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文观止》读后感

时间:2023-07-25 11:51:20 丽华 初一 我要投稿

《古文观止》读后感(通用17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文观止》读后感(通用17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 1

  《古文观止》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自我读起此书时,背过的古文不过就寥寥数文。实在是好文众多,只得走马观花般学习皮毛,而在观止的'选传中,犹独钟情于《战国策》李斯的谏逐客书与三国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李斯敢写谏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对的,表现其的勇敢与智慧,文章结构紧凑,举例充分,论理十足,可谓是绝。诸葛孔明写《出师表》,表现他正直,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品格。下面我就选谏逐客书二段来品析。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2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写谏逐客书时,正为秦王因韩国实施「疲秦计画」,而大怒。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范围之内,于是李斯将谏章呈给秦王,秦王看之,欣然撤销逐客令。试问;如果谏章不能打动秦王,那么秦王会不会以叛党的名义杀了他。答案是肯定的。从中也可看出李斯的胆量,从容,淡定,真学才识。从文中看,亦如此。第一段以“臣闻……”作为起始,一连串的因果实例摆出,环环相扣,层次明了,接着说明为何不赞成,否定秦王的决议。第二段“夫物。”,我犹以为重要,一针见血。突出中心。

  这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文,也让我对作者感到敬佩,也让我对自己感到愧疚。想想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无法自立,也没有像作者那样有主见,遇事懦弱胆小。不能沉着应对,面对一些物质的事物,也不能够地面对。所以我立志学习作者的这种精神品格。而我也很庆幸读了这本让我很惬意,很享受,很有启发的书。

  没错,就是它—《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读后感 2

  看过千万的风景,是否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是和蔼可亲的,大自然更是位伟大的艺术家。”

  我为大家推荐的书目是《不可不知的100处自然奇观》这本书是五年级上册等二单元的推荐书目。里面的内容引人入胜、十分精彩。有黄山飞来石、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江三峡……但最令我震撼的“自然奇观”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语文书中大家也曾认识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的大山巍峨,大江怒吼、峻险美……它是世界上最晚被人类足迹踏上的神秘之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峡谷风光,有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除了着称于世的自然风光,还有最古老的民族——门巴族。它是人类最后的秘境,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知道了大自然造就的奇观无处不在,知道了什么才是天宽地广!人类可以建起那巍峨的万里长城,但和大自然相比之下,人类的力量真是微不足道。在人类生活的世界,大自然将大山移为海洋,变沧海为桑田,将世界点缀的更加壮丽、璀璨。书中除了介绍各类奇观,还提供了100处自然奇观的交通、位置、门票价格、周边景点。

  如果想去遨游各类奇观,那么请带上这本书吧;如果想了解自然,那么请翻开这本书吧!

  《古文观止》读后感 3

  《古文观止》。其实一开始,我对古文是厌恶的,这种厌恶来自另一本书,它叫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原先以为高考以后,我就永远和这些艰涩的文字说再见了,没想到,阴差阳错,我成了一个语文老师,今天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点自己对这本书的体会。

  《古文观止》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而这本由两位乡村教师选编的“教材”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南朝太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古文观止》,二百二十二篇古文,不能和大家一一分享,简单的谈一点自己的收获。

  作为教师,要读的相关内容首当其冲是〈〈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让我知道了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每日必备的基本工作。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言论一开始使我难以接受。但是逐渐的发现,我们的知识会不断老化,不加以学习,就会不如弟子。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尴尬?这就激励我要不断的学习。

  同时我也觉得,当学生出难题“考考你”时,我们要放宽心,即使请教于学生,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无知才是我们所要禁忌的。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人,面子上过意不去。要知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古文观止》读后感 4

  在这个充满意外的寒假里,我接触了一本古文书,名字叫做《古文观止》。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与父亲一起看的,有些句子我父亲也不懂,我们还是看着译文才理解文章的意思,到现在我能独自看懂几句了,这也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吧!

