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求苏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2-17

  苏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第一单元

  一、1.略 2.嶙;伫;啜;sǒnɡ;zhàn;jīn 3.C 4.A 5.C

  二、6.(参考答案)一个小男孩被做保姆的妈妈带去参加主人的晚宴,妈妈把他安排在洗手间独自享用晚餐,后来在主人的带动下,很多客人挤到洗手间和小男孩共享晚餐。

  7.(参考答案)我始终记得,多年以前,有一天,有一位富人,有很多人,小心翼翼地维系了一个小男孩的自尊。

  8.(参考答案)这个故事带给我的是真善美的感动,每个人都有自尊,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三、9.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大的浪费(一掷千金);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最大的手(一手遮天);最赚钱的生意(一本万利);最不团结的组织(一盘散沙)

  四、10.(1)菊花(2)桃花 (3)杏花;杨柳 (4)杨花

  第二单元

  一、1.略 2.奢;雏;迭;jiànɡ;diàn;tī 3.C 4.B 5.C

  二、6.因为她的妈妈因一场车祸而从此成为了植物人。

  7.提示:最好能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内心真实的感动。

  8.提示:采用第一人称,描写出这位爸爸当时的欣慰、感动,甚至羞怯。

  三、9.(参考答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四、10.(1)青青(2)尖尖 (3)瑟瑟 (4)田田

  第三单元

  一、1.略 2.嘹;礴;匐;xù;niànɡ;hé 3.C 4. B 5.B

  二、6.①我看见了在风里、水雾里,踽踽独行的母亲。②那些东西是那么重,使得母亲快蹲下去了般地弯着小腿在慢慢一步又一步地拖着。③母亲不再说了,怕我追她似的加快了步子,大风里,她几乎开始跑起来。④她的双手被那些东西拖得好似要掉在地上,可是他仍一步又一步地走下去。⑤她几乎步伐踉跄了,可是手上的重担却不肯放下来交给我。

  7.用“赶紧”、“跑”两个词语,写出了“我”要帮“妈妈”的急迫心情;“你去哪里了,怎么不叫我?”表面上是微微责备,实际上是“我”对“妈妈”不顾恶劣天气外出操劳的关切。“没事似的”则勾画出了“母亲”怕“我”担心的心理。一问一答,体现的是母女情深。

  8.本文中的“母亲”对“我”的过度关心,是由于“我”身体状况很差,“母亲”感觉到怎么做都不能解除“我”的病痛,于是就尽全力能帮多少就帮多少,这种心情在特定的情形之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生活的环境,脱离了这种“特定的情形”,如果做父母的也如同文中的“母亲”一样对待孩子,应该不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

  三、9.哭: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吃的,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笑: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吃的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四、1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四单元

  一、1.略 2.措;筹;篡;qián;yīn;shòu 3.C 4.D 5.C

  二、6.这位中年人很懂得沟通的技巧。陌生人向第一次外出的孩子问话,很有可能把对方“吓”跑。为了消除“我”的恐惧心理,在“我”没有回答他的问话之前,紧接着夸奖“我”是“好孩子”,这是稳定“我”情绪的好方法;又说“你的眼睛多么明亮哪!”是夸奖中带着鼓励,鼓励我勇敢地睁大眼睛看“外面的世界”,鼓励“我”勇敢地与他对话。果然,沟通成功,“我”向他说出了“哭”的原因。

  7.共说了三层意思:①如何对待周围的世界;②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③如何对待自己。

  8.提示:答案不用统一,能从一个方面切入,清楚地说出自己人生态度的变化或结合文章内容只说自己的人生感悟即可。本文在人生态度方面的启示很多,如:要敢于面对陌生的生存环境;在别人过分的、错误的做法面前不能一味忍让;要学会快乐地独处;要学会和他人共处;等等。

  三、9.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蟾蜍、顾兔、婵娟、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等。

  10.(1)池小能将月送来。出处:这是上海豫园得月楼上的对联。

  (2)一亭山色月窥人。出处:这是台湾阿里山古月亭上的对联。

  四、11. 第一首:嫦娥;第二首:吴刚;吴刚;嫦娥

  第五单元

  一、1.略 2.虐;祷;匿;shù;hàn;nèn 3.A 4.A 5. B

  6.(参考答案)

