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善用其心》有感

时间:2021-04-09 12:11: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善用其心》有感

  着名国学大师南怀瑾有言:“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是大师眼中的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句话中,提及了以佛为心,也就是用佛教的仁爱之心与包容之心来看待繁华世间的种种,这是佛法的宏大圆融,无所不包,无不含摄。心是主宰个人思想的根本,心若无异,万法一如,由此可见,在佛教看来,“心”这一物质的重要性。

  前段时间,拜读了一本万行上师的大作,名为《善用其心》,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是上师与四众弟子及信众共修时的交流问答,一问一答的形式,朴实无华,却有崇高境界,颇有趣味。其实,一直以来都觉得佛是一个圣洁的词,从不肯轻易说出,唯恐亵渎了他。

  我总觉得佛就如盛开的水莲花一样,脱俗,却又有散发着由内而外的温和气质,是平易近人,也是高高在上的供人瞻仰的,无法摸触的。但是这本书却让我觉得,无须八风不动,不必心若磐石,也能存一两分佛心,求得一身暖。

  顿悟是落在心尖上的微颤,涌出良多的觉照(佛教术语,意为心灵内在的警觉)。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以无我之心做事方不堕轮回这一章节,这是上师的自我感悟,他说,一个修行人不要错过发生在身边的任何一件事情。倘若事情让你碰上了,你要用心去做,用心去感悟,好事坏事都不要生烦恼(这让我想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很像佛家的“淡定”)。既然原来到了你面前,就不要去躲避,不要去扭转,要学会化缘,不要被缘牵着走,化缘才能了源,否则就被缘所困。尽管这是佛教用语,但我觉得对于快餐生活的我们来说,依旧适用,正如哲学上所言,社会意识反映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是否会因为漫漫前路上的诸多困难而徘徊犹豫,举棋不定,我们是否会因为片片飘扬的落叶而摇曳出点点的.涟漪,有一叶知秋的感悟,我们是否会因为点点星光的暗夜而凝成“气自华”的卓然,也许不会,也许会。

  因为每个人的觉悟是参差的,这才有了文化差异,不过,参差多态本就是幸福的本源,因为有了不同,才有了大同。但是,我们都是经过生命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的人,所遇的每一个瞬间都是生命的馈赠,一路顺风顺水也好,逆风而行也罢,人浮于世,本就存在几多不如意。

  因为给予了我们颇多的感悟,让我们觉得生命是如此伟大,能够包容如此多的不同,每时每刻都在酝酿着惊喜,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是我们自己遇上,而非别人,这就是万行上师所说的“缘”,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中所遇的一切。

  不要想着逃避,在此处避开,总会在其他处再次相逢,迎面而上,反而是最好的选择,那样,就不会被它牵着走,最后,被困于自织的蚕茧里,无法自拔,活在自己的影子后面,郁郁而不得志。

  的确,正如万行上师所言,一个人不要错过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事情。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际遇,人生因为有这些发生的际遇,我们才活得如此多姿多彩,璀璨夺目,能够一点点的勾勒出我们美好的人生轮廓,最终呈现出一幅伟大的宏图,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以前看书时,一些文章里,总会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诸如此类的话语,一直都没有查询其出处,但总觉得这几个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博大的内涵,后来,连带着自己也经常使用,因为越是品就越觉得有一种“照水流渠细细香”的意境。

  现在想来,我的感觉是有道理的,这与上师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人生中的小处着眼,在博大精深的世界中,产生了自己的感悟,都对生命充满了敬畏,否则又怎会有这样平凡却不平庸的话语呢?

  我个人是唯物主义者,不同意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但是我却相信佛家所言的心的力量,善用其心,并不是要求用唯心主义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该做什么,我相信上师是不会希望我们这样消极处事的,反而他是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利用积极的心态来承受外界的苦难,去蔑视现实的限定,秉持一心,不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敢于承担,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善用其心”。

【读《善用其心》有感】相关文章:

善用其心的人生感悟05-24

读《善用金钱》有感08-31

读《善用金钱》有感范文05-30

读《虚有其表》有感作文03-17

读《母亲的心》有感04-20

读《心的菩提》有感04-18

读《造心》有感04-18

读《桔子的心》有感04-18

读《感恩的心》有感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