八点档播出,每日播出一集。

  纪录片《共筑未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出发,形象阐述“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深刻内涵,全面表现“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建设历程,以小故事阐释大倡议的方式,讲述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全片共分三集,分别为《大道致远》、《海纳百川》和《美美与共》,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发展历程,通过一系列鲜明而饱满的人物故事,阐明这一重大倡议如何为国际合作开辟新方向,如何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能,以及如何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纪录片《共筑未来》立足国际视野,记录了中国与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近三十个国家地区合作共赢、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故事;展示了白俄罗斯工业园、中欧班列、阿联酋哈利法港、英国伦敦红色巴士等“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互利成果;实地拍摄了沿线国家的历史遗迹、文献文物、民俗风情,以国际化语态和呈现方式,深入诠释“‘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 4

  清明是一个让我们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是一个笼罩在烟雨蒙蒙中的节日。在片片雨丝下,隐藏着的是人们对先烈们的淡淡的哀伤和深深的怀念与崇敬。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敬爱的革命烈士们,您用青春与生命为民族解放而英勇抗争的光辉业绩令我们敬仰;您留给后人崇高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鼓舞我们进取、向上;您播下的思想种子,已经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带领我们走向美好明天的旗帜。

  敬爱的革命烈士们,经过你们不懈努力与艰苦卓越的奋斗,当年被帝国主义列强辱骂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已经站起来了,今天,我们接过从您手中传过来的接力棒,决心要更新观念,扩大视野,掌握一技之长,全面完善自我,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出一份小小的力量。

  敬爱的革命烈士们,此时此刻,我们只想用一朵小花寄托我们的哀思,我们只想用一个花环表明我们的心意,我们只想用一座石碑表达我们的敬仰。但是,我们更明白,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继承您的`意志,弘扬您的精神,让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敬爱的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安息吧,敬爱的革命烈士们,您的精神永存!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思想永远昂扬,灵魂永不跪倒,步伐永远坚定,这就是我们面对先烈们的铮铮誓言。我们将无愧伟大时代,我们将奋然前行!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 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中所描述的“清明”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眠的动物们都会在这一天苏醒。

  清明节前后,人们都会买来冥币,烧给已去世的祖先、亲人和朋友;还会用新鲜的菜、水果来祭祀他们;并买好许多鲜花和纸花向他们献花以及燃放鞭炮。然后还会向祖先们磕头,并告知他们自己的身份,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4月5日清明节这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来到外公家,外公陪着我们一起去给妈妈家的祖先们扫墓,我们来到坟山,首先用鞭炮叫醒他们请安,点燃香开始磕头,插上花,然后开始烧冥钱。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画面:冥府里,妈妈的祖先们分别在三台点钞机上,笑呵呵地看着机子数着钱,脸上流下了高兴的泪水。后来,妈妈和舅舅们在那继续烧着冥钱,我却和弟弟、妹妹们去山上疯玩去了。

  下午,我们全家又来到了另一个墓地扫墓,那儿埋葬着奶奶的爸爸妈妈。上山后,我一马当先,找到了祖爷爷奶奶的合墓,便开始插花、烧纸,一改早上的惰性,因为天气看起来很快就要下雨了。在烧纸时我发现:不用水浇也能很容易把火扑灭,是为什么呢?爸爸告诉我原来是我的烧纸方法不正确,我应该把冥纸对角叠一下,让它弯曲架空才行,因为火需要空气,也能烧得更旺。后来,我又庄重地磕了头。在即将离开那儿时,我发现奶奶的眼角都湿了,难道这就是大诗人杜牧所说的“欲断魂”吗?

  清明节,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祖先的一种祭奠,寄托了我们的无尽哀思,我们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 6

  又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此时,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社会,建立新中国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的先烈们。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是你们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斗争,是你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让后人翻身做了主人。你们是新中国的创使者,你们的一生是伟大的。

  我热爱你们,我赞扬你们,我崇敬你们。你们为了革命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折磨中,他们没有透露半点消息,宁愿死也要守住党的秘密,他们宁愿做光荣牺牲英雄,也不愿做苟且偷生的叛徒,我对他们产生了无限的敬佩,无限的感慨,我也要因此而赞扬你们,你们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感谢者,你们是神圣的,在我的眼里,你们是光明的'象征,你们是我人生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和榜样。

  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在这个富裕的国家里,我是多么的美满和幸福,而在那个艰苦的斗争社会中,哪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我要郑重的对你们说:“伟大的革命先烈们,我会认真的学习,学好本领,长大后建设祖国,我会努力的!在这清明之际,献上一朵纯洁的白花,代表我的深深敬意,敬爱的烈士们,你们安歇吧!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 7

  昨天晚上看了央视教育纪录片《镜子》,看后一声长叹,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家长却不一定是好家长。今天看完学生的日记,再次印证我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纯真、善良,但家长却不见得。