  (1)是一条小溪,也要奔向大海;是一棵小树,也要茁壮成长。

  (2)是一片秋叶,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古柏,也要撑起蓝天。

  (3)是一匹老马,也要驮起重任;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

  二、7.(参考答案)第一次:目送儿子上小学,儿子不断回头;第二次:目送儿子出国留学,儿子却没有回头一瞥;第三次:在高楼的窗口默默目送儿子乘公交车。

  8.(参考答案)不可以。理由如下:(1)不能把“闪入”换成“没入”,“闪入”表明时间短,动作迅速,而“没入”则不能表达出动作的迅速;(2)“瞥”比“望”时间短,更能说明妈妈的愿望之小,要求之低,只要儿子回头看一眼自己。

  9.(参考答案)(1)我的期望,期望儿子能回头。(2)空荡荡的街正是妈妈内心的写照,邮筒是用来沟通人与人关系的工具,在这里,妈妈却因无法与儿子沟通而感到失落、孤独。

  10.(参考答案)作为父母,在给予儿女爱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体味到父母的付出;作为儿女,要理解父母的爱,要知恩图报,尽管想独立,也要多与父母沟通思想。

  三、11.(1)单枪匹马(2)自成一家 (3)风吹草动 (4)童话 (5)散曲 (6)圆规(7)丢三落四

  四、12.(1)天光云影共徘徊(2)巴山夜雨涨秋池 (3)青山郭外斜 (4)烟笼寒水月笼沙

  第六单元

  一、1.略 2.骇;跄;稽;sū;luán;sài 3.C 4.C 5. D

  二、6.(参考答案)灵机一动指的是“我”趁儿子不在的机会,偷看一下儿子的日记,了解儿子内心的想法。“我”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做法欠妥。

  7.(参考答案)儿子是把抽屉的锁打开了,但他的内心世界是不愿向父母打开了。

  8.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三、9.(参考答案)英语教师:学校里最能与国际接轨的人;自习课:历来是各科老师的兵家必争之地;试卷:由红与黑构成,比《红与黑》更有震撼力的一张纸。

  四、10.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道理: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道理: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道理: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扩展资料

  苏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一)

  一、略

  二、二、.A我不是燃烧在繁华街市的烟火,而是宁静书桌上的一只蜡烛———为深沉的夜晚照亮一丝光明。

  三、B、人们都爱莲花,爱她的亭亭玉立,爱她的不蔓不枝,爱她的香远益清。/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3.D

  四、(1)停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七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秋思 秋天黄昏景色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1)霜叶红于二月花。《山 行》杜牧

  (2)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3)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二)

  一、批注(略)

  知识卡片:1.消逝 2.消失了的 3.消释放 4.消失了的 5.消逝

  (三)

  1.略 2.D 3.C 4.A 5.D 6.D 7.D

  (四)

  1.“光秃秃”或“不长草木” 2.⑥ 3.⑤段与⑥段之间

  4.寓情于景 5.(山峰)、( 电线杆 )(太阳)(阳光))、( 大地 ),对比

  6.遮抹一切。 使人颓唐阑珊。

  7.例如:第②段,通过写黑暗中的灯火,抒发了不满现实、向往光明的感情;

  第⑥段,通过写宁要寒风和冰雪,抒发了不愿颓唐,渴望奋斗的感情;

  第⑦段,通过写红鲤鱼的跳跃,抒发了不堪沉闷,要奋起抗争的感情。

  8.1、随风直到夜郎西。2、何当共剪西窗烛 3、一曲新词酒一杯 4、夜泊秦淮近酒家

  5、闻道龙标过五溪 6、无可奈何花落去 7、则是不信;则是无礼

  (五)

  二、1、B 2、无 3、B 4、D 5、A

  三、《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六)

  1、(1)春季: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

  (2)夏季: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

  (3)秋季: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

  2、①用苇叶、柳条可以做成“乐器”吹奏;

  ②假日苇塘边劳动的快乐;

  ③神秘的“呱呱迪”的叫声和它的窝;

  ④有可供解馋的野草;

