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10-04 19:59: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训练要求,我对这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检查朗读,学生有感情地全文。

  2、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重点学习课文2、3小节,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通过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自主开展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请谈谈你们的理想。(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13 说勤奋)

  3、解题。

  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

  1、自己试读课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b、读准字音。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①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

  “卵”的声母是l

  ②指导读好长句子。

  出示:

  理想 境界 桥梁 心血浇灌 砸缸 滚瓜烂熟 枕头 稍微 编成 巨著

  生物学 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习惯 回顾 名列前茅 远渡重洋 剥离

  基础 补拙 良训 改善 有所作为 贡献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

  3、范读课文。

  读后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不要求说全面)

  4、疏通全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

  三、 细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

  (2)这儿的“桥梁”是个比喻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通往理想的桥梁”的意思吗?

  (实现理想的途径)

  (3)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或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板书)

  (4)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5) 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里把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比作“鲜花”,把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比作“汗水”和“心血”。说明了成功者的成功是他们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勤奋是他们的成功之路,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6) 出示: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7) 比一比,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8) 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 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指读要求学会写的生字。

  2、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3、交流自学情况。

  4、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五、 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2,用钢笔描红。

  2、抄写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依然是重点。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为重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因此我设计了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引出本文的中心句,通过练习变换句式,加深学生对中心句的印象。为进一步学习课文2、3小节夯实基础。)

  (二)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查阅资料了解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联系生活体会“19年”的艰辛艰难。)

  (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在这部分教学时,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讨期中原因,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无疑更加巧妙、合理。)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1、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理解“高难度青蛙剥离手术”,体会童第周所取得的成绩。)

  2、指导朗读

  3、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4、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语文课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学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课上完了,学生系统地整理学习的收获,将思考、感悟、情感形诸文字,是学习过程的延伸,是学习效果的深化,是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收集资料,开展成功名人故事会。

  (课程总目标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课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作业。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名人成功故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有图片、有录音、有文字介绍,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有关“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井底之蛙》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主题是“大”与“小”,大与小之间具有一种辩证关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文根据《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课文讲的是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把自己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后来认识到自己渺小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井底之蛙由“夸耀自己”到“觉得自己很渺小” 的变化过程,进而感知寓意。

  2.朗读课文,感悟语言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大海的辽阔无垠,想象东海之鳖在海中获得的快乐,进而领悟寓意。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体验青蛙的小快乐及鳖的大快乐,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及独特的感受感悟寓意。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东海之鳖的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三、说学法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本课时,本着新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我将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从文章题目入手,以读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围绕重点,辐射全篇,指导学生用“读、说、议”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引领学生反复感受文本语言,进行多向交流,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进行道德熏陶。努力拓宽学习渠道,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在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3)适时地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景,使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展开口语交际练习,同时不着痕迹地感悟寓意;

  (4)布置课后续写井底之蛙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回忆寓言故事,引入新课。

  由《坐井观天》引入,“就是这只小青蛙跳出了井底,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它的思想改变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关注这只井底之蛙。”

  (二)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四年级初始是训练质疑的最佳时机,于是在课初便潜移默化地渗透。通过初读课文,知道小青蛙开始认为自己住的环境是世界上最舒适的地方,所以夸耀自己的生活;后来听了东海之鳖介绍大海之后,觉得外面的'世界太大了,自己的井底真的不值一提,非常渺小。围绕夸耀和渺小你能提个问题吗?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将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会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三) 巧妙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不可低估。在《井底之蛙》中体会小青蛙的盲目自大是个难点。在学生体会小青蛙的快乐,品读描写快乐的语句时适时追问:“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中的“这里”指哪里?于是出示井的剖面图,学生恍然大悟:原来青蛙引以为荣夸耀的就是一口小小的水井,进而自己感悟寓意,使得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变得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四)指导朗读,启发想象。

  在讲述东海之鳖对东海的描述时,通过看课件,谈对大海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你印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在理解文字含义的基础上师生交流,通过鳖对东海的描述,你对大海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大海的深大海的广大海的美,启发学生想象,生活在广翱无边的大海的乐趣又将会是什么?引出和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相比,青蛙的井底生活只是小快乐而已,水到渠成的揭示出寓意。

  (五)归纳总结,自主解疑。

  在充分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对前面环节围绕“夸耀”和“渺小”提出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再一次很好的揭示了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 教学理念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基础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双基的学习与训练,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文化品味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等。做好这些的前提,教师就要正确地把握语言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充分利用课堂的实践性,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

  二、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扁鹊治病》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是关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多次拜见蔡桓公,并劝戒他及时医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公坚信无病不肯从医,导致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扁鹊治病》是第八单元的课文,该单元主要学习故事,感受故事的魅力,体会其中道理。在这篇文章中,一是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 会人物想法。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整体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和学情

