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升《绝地之音》阅读练习和答案

发布时间:2017-08-26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马步升《绝地之音》阅读练习,欢迎同学们过来了解和练习,希望可以提高大家的语文水平。

  绝地之音

  马步升

  (1)七年前深秋的一个黄昏,我呆坐在陕甘交界处一座古长城的营盘上,怅惘地望着大沟那面踟蹰在山坡上恹恹的夕阳,倾听着那串如丝如缕如歌似哭的歌声,被风沙折磨了半个月的干涸的眼眶,不觉间盈满了清泪。七年间我怀揣着那串无词无调的歌声游历了许多美丽的、荒瘠的地方,谛听过许多古今中外的人都为之倾倒的乐音,但时刻能够震撼我心灵、能进入我血液骨髓的仍然是这串无词无调的歌声。

  (2)那年秋天,我随导师踏上了徒步考察长城的征程。进入陕甘宁蒙一带,我的心整日被地震撼着。那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啊,大沟横断,小沟交错,沟中有沟,原本平展开阔的黄土高原被洪水切割成狰狞的黄土林。整日里见不着生存在现时现地的人,能与我们交流的只有秦汉边卒的遗迹,那无阻无碍的朔风挟着远古的灵感,一拨一拨地注入我们的身心。

  (3)我和导师开始爬山。终于,攀上了山顶。昏黄的太阳已站在了一根黄土柱上,随时准备一跃而下,将山川人灵都置于无际的黑暗之中。我们站在城墙上,寻找继续前行的路。这时,一个场景牢牢地攫住了我。面前又是一条大沟。夕阳仍然漂在那面沟坡上。一眼望不见边沿的沟坡破碎而陡直。有一块平地,满沟坡只有一块平地。那是一块什么样的平地啊,沟坡向沟底延伸,突然被沟内冲出来的洪水迎面斩断,在面前划出一道深达百米的危崖,山坡上涌下来的洪水则从两面切割下来,各自形成危崖,中间只留下两亩见方的一块平地,岌岌悬于三面陡崖之上,余下的一面如一根细绳拴在山体之上。距平台不远有两棵山椿树,树下有几孔土窑洞,一群鸡,一条大黑狗,几头猪,还有几头大骡子在树下或站或卧。山坡平缓处,铺展着有耕种痕迹的山坡地。平台上正在打碾庄稼。一头大骡子拉着碌碡在场内不紧不慢地转圈儿,一个人一手牵绳缰,一手扬皮鞭,皮鞭并不往下抽,只绕在空中,偶尔鞭梢一抖,啪地一声,那声音就沿着三面沟崖哗啦啦传出去,很远很远,直到听不见任何声响,还觉得有一股声音驰向遥远。那人拉着骡子转在了崖边,阳光依然洒下来,远远看去,人和骡和碌碡好似在空中行走。我的心跳起来,人或骡只要走歪一步……那人高扬起手臂,鞭梢也张扬起来,骡子和碌碡也欢乐了几分。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话,那就只有“咧”一个字。咧—咧—咧—,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浮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兼凄婉……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所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4)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那支歌的词和调,为此,我翻遍了几乎所有可以找得到的形式各异的黄土高原民歌卷册,为此,我喜欢听各种音乐和各种嗓门唱出的歌。尽管,我仍不懂音乐,不会唱歌,但我坚信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只要有一支歌与那支歌重合,我便会立即将其捕捉,遗憾的是我的寻找距离原目标愈来愈远,我甚至不能确定世间有无那首歌,或者我是否听到过那首歌。尽管那首歌仍时时刻刻奔来耳畔,那清晰的音符有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动。

  (5)绝地,才能迸发出绝唱,绝唱,永远是绝地的宿命。绝地之音,并不仅仅传达悲壮哀婉,它是生命本身,每一个音符里都透射着生命的全部内涵。它不是用具体的词、调所能表达清楚的,身处无语无理性之境地,废词失调才是真实生命的展示。

  (选自《诗文选粹》,有删节)

  (注: 碌碡(碌碡又称“碌轴”(liùzhou) ;石制的圆柱形农具. 用来轧谷物、碾平场地等。在我国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的农村大量使用。)

  17.(1)请分别填上一个双音节词,概括文章各部分内容。(4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绝地之音。

  第二部分(第2~3段): 绝地之音。

  阅读答案__ 绝地之音 马步升阅读答案__ 绝地之音 马步升

  第三部分(第4段): 绝地之音。

  第四部分(第5段): 绝地之音。

  18.在文章第三段中,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我和导师途中所看见的景象,有何作用?(6分)

  答:

  19.结合文意,理解文中所说的 “无词,而饱含所有,无调,却调兼古今”的含义。 (4分)

  答:

  20.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那歌虽然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但却是和谐的、美好的、连绵不断的。

  B.作者随导师踏上了徒步考察长城的征程,进入陕甘宁蒙一带,作者的心整日被地震撼着,表达了作者重回故里的兴奋、激动的心情。

  C.文章第四段中 “我甚至不能确定世间有无那首歌,或者我是否听到过那首歌”这句话暗示着,其实作者根本没有听到过绝地之音,“绝地之音”只是作者的一种艺术上的虚构而已。

  D.“西北文化的每一个因子都是由风沙雷雹、金戈铁马与人们饱受煎熬的血泪搅拌而成,因而总显得粗犷苍凉。”本文也体现了这一风格。

  E.多年来,作者一直在寻找那支歌的词和调,最终却没有成功,主要是因为缺少绝地这个特定的环境,而且作者多年来的寻找都是太过于重视歌这种形式,忽视了歌声中蕴涵着的生命力的深刻内涵,

  答案

  17. (1) 第一部分(第1段): 绝地之音。 ( 回忆 / 追忆 / 回想)(1分)

  第二部分(第2~3段): 绝地之音。 ( 邂逅 / 亲历) (1分)

  第三部分(第4段): 绝地之音。 ( 寻找 / 捕捉) (1分)

  第四部分(第5段): 绝地之音。 ( 感悟 / 体悟) (1分)

  阅读答案

  18.(1)渲染出环境的恶劣。(2分)

  (2)通过写“绝地”中的“绝”,突出表现行走绝地的艰难及作者内心的震撼感受(2分)

  (3)为下文写邂逅(遇见)绝地之音作了铺垫。 (2分)

  19.(1)“无词”“无调”指的是 :绝地之音无词无调,没有一般歌曲所共有的曲调,只有单一的声音(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话,那就只有“咧”一个字)。(2分)

  (2)“饱含所有” “调兼古今” 指的是 :歌词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并能由此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嫌凄婉…… (2分)

  20. 选 D E ( A项 "音韵是和谐的"错。从"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 可知。 B项,是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的震撼 。 C项 与文意不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