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求《出师表》导学案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4-21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3、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 朗读课文

  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产生激情。并给生字词给注音。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解决

  五、字词归纳

  1、积累下列词语:

  中道崩殂: 作奸犯科: 深入不毛: 庶竭驽钝:

  咨诹善道: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苟全性命:

  斟酌损益: 感激涕零:

  2、古今异义词

  卑鄙( 今义为“下流、无耻”) 感激( 今义“衷心感谢”)

  痛恨( 今义“深切地憎恨”) 涕( 今为“鼻涕”)

  谨慎( 今义“做事小心”) 所以( 今表结果)

  开张( 今义“商店营业,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布衣( 今义“布做的衣服”)

  3、一词多义 道 中道崩殂( ) 咨诹善道( )

  遗 以遗陛下( ) 以光先帝遗德( )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不效则治臣之罪( ) 为 俱为一体(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 无 若无兴德之言(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行 然后施行 ( ) 性行淑均( ) 行阵和睦( )

  益 有所广益( ) 至于斟酌损益( )

  4、虚词 ①“于”的用法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欲报之于陛下也( )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

  ②“以”的用法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咨臣以当世之事(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

  故临崩寄臣以人事也( ) 愚以为宫中之事( )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

  5、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 )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 )

  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 ) 深入不毛(名词用, )

  第二课时 课文研讨

  第一段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第二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如何具体执行?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第三、四自然段 问题探究

  1、 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第三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第六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第七段 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第八段 问题探究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4)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出师表》练习题

  阅读一二段

  ⒈解释下边加点的词

  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 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⑶引喻失义 义: ⑷陟罚臧否 臧否: ⑸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刑: ⑹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

  ①中道崩殂 道: ②以咨诹善道 道:

  ⒊下边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帝感其诚 B.诚宜开张圣听 C.以光先帝遗德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⒋为了不堵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应当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⒌从这两段文字看,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执掌朝政有哪些告诫?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

  ⒍诸葛亮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刑(处罚)”的是_____的人,应该“赏(奖赏)”的是____的人,(用原文回答)

  ⒎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⒏选段中,表现蜀国有利主观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

  ⒐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⑵今天下三分

  阅读三四段

  ⒈解释加点字 ⑴悉以咨之 ⑵必能裨补阙漏 ⑶性行淑均 ⑴①以光先帝遗德 遗: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 ⑵①若无兴德之言 无: 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无:

  ⑶①有所广益 益: ②至于斟酌损益 益:

  ⒊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⒋在上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用原文回答“众议举宠为督”的原因是什么?

  ⒌理解第三段的内容,然后填空:

  ⑴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______”这一成语。

  ⑵“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_______,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_____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

  ⑶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_____这个成语意义相近,字数相等。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亲贤臣,远小人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而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由是感激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故五月渡沪 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⑤夙夜忧叹

  ⒊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

  ⒋选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⒎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⒏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⒐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⒑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⑵咨臣以当世之事 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⒒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②《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诸葛亮认为目前出师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两个条件是“____”“___”

  ④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四个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__。

  ⒓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以: ②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 ③以告光帝之灵 以:

  ④以光先帝遗德 以: ⑤以伤先帝之明 以: ⑥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

  ⑦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 ⑧悉以咨之 以: ⑨愚以为宫中之事 以:


扩展资料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学习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探究法。

  【学习流程】

  一、预习检测

  (一)了解奏表的特点。

  “表”( )向( )( )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大特点是( )。《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是表中的代表作。文天祥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陆游评价“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二)简介诸葛亮写《出师表》的背景。

  (三)给下列注音

  殂( ) 弘( ) 菲( )薄 攸( ) 谏( ) 诹( ) 猥( ) 枉( ) 庶( ) 弩( )钝( ) 攘( )除

  二、课内探究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丰沛,使学生产生激情。[来源:学|科|网]

  2、教师领读课文片断,学生跟读,注意句中停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相关读音。

  4、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二)这篇表文提出哪些建议?

  (三)还写了哪些内容?从内容上 看,你认为课文分为几部分?

  三、拓展延伸

  (一)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 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二)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情况。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 223 年,刘备病逝,后主刘 禅继位,时年 16 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汉中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四、训练检测

  (一)给加点字注音。

  崩殂( )以塞( )忠谏之路 陟罚臧否( ) 以遗( )陛下 裨补阙漏( )桓灵( ) 猥自枉屈( )夙( )夜忧叹 庶竭驽( )钝 攘( )除奸凶 攸之( ) 祎( ) 咨诹( )善道 以彰其咎( )

  (二)本文作者 ,是 时刘备的丞相,字 。本文文体是 ,它是古代 的一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