  陈雪媛的妈妈长期在国外,由爸爸带着。

  刘雨荷的.日记写的非常感人,妈妈的留言也是爱意浓浓。

  江谢语哭得最伤心,从她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她完全看懂了《爱心树》中的那棵树就是一直在付出的妈妈。

  姜淏月的日记让我一阵唏嘘。他说每次考试没考好,妈妈都打他,但是他一直默默忍受,即使如此,他依旧爱妈妈。多好的孩子啊,可是家长面对孩子纯真的爱,又是怎样的呢?我想,姜妈妈看到这封信,一定会有所触动。

  看完《镜子》后,结合同学们的日记,我觉得我不能把孩子们逼在读书这条路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成功地人生设置了唯一的终点,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祖宗告诉我们,各行各业都有成才之人。这次读书,不仅孩子们成长了,我也成长了。孩子和父母本是亲密无间的关系,自从进入学校,自从有了考试,多少伤痛和眼泪都是围绕成绩而来,我不能改变目前的教育形式,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这种亲密的亲子关系。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 8

  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以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认真履行宪法和有关法律赋予的职责,继续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履行代表职务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作用,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人大工作不仅政治性强、法律要求高,而且涉及面广,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要求我们代表应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群众观念和把握大局、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因此,人大代表更需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素质。

  其次,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我们人大代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汲取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并且把这些愿望、经验和智慧,带到代表大会的议事决策之中,通过依法履行代表职务,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后,为社会做出表率,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比别人多付出,多奉献,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 9

  相比于现在,似乎古人更看重家族这样的一个概念,我们在看电视剧时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家法侍候”,这就是规矩。对于古人而言,一个家族的品行教育,离不开家风,这是一种教养,也是很多家族得以延续的根源,就像陈年的老酒,越来越香。一般来说,什么才能延续至今?想必大多数是对人们有益的思想和物件。物件是有形的,有实实在在的价值的,但是思想是无价的,它通过日常的教化深入到人们的骨髓,成为了家族之间人与人的精神纽带。

  说一个比较热门的剧《延禧攻略》,其中尔晴的儿子福康安,这个孩子在长大以后就如同他的母亲一般蛮横无理。当然,这是个玩笑,或许是编剧特意这么设计的,但是,这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吝啬爱贪小便宜的家长在无形中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影响自己孩子,使之成为一个吝啬的人。言传身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致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父母的教化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在纪录片中提到的颜氏一族,有着一本《颜氏家训》,这是由颜之推在北隋时期完成的,包含了修身,治家,处世,为学几方面的哲理,这是颜之推一生都在追求的至理,也是他所希望的`后代家族应该有的模样。不得不说,颜氏一族确实出了许多大有作为的名人,这些其实都离不开先人的谆谆教导。

  谈到今人,或许很少有像颜氏这样保留着一本书作为家训,但是作为父母,在很大程度上是最大影响孩子的。父不慈则子不孝,这样的一句千古名言流传至今。见过温文尔雅的人,不卑不亢,溢出身的一身才华却完全不遭人嫉妒,总之就是相处不厌,是你想成为的人,她的家境很不错,但是一点也不高高在上,这和她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我们无论是贫穷也好、富裕也罢,总有一天会身归尘土,想要留下点什么?那就留下一点家风吧。孩子的教养绝大多是家庭的原因,不要让你的孩子毁在自己手上,来看看这个纪录片,相信收获更多。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 10

  今日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妈妈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绚烂,春风暖暖,可是爸爸好像不怎么快乐,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当心翼翼地跟爸妈后面走,突然爸爸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由来吗?”我摇摇头,爸爸给我讲开了:

  古代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日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日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爷爷奶奶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田地里。背面是高高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亮见底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春风轻舞,间或有几只小鸟忽一下飞走又忽一下飞来,给安静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爷爷奶奶名字、诞生及其逝世时间,我算了一下,爷爷与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听爸爸讲爷爷奶奶都是非常勤劳和善农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省来钱都供应爸爸念书,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当爸爸刚刚参与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了,却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景象,我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爸爸跟妈妈不声不响地拔墓上野草,我也悄悄地拔……虽让知识带有温度。

  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是两行思念难过泪水还是不争气流了下来……

  杂草清理洁净了,爸爸点上了纸钱,红红火焰映红了爸爸脸,爸爸注视一张张寄予哀思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悄悄地跪在地上恭尊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了三个头,心里暗暗宣誓:肯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不让他们辛苦白费……

