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

时间:2021-04-02 08:52:0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

  导语:《朗读者》之所以能快速抓住受众的心,重在它能体感到当下社会最迫切的心理需要。3月18日晚播出《朗读者》第五期,今期的《朗读者》以“第一次”为主题词,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朗读者》第五期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

  《朗读者》第一次开场白:

  人生中,许多“第一次”的经历,难忘而宝贵,

  无论是苦是甜,都为人生留下烙印。

  忆往昔,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第一次”,

  都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诗篇,

  更是一副精彩的人生画卷。

  漫漫人生路,

  不可复制的“第一次”,为我们开启人生新篇章,

  正如同北汽绅宝X35,凭借超高品质和卓越性能,

  助你驾驭非凡人生,憧憬美好未来。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1】

  热爱京剧的人,对王佩瑜这个名字可能不会陌生,当年她年少成名,堪称梨园行里最闪耀的新星。如今,更多人知道王佩瑜则是因为她不拘一格地推广和普及京剧,在年轻族群中引发了不小的反响。3月18日(周六)20:00,被粉丝们称为“瑜老板”的王佩瑜将现身央视《朗读者》,为观众呈现一场非同一般的“京味儿”朗读,展现别样京剧魅力。

  昔年“小冬皇”今成京剧推广第一人

  王佩瑜14岁时由票友舅舅领进京剧大门,初学老旦,短短几个月就以一出《钓金龟》获得江苏省票友大赛第一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此后,王佩瑜改学老生,并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开始专业学习京剧,两年内拿尽四大少儿京剧大赛一等奖,还曾被著名老生大家谭元寿点评神似与梅兰芳齐名的民国京剧大师“冬皇”孟小冬,也因此被称作“小冬皇”。

  如今,王佩瑜更多时候是以京剧文化推广者自居。在王佩瑜小的时候,她就发现京剧受众大都是一些老观众,并深感京剧文化生存环境日益严峻。于是后来王佩瑜开始走下舞台有意识地推广京剧,不仅在各地开办公开课、清音会,还走进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校园里推广和普及京剧。前不久,因为在某档网络综艺上的惊艳表现,王佩瑜还曾引发过网友的热烈讨论,被称为“京剧推广第一人”。

  “撩”董卿、聊传承 王佩瑜秀京剧大家风范

  这次现身《朗读者》,王佩瑜自然也是为了推广京剧而来。在与董卿的对谈中,王佩瑜分享了自己在推广京剧时的经历和感受。她坦言,在北大举行公开课时,学生们对京剧从不了解到感兴趣的转变令她感觉非常有意思。

  在谈到用京剧韵白与学生们做互动时,董卿还顺势以自己的名字做考题与王佩瑜互动起来。王佩瑜稍作思量便摆出架势对着董卿来了一句标准的京剧念白,“董卿,她是个美人”,逗得董卿娇笑不已。随后董卿也“现学现卖”反赠了王佩瑜一句“佩瑜,她是个才女”。

  而谈及推广京剧过程中的艰难,王佩瑜则淡然表示:“做京剧演员的分内事,其他的委屈、艰苦都没什么。”其实近年来,有关传统文化传承的话题一直都有不少人讨论。今年的两会上,“传统文化传承”还成为了两会文化热词,《朗读者》也作为能够帮助文化传承的优秀节目被数次提及。

  这次在《朗读者》的现场,王佩瑜用独特的京剧韵白朗诵了一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究竟这样的朗读方式会带来怎样的新奇体验?更多精彩,敬请期待今晚20:00央视一套《朗读者》。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2】

  对于综艺节目来说,到底如何才能够俘获观众心灵?《朗读者》的成功可谓一个标本,其实从2012年天津卫视开播的《爱情保卫战》也是一个成功案例。透过这些成功的综艺节目的例子,不难总结到其中的规律,即综艺节目唯有从观众的实际诉求出发,懂得观众的需求,才能够真正走进大众的心灵世界。尤其是像《朗读者》这样的创新的电视综艺节目,为综艺节目带来的启示更可以推而广之,成为众多综艺节目的示范者。

