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老子的帮助读后感

时间:2021-04-08 17:45: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老子的帮助读后感

  在阅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子的帮助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子的帮助读后感

老子的帮助读后感1

  《老子的帮助》一书中第十三章《宠辱无惊》给我的印象很深。王蒙说:遇到好事或者坏事,受到抬举或者侮辱,人都会很受刺激很激动。为什么呢?毛病就出在太看重自身了。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钱钟书先生。“文革”后的学术界,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继往的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难免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但知他的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钟书先生在大楼门口遇到别人,也总是面带微笑,点一点头,侧身让对方先走,不管先来后到,不管熟识与否,也不管是不是后生晚辈。这是一种有内涵的优雅,而这种优雅在有教养的前辈中十分普遍。

  钱钟书先生长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着作等身,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却能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待人谦逊有礼,我想这便是宠而不惊的典范了。

  谁都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你有得意的时候,但你不可能永远得意。你也会有失意的时候,但也不可能永远失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达此境界者非钱钟书一人,我又想到了司马迁。

  司马迁因为李陵辩护而遭飞天横祸,受辱腐刑。忍受如此屈辱,是什么力量支持司马迁勇敢地活下去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进而发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的千古名言,而且自比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是秋》”,立志做重于泰山之人。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幽而发愤,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正是以修国史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才使他从逆境中奋起,而且表露出强烈的自信心。

  在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不可能都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时常与“事与愿违”、“逆水行舟”相伴。如此潮起潮落之中,关键是要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享受生活,享受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带来的快乐,就会有足够的力量承担一旦到来的挫折和痛苦。只想着“如意”,不付出努力,不经历曲折,是不可能“事成”的。因此,一个人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需要有经受成功、失败、得宠、受辱、幸福、痛苦的准备,因为这些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历程。保持一颗平常心是一种感觉和心态,是世事泰然处之的品质,是一种自信和成熟。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做起事来才能游刃有余,达到一种“胜似闲庭信步”的状态。

  明代洪应明说过: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每人都应淡泊名利,不应以一时荣耀而忘形,不应以一时屈辱而自弃。愿你我之心皆如海阔,皆如天空。

老子的帮助读后感2

  “创新”很热。大到“创新性国家”,小到解决具体事情的创新性思维,“创新”无处不在。所以人们讨厌“守旧”,因循守旧,算是对一个人很严重的批评了。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也在谈创新,我也常煞有其事的教育学生要有创新精神,其实说到创新到底是什么,我还真说不出来。

  近日看《老子的帮助》,老子讲人要“知止”,即达到了目的就应该停止,也就是所谓的“见好就收”,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从这个角度理解,我反而理解了什么是创新。

  要谈“创新”,先说“守旧”?何为“旧”?我理解“旧”也就是前人所固定的一些东西,按照“存在即合理”的观点,这些“旧”是经验,是前人智慧的结晶,那为什么“守旧”就错了呢?我想可能是未能“知止”的原因吧。前人的经验固然很好,但那是具有一定条件,随着时代、环境等条件的变化,经验也会变质。运用前人的经验而不“知止”,就成了“守旧”。同样,今天我们创新了,环境变了却抱着不放,那仍然是“守旧”。

  所以,想要创新就要“知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前人和自己的经验,放弃自己固守的理念,也就是要不断地自我否定,敢于停止旧的自我,建立新的自我。

  否定自我,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我想这恐怕就是创新的最难点了吧。

老子的帮助读后感3

  《老子的帮助》,这是一本类似注解的东西,并无新的观点。全书的结构是复述+例子+感想=解读。从全书看得出来,王蒙老爷子在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解读《道德经》,以此教给年轻人们一些混得开的技巧。我看完这本书后只想说一句话,不如读原本。

  我说的原本是指推荐大家看《道德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老子,都有一本《道德经》老子能给的帮助要靠自己领悟。

  道德经,我自认为没有这个能力从全书解读,我只对其中几句话,写写我个人的浅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历代以来有无数种解释,我自己对这句话的解释。道,《说文》所行道也,有道路和行走的意思;非,有必须的意思。常,通长,长久。名,名字;通明,明白。所以这句话可以这么解释,道路可以作为道路,必须长久被人行走;名字可以作为名字,必须长久被人明白。这仅是个人的解释,类似大白话的解释,看客看过即可。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我比较认同的解释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但是,斯,析也。《说文》,析,有分开的意思。所以老子的意思可能是,美丑,善恶本为一体,只是我们要学会怎么去分辨它们。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这是说,自然看待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这种态度看似冷漠,其实正是最好的态度。自然经过漫长的演化,万物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平衡,如果妄加干预,破坏了其中一环势必引起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自然中最好的道就是不加干预。

【老子的帮助读后感】相关文章:

《老子帛书》帛书老子注释06-19

《老子帛书》帛书老子校正06-19

《老子帛书》楚简老子校正06-19

《老子帛书》帛書老子乙本06-19

《老子帛书》帛書老子甲本06-19

关于老子的名言警句【经典】04-12

关于帮助的谚语11-17

帮助别人的快感03-31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励志故事02-03

关于帮助人的谚语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