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案(表格式)

发布时间:2017-02-13  编辑:飞艺 手机版

课    

司马迁发愤写

《史记》

   

2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PPT

主备教师

周玉霞

授课教师


素质培养目标

思想培养

       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书的精神;

知识培养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培养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师活动(自研)

教师活动(集研)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的《史记》;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含义;

重点难点: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简介司马迁及《史记》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完成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此书总结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发展史,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

过渡:今天,我们一些起来看他是怎样完成这部巨著的?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效果,交流讨论

1、《新方案》基础达标

2、提出交流不理解词语;

3、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回答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再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3、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五、讨论交流以上问题

1、师指名回答

2、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各段大意,

3、教师小结

六、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做适当范读及朗读指导

七、巩固练习:范写及描红

1、指导书写:泰、摊

2、让学生描红、临写

八、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知道《史记》的创作过程及司马迁的精神

 

|板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父亲嘱托(12)—— 坚持写书(3)—— 完成巨著(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矢志不渝的精神;

3、搜集有关《史记》故事,做一期《手抄报》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齐读这句名言。

2、谈话: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司马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的一句话来解释,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3、你认为司马迁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呢?为什么?(因为他耗尽毕生心血,忍辱负重,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过渡:两千多年过去了,司马迁伟大而不屈的灵魂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司马迁,去了解司马迁真实的内习,了解他为什么写《史记》?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他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这节课我们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二、设问导读

1、了解他为什么写《史记》?

2、为什么发愤写《史记》?

3、他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三、自学检测

(一)、出示以上三个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在自读、独立思考下进行)

(二)交流,师作适当点拨

1、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指名让生回答)

过渡: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司马迁,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司马迁,家乡的文化环境熏陶着司马迁,你能读好吗?(指名读,齐读,必要时范读)

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以后著书立论的基础,课文的哪里写了他受父亲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读这一段话(第二段)

重点练读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1)父亲是怎样吩咐的?谁来读一读,注意司马谈当时的状态,神情。

2)他读得怎么样?从中我们仿佛能体会到父亲临终前奄奄一息的样子。

3)指导朗读:父亲临终前的嘱咐是遗憾、是愧疚、是悔恨、更是鞭策和激励。父亲那这深情的嘱托,你们能读好吗?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正是由于从小喜爱再加上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使他交无反顾地扎入编写史书之中,可这时,却来了一场飞来横祸。

2、讨论: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指名让生答

师问

⑴谁来介绍“飞来横祸”,你知道它指的是什么?(指名答)

⑵司马迁受到了酷刑,课文中有句话写到了司马迁的痛苦,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他当时是多么绝望。

过渡:然而,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他在如此巨大的打击面前,做到了异于出常人的选择,看课文,他为何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出示文字,指导读,大声读

师点评:你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一个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司马迁,一个忍辱负重的司马迁。

师小结: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他受到酷刑,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二是他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

师过渡:忍辱负重的司马迁还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写好《史记》,那么他是如何写《史记》的呢?

3、思考:司马迁如何发愤写《史记》?

说话训练:

看,夜深人静,司马迁还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史记》,对照插图,联系课文,展开想象,以“昏暗的油灯下﹍﹍”为开头说一段司马迁如何发愤写史记的话。(师做适当点评)

4、那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残烛之年的象征,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思考:为什么说这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这是怎样一本书?(引导学生体会“辉煌巨著”“前无古人”两词的含义)后人是如何评价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呢?(指名回答)

四、巩固练习

《新方案》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司马迁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司马迁的精神,我想用孟子的话和同学们共勉!“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六、拓展练习:

1、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现在我们想想 “发愤”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2、还有那些发愤的人和事呢?(谈迁写《国榷》、诺贝尔、阿炳……)

3、用两三句话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学生写好后大声朗读)

七、课外延伸

阅读《史记》,搜集有关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齐读课题

 

 

 

 

根据自学

要求自学

 

 

 

两人小组互查

 

 

 

 

带着问题读课文

 

 

 

 

四人小组交流

并概括段意

 

 

 

 

 

书写

 

 

 

 

 

 

 

 

 

 

 

 

 

 

 

 

 

 

 

 

 

 

 

 

 

学生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或交流回答

 

 

 

 

 

 

 

 

 

 

 

 

 

 

 

 

 

 

四人小组合

作交流

 

 

 

 

读课文段落

 

 

 

 

 

 

 

 

 

 

齐读

 

 

 

 

 

 

 

 

 

 

 

谈体会

 

 

 

 

 

在教师指导下

感情朗读

 

 

 

 

 

 

 

 

 

 

 

 

 

 

 

展开想象

练习说话

 

 

 

 

 

四人小组

交流回答

 

 

 

做新方案

 

 

 

 

 

 

 

 

 

 

 

 

 

思考回答

小组交流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忍辱负重

司马迁

《史记》

 

                          发愤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