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言文阅读史传体

时间:2022-09-13 07:44:56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言文阅读史传体

  文言文阅读(史传体)

文言文阅读史传体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2)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3分)

  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4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3题。(22分)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日:“若非钓台耶?”日:“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①卧游五岳.孙兴公②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日: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日:“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节选自清 郑日奎《游钓台记》)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以观看.自称“卧游”。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

  B.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 意:料想

  C.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先生祠堂在焉 B. ①若非钓台耶

  ②因致礼焉,遂行 ②若尝登钓台乎

  C.①呼舟子劳以酒 D. ①汉严先生隐处也

  ②于是乎并以耳游 ②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11.下列四组句子中,都省略介词“于”的一项是( )(3分)

  A. ①钓台在浙东 B. ①倒影水中

  ②舟行万山中 ②如振衣最高处

  C. ①返坐舟中 D. ①舟泊前渚

  ②应在是地 ②舟发自常山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到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这次乘船北上,总算如愿以偿。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表示道歉,船方继续前行。

  D.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3分)

  译文: 。

  (2)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4分)

  译文: 。

  (3)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3分)

  译文: 。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2分)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兗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注]①髫龀(tiáchèn),儿童时期。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被:遭受

  B. 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 化:造化

  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 礼:用礼节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周太祖见而器之 功未就而帝崩

  B.为高氏所诛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C.上降玺书褒美之 上悼惜久之

  D.以叔略有巧思 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

  1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3分)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4分)

  (2)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4分)

  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2分)

  【答案解析】

  一、1.D(难:认为困难。例:(1).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2).是以圣人犹难之。--《道德经》。A.赞誉。 B.例:有的放矢。C.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2.C(①⑥有误)

  3. B(不是“主动请缨”,而是奉诏使辽)

  4.(1)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治”1分,“释诸生无罪者”倒装句1分,“因”1分,句意通顺2分)(2)章惇与蔡卞(蔡京之弟)一起肆意虚构罪名,降职流放元祐党诸臣,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坟墓。( “肆罗织”1分;“贬谪”1分,”奏发”1分,其余2分)

  附:[文言文阅读材料译文]

  许将,字冲元,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中状元。欧阳修读其赋时说:“君辞气似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未可量也。”任命他为昭庆军判官。任期满后,宋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得馆职是当时仕途青云直上的龙门,也是许多以荫入仕的人梦寐以求的。)许将却认为:“起家为官,本代耕,愿出为地方官,读所未见书。”宰相对他的读书志向很赞赏,让他任明州通判。(宋神宗听说这个状元爱读书),神宗便召他进宫(谈话)。神宗(很赞赏他的才能),任命为集贤院校理。由太常寺本当转任博士,但神宗又破格提拔他为右正言,第二天入值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这是神宗使用的特别任命,举朝上下都赞誉许将的才能。

  契丹以20万兵力压代州境(大举进犯代州),并派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过去契丹与宋朝定期在代州谈判),这次原定的宋朝使者不敢去(而轮到当年出使辽国的官员惧不敢行),朝廷因而改派许将去。许将对神宗说:“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许将行前到枢密院认真地查阅了有关代州的一切档案,作了充分准备。许将来到代州境时,契丹人爬满房上观看并喊叫:“看南朝状元。”当许将与契丹人进行肄射时,许将先射中。契丹使者萧禧在宾馆以礼迎接,谈判时,萧禧果然提起代州事,许将随问随答,不失国体。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神宗,神宗对许将大加赞赏,先后任许将为知审官西院,尚书兵部。

  又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对许将的重用)引起朝臣的忌妒。在审太学生虞蕃讼学官一案时,他(反对牵连太广而)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把他们父子都抓进了御史府,一个多月才放出来,许将被降职任蕲州知州。

  第二年,以龙图阁待制到郓州任职,元宵节那天,一些官吏登记为盗者并使之皆尽入狱,监狱人满。许将说:“这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于是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一日犯法,牢狱空无一人。父老叹曰:“这是建狱56年来第一次空牢也。”郓州曾有一帮士人喜好聚众谤言朝政,许将虽然没有制止,至此也消失了。许将被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年,许将任吏部尚书。(当时)奸臣章惇为相,与蔡卞(蔡京之弟)罗织元祐诸臣罪名,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墓。哲宗问许将该怎么做。许将说:“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崇宁元年,鄯、廓州抚定。当时边将要求兴师渡河西攻,朝中大臣议论,皆有惧色,独许将说:“兵机不可失,宜速进军。我愿意跟随大军出征。”不久,很快传来捷报。许将因收复了河、湟,因此加“特进”(宋朝的最高荣誉奖励)。

  (哲宗死后,徽宗即位,一些奸臣密谋要贬许将)。御史中丞朱谔找到许将过去章表中某些语句,诬为诬陷朝政。徽宗将其贬为保留资政殿大学士到河南任知府,朱谔又进谗言,徽宗又免除资政殿大学士,到颖昌任知府,后来又迁任大名知府。政和初年,卒,享年75岁。谥文定。

  二、5.C【御车:驾车(的车夫)。】

  6.D 【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①代词,他;②副词表示推测语气。 C,①介词,到;②介词,对于。D①副词,指代动作的一方,这里指代第三人称;②副词,指代动作的一方,这里指代第三人称。】

  7.D【“认为官场险恶”.“眭夸拒官富有远见”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8.(1)眭夸就借口(1分)说自己是运送租粮的乡下人,假装成赶车的车夫,才(1分)得以走出关卡。(语意通顺,无语病,得1分。)