  ⑤从苇塘花花草草的变化中欣赏自然之乐。

  3、 挑逗、招惹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

  4、A句: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

  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些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之态,凸显出春天的美丽和给人的愉悦之情。

  5、要寻找苇塘,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消失在了高高低低的屋舍下了;表达了因苇塘的消失而产生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启示:围绕“自然之乐”或“童心”谈均可。

  快乐点击:(门)外(汉) (东)道(主) (书)呆(子) (读)书(郎) (地)方(官)

  (泡)网(吧) (空)城(记) (乡)下(人) (马)后(炮) (奥)运(会) (狗)腿(子)

  (七)

  二、1、B 2、C 3、B

  4、巍峨的高山挺立着身姿,那是在教我们高远;忙碌的蜜蜂采撷着花蜜,那是在教我们勤劳。5、略

  三、古诗默写: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八)

  文学作品阅读:

  1、浮躁 猝不及防 谛听 静谧

  2、从冬天开始孕育,来得缓慢。 标志::小草发芽、杨柳吐絮、春燕南飞、春江水暖等。

  3、(1)秋天有钴蓝的天空。(2)有人画的菊花。(3)有温情的声音。(4)还可以剥蟹煮酒。

  4、“抿”字活画了舍不得大口喝,只是品尝地呷一小口的情状。“吐”字写出了喝进菊花茶之后呼出一口

  气的无比惬意之感。“染”更写出了菊花与自己的呼吸都揉和在一起的温馨。这几个词称赞喝菊花茶时的忘我情态。

  5、总结上文,以生动地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伟大母亲般的胸怀,赞美了秋天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九)

  一(略)

  二、1、A 2、C

  3、 白色是天真,纯洁无暇;蓝色是宁静,深沉幽雅(或者: 黑色是沉重,冷漠无声;

  紫色是神秘,深邃悠远)

  四、默写: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知识卡片:1.琅琅上口口声声 2.琅琅上口或朗朗上口 3.琅琅上口 4.琅琅上口或朗朗上口

  (十)

  批注(略)

  (十一)

  一、略

  二、1. C 2. 欧阳修、关汉卿、王羲之、杜甫、张仲景、关羽、陆羽、吴道子

  3.①家父 ②小女或犬子 ③令郎 4.B

  5.头上是蔚蓝的天空

  6.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

  (十二)

  一、25.另一个丢包人的无端猜忌、怀疑与丢包的女士形成对比(说对丢包的女士起“衬托”、“反衬”或“烘托”作用亦可)(1分),突出了丢包的女士的真诚待人和尊重他人的鲜明个性(1分)。

  26.拾提包——(还空包)——(送票据)

  27.例句:“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

  简析:天色逐渐变晚,而丢失的提包毫无着落,烘托了丢包的女士焦急的心情。(分析突出了景物特色和人物心理特征1分。

  29.【示例】只有真诚和善意才能消除隔阂。【示例】对每一个卑微的善举都应该心怀感恩。【示例】善意终归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二、默写: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知识卡片:请给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多音字注音。(注意:题目中忘了加点,烦请对照此处加点)

  患上口角炎后会出现嘴角周围发红、发痒,接着出现糜烂裂口、嘴角干疼等情况。( jiǎo)

  从口角到握手,米卢和希丁克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jué )

  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将集中供养。( gōng )

  城主担心佛到城里后,所有的人都阪依了佛,自己就无法受尊重了。于是下令:“若有人敢供养佛陀的话,就要课五百钱税金。”( gòng )

  陷人我军包围的敌人累累如丧家之犬,早已无心应战。( léi )

  望着漫山遍野的累累硕果,果农们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léi )

  频繁受到伤病的困扰,杨晨谢晖成为难兄难弟。(nàn )

  他希望能得到他那在赌场里鬼混的难兄难弟的帮助。( nán )

  (十三)

  一、 略

  二、选择题

  1.C 2.(1)覆—履 (2)卸—御 (3)永—勇 (4)急—及

  3.C 4.A 5.B

  (十四)

  一、默写: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阅读题

  1.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2.(1)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事物。 (2)心神不定。