  《古文观止》这本书里面有分先秦、秦汉、六朝、唐朝、宋朝和明朝几个部分。

  而我最喜欢唐朝的一篇文章,名叫《杂说四》,他是韩愈写的,主要说的是这样的:

  世界上有伯乐,有了这样的'人之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很常见,但是伯乐却不常见,而这里是指有伯乐才能认出千里马,其他人都不行。正因如此,有些千立马就混在了普通的马中,而普通人根本就认不出来,所以这些千里马吃的是普通马的份量,而千里马每天都跑很远,就这样,千里马天天吃不饱,天天都要跑很远,最后他只能死在马厩中。

  本文是采用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人们对千里马的无知,正因为人们的无知,千里马才死在了马厩中。这便是读书少、观察不仔细引发的悲剧。

  看《古文观止》这这样的书可以明显感受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还可以看到古代诗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在这本书里,一个字就可以有许多种意思。

  《古文观止》里有许多个古文小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每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别有一番风味,每看一遍就好像是在看一本新书一样。

  《古文观止》读后感 5

  这个月我看了古文观止这本书,有着深奥的道理,使我甚至有点看不懂虽然有译文翻译但我只用书下的解释来破解原文,有时侯看一片需要20分钟那时我看得头都大了,真得想放弃了,但每当我灰心丧气的时侯,妈妈总会送我四个字: 聊胜于无 ,因此我坚持在看这本书。

  古文观止这本书运用了许多文焉文,讲述了殷商时期和西周时期的历史故事。文中运用了许多 《论语》《老子》《孟子》《墨子》……来生动得描古代故事。其中叔向贺贫令我映像十分深刻,使我终身难忘,文章讲述了韩宣子家境十分贫困,叔向知道了他的心思,却向他祝贺这令韩宣子疑惑不解。叔向举了栾武子等人的例子。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凡事只要能传播美德,遵纪守法各诸侯也能归顺于你。

  的确在生活中的贫穷并不代表你的品德贫穷,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有益处的`也能交到许多朋友,俗话说得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如果你很有钱但贪得无厌,违法乱纪,放利聚财,为所欲为,人家也不会理你,说不定还会讨厌你,不喜欢和你做朋友。我有一个叔叔,因为住在乡下,那个村很贫穷,盖得都是毛草房,每次下倾盆大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但他们有乐观的心态,白天大伙都去干活了,干得满头大汉也不觉得累,因为有了付出也就有了回报, 由于多年的操劳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现在他们都改上了三层小楼。我被他们的行动感动了。

  心灵美,才能创造家的幸福。

  《古文观止》读后感 6

  今天,读到宋元文苏轼几篇文章,篇篇精华,而其中最触动我灵魂的是《凌虚台记》。此文大体内容是叙述苏轼在中进士后任判官,为知府陈希亮属下。陈知府“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便心血来潮,修建了高出屋檐的高台,命名为“凌虚台”,要求苏轼作记,欲居功扬名。苏轼却并未趁机讨好上司,歌功颂德,反而对陈知府直面批评,他认为事物有成有毁,不应以兴建工程来向人炫耀而自足。

  读完文章,我顿感热血沸腾。暂且不论苏轼文笔如何美妙,立意如何深刻,单就苏轼这种敢于对顶头上司直面批评的精神实在让我钦佩。这也许正是朝云对苏轼的“一肚子不合时宜”的现实解读吧。这种不合时宜是不随流俗,敢于正视问题,敢于坚持个人观点的.文人骨气。

  无独有偶,《古文观止》周文篇《晋献文子成室》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晋献文子主持修建的一座宫殿落成了,晋国各位大臣、贵族都出席落成典礼以示祝贺。参加典礼的人中有一位“张老”,他发表祝词:“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为,这宫殿真高大呀,真华美呀!大王您将在这里祭祀、奏乐,您也将在这里居丧哭灵,您还将在这里与祖先聚会(暗指死后的牌位也将被放在这里)。这位张老不知是搭错了哪根神经,竟然在国王宫殿落成大典上不奉上绵绵祝福,而是大放厥词。