  (2)崔浩便为他开脱说情(1分),眭夸才得以免受罪罚(1分)。(语意通顺,无语病,得1分。)

  (3)眭夸的岳父(或“夫人的父亲”)巨鹿人魏攀,是当时显达之士。(判断句1分)眭夸(主语补充正确1分)对他不曾用女婿的礼节,两人的感情如同朋友(本句句意1分)。(语意通顺,无语病,得1分。)

  附参考译文:

  眭夸,又名眭昶,赵郡高邑县的人,祖父眭迈。晋时东海王越军的参谋,后来投奔石勒在徐州当刺史。父眭邃,字怀道,在慕容宝当政时作中书令。眭夸少年时气度不凡,不拘小节,爱好读书,不曾把世务放在心上,好饮酒,仪表堂堂。二十岁时逢上父亲去世,眭夸胡须和头发都变白了,每一个听到他悲哭的人都替他流泪,品性高尚,无意官场,在山水间托寄感情。同郡李顺愿与他交往,眭夸拒绝了,当地的少年长者没有不敬畏他的。

  眭夸少年时与崔浩为莫逆之交,崔浩作官到司徒时,向皇帝推荐眭夸作中郎,眭夸坚决辞去不上任。州里郡里的官员逼着他去作官,不得已来到京都。与崔浩见了面,崔浩邀请他住几天,眭夸与崔浩在一起只饮酒谈论平生,不谈及世利。崔浩每次想开口说服他,但没有说话的机会。崔浩怕眭夸也是这样。崔浩后来就把任命诏书放到眭夸怀里,依旧不开口。眭夸说:“桃简,你已作官到司徒,足以此报国成名了。我便到此与你分别。”桃简是崔浩的小名。崔浩考虑到眭夸要回去,当时来时乘一骡子,再没其他坐骑,于是就把眭夸的骡子藏在马圈里,希望以此来留下眭夸。眭夸于是托附乡人运输的人假为御车,才得以逃出关境,崔浩知道后感叹:“睦夸独来独往的人,本不应用这么小的职位辱没他,又让他用计回去,我怎么才能向他道歉。”当时国法甚严,眭夸已经私自回去,将犯私逃之罪。崔浩于是向左右求助开释,眭夸才无罪。过了一年,送眭夸自己的骡子,同时把自己乘的马也送给他,还写了一封信表示歉意,眭夸却不接受他的马,也不回信。等到崔浩被杀,眭夸替他服丧,接受乡人的吊唁,过了一阵子才停止,并叹气:“崔浩已死,谁还能比他更容得下我眭夸的。”于是写了《朋友篇》,言词礼仪也被当时人所称赞。岳父钜鹿人魏攀,是当时有名的人,未曾与他行翁婿之礼,关系相当于好朋友。有人对眭夸说;“我听说很有才能的人必当贵官,你为何独在没路”于是,眭夸作《知命论》以解释。眭夸活到75岁死去,埋葬之日,去参加他的吊悼会的人山人海。他没有儿子。

  三、9. D(视:比较)

  10. C(以:介词,用。A焉:代词,这里/兼词,“于之”,向它;B若:这/你;D也;表示判断语气/表示肯定语气。)

  11. B

  12. C(作者不能登山,于是只有向钓台行礼,表达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而不是向船夫道歉。)

  13. (1)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能算是游览.。(全句意思翻译对2分,“顾”译对1分)

  (2)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全句意思翻译对3分,“可”译对1分)

  (3)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全句意思翻译对2分,“逮”译对1分)

  附:文言文译文

  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以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但是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实际是两座山峰。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山峰上的树多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形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又好像百多条游动的龙,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山峰下面.严先生的祠堂就在那里。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这山既奇特秀丽,环境又幽美,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我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于是我的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低头抬头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字的香气从四面山峰传来,那么我的鼻子.也游览了。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是这样,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我转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有的清秀沉静像文人,有的雄伟挺拔像武夫,非常像东汉云台众住将相.并非不杰出高超,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是我的精神游览了。天色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大家稍为安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劳他,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船夫全都能够回答,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览了。啊呀,这次游玩真快乐啊!

  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有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我现在所得到的,跟这两个人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客人说:“如果没有听您一番话,就想不到这些。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来答谢山的神灵呢?”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四、14(化: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

  15.D(而:表顾承|表转折;为:介词,表被动|表判断,可译为“是”;之:代词|音节助词;以:都是连词,“因为”)

  16.B(①是外表②是作战勇敢④说明其巧思,并不等同于政绩出色)

  17.C(“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

  18.(1)樊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热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

  (“计数”、“晓习”、“委”、“信”,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2)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

  (“素”、“因”、“进”、“奇”,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3)尉迥的部将宇文威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

  (“寇”、“击走”,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文言文译文】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东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

  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

  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早,为官很有声誉。邺(北齐的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他的政绩是当时的第一。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石,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能有所依照,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列见解,暗里与事理吻合。樊叔略很被皇帝亲信,高颎、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个性很喜欢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

  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亳州刺史,谥号为襄。

【文言文阅读史传体】相关文章:

文言文阅读需要的阅读法08-11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01-07

《狼》文言文阅读10-14

文言文比较阅读11-17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06-23

文言文阅读答案02-07

文言文整体阅读07-18

文言文阅读《周处》阅读答案06-14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翻译09-01

文言文南辕北辙阅读答案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