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读后感

时间:2023-08-01 23:25:23 兴亮 四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读后感(精选6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读后感(精选6篇)

  四年级《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读后感 1

  说起诸葛亮,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它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让别人输,就要让他输得心服口服!

  当时,正是刘备死后不久的日子,曹丕派出四路人马前去攻打汉中。诸葛亮为了有一个安定的后方,决定率领大军去讨伐孟获。孟获得知后,便率领兵马迎战。孟获远远看见蜀军队伍交错,旗帜混乱,也就放心了。谁知,这正是诸葛亮的'一个计策。孟获拍马出阵,没战几回合,蜀军回身就跑,孟获一路追赶。忽然三名蜀将带兵从山谷里冲出,切断了他的退路,把他活捉了。孟获被押到诸葛亮面前,诸葛亮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把他给放了。孟获回山寨后,让弟弟率领一百多人带一大堆珠宝给诸葛亮,这些计谋怎能瞒过诸葛亮?最后,又把孟获抓住了。但诸葛亮又把他放了。之后四次,他仍然败给了诸葛亮。最后一次,孟获只能向乌戈洞主借藤甲兵。藤甲兵身上的藤甲衣是刀枪不入的,诸葛亮就用火攻,把藤甲衣烧个精光。孟获第七次当了俘虏。这一次,孟获输得心服口服,决定谢恩投降,永不造反。

  读了这篇文章,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正在玩耍,看见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跑步。第一次,较小的小朋友输了很不服气,要重新比过。他接二连三输了多次后,终于对另外一个小朋友心服口服。

  现在,我想,要是每一个人都像诸葛亮一样以智取胜,而且还让别人输得心服口服的话。那我相信,世界一定会变的和平!

  四年级《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读后感 2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是呀!要想别人服你,就要让他得心先服你。因为蛮力不能解决一切,而智慧却是万能的。不是吗?这一点小小的收获都来自于《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孔明为平定四方,决定亲自征伐蛮王。孔明共擒孟获七次,为令他心服口服。孔明第一次派赵云等人杀了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也被张嶷、张翼所擒。孟获不服,孔明放虎归山。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获不是诈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残杀而战败。第七次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孔明,那兵虽强,但既是用草本植物做得战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后,用火攻战胜孟获,7战7败,使孟获输得心服口服,决定永不再战。

  这个故事虽短,却令人记忆深刻。区区一蛮王,为何惊动得孔明?只因孔明懂得只有不让后院着火,才能全心全意对付魏、吴两国。孔明之所以能战胜顽强抵抗的'孟获,不就是因为智慧远远比蛮力更重要吗?孟获虽会用计,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诸葛亮用计已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了,那孟获怎能不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智慧永远比蛮力更为重要.输赢并不重要,若想让别人服你,你就得让他的心先服你.这样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不是吗?《七擒孟获》中孔明并非有意杀孟获,他明白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再战争。

  这些收获让我受益匪浅,从中让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例如:《猫和老鼠》中那机灵的小老鼠,为何它能屡次从猫口逃生?也就是因为智慧的力量大于蛮力。还有一次,我与外公下棋。我与他大战8盘,但我屡战屡败,8盘竟输掉了7盘。前7盘,我心中不服,直到第8盘我才心服口服。心想:看来我真的是输了呀。现在回想起来,外公的战争基调不就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吗?外公真可谓是“孔明二代”啊!

  四年级《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读后感 3

  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根与魂,是我们华夏儿女遗传基因和精神支柱,我们要像神圣的生命火炬一样将国学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三国演义》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这么多精彩的故事中,我比较喜欢、感受比较深刻的`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七擒孟获主要讲的是刘备驾崩后,他的儿子刘禅即位当了皇帝,但他是位无能的皇帝。不久后,南蛮王孟获举兵十万准备谋反,诸葛亮率领人马迎敌,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猛获。七擒七纵使猛获比较终心服口服,彻底归顺。读了这段故事后,我认为诸葛亮不但智慧超人,而且面对敌人的时候心胸也很宽阔。

  回想起我在学习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事情。我的笔被同学弄坏了,如果我们都板着脸,恶声恶气得大吵大闹、大打出手,比较后两个人心里都很不开心,还要被老师放学留下来叫家长来学校,回家还要被父母批评教育。这时在我脑海里突然略过了这些像狂风暴雨般可怕的“场景”。冷静三秒后,我们并没有动手打架,而是和同学好好沟通,我主动说一句“没关系”,他也一句“对不起”,我俩都笑了。