  抚今追昔,当下社会多少人对领导唯唯诺诺,不敢说半个不字,不论好坏,不加甄别,一律歌功颂德。溜须拍马唯恐不及,尽是作秀捧场官样文章,又能拿出多少掷地有声的宏文大论。文学呼唤苏轼一样的大师,文人呼唤苏轼那“一肚子不合时宜”的文骨。

  《古文观止》读后感 7

  近段时间,因为小孙女缠着要听故事,在讲了《聊斋志异》里的一些故事后,选择了《古文观止》里的26篇文章,首先是文章里的故事讲解,然后再录制古文原文。录制之前,孙女会给爷爷捧杯茶润喉。在故事讲解的过程中,孙女时不时地会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并且还会前后联系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能够喜欢听我诵读古文,既出乎我的意料,也使我感到无比欣慰和喜悦。

  在诵读并录制这些古文的日子里,我是受益最大的那个人。好像是面对众多先贤在交流,聆听他们对世事人生的理解,越来越强烈的一种感觉油然而生,觉得自己的`生命拉长了数千年,视野拓展了几万里。就像到华夏最高学府进修一个学年一样,学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哲学、地理知识,历史兴替历历在目,秀美山川尽收眼底,人生态度更加阳光。

  在《诫兄子严敦书》里更正了对“口无择言”这个词的理解,原以为是“口无遮拦”不分场合乱发议论呢。读了文章才知道这是对一个人(龙伯高)品德修为高的赞誉,品德好的人说出的任何一句话都是有道德的,根本不用刻意选择。而人们经常引用的“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也是出自马援的这篇文章。

  读苏轼的《超然台记》,“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为“心有阳光,处处美景;欣赏美景,心更阳光。”这段话找到了知音。

  孙女问我:“怎么都是这么好的故事?”我回答她说“所谓观止,是几千年来最好文章的集合。”

  《古文观止》滋养了祖孙俩的身心!

  《古文观止》读后感 8

  在这个充满意外的寒假里,我接触了一本古文书,名字叫做《古文观止》。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与父亲一起看的,有些句子我父亲也不懂,我们还是看着译文才理解文章的意思,到现在我能独自看懂几句了,这也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吧!

  《古文观止》这本书里面有分先秦、秦汉、六朝、唐朝、宋朝和明朝几个部分。

  而我最喜欢唐朝的一篇文章,名叫《杂说四》,他是韩愈写的,主要说的是这样的:世界上有伯乐,有了这样的人之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很常见,但是伯乐却不常见,而这里是指有伯乐才能认出千里马,其他人都不行。正因如此,有些千立马就混在了普通的马中,而普通人根本就认不出来,所以这些千里马吃的是普通马的份量,而千里马每天都跑很远,就这样,千里马天天吃不饱,天天都要跑很远,最后他只能死在马厩中。

  本文是采用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人们对千里马的无知,正因为人们的.无知,千里马才死在了马厩中。这便是读书少、观察不仔细引发的悲剧。看《古文观止》这这样的书可以明显感受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还可以看到古代诗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在这本书里,一个字就可以有许多种意思。

  《古文观止》里有许多个古文小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每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别有一番风味,每看一遍就好像是在看一本新书一样。

  我偏爱其中的一些文章,如《三峡》、《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每日熟读并背诵一段是我的习惯,假期我还会把我喜欢的文章誊写成作品,既练字又可复习背诵,深刻理解其中含义。当朗朗上口时,倍感自信与自豪。

  感谢《古文观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快乐与收获。

  《古文观止》读后感 9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有营养、有味道的书。那么,什么书有营养,什么书有味道呢?在我看来,书中的营养是指书中所包含的哲理,让读者在阅读后能够在思想上迈出一大步。书中的味道意味着作者的写作风格应该是独特的,而不是大众化的,可以带给读者独特的感觉。这样,所谓的“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

