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巴金《春》读后感

时间:2023-11-23 07:32: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巴金《春》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巴金《春》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巴金《春》读后感

巴金《春》读后感1

  巴金的《家》、《春》、《秋》是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在上一部《家》中,主人公高觉慧在封建礼教的一步步逼迫下,一气离家出走。他的这一出走,给高淑英树立了榜样。然而,在高公馆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她的心忽起忽落。

  父亲高克明的主意,淑英该嫁给那个放荡不羁的陈克家的儿子。可十七岁的她不愿如此早的出嫁,她羡慕觉慧的大胆,与他通过自己的来的自由;琴是她当时唯一精神上可以依靠的人,琴的乐观,使淑英从阴暗的心理中稍稍解脱;婉儿,那个从高公馆代替鸣凤嫁给了冯乐山的丫头,婉儿在冯家所受的不公的待遇,令人心酸;蕙,又是一个被逼破的可怜人儿,没有主见的母亲,软弱的祖母,拗不过固执的父亲,一手包办的婚姻,何来的幸福?因为这些事情使天性软弱的淑英更加绝望,甚至想过去追随鸣凤,做一个烈女子,依身于那一片粼粼的湖面上。

  海儿的.离世,家庭的纠纷,初次出游,蕙的出嫁,觉民的表演,蕙的难产……一次次打击,一次次的鼓励,都在淑英的心上刻下一道道印痕,更加坚定了淑英的决心。经历了这些磨难,是淑英更加坚强,更加乐观,开始学习新派的知识,不再动寻死的念头。但是在父亲的再一次威逼下,淑英下定决心:出逃,离开金陵,到上海去,去找堂哥哥觉慧。

  淑英的顺利出逃,似乎告诉家人,无论是具有抗争精神的哥哥,还是自己这个以前的大小姐,都可以凭着自己,与别人的的帮助逃离那个监牢般的“家”。

  海儿因封建思想,误吃药,耽误病情,而使公馆丧失了一个可爱的身影;叔父叔母之间,仆人之间,孩子们之间,一切杂事使淑英头昏脑胀;为了新鲜事物,偷偷到公园,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因被亲人遇见,处于封建的思想,被狠狠地批评;见证那蕙的不幸的婚姻,无法反驳,去葬送自己的幸福;觉民报社在戏院的表演,触动了淑英的心,又燃起了她的希望之火;蕙因父母、丈夫的固执,没有送去医院,后来因去医院太迟,又使两条人命葬送在封建思想的深渊里。

  无法想像淑英,那个在开头柔弱的娇小姐,居然可以成为与之前反差极大的新青年。琴,觉民,觉慧的帮助;蕙,婉儿,鸣凤的刺激,促成了这一皆大欢喜的结局。

  觉新这个人,是个可怜却又十分重要的配角,作为高家的长孙,他肩膀上的担子十分沉重。却因性情的软弱,无法起身反抗,自己的所作所为,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成为一名无辜的牺牲者。

  “上海”在《春》中,就是幸福,就是美好,它代表着新一代的青年们的追求。

  在“尾声”中的一句话“春天是我们的”给我的感触良多:“春天”是光明的,美丽的,它象征着一切美好事物,但在它的背后,又有多少无辜的人牺牲。淑英追求到了春天,春天也使她无比的欢心。春天是属于那些懂得进取,能够冲破一切阻碍,能争得自己自由幸福的人们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呢?我们为了自己的春天,抗争已有的不公正生活,不要害怕那些艰难险阻,那不会将你拦下,也许,它还会成为你通向春天的铺路石,使自己进一步成为春天的主人。

巴金《春》读后感2

  午休间隙,逛荡到书柜前,挑挑找找,犹犹豫豫,最后拿起来巴金的《春》。

  在犹豫,在这个年纪去读这样的故事,与同辈好像有点格格不入;

  也在疑问,同辈都在读写什么书?

  曾经在网络上搜索,“好书推荐”,网页中跳出来的都是:“人生中必读的十本书”、“提升自我的30本好书”……看到这类标题,我瞬间对里边的“好书”没了兴趣。许久没有去图书馆,精挑一本书,抱着啃读;也许久没有捧起一本课外闲书,点起小夜灯,让心情随情节跌宕起伏……

  觉新,淑英的大哥,经历了丧妻失子之痛,在巴金先生的笔下是个十足的可怜人,他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同时无法帮助拯救弟弟妹妹们的命运,大家痛斥他的不抵抗,他却更坦然承认自己的懦弱,但是这样的大哥却让人更加心生同情。在见证了蕙的不幸之后,他终于可爱起来。虽然觉新没有觉慧、觉民和琴的敢爱敢恨,也没有敢于斗争的勇气,但实际上,他才是那个世道最典型、最真实、最复杂的知识分子。觉新的转变,才是在那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中最难能可贵的;正是从他的内心矛盾与痛苦中,才能了解到那个时代青年人的迷茫与无力。

  淑英和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命运,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结局。淑英和蕙一样,要与从未谋面又臭名远扬的官僚世家男人结婚,这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基础,更不会相互理解。封建社会,婚姻就是一次安排、一种结合、一种利益的勾结,女性沦为当中的牺牲品。这样的结合注定是失败的,但是淑英最后对这样的婚姻制度进行了反抗,她最终逃出了家庭的束缚,成为了新青年。然而,蕙却无法逃离,最终死去。事实上,淑英与蕙被赋予这样截然不同的命运,其实是一种反衬、一种对比。鲜明强调了蕙以及更多这样的女子的悲惨命运以及被封建制度所迫害的心灵。蕙的死亡是一种对封建制度的.宣战、一种呐喊。淑英的反抗与重生,给了那个封建时代以重重的一击。

  写着写着,不免在心中升起了一阵酸楚,酸的是巴金先生笔下刻画的觉新与蕙,在抗争中还是沦为了牺牲品;也不免心中升起激进的情绪,我无法真切感受到淑英的那种挣扎,也不能深刻体会到这中间的辛酸、无奈和悲哀,却领会到淑英争当新青年的那种心情。

  小说结尾“春天是我们的”呼应了主题《春》,春天是明媚的,它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是每颗春芽的背后,又有多少颗花瓣的凋零、树叶的飘落。春天是属于那些懂得进取,敢于冲破阻碍,为自己争取幸福的新青年。

  故事终究是个故事,跳出巴金先生的故事,平静我的心情。文学小说就是这样,总能让人心情跌宕,久久不能平复,引发人的思考,平静人的思想。突然想起之前的犹豫,我本是个标准理科生,可我就爱读这文学,这样的行为让我看起来像个标准的文科生。可能就是这样的理科爱文学的矛盾,让我“犹犹豫豫”,显得与同辈“格格不入”吧。

【巴金《春》读后感】相关文章:

《春》巴金读后感06-12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08-09

写给巴金爷爷的信05-29

巴金的语录34条08-23

巴金作品经典句子大全05-10

巴金《家》读后感08-23

巴金家读后感04-19

巴金秋读后感10-16

巴金经典语录220句08-08

《巴金这个人》阅读题目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