  3.(1)外貌描写。(2)心理描写。

  4.过渡,或:承上启下。

  5.乞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意思对即可)。

  6.在神圣的母爱面前,老猎人良心受到谴责,他内疚、悔恨、决心不再杀害无辜的生灵。

  7.略(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知识卡片:(1)③、 (2)①、 (3)④、 (4)⑤、 (5)②

  (十五)

  一、略

  二、1、D 2、B 3、D

  4.⑴用途:这是供你洗浴后穿的衣服。⑵要求:这件衣服你不能带走。⑶建议:你若想要这种衣服得自己去买。⑷地点:二楼购物中心有卖。⑸价格:每件价格为2800日元。

  (十六)

  1.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形状、颜色、大小

  评分:共5个要点,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全对得3分。

  2.①不任人摆布②不禁锢自己③不固守现状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3.第④段描写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的野性美。

  4.答案示例:句子: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理由:本句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野菊花与恶劣环境不屈斗争、为胜利而自豪的战胜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且排比句的运用使得语言节奏感很强,极富感染力。

  5.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6.默写(略)


  苏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1.①诠 ②憧 ③裨 ④危 ⑤浏 ⑥纳 ⑦昧 ⑧坠

  2.

错别字

  

  3.C 4.D 5.B

  6.示例:一回回送行,一天天守望,母亲的牵挂如岁月般的绵长。

  (要求符合语境,句式基本相同,比喻恰当。)

  7. C

  8. A

  9.例: “留着、留着” “一只一只”,强调不停的留、不停的叠这些动作,表现诗人的执拗劲,由此寄托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0. “不灰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思念的浓烈,而且表达了思念必将通过纸船传递给母亲的执著信念;  “每天”既让人感受到叠纸船次数之多,又表现作者对母亲思念之持久和浓烈。(意思对即可)

  11.①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②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③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

  12.母亲对读书的痴迷影响了“我”,“我”对读书的痴迷影响了女儿;读书不但充盈了“我”一家三代人的心灵,而且还给予“我们”内心极大的快乐;读书让“我”一家三代人的生命得以浸润。

  13.词语运用生动形象、准确到位,如“时时”表达出对读书的渴望是一种常态;“饥饿”形象地描绘出对书的强烈渴求。“如蚁附膻”“蚕吞桑叶”“蜂儿采蜜”运用比喻手法,把“我”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14.回忆了“我”青少年时代一次买书的经历,表达了“我”对书的钟爱之情,喜欢的书买不到,有一种失落感,就像失去一个至爱的朋友一样,所以心中才有一种说不出的疼痛。

  15. “我”觉得能通过自己的影响,让读书成为女儿生命中的组成部分,成为生存之需求,继而快乐其生命,润泽其生命,这便是“我”最大的成就。

  16.答案略。(可举例说明阅读带给自己的影响,或谈某一部文学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启发等。)

  1.①瑕 ②踌 ③绚 ④熙 ⑤锱铢 ⑥胜 ⑦qiè ⑧ tiǎn

  2.

错别字

  

  3.①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②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⑤海日生残夜 次北固山下 ⑥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⑦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4. C

  5.B

  6.提示:注意称呼、内容陈述、诚意、口语化等,语句通顺。

  7.答案示例:乐于探究(勤于思考) 诚实守信(相互包容)

  8. 安恩在众人的逼迫下说出了把牛牵到这里来的理由: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9.先是疑问,后是猜测,最后不满、愤怒,语气越来越强烈。

  10. “坚定”表现出老太太不为金钱所动,珍惜这头奶牛的真挚情感;“窘迫不安”说明老太太很善良,为给别人带来误解感到难为情。

  11.安恩对奶牛,喜爱、尊重、怜惜、爱护,奶牛是她生活中的伙伴,她把奶牛当成和自己同类的生命看待(三个“我们”),可以看出安恩的淳朴和慈爱。

  12.答案略。扣住文中的某个情节,感悟“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人要懂得感恩那些对我们无私奉献的动物、要爱护和关心它们”中的任何一点即可。

  13.不设标准答案,意对即可。参考: 美丽的童趣;可贵的童真;呵护童真(童趣);童真(童趣)等

  14.不设标准答案,意对即可。参考: ① 我被一幅儿童画的题字打动。② 母亲因孩子误读广告牌而捂住他的嘴。③ 老师带领孩子们为雕像穿棉衣。

  15.不设标准答案,意对即可。参考:“我” 误认为猫看着鱼是想吃鱼,表现出自己对儿童画的理解太成人化,“我”为此感到惭愧。

  16.不设标准答案,意对即可。参考: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要呵护孩子的童真;对不谙世事的孩子,人们不能让他们的希望搁浅。

  1.①镌 ②铭 ③鸦 ④隙 ⑤攒 ⑥涉 ⑦谆谆 ⑧蓦

  2.