  即使浩瀚如烟海的书,这样的书也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来,《古文观止》是这样一本好书。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从纵向来看,它记录了从战国时期到清朝每一代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当阅读时,让我感觉我正驾驶着一艘小船,在历史长河荡漾。

  从横向上看,《古文观止》文章大都是散文,因为有很多散文,所以兼取了骈文。由此可见,本书的体裁风格是多样而独特的,如书、论、碑、记等。这确实是一本很好的纵横交合的选集。

  在阅读《古文观止》之前,我和几个读过它的.朋友讨论过。一个朋友告诉我,现在的文坛主要是现代的,而发展了几千年的文言文越来越少,所以读《古文观止》并不有趣,既不懂也不有趣,只是浏览一番。后来,当我看书的时候,我也起了“同理心”,但随着逐渐深入阅读,我的心就像一条干涸的河流,涌出了一个小小的甘泉。当泉水逐渐注满滋养我的灵魂时,我恍然大悟:现代文和中古文都是文章,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在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有许多原因交错其中,我们应该致敬,应该学习。

  另外,我想提出一个建议。如果你正在读《古文观止》,请慢慢读,慢慢品尝,就像喝茶一样,只有这样你才能尝到这杯热茶的香味。

  《古文观止》读后感 10

  这个寒假很忙,为了小升初以及各个杯赛,一天里几乎都在学习。奥数、英语以及背和阅读古诗文成为了每天的日程。每天的课余时间会和同学出去打会儿篮球,用以保持身体素质。不过我还是会每天坚持阅读,在这寒假的尾声里,细细回想:我在这个寒假中读过的最有意义、给我感触最深的书当为《古文观止》了。

  我认为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它汲取了自先秦至明末各个朝代中的文坛精华之所在。每当我读到一片新的文章,我能感受到这篇古文所要传递的文明,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字特点。总领全文,我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层层传递。我从这本书中吸取了很多“营养”,了解到了我们国家那源远流长的文化是那么有魅力。读完这本书,我可能记不住那复杂的'故事与语言,但我认为:它所要传递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早已流淌在了我的血液之中。

  这本书中有很多文人大豪之充满真情实感、富有诗意的作品。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篇文章虽在苍凉感叹,却哀而不伤,具有无穷逸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那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悲、喜二意只为引出一字“忧”。这以圣贤忧国忧民的心地,不能不让人敬佩。此外,这本书中更不乏精忠报国,溢满一片赤子之心的佳作。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便是很好的代表。教之万世之为人臣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言,通篇语言是为“至诚”。

  这本书,使我对古文有了更深的了解。阅读,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它会让我们更有智慧、见识更加广阔、也更有内涵,所以我会坚持阅读。

  《古文观止》读后感 11

  我爱读书,尤其是爱读有营养,有味道的书。那,什么书有营养,什么书有味道呢?我认为吧,书中的营养是指书里蕴含的哲理,让读者读完之后可以在思想上前进一大步;书中的味道又是指作者的写作风格要独树一帜,不要太大众化,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如此说来,所谓“读书”,乃读者与作者的交流互动也!

  即便书海茫茫,而且这样的书也是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来,《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我们不妨分析分析:从纵向看,它记载了从战国至清各朝各代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读起来的时候,直让我感到我正驾驶着一艘小帆船,荡漾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横向看,《古文观止》兴趣的文章大都是散文。因为散文比较多,所以兼取了骈文。由此看出,这本书的体裁风格多样并别具特色,如书,论,碑,记等。实在是纵横交美的好文选。

  在读《古文观止》之前,我和几个读过的朋友讨论过它。有个朋友告诉我,现在的文坛主要是现代文,而发扬了数千年的文言文却是日渐稀少,所以读《古文观止》没什么意思,既看不懂又没有趣味,随便翻翻即可。后来读的时候,我也算“感同身受”,但随着渐渐的深入,我的心中好像枯涸的河道中涌出了一股小小的甘泉。到这股泉水逐渐溢满滋润我的心灵时,我豁然开朗:现代文是文章,文言文也是文章,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更何况,在那个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有多少道理交错纵横在其中,值得我们去瞻仰,去学习呢?

