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观后感

时间:2021-05-23 11:26:3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观后感范文

  电视机那一段,让我想起外婆偶尔会提起的,我出生前的一些事情。或者说是情节极其相似的事情。那时候我家是近邻当中最早有电视机的人家,一台九寸的黑白电视机。于是每天晚饭后,左邻右舍的人都会聚拢而来,一群人像看小剧场一样,兴致勃勃地盯着同一个袖珍的小方盒子。那个我一直用臆想来构筑的场景,竟然跟电影里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观后感范文

  我很向往外婆所描述的过的生活。当人们刚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尽管依然贫穷却满心希望的时候,实际上比物欲横流的今天要快乐得多。那时候人们总是很容易满足,习惯于分享而不习惯于嫉妒。就像日本在战后那样特殊的时期里,在对吃饱喝足的感激里,缅怀失亲人的痛苦里,才会觉得衣服上有补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觉得与财富相比,梦想跟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更为重要。

  小时候我总是特别羡慕搬家的同学。大家都陆陆续续搬进了新建的住宅区,高层建筑跟宽敞的'房间,有花有树有保安,再后来还有健身房。最重要的是,那是新的。而我,自从记事以来就一直住在八十年代末那一带拆迁后建起来的街区里,没有花没有保安,只是大院里有一棵香樟树。楼房内外墙壁斑驳,楼梯的扶手锈迹斑斑。由于楼房的外观过于陈旧,前几年不得不重新粉刷过。

  成年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骨髓里守旧的性格终于显现出来,我开始对那种陈旧却越来越眷恋。比如与长辈们之间毫无意义可言的寒暄,和夏天傍晚大家聚集在楼下闲聊的家长里短。那里所有的长辈都是眼看着我从一个小孩子长成大人,于是我在那里就永远都是小孩子。来上海之前,爷爷奶奶们纷纷跑来我家,递过来大包的食物,以及老生常谈的叮嘱。于是我一个尽管已经离三十不远的大孩子,在离家之前不厌其烦地听了无数遍相同的关心。

  九十年代的某一年中秋,几家人在香樟树下摆了个一张大圆桌,每家端来几道拿手菜,闹哄哄地过了中秋节。这样的事情后来再也没有过。科技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从来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逻辑。庆幸的是,邻里们还保留着分享的习惯。外婆家的冰箱里,总是有来自各家的酱。

  我始终有一个想法,要把这个街区的人们和故事写成小说。就在这个想法萌生的同时,我就有了关于标题的构想,叫做《那些人,那些事》。直到年吴念真老师的《那些人,那些事》出版……当然,小说的构想从来没有被放弃,只不过可能换一个标题了。

  看完电影之后,我听了原声专辑。配乐做得相当棒,辛酸但又饱含希望的韵味。刚建成的东京塔以及安详的夕阳,这个画面所象征的东西应该也就是希望吧。人在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已经不知不觉地与初衷相甚远了。与电视机、冰箱、无形的戒指和并不高级的钢笔这些真正令人兴奋的东西相甚远了。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观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丁氏-姓丁的名人-丁姓起名字-丁姓的起源与家谱07-23

永远的唐诗宋词范文05-24

精选《夕阳真美》课后反思三篇06-29

《夕阳真美》教后反思三篇06-16

关于夕阳的散文11-12

哈-曼丁的故事04-21

夕阳的作文小学三年级04-21

描写夕阳的好段03-20

描写夕阳的古诗句01-08

关于夕阳的古诗大全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