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子罕篇读后感

时间:2021-06-18 11:14: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子罕篇读后感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子罕篇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子罕篇读后感范文

  子罕篇读后感 篇1

  《孟子》中说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对这一点,我深表赞同,咱们读经其实也一样,“独读经,不如众读经”。大家一起读经可以各抒己见,辨明是非,发现一些自己难以自查的错误。比如今天读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我一直理解成“天气冷了,我们就知道松柏凋谢了”,犹如“一叶知秋”。其实不然,经过大家一起解读后,我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天气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树。比喻,苦难能历练一个人”。真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呀。因此,我很高兴能与那么多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心得,并发现自己的错误,一起进步。

  今天我们读了《论语》第九篇《子罕》。这篇文章中阐述了好几方面的道理,主要包括处事原则、做事恒定、如何对待他人的批评,以及自信心、时间观念等。其中不乏名句,例如“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上面哪句都是朗朗上口的名句。但我最钟情的句子却是一句不起眼的——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达巷这个地方的人说孔子博学多才,却无专长。有嘲讽孔子,其实是大而无当,并无真才实学的意思。听了这个话以后,孔子对弟子说:“我有什么专长呢?是射箭呢?还是驾驶马车呢?就算是驾驶车马吧。”

  孔子最大的才能显然不是驾驶车马。可是为什么他要这样贬低自己呢。把自己从一个大学士贬为一个马夫。这显然是有隐情的。南怀瑾先生对此的理解是,驾驶马车,寓意孔子想做引领时代的先锋。我的理解倒是有些不同。我觉得孔子可能并没有那么多深意。因为我们知道孔子年少的时候从事过很多低贱的工作,包括当马夫。因此跟射箭比起来,他可能更擅长驾驶马车。但是为什么他不说自己擅长文学呢。我觉得他故意用自嘲的口吻风趣幽默地来回应达巷党人的质疑。对于达巷党人的刁难,孔子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忧心忡忡,他也不屑于跟无知者去辩论。但他又不能对自己的诽谤置之不理。因此,他用这种幽默风趣的自嘲方式反击对方,既显示了自己的大度,又自证了清白,可谓是高明呀。此时,一个优雅、淡定且不失风趣的儒雅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孔子的形象在我心目中瞬间变得鲜活可爱起来了。

  你看,像孔子这样的圣人都会被人议论,甚至被诽谤,何况我们这种凡夫俗子呢。世间哪有背后不被人说的,也没有背后不说人的。就像范冰冰和赵薇刚红的时候被人都快骂死了,赵薇甚至在一次演出的时候被人泼大便。可现在呢?人家多淡定呀,都被称为人生大赢家。而好些人会对他人的非议则表现出愤愤不平,甚至怀恨在心,严重者伺机打击报复。如果真的那样做就略显胸怀狭隘了。面对别人的非议,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淡然处之,不必言辞激烈地要与对方大吵一场,用一句玩笑回应即可。若是你越是要与对方争论不休,越能证明对方说得有理。这种时候释然了,反而是最好的争辩。总有一天,清者总会自清。以前也有被人误会为奸佞小人的时候,也有被人看作为大傻瓜的时候。但是,我不愿意去辩解,我相信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上面谈到的是孔子对不当指责的态度。其实《子罕》篇还有一句话也涉及到对他人意见的态度。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意思是“严肃说出来的话,能不顺从吗?以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为可贵。谦逊恭维的话,能不让人高兴吗?以能分析一下是否正确,是否对自己有帮助为可贵。只知道高兴却不去分析,只知道顺从却不改正错误,这种人我也没什么办法。”

  俗话说:“人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别人纠正了你的错误,你只是表面上唯唯诺诺,实际上,还是老样子。这样做毫无意义。错就是错,该改就改。既然都认错了,为什么还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既然不认错,又何必唯唯诺诺。也许有人说唯唯诺诺只是出于礼节,出于尊重。对比自己年长的和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直接顶撞可不是一个好主意,不如阳奉阴违。但是,时间久了,阳奉阴违还是遮不住自己的态度,到时候提意见的人不但会因为你不改变错误而感到愤怒,而且会因为你的不真诚而觉得被欺骗,后果岂不是更严重。我想,如果你觉得自己没错,你大可以笑而不答,既表明了你的立场也表现出了你的尊重。若是自己真的错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改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呀!