  另外我提出一个建议,建议正在读《古文观止》的朋友慢点读,像品茶一样,静静地,缓缓地品,仅有这样,才能品出《古文观止》这杯热茶的香醇。

  《古文观止》读后感 12

  在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由曾帆主编的《古文观止》,全书分为7卷:周文、周秦文、汉文、六朝唐文、唐宋文、宋文、明文。收录了共166篇文章。这本书中所选的文章,上至先秦、下至明末,反映了先秦至明末,古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孔。其中我最喜欢的两篇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写的《捕蛇者说》和北宋诗人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传颂不衰的著名篇章之一。本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代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以衬托、对比的写法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阅读完了《捕蛇者说》,我看到了当时人们因为各种苛政杂税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悲惨命运,我为我能生活在现在这样一个幸福的社会而感到幸运。

  《岳阳楼记》以作记为由,书写了范仲淹个人的`济世情怀与政治抱负。全诗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实为千古名作。其中流传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达了范仲淹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他一心想要为国家和民族分担忧愁。文章环境描写之多,大部分是以景喻人,表达了范仲淹强烈的爱国品质,以及他想要报国的精神。

  书中的文章皆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诵读,特别适合作为古文学习的入门读物。经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翻译技巧,逐渐的对文言文产生了兴趣。

  《古文观止》读后感 13

  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歌德曾说:“读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点也不假,《古文观止》就是这样本好书。

  《古文观止》这本书是由清初山阴人吴楚材和吴调侯俩叔侄编著的。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到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我读这本书就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巍峨的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其中最让我身受感触的.还属韩愈所著的《师说》文。感觉字字入理,句句动情。

  《师说》中的段话这样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大意是说古代求学的人定都有自己的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难而不向老师学习、请教,那些疑难就始终无法解决了……最后说到真理和知识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读完这段文字,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的学习。我以前偶尔会有些问题不太懂,而又不敢去问老师或不好意思向同学请教,怕老师会说我上课没认真听讲而责备我;怕同学们因为我成绩好竟然有不明白的问题而取笑我。现在,我终于明白该怎么做了。以后我有不明白的地方定要去请教别人,正如文中所说“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我们向别人请教,并没有什么可以感到羞耻的地方。

  读完《古文观止》这本书,确实令人受益匪浅啊!希望同学们都去读读这部国学经典名著。

  《古文观止》读后感 14

  就拿先秦文来说吧,它主要讲了一些古代人说的很有说服力,很有见地,很有哲理的话。有目光长远的宫之奇,有敢于反驳昏庸襄公的子鱼,又不重名利的介之推,有在狱中能说服梁孝王的邹阳……各种各样的贤人都在展示自己非凡的口才。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处以宫刑之后对自己非常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他在《报任安书》里说:“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意思是:所以,祸害没有比贪利更悲惨了,悲哀没有比伤心更痛苦了,行为没有比祖先受辱更难堪了,而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巨大了。受过宫刑的人,不能同正常人相提并论。在如此环境下司马迁而能著出《史记》,那我们健全的人更应该发奋图强了,不说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至少也要不愧于活在世上的每一天,不让人生的旅途留下遗憾啊。

  我还知道了虔诚遵循“礼“而一丝不苟的态度。曾子卧病于床,病势已经很沉重了,家童看到曾子在床上的床席,问道:“华而睕,大夫之箦与?”曾子听到后,吃惊地睁大眼睛说:“然,斯季孙之赐也。”然后要求换掉床席,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士,不能睡在大夫用的床席上死。家人不同意,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姑息。”坚持要求换掉它,结果换掉没多久,曾子就死了。人都要死了还坚持不能破礼,要遵循道德。而现在社会的人有些简直是以无耻为荣,和古代人的坚守礼的思想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狱啊。

