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6-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附答案)

发布时间:2017-12-16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苏教版2016-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附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4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称(chēng)职 滑稽(jī) 贮(zhù)蓄 销声匿(nì)迹

  B.树杈(chà) 应和(hè) 诱(yòu)惑 言简意赅(gāi)

  C.堕落(duò) 蜕(tùi)变 狩(shòu)猎 苦心孤诣(yì)

  D.模(mó)样 分歧(qí) 静谧(mì) 玲珑剔透(tì)

  2.下列书写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3分) 【 】

  A.海枯石烂 千姿百态 惊慌失错 历历在目

  B.骇人听闻 诲人不倦 随声附合 莽莽榛榛

  C.黯然缥缈 苦心孤诣 恍然大悟 水波粼粼

  D.踉踉跄跄 塞翁失马 爱慕虑荣 更胜一畴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骇人听闻的校园伤害案一再发生,提醒我们同学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C.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了合作之趣,又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D.那最嫩最小的花苞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根据要求默写古诗名句。 (8分)

  (1)子曰:“岁寒, 。(《论语》)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5)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6)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诗是“_____。”

  5.根据下面波浪线句子的句式、修辞和境界仿写句子,使上下文连贯。 (2分)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独占宽阔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自由的鱼儿;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内容。 (不超过15个字,2分)

  中评社北京12月13日电/今天(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3周年的纪念日。昨晚,南京各界群众以及国际友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烛光祭”和“守灵”活动,悼念遇难者。南京和平鸽艺术团的孩子们与来自俄罗斯、泰国、日本等国际友人聚集在一起,在象征“和平之舟”的船头点亮了代表悼念30万遇难同胞的3000支红烛,为亡灵祈福。

  7.阅读下面的故事,回答相应的问题。(3分)

  有个农夫生命垂危,希望告诉儿子们一个秘密,就把他们叫到跟前说:“我的孩子们,我就快死了;所以我想让你们知道,在我的葡萄园里埋藏着珍宝,你们自己去把它挖出来吧!”儿子们认定财宝埋在地下,为了找到它们,就用铁铲和钉耙反反复复地翻遍了整片葡萄园,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但是经过了彻底的挖掘,葡萄却有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

  (1)这个故事选自哪部名着?____________ (1分)

  (2)请写出你对该故事的看法:(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1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于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④元方入门不顾(    )

  9.下列各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①相委而去 ②而疑邻人之父

  B. ①近塞之人 ②下车引之

  C. ①相顾惊疑 ② 入门不顾

  D.①此独以跛之故 ②徐喷以烟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文章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3~14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诗歌颔联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大景,为后人所称道。(1分)

  13.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三篇分别选自课内和课外的文章,按要求答题。

  (一)风筝(节选)(6分)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4.文中所说的“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2分)

  15.“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6.“我”为什么无法补过,心只得沉重着?(2分)

  笨槐(12分)

  (1)又到笨槐挑出满树繁花的时节了。

  (2)小时候总觉得笨槐很笨。相对于洋槐,笨槐的确名副其实。洋槐早在春天就绽放满树乳白的花朵。花成串成串的,惹人喜爱,散发出很浓的甜丝丝的香味。我总要摘一些槐花来吃,把花蕊舍在嘴里,有一种凉凉的甜味。而笨槐一直到七八月才开花,花没有香味,也不能吃。在小孩子简单的逻辑里,就觉得洋槐很美,而笨槐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又呆叉笨。所以小时候常常羡慕别人家的洋槐树花开得稠密,而奶奶家的小院里没有洋槐,只有一棵又高又呆的笨槐。

  (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发现笨槐也有它的美,它的生存智慧。

  (4)笨槐花开得晚,又没有香味。招不来蜜蜂和蝴蝶为它传播花粉,它就只能依靠风来帮忙了。为了能更好地传播花粉,它把花朵都挑在枝条梢头,整棵树就像戴上了一个硕大的花冠。正因为它很好地利用了外界的风来替它传播花粉,才能捧出饱满的果实。这让我想到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一段话:“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借助外物正是笨槐的生存智慧之一。

  (5)小时候总觉得笨槐没用,其实是太孤陋寡闻了。小城的主要街道两边都种着笨槐,前几天看见有人剪笨槐的槐米,也有人在扫落花。我好奇地上前询问,才知道原来槐米和槐花都是中药,可以治病的。这让我想起去年冬天,曾见有人摘已经干透的槐豆,采摘的人说经霜的槐豆煮成水,可以治脚气。笨槐从槐米到槐花再到槐豆,没有一样没有用。奉献自己为他人造福,来实现自己的生存智慧吧。

