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天问余光中读后感

时间:2021-03-23 13:04: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天问余光中读后感

  《天问》是著名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写的一首诗,阅读之后,你有什么感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问余光中读后感,欢迎阅读。

天问余光中读后感

  天问余光中读后感1

  《天问》问的是什么?是永恒的生死问题。

  面对死亡,科学家探求对策,哲学家追问意义,宗教寻求安慰。但是,不能不承认,探求是徒劳的,追问是无解的。宗教的安慰也难免虚妄。

  但是,人生并非一个自然流向结果的过程,结果关乎过程的意义,就不可能不追问结果。因而,当人的思索面对死亡时,其实也是在面对人生。

  余光中先生的追问自然是无解的追问。明知无解而依然追问,体现了人类知性的局限却更透露着人类思考探求的执著。须知,正是这种知其无解而求之的精神,产生了多少有意义的人生哲学。余光中先生是诗人,当然用诗的方式去思考,去表达,于是,生命与死亡便都具有了诗的意味。

  在诗中,他把人生比作了霞光、灯光和星光,把死比作了暮色、夜色和曙色。生与死不再作为一种对立,而成为一种融合。既是融合,就没有突然之感,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你看作者用的两个动词“没入”与“归于”,多么宁静,多么浑然一体。那么,生就追求霞的绚丽、灯的温情、星的璀璨吧,一旦激情燃尽,美丽耗竭,暮色与夜色便是最好的休憩。尤其当曙色已印上天边,那一颗颗隐去的小星星又有什么遗憾与怨恨呢?我们会感觉到,那种融化并非消失,那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而且是我们需要的形式。

  全诗意境浑然,霞光、灯光与星光从色彩、温度、亮度上带给人丰富的感受渠道。诗中既没有眩目的明亮也没有绝望的黑暗,一切都笼在一层朦胧的光线中,与那思考的氛围、略带迷惘的探询心情构成了一种完美的和谐。

  天问余光中读后感2

  余光中的《天问》,由光的自然变化,融入生命永恒的向往,从而浮现出人生前死后的种种联想。在他向创造主发出的提问中,显示出人在时空中的生命,面临着一波波的递嬗与蜕变。在晨昏光影的推移中,人无可避免地要被「接走」;但离去时的.「天色」,却能标示出人生终极的趋向。

  这首《天问》,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是复杂的,我们一定要要慎思明辨。

  这首诗借用了屈原《天问》的诗题,是抒写人生哲理之作。人生是短暂的,时间是永恒的。个体生命终将走向灭亡,在永恒的时间面前,生命显得多么渺小啊 一直,我都只肯谈生活,而刻意回避生命的话题,大概是因为心底的那一丝恐惧吧。

  拥有时永远无法知晓失去后的感受;而失去之后就再也无法找回曾经的拥有。

  附:《天问》

  作者: 余光中

  水上的霞光呵

  一条接一条,何以

  都没入了暮色了呢?

  地上的灯光呵

  一盏接一盏,何以

  都没入了夜色了呢?

  天上的星光呵

  一颗接一颗,何以

  都没入了曙色了呢?

  我们的生命呵

  一天接一天,何以

  都归于永恒了呢?

  而当我走时呵

  把我接走的,究竟

  是怎样的天色呢?

  是暮色吗,昏昏?

  是夜色吗,沉沉?

  是曙色吗,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