  丑话大家都不爱听,不过甜言蜜语谁都爱听。谁不喜欢别人恭维自己,谁不喜欢被拍马屁呢。可是,千万别忘了“巧言令色,鲜矣仁”。别人恭维的话,有几句是真的,有几句是假的,你一定要学会分辨,别都照单全收。一个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若是被人夸几句,就飞上天了,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一定会摔得很惨。古代有多少帝王就是被淹没在这种甜言蜜语中。昔日,乾隆写了几首歪诗,就被臣下夸得天花乱坠,简直就是李白再现。所以英明神武的乾隆处处留诗,来夸耀自己的才华,须不知赤裸裸地把短板展现在别人面前了。就像童话里的那个没穿衣服却招摇过市的皇帝,明明是赤裸着身体,还以为自己身着盛装。全世界的人都在骗他,他却不自知。

  越是地位高的人,越是容易犯这个错误。因此当你身边的人都在夸你的.时候,你该反思了,你该分析了。这时更应该清醒的认识自己,而不是醉死在甜言蜜语的酒缸子里。

  总之,对于别人提的建议,不管是对是错,是好听还是难听,先别有情绪波动,心态平和地分析,辨别。最终再决定何去何从。

  子罕篇读后感 篇2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历来倍受争议的一句话。学术界对它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何晏《论语集解》说:“罕者,希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寡能及之,故希言也。”

  刑昺疏:“此章论孔子希言难考之事也。罕,希也;与,及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孔子以其利、命、仁三者,常人寡能及之,故希言也。”

  朱熹则同意程颐的观点: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谈到:“《论语》中讲‘仁’虽多,但是一方面多半是和别人问答之词;另一方面,‘仁’又是孔门的最高道德标准,正因为少谈,孔子偶一谈到,便有记载。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子谈得也多。孔子生平所言,自然千万倍于《论语》所记载的,《论语》出现孔子论‘仁’之处若用来和所有孔子平生之言相比,可能还是很少。诸家之说未免对于《论语》一书过于拘泥,恐怕不与当时事实相符,所以不取。”

  刘宝楠认为“利命仁三者。皆子所罕言。而言仁稍多。言命次之。言利最少”。

  杨树达分析孔子“罕言仁”的原因是“所谓罕言仁者,乃不轻许人以仁之意,与罕言利命之义似不同”。

  以上解释均认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应解释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在此,“与”被译为“和”的意思。

  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如此断句则把此句解释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赞许命运,赞许仁德。在这里,“与”被译为“赞许”。

  史绳祖《学斋占毕》:“《论语》谓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古注诸家皆以为三者子所希言,余独疑之。利者固圣人深耻而不言也……如命与仁,……尝不言。且考鲁论二十篇问答,言仁凡53条。张南轩已为诛泗言仁,断之曰言矣。又命字,亦言之非一。……孔子罕言者,独利而已,当以此句作一义。曰命曰仁,皆平日所深与,此自别一义。与者许也。”

  郭沫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他很少谈利,但称道命,称道仁。他既说‘仁者不忧’又说‘知命不忧’。既说:‘君子无终食间违仁’,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命与仁在他(孔子)的思想中俨然有同等的斤两。”

  孔子确实很少谈到利。虽然他也很少谈到命运,但他对命运所持的态度与他对仁所持的态度一样,都是正面的。而在《论语》中,孔子提及“仁”的次数多达59处。因而将“与”译成“赞许”也表达了孔子对利、命、仁的态度。“如果以肯定否定论,孔子应该说,子罕言利,但赞同命和仁,后者与讲多讲少没太大关系。”

  三、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讲利少,是因为他重义轻利;讲命也少,是因为天命难言;讲仁很多,是因为他推崇仁。这句话,如果以讲多讲少论,孔子罕言,可不止是利,还应有命,孔子应该说,子罕言利言命,不该把命和仁放在一起,与利对照,或把三者视为一类……”因此将这句话解释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和命运,他赞成仁德”。第一个“与”字解释为“和”,第二个解释为“赞成”。

  读书如果读到这个深度,才可言读,我查了众多注释,个人偏向于第三种,孔子很少直言利益,天命,但赞同仁。我为什么会选择第三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利,仁,天,可以把它看做人生的三个层次:一,是利益,如果人活着只为了追逐利益、金钱,那就太低级与悲哀了;二,是仁,孔子一生都在宣传仁,倡导仁,践行仁,可以说论语的通篇都在讲仁。这里补充一下,原来觉得仁很伟大,离我们很远,我们根本不能做到,其实仁不远人,我们善念一闪,就是仁;我们改正错误了,就是仁;我们努力学习了,就是仁;我们忠于工作了,就是仁;我们孝敬父母了,就是仁;我们帮助别人了,就是仁;打扮的符合自己的身份了,就是仁……仁是力行,要自己一件一件的做,而不是看个热闹,或是背上几句。仁不是嘴头工作,是要脚踏实地去做,就像我们每天吃饭,每天就像吃饭一样,做仁德的事儿,一点点儿来,从最简单的做起。我现在每天回家,跟母亲聊天,做让母亲开心的事儿,就是仁。

  忏悔一下:有时聊着聊着,就话不投机了。顺言,色难,真是好难好难呀。本着一颗孝顺母亲的心,也常做让母亲生气的事儿,悔之,悔之。

【关于子罕篇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论语》论语·子罕第九06-14

子罕弗受玉真正的可贵散文11-15

子罕弗受玉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01-17

《如父如子》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09-01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09-01

父与子读后感优秀3篇03-16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精选13篇)07-18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通用16篇)07-24

读《父与子》读后感600字10-28

不肖子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