  要想征服他人就要赢得人心,因为靠蛮力解决问题是不行的,我们需要运用智慧和胸怀去解决问题,这是我从这个故事里悟出的道理。以此可见,比较强大的力量不是拳头啊,是自身的实力和宽广的胸怀。

  四年级《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读后感 4

  众所周知,蜀国的诸葛亮远征南方,七擒六纵南蛮首领孟获,蛮方才平。读了《诸葛亮七擒孟获》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现在我来大致说一下。

  南蛮造反,诸葛亮引兵远征,第一次活捉孟获,他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一连六次不服,诸葛亮便放他六次,又渡泸水,过四大恶泉,经桃花水,迎南蛮野兽,战藤甲兵,终于,孟获及弟孟优,妻子宗党人等,尽皆拜服投降,永不反叛。孟获感其恩德,乃为诸葛亮立生祠,还呼孔明为慈父,各送珍珠,金宝,药材,耕牛,战马以资军用。

  这个故事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于“七擒六纵”。诸葛亮为什么要放他这么多次呢?因为这样才能使南蛮真正的降服。如果只擒一次就立即班师回国的话,那么南蛮也不能降服多久,久后必反。而且孔明有这个实力捉他七八次,他自己还说:“擒此人易如反掌,直须降服其心,自然平矣。”可以看出孔明的意图不是用武力平叛南蛮,而是让他们心甘情愿的降服。

  人降,不是真正的投降拜服,心降,才是真正的投降,永不反叛。《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也就描述说明了这一点,“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表面上是跟随曹操,心里却无时无刻念着刘备,这就是曹操没有真正的降服他。

  所以,降其心,才能得其人。

  四年级《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读后感 5

  今天,我再次翻开《三国演义》,读了《诸葛亮七擒孟获》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一个叫做孟获的人和一些士兵造反,诸葛亮就去抓他们回来。第一次,孟获和王平大战,诸葛亮指挥王平假装战败跑到一个山谷,孟获不知是计,他一到山谷就被抓了。第二次,诸葛亮去劫粮草,孟获派董荼,但董荼是内应,他不战而败,当晚,董荼把孟获抓获了。第三次,孟获让孟优里应外合,但孟优被诸葛亮灌醉了,孟获又被抓了。第四次,孟获不服气,就攻打蜀兵,诸葛亮在孟获的军队攻势减弱的时候出奇兵,孟获逃到树林前,诸葛亮已经在那……

  孟获被诸葛亮抓了七次,诸葛亮也放了他七次。我佩服诸葛亮的`大度和机智,用智谋和宽容感动了孟获。孟获经过这么多次的争斗,终于永远不再背叛,我觉得孟获的这种敢于拼搏,最后认清形式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四年级《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读后感 6

  我在读《中外历史故事》的“诸葛亮七擒孟获”中深有感触。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刘备去世后,要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然而在其中,南中地区发生叛乱。叛乱的首领是孟获,他在当地很有威望,这给蜀国统一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于是,丞相诸葛亮要去南中平定叛乱,本来他是可以很轻松的平定这次叛乱的,但为了收服当地民心,诸葛亮打算用攻心策略。公元225年3月,蜀军大举南征,轻松地生擒叛乱首领孟获,孟获不服,诸葛亮放了他。但没过多久,孟获又被擒住,还是不服,又被诸葛亮放了。就这样,孟获被捉了放,放了又捉,前前后后共计七次,最后终于心服诸葛亮,誓不再反。

  诸葛亮这一招就是有名的`“欲擒故纵”。自古天下最难之事当属降服人心,而孔明宽宏大量,利用智谋令孟获心服口服,乃归功于“智”一字也。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假如你的亲人或朋友对你犯了错误,我们有时就该忍一忍,宽容一下别人,不停地拉别人的“小辫子”这是不值得的。想一想,如果在这世界上多一些宽容,会使大家更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到那时候,我们心连心,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这是我的看法。你呢?

【四年级《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诸葛亮喂鸡作文01-22

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10-08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通用51篇)08-23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作文(精选32篇)03-14

让心成为大海——读《三国演义》之《诸葛亮三气周瑜》有感(通用5篇)04-15

四年级雨中作文七篇08-22

四年级防火作文七篇08-22

精选生命四年级作文七篇08-23

四年级扫墓作文七篇08-23

四年级书信作文七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