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二语文课文《背影》段落大意全文思想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1-22

  父送子的经过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爱

  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段落大意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段):

  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

  2.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

  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一层(从“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

  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从到南京时”到“……太聪明了”):

  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从“我说道”到“……又来了”):

  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真挚的感情。

  3.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深切怀念之情。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背影》内容简介

  1、内容简介

  在祖母去世的悲伤中,父亲仍亲自送我上火车。等待中,父亲为我买橘子。我看到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挤在人群中的背影,流下了眼泪。后来,父亲来信说他可能不久后就大去,想着他的背影,我很是伤怀!

  2、作品简析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3、作品影响

  这篇散文通过一条与众不同的途径,反映了一种在旧道德观念的冰水退潮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中最真诚、最动人的天伦的觉醒。在这种觉醒面前,人们第一次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来占有并表露自己的感情。这也是文章中蕴藏的革命性的历史内容及思想意义。它的出版不仅提高了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也使人们竞相模仿他情真意切、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

  4、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抗日民主运动的影响下,政治态度明显倾向进步。晚年积极参加反帝民主运动。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不论写景抒情,均能通过细密观察或深入体味,委婉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挚感情,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主要作品有《毁灭》、《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