  从《寺人披见文公》中我领悟到有大做大事的人有大的胸襟,晋文公二次被寺人披追杀,第二次被斩断一只袖子。可是经过寺人披的一番话,马上改变态度,放弃前怨,接受意见,才能免除一场杀身之祸。

  读书能找到心灵的宁静,读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读书能陶冶情操。古人云:“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彦如玉”。所以多读书绝对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所谓: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古文观止》读后感 15

  之所以会阅读《古文观止》,说来也是机缘巧合。

  不久前收到班委的群发短信,知道了又是一学期一会的读后感时间,于是从群共享下载了书单直奔图书馆,凭直觉觉得标题不错,便借了这本1987年版的《古文观止》。简朴的封面上散落有缃色的斑斑点点,书页微微泛黄,这无一不昭示着它存在了好些年头,还未阅读,心底里已增添了几分好感。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的吴乘权和吴大职叔侄二人选编的一本古文读本,从先秦到明末,共12卷,222篇,以散文为主,间或穿插有骈文辞赋。康熙三十四年,二吴将书稿寄给已是两广总督的吴乘权的伯父吴兴祚,吴兴祚“批阅数过”后于当年五月端阳日付梓,这就是《古文观止》的初刻本。此后,《古文观止》又经过多次翻刻。87年版《古文观止》是安平秋点校的,他以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本为底本,用映雪堂原刻本复核,再用文富堂本、怀泾堂本、鸿文堂本参校过,甚至还参阅了相关史书、总集、别集所收古文。首页刊登安秋平的点校说明,此外还附有吴兴祚的序,吴乘权、吴大职二人合写的序和吴乘权的例言。

  《古文观止》里选录的篇目大多是耳熟能详琅琅上口的名篇佳作,其中有不少在中学和大学阶段的课本中出现过,每每读到,都会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吴乘权和吴大职二人在篇中注有不少的字音、词义、典故,部分句子的释义和自己的评注,用小字与原文隔开。适当的即时注释,能够帮人更好地理解原文,又不至于只看释文而不去思索。由于没有应试压力,再加上注释和已有的古文基础,阅读《古文观止》,不仅能温习了学过的古文知识,充实自身的文学修养水平,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窥见历史的片段。先秦时期,诸国混战、群雄并起,各 国国君为开拓疆土,发起各种正义的非正义的战争;能臣干吏或向君主勇谏,停止不义战争、拒绝向他国借道,或出使他国,以一己之力劝退一国之师。两汉之际,帝王下诏求贤,贤臣上表献策。魏晋南北朝,朝代更迭频繁,文人雅士退居一隅,纵情山水。唐宋大家,居庙堂之高则陈书上表忧国忧民,处江湖之远则归于自然携友同游……

  87年版的《古文观止》的最大特色在于二吴的评注,他们会在某些句子后面和全文借书处添加自己的观点看法,如《曹刿论战》中就有评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骂尽谋国偾事一流人,真千古笑柄”;《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中评论:“一念奢侈,饥寒立至。起手数言,穷极原委。‘奸法与盗盗’一语,透尽千古利弊”,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令人深思。

  《古文观止》作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入门书,集中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

  《古文观止》读后感 16

  余以三年光景,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有些心得,请略陈陋见。

  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古人为学入门读物,余在而立之年始读,为生平大憾事,亦可见当代中国教育之偏颇。

  就其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取《左传》传承“春秋大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比较相符。苏东坡曾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载道”论,韩文公逆谏人主,纠治世风,力挽唐代崇佛之狂澜,足可当之;但若就文字论,韩氏文章似未达这等境界,东坡先生的评价多有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

  古今文章,凡入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观止》所选文章,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书》无疑是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文章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笔尖所及,气贯长虹;余每每读罢,未尝不为之折服、为之太息。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这四篇奇文,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等,人生际遇不同,不必苛求。