  《观潮》是山水游记的佳作,南宋文学家周密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节选自《武林旧事》,编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所选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写自然山水为主题的古代诗文,单元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的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在七年级里,学生已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以上内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赏析文中的优美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3、了解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品析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导入法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里,我利用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同名课文,通过现代文方便理解的特点,让学生对描写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古人与今人对观潮的热情和看法导入课题

  2、小组竞赛法

  据研究表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了难易结合的朗读、译读、赏析和表演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通过竞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主动的获取了知识

  3、实践巩固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在这节课里,我安排了一个“学做主持人”的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来介绍钱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反映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钱塘江大潮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借助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壮观的画境,它能带给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的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说学法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使用以下学习方法逐步地掌握课文内容:

  1、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很难一目了然,中学生养成阅读注释、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不仅能够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自然而然就能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朗读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感

  3、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

  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好的阅读方法,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点、自我评注,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讲激趣、导语引入

  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学课文《观潮》,让学生欣赏这篇现代文会将学生与文言文的《观潮》拉近距离,同时,也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相隔几个世纪的钱塘江大潮有多大变化呢?古人和今人观潮的热情是不是一样呢?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回顾了小学课文《观潮》,现在我们要学习南宋文学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题目也是《观潮》这两篇作者不同,写作的时间更不同,但他们所描绘的都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让我们来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有何异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过渡到对新课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朗读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试读,这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个检测;其次是教师范读,这是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是学生仿读,这也是一个学习与改进的过程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可以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对课文内容也会有一个大概印象紧接着我给出一道思考题:这篇课文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刚好描绘了四幅画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归纳成: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这样,学生对于内容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小组合作,分析课文

  我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一个组分配一个自然段,即一幅画面要求四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完成两项任务:1、找出本段的重点字词,能够用自己的话翻译句子2、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试做简要的赏析这两项任务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依据他们答题的情况、小组参与面与课堂上的表现计团体得分

  这个环节是这堂课的主体部分,教学的重难点都在这里得到解决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团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翻译句子是一项非常简单的任务,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就能较好完成,而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则是一项略有难度的任务,可以提示学生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这样就可以降低这道题的难度系数文中可圈可点的地方比较多,比如海潮图中对潮水的描写,运用了不少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像“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将潮水形、色、声、势几方面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再比如观潮图中,描写观潮人群的密集,实际上是从侧面衬托江潮之势和水上表演之精彩,这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都值得学生去揣摩和品析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要求他们并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为答题作好准备只要学生说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认可

  这种竞赛活动不光可以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也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觉得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训练

  当两轮紧张激烈的竞赛结束,同学们极有可能意犹未尽,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给出一道创新题:七百多年过去了,人事已非,而钱塘海潮盛景依旧如果你是观潮盛景的直播现场主持,请根据学完本课后印象,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介绍最打动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画(这道题其实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但并不是单纯的翻译课文,而是要求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同是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的训练)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钱塘潮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优美动听的旋律、直观形象的画面,加上学生精彩的解说,一定会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这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最后对以上的比赛作小结,计算出总成绩,评出优胜组给予鼓励,也要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表扬但我想,这个时候胜败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全心地投入、收获了知识,那么他们都是胜利者到这里,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

  (五)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我再次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梳理知识要点之后布置作业:比较两篇《观潮》在内容上和语言上有何异同?我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学习其写作技巧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道题可以在课后完成。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突破了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

  从这节课来看,导致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枷锁少了,或者说没有了,老师对学生没有过高的期望,也省掉了传统的讲方法、说套路、传技巧,一切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就像刘亦农老师说的,找到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点,用毛老师的话说,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征,选择与之想适应的习作内容,这与“以人为本,尊重主体,张扬个性”的现代教育理念紧密联系起来了。

  二、在作文指导上的突破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毛老师的现身说法,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点燃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其中,毛老师利用图片、激励的语言、作品的欣赏、怀旧的音乐来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情绪。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发,在赋予美感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回忆。

  三、目标的突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拘一格,形式灵活,让学生各有所得。这节课从练句到练段,从练段到写篇,情理交融的过程中,为学生写好各种体裁的文章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储备好了感激的情怀,还有写作的内容。

  四、教师评价的突破

  xxxx年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幸福是什么》:毛老师的评价言简意赅,整堂课,毛老师就是一个热心的读者,一个热情的赞美者,一个高明的参谋。

  作文教学强调“在笑声中思考,在轻松中表达,在体验中明理,在交流中提高”,毛老师全做到了,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话题作文课。

  值得探讨的一点是,最后一组图片的出现,让在场的所有师生感到震撼,对“幸福”的理解也感到很沉重,而之前学生所感受的“幸福”只停留在他们自己的身上或周边的人和事上,此时借助这组图片,来拓宽学生对“幸福”的内涵的延伸有无必要?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相关文章:

《范进中举》说课稿11-29

九年级语文《范进中举》说课稿12-10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09-17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九篇09-24

有关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07-11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07-17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4篇08-13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锦集8篇09-04

精选高考语文作文锦集4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