  (6)笨槐在春天看到洋槐意气风发,美丽迷人,并没有自惭形秽;而是踏踏实实地吸收营养,储备能量,在暑天到来时才能开出满树繁花。正因为储备的时间长,它的花期才格外长,果实才格外饱满、充实。我总觉得洋槐像钱钟书,早慧灵秀,文名早播,是神童一类的人;而笨槐像苏洵,早岁平平,中年发奋进取,是大器晚成的一类人。笨槐在自己暂时处于劣势时,不怨天尤人,踏实奋进,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生存智慧。

  (7)我现在更愿意把笨槐看作一个智者。走在笨槐树下,欣赏满树繁花,偶尔一阵风过,就会飘起片片花雨.常常把我的思绪带到很远很远,让我想起奶奶家院子里的那棵笨槐。那飘落在我身边的落蕊,是笨槐捎给我的智慧的话语吧!

  17.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对笨槐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

  18.文章第(2)段写了“惹人喜爱”的洋槐,有什么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19.结合语境,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4)段中加框的语句。(3分)

  20.笨槐的“生存智慧”是什么?联系自身实际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三)为爱挺直 (12分)

  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没过了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直到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送女儿去幼儿园。那天的北风格外地大,刮在脸上竟有些生疼。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风而来的寒风。风像刀子一样,在身上刮过,他却始终牵挂着后座上的女儿。

  ⑦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可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

  ⑧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挡风遮雨的挺直脊背,那是一堵爱的厚墙。

  21.你认为第④段划线句子中他的“希望”是什么?(2分)

  22.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 (4分)

  (1)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2)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

  23.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3分)

  24.想象一下,文中的“他”此时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请以第一人称加以描写。(3分)

  四、作文(50分)

  25.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①提示:横线上可以填上“逆境”、“苦难”、“呵护”、“奋斗”、“磨练”、“关爱”等词语,也可以填上其他的词语。)

  参考答案

  一、1.B (A称-chèn C 蜕-tuì D模-mú 剔-tī)

  2. C(A错-措 B合-和 D.虑-虚) 3.C

  4.(8分,每空1分,错一字,此空不得分)

  (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曲径通幽处

  (4)隔江犹唱后庭花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 示例:也许你无法拥有潇洒的清风,但是你可以做随波的轻尘。(内容恰当,句式大体一致)

  6.南京各界悼念大屠杀遇难者

  7.(1)《伊索寓言》

  (2)①勤劳致富,生活不要依赖别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耕耘;

  ②善于教育。(答出一点即可)

  二、(一)

  8.(1)约定

  (2)通“否”

  (3)丢下,舍弃

  (4)回头看

  9.C

  10.(1)等您很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2)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走了。

  11. ①失礼,友人知错了,元方就该原谅他;

  ②不失礼,对于无理无信之人据理力驳,体现了元方明白事理,个性率真,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答出一点即可)

  (二)12. 两岸阔(视野开阔,大江直流)

  13.家书是从北固山寄往洛阳。诗歌末句抒发了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三、(一)、14.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15.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心情极为沉重、悲哀,表现了“我”深深的自责和悔悟。16.小时候那样管束弟弟,简直就是精神虐杀,可弟弟早已全然忘却,所以“我”无法补过,心只得沉重着。被虐杀者的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制度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更令人悲哀,沉重。

  (二)17.小时候认为笨槐又高又呆又笨,讨厌不喜欢它;现在把笨槐看做一个“智者”,高度赞美。

  18.描写洋槐表面特点,和笨槐形成对比,更突出笨槐特殊特点,欲扬先抑的写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9.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笨槐善于借助外物来获得生长的特点,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0.示例:笨槐在自己暂时处于劣势时,不怨天尤人,自惭形秽,而是充满自信,踏实奋进。启示(略)。

  (三)21.希望母亲能通过蹬脚踏车让驼背逐渐挺直,使自己不再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

  22.(1)生动表现出母亲独自撑起家庭,为生活而辛勤奔波的状态;

  (2)表现了他的幼稚无知,懵懂天真。

  23.①高度凝练地概括了选文“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这一主旨,展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②造成悬念,引领着读者急切地阅读全文。

  24.表现人物内疚、感激之情即可。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苏教版2016-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附答案)

2.2017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

3.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苏教版)

4.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课外阅读训练

5.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6.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两份】

7.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成语

8.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7质量检测试卷

9.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试题三份

10.2017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