  今年清明季节虽然没有雨纷纷,但是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 11

  一个家庭,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立一定的规矩,利于教育和传承,形成家风家教;一个国家,事关国计民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应该立法,谓之民法。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近年来一批顺应时代、切合实际的民法的.出台。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政府迅速结合实际,为保障他们的权益出台了《居住证暂行条例》;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网络诈骗、网络谣言传播,网络安全治理刻不容缓,《网络安全法》应运而生;中国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急需调整人口结构,全面放开两孩政策,条件已经成熟。法律的修改完善始终与社会发展同步合拍,始终坚定的守护着人们的幸福生活。

  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现象,一旦形成普遍,要想更规则的运行,就需以立法的形式圈起来。立法就要立良法、好法。广泛听取、征求各方意见是少不了的。广察民意、调研、座谈,特别是汇聚息息相关群众的智慧,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立法中来,有了民意的基础,立法才更具完善。顺应民意的法制轨道,才是最不易跑偏的轨道。

  老百姓办事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而且不偏不倚,这样咱们才踏实。遇到问题和矛盾纠纷,我们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国民素质的提高。

  无处无法,一部体现中国特色的法典正在形成。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 12

  我们一直在奋斗中期待,我们一直在期待中努力,我们一直在努力中坚持,我们一直在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前进着,我们一直在为了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拼搏着。是的,我们还在路上,并且很有可能,我们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了我们的梦,在路上继续探索着……

  筑梦路上,我们需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态。

  这种心态,是一种气度,一种精神,一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勇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难免会有艰难挫折,难免会有各种诱惑,也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激流涌荡。我们能做的就是能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艰难困苦不能动其气,富贵利禄不能乱其心。

  筑梦路上,我们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

  雷锋同志在其日记中写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同样地,如果你是广大青年中的一员,你是否在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着?如果你是青年中的党员,你是否准备了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筑梦路上,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实干,我们需要的是不求索取的无私奉献。

  筑梦路上,我们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自信。

  我们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这个梦不是虚幻不实的空想,不在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必定能够实现的理想。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不懈地践行马克思主义地实践观,深刻领悟并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极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就有理由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中国精神的鼓舞下战胜征途中的任何艰难险阻,使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梦想成真,我们要有这样绝对的自信。

  筑梦路上,吹响“筑梦”的号角,凝聚实干的共识,我们的期待,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坚持,一定会有所收获;只要我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 13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在宫墙之内洞悉着世界,心口相传的技艺,是对历史最谦卑的崇敬。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我工作后看的第一个完整的纪录片,质朴中透露出淡然的高贵,娓娓道来而又不加干涉地呈现出文物专家修理修复文物的故宫生活。没有居高临下的演绎,只有生动安静的诉说,这种给人通体舒畅的宁静,是国产纪录片中少有的佳品。

  古人讲究“格物致知”,这一词出自《礼记-大学》,意思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达到明白并加以运用的程度。千百年来,多少理学大家和文人学者,都将其作为人生最高的目标。

  对于修复师们来说,“格物”早已融入了日常工作。文物只是载体,世世代代的口传心授,是一场现代人与先辈们跨越时空的奇遇,这种奇遇不仅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还不免渗透着自己的趣味审美,意志品格,用自己的修养与眼光点滴滋润着手中的宝物,重新焕发着它们的光彩,也分明将自己的烙印打入了文物,正如片中屈峰所说:“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

  品格不同,审美不同,心境不同,修复效果截然不同。因为人,哪怕故宫里的片片砖瓦也才有了生命。只有人的制作,人的欣赏,人的赞叹,人的传承,才让他们拥有了灵魂和生命。

  致知,是格物过程中修复师气质的改变。整部纪录片,最打动我的,不是修复好的文物有多么的绚烂多姿,有多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者修复的技艺有多么的高超,而是每个文物修复者在面对文物时候那种沉稳和内敛,眼中的神韵,散发着智慧和祥和。这群最需要静坐和缓慢的人,透出来的却是满满生机,丝毫没有工作带来的.沉默和严肃,这才是最让我意外和感动的。

  金基德说:“人生在世,修行二字,我们看到的椅子,看到的镜子都加入我们自己的想法,一花一木彰显的就是你的品格和心性。”朝九晚五的生活,骑着车自由穿行在故宫中,偶尔打杏喂猫,偶尔种树浇菜,生活是如此的随性。物件的修复和打磨,何尝不是对心性的修复和打磨,修复师们不仅仅是在面对一份赚钱的职业,而是面对一个自己选择的世界,一种自己选择的生活。

  有一瞬间,我特别羡慕这种匠人的生活,活着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把一件心底里特别钟爱的事情做到极致,哪怕做好一件也足够了。

  没有青山绿水,亦可参道修行。

【央视纪录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央视纪录片《辉煌中国》观后感07-14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09-20

央视纪录片《品牌的奥秘》观后感(通用7篇)11-03

经典纪录片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范文01-27

纪录片作文01-08

纪录片观后感11-26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12-03

纪录片地球观后感11-12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