  其一,真实。像《朗读者》这样让名人名家朗读的方式,其实更像是《见字如面》的那种真实。人们缘何去观看一档电视节目呢?笔者以为,真实性应该是首要原因。如果没有真实在里面,只是纯粹空洞的娱乐,是不能直抵人们的内心深处的。《朗读者》切中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真实入手,懂得观众的真正诉求,这样的综艺节目才能够走得长远。

  其二,情怀。很多时候,我们谈及所谓的情怀,但未必了解其中的真正价值。笔者以为,所谓的情怀乃是一种深层次的关怀,比如对于人性的关照,对于所有的人生存状态的关照。这些关照其实就是最好的情怀表达。对于电视综艺节目来说,如果只是追求收视率,反而是舍本逐末。所以,《朗读者》做到了情怀。未来的综艺节目若想脱颖而出,需要的就是恪守情怀的底色,让观众能够体会到一档电视综艺节目的不变初心。

  其三,文化。如今我们进入到快节奏的时代,各种消费品都呈现碎片化。对于此,我们或许应该懂得,《朗读者》的出现其实是浸透着深层次的文化抚慰内涵的。名人眼中的名篇,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种启迪,能够从中感受到无穷的魅力。如果一档综艺节目没有文化积淀,没有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入手,往往就会迅速腐朽,被人淡忘。所以,《朗读者》启示了我们综艺节目应当如何延续,如何才能够推陈出新,赢得观众的认可。

  不难发现,在消费者至上的年代里,一档电视综艺节目能够火起来,说明它抓住了人们内心的真正诉求。望电视综艺节目能够用好《朗读者》带来的“启示录”,从真实、情怀、文化等多元因素出发,获得真正成功也就现实可期。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3】

  《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的热播,使得人文类综艺节目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崭新的角度、新颖的方式,重温了中国诗词的情怀,让文字与故事、朗读成为了浑然天成的一体,让国人在感受中华古诗、文字魅力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力量、中华文化的精深。每天朗读亭外迎来络绎不绝的朗读者,只是在热爱背后,切忌用力过猛。我们应该给朗读留一个空白,让我们去回味、去思考、去追寻。

  所谓空白效应,在艺术上,它指讲的故事设置悬念,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朗读者》的精妙之处也在于此,让参与者分享,让聆听者共鸣,让我们感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读书乐趣。我们不能将这个精妙之处机械化、临时化,而应在朗读亭外仍然保持对朗读、对生活的极大热爱。

  请在朗读亭外继续保持对朗读的热爱。读书是一件极其美妙的事情,譬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赌书泼茶”的.典故,这个典故中,读书成为了一种生活情趣与乐趣甚至是一种雅致。笔者深切地相信,每位亭外的朗读者也有这样的情趣与雅致,也愿更多人保持这种读书的情趣与雅致。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疏离于书本,接触最多的都成了网上的段子与心灵鸡汤,但是这些段子只能一时娱乐,那些“鸡汤”也只能“喂饱”我们三天而已。网络时代改变了人们读书的习惯与方式,甚至影响了人们读书的思维,因而,远离浮躁、瞬间的读书状态,回归真实、务实的朗读,让读书成为乐趣,让文字有了情感,笔者认为,这大概就是《朗读者》如此火爆的原因吧,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文字流泻,让感情迸发,让文化交融。

  请在朗读亭外继续保持对文化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表现呢?在共同的地域上,保持文化认同,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民族凝聚力的表征呢?因中华文化而产生的联结根深蒂固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所以,提到中国文化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因为身体里流淌的血液、思想的一脉相承而产生文化自豪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热爱中找认同,在认同中去热爱。由文字组成语言,由语言构成文化,这种联结因为故事、经历、情感的充盈而赋予了朗读妙不可言的魅力。

  《朗读者》留给我们的“空白效应”,是我们孜孜不倦去追寻中国文化、中华好故事、汉语言文字魅力的无限动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愿在朗读亭外的你我保持最初那份朗读的情怀与文字背后深深的眷恋。

【《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相关文章:

第五期《朗读者》观后感03-26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03-20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04-01

央视《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03-25

朗读者观后感第五期500字04-05

央视《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201703-28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800字03-28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500字03-28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600字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