错别字

  

  3.A(B.翟志刚太空出舱并不是第一人,说空前是不对的。C.感情色彩不当,“蜕化”比喻腐化堕落。D.泰山、华山、黄山本是天然,不能用“巧夺天工”来形容。)

  4.C

  5.场所与提示语要相配,语言得体、含蓄。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馆)/我想有个家!(垃圾箱旁)

  6.贝尔纳因对饭店服务员很不满,他不会再来这里消费了(意思对即可)。?

  7.①量长短 ②同“座”,座位 ③量好的尺码 ④于是,就 ⑤急忙 ⑥这儿

  8.B 9.C

  10.①(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②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

  11.两人都思想僵化,不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因此,事情就做不成:郑人买不到鞋,楚人找不到剑。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要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意思对即可)

  12.要点:能扣住文章主旨或关键人、物,言简意赅。例一:冬天的橡树 例二:穿破毡鞋的小男孩 例三:震撼心灵的“家访”

  13.要点:能抓住“冬天的橡树”的主要特点(两点即可),联系相关描写加以分析。示例:冬天的橡树极美,它高大粗壮,庄严地矗立着,美得就像是“一幅立体感极强的油画”。冬天的橡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风雪中“叶子几乎没有凋落”。冬天的橡树具有宽广的胸怀,“像是撑在空地上的一顶帐篷”,庇护着许多弱小的生灵……

  14.要点:能抓住小男孩的主要特点(至少两个),联系原文,加以分析。示例:这个穿着破毡鞋的小男孩热爱大自然,他对冬天的橡树、装死的青蛙、温顺的驼鹿都有深厚的感情。这个小男孩纯真善良,老师要回去时他主动提出要送老师,细心地送给老师一根棍子防身并希望老师只是吓唬一下调皮的驼鹿就好……若扣住小男孩的其他特点,例如“见多识广”,“观察细腻”,“敬重生命”,“善于感悟生活”……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15.要点:能抓住句子某一方面的特点简要品析。例一:A句描写了小男孩初次亮相时的外貌和语言,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小男孩的有礼,也为下文埋下伏笔……例二:B句自然地将小说的场景从校内转到森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例三:B句中“白”、“黑”、“蓝”,渲染了森林冷寂的氛围。“婆娑”、“纤细”突出了“桦树”柔美的特征……例四:C句写出了安娜的心理变化,点明了此行对她的巨大影响,为下文她态度的转变作了铺垫……例五:C句写出了安娜对语言的顿悟:语言如同生活般丰富而鲜活,只有植根于生活,语言才能焕发活力……

  16.要点:观点明确,结合文本和生活感悟,表达流畅。示例:我认为安娜此行胜过家访。安娜虽然未见到萨乌什金的母亲,但在家访途中,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反省了自己教学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她真正理解了萨乌什金的内心世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此行,使萨乌什金发自内心地希望能改正自己经常迟到的缺点,教育的效果其实已经达到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1. ①漫 ②焉 ③逸 ④蒂 ⑤孜孜 ⑥恒

  2.

错别字

  

  3.D

  4.示例:随身听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或“常用随身听可能导致永久性失聪。”(其它答案符合要求也可)

  5.音乐家的灵感常常变成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常变成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常变成完满的构图,而一般人的灵感则是霎时的喜悦。

  6.示例:在你的枝头,我美好地生长/我就是那快乐的小鸟/为你歌唱是我的心愿。

  7.(1)答案要点:①采取单一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低。②采取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效率高。(言之成理即可)(2)答案要点:①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实践,缺乏指导,走弯路。②既有正确指导,又有自主实践,可以提高效率。(根据其结论分析合理即可)