  《观止》书优点许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觉,而且不才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儒家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为本,因而不取赋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文章;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也有异议,故几乎不取魏晋代的文章;编者是清代学者,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之争影响颇深,故宋代理学脉文章全不取,是《观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这是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学者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以上诸点,令“观止”黯然失色。

  历朝历代之文,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阳明心学多偏锋,皆不足法,其余更不足论,其原因仍不得正解。个人以为,或许中华文明历经5000余年,至明代已垂垂老矣,国运不济,国势保守,文风英气不足,老态有余,全无汉唐气象。从学术的角度看,中国文明自“经重于史”的时代起,即自南宋起,文明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能力就日渐衰退。从武术的角度讲,有宋代,重文轻武,血性渐失,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自宋始,愈演愈烈,直至近代不能复兴。可悲可叹!

  《古文观止》读后感 17

  偶尔听见老师说《古文观止》是本不错的书,我便缠着妈妈买了,但买回之后却大失所望,那一个个认不得的字,那一句句看不懂的文言古句,让我不知从何读起,更是让这本书一度被我所遗忘,直到某日,无意翻开这本蒙尘已久的书,细细品味一番,虽说依旧看不懂那深奥的文言文字,但那译文所讲述的一个个故事却是让我大感兴趣,特别是“曹刿论战”一文。

  在“曹刿论战”中,最吸引我的除了曹刿不费吹灰之力以少胜多战败齐国以外,便是他与鲁庄公的那番交谈,特别是在鲁庄公质问他:敌强我弱,兵力悬殊,我们可能胜利吗?的时候,曹刿并未直接回答,而是问鲁庄公,他所做之事是否会让百姓愿意为他打仗。他这一问,抓住了任何一个帝王都爱面子的'特点,让鲁庄王不得不用各种事件来证明自己爱百姓,以至于百姓会真心诚意随其作战,而曹刿就是在这时取信于鲁庄公,让其相信自己是为国存亡而来觐见,从而获得出战的机会,在战时大放异彩。“曹刿论战”让我看到了一个机智而心思缜密的人,让我在敬佩他的同时也学会了很多。而除了曹刿论战,《古文观止》上一些我听闻已久的名篇也吸引着我。

  《陋室铭》是唐代名家刘禹锡的传世大作,也被收录进了《古文观止》中。这篇文章仅仅八十一个字,却写出了刘禹锡那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就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样,那《陋室铭》中字句句间都流露着刘禹锡的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怀,特是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好像就是再向那些在他落魄时落井下石的人说着“我刘禹锡就算住在这里破旧的小茅屋之中,也不会放下尊严与你们这群人同流合污!”而这也让我在对刘禹锡的《陋室铭》大加赞扬时,也对面前抱着的这本我原本不太放在眼里的古文言文,书产生了极大地兴趣与好感,对于它的“身世”我也有了了解,他是从一对以教书为职的叔侄吴楚材与吴调侯编著的,虽然只是编著,但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本书,才让我对古文产生了兴趣。

  《古文观止》中名篇众多,名句也众多,但我最爱的还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话语中透露着王羲之对世态炎凉,时间飞逝的感慨,让我也受益匪浅。

  《古文观止》,文有十二卷,卷卷引人入胜,拿起而不想放,读之而不想停,篇篇都是古人智慧之精华,句句都是做人的道理,每读其文,品其语之后,都会懂得很多,更让我明白了通往人生目标的路上只有坎坷,而越过坎坷的方法,除了多经历,还要多读书以明志,我看中了《古文观止》,不知您意下如何让?

【《古文观止》读后感】相关文章:

老山界读后感03-09

《平型关大捷》读后感07-13

守林的老人读后感11-16

土地的誓言读后感03-14

冒险读后感(精选22篇)07-15

丰碑读后感(精选7篇)03-31

大明脊梁张居正读后感11-06

清明读后感(精选21篇)04-06

《论语》读后感(精选45篇)06-27

《王冕画荷》读后感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