  8.极力写“水中之绿”是为了用“绿”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9.“点”用得十分准确,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温”的特点,如果去掉就要理解成“热”了,不符合文章要表达的意思。

  10.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应理解为“充满活力”。水草青绿,水面冒点热气,看起来充满活力。假如答理解为“静止不动”的特点,说得特别有道理的也给分。

  11.“享受春雨”或“喜爱春雨”等。

  12.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

  13.春雨随着气候变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内涵;它滋润了万物,点燃生命的期待与呼唤;春雨萌生了绿色,舒展了生命,让万物充满生机。

  14.不设统一答案,示例一:我更喜欢选文的这个句子,它不仅形象地说出了春雨的轻柔细,并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示例二:我更喜欢《春》的这个句子,因为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春雨的“细、密、多、闪亮”等特点。

  15.略,强调符合题意,语句通顺。示例一: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示例二:瑟瑟的秋雨中,我回味那春雨的轻盈,夏雨的激越,冬雨的冷冽。

  1.①汲 ②博 ③喻 ④稽 ⑤炫 ⑥锲

  2.

错别字

  

  3.A

  4.B  D“海洋”改为“宇宙空间”使说明更科学,因为“海洋”仅仅是地球上的一部分,用来比喻无穷无尽的宇宙不恰当,且与后文的“宇宙空间”不一致。“砂砾”改为“水滴”,能够与“大海”相照应,表达更严密。

  5.我正对着话筒在吹一朵红红的凤凰花呢。你闻到它的香味儿了吗?(内容与上下文相衔接,意思对就可以了)

  6.日本、韩国和中国对写字教育的重视程度及现状不同。

  7.示例:支持观点。我认为作为中国人,应该写好字。中国有句古话“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写字是每个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字写得如何,常常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或受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反对观点:我觉得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连签名都可以由电脑来设计,实在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练习写字。

  8. 伽利略在教堂里发现自然节奏原则的情景。

  9. 不行。这一句为后文伽利略思考钟摆埋下伏笔。

  10. 他在思考那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

  11.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灵感到来的情景,突出了灵感的光彩照人。

  12. 略。结合伽利略的特点,句式与例句相近,语言通顺即可。

  13.“我”是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意识的人。(意思对即可)

  14. ① 原指人的容貌和脸色,这里用来形容季节的颜色。② 原指不能变更的信条,这里指老板娘多年卖水果所积累的经验。(意思对即可)

  15. 以小见大,易于引发读者共鸣,耐人寻味。(意思对即可)

  16.  理解恰当,启发合情合理,语言通顺即可。答案示例:作者不计较生活琐事,却看重生命、事业等人生大事。这启发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

  1. ①灼 ②涸 ③望 ④吟 ⑤煦 ⑥伦

  2.

错别字

  

  3. ①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②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 ③我言秋日胜春朝④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⑤温故而知新⑥思而不学则殆

  4.  ①可将“无可置疑”改为“无可非议”或“无可厚非”。②将“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句中的“年纪大”删去。③把“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句调到“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泊而摇摇晃晃”之前。④“推崇备致”中的“致”改为“至”。⑤“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句之前加“给他们让个座”。

  5.答案示例:亲情是财富 它能温暖心灵 也能抚平伤痛

  6.①奥运圣火登顶(登上、传递到)珠峰。②奥运圣火攀登珠峰成功。

  7.A处填第①句。因为第二句删去了“大部分”和“某种”两个词,表达过于绝对化。第一句较为严谨地限制了范围,留有余地。

  8.创造性思维需要渊博的知识。

  9.A

  10.提示:必须是现实生活中运用自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具体事例略。

  11. (1)我的脚印弄脏了地板。(2)我对女工的劳动故作视而不见。

  12.第①段中“修养’’的含义指有文化或有学识。第⑥段中“修养”的含义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意思对即可)

  13.示例一:“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安静的氛围,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  示例二:“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袋进门的举动作铺垫。(能紧扣语句,从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等任意一个角度进行点评;表达须通顺。)

  14.示例:这个大哥真是个有心人啊!那么多读书人都没有想到会弄脏地板,而他一个送水工却能这么细心.能想到在脚上套上塑料袋,真难得呀!(内容须紧扣女工此时的心理;表达须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