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2 08:43:40 三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5篇

  篇1:《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现在的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有时,课堂上出现一些不在教师教学设计之内的好的思维的火花,就可以考验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及应变机智。而这堂课中,我却没有很好的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苗,让它遍地开花。当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徒弟的画面之后,他加上了自己的观点:“老师,我认为小徒弟的画画的骆驼还不够多,我还可以画得更多!”我有些激动,又有些懊恼。激动是因为他这么快就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懊恼则是这样一来,他就把我设计的下面的环节提前了。我不得不让他说完,“如果他在画面中那只骆驼的前面再画上一只骆驼的屁股或尾巴,就证明已经有许多骆驼走过去了,不就有更多的骆驼了吗?”“是啊,你想得真不错,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话音刚落,班上的孩子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孩子们创新的火花这时都被激活了,此刻我却没有让他们把这种情绪延续下去,而是为了教学任务打断他们将我的教学继续下去。那一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戛然而止。待到我完成任务在让他们想想有什么好的画法时,却再也找不到当时他们激动的情绪。本来一次很好的思维训练,却因为教师一方的意愿而被无情地扼杀。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5篇

  新课程讲究学生的发展。想到这,回想我当时的行为,当时孩子们失望的眼神,我是多么的残忍呀!其实,给孩子们自由飞翔的天空,一堂课有没有上完真的就不那么重要了!

  篇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学习《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在让孩子们读文之前,我先抛出了文中师父的考题,孩子们兴趣盎然,也都纷纷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在规定的纸上画出数不尽的骆驼来。

  孩子们想出的办法大多和前两个徒弟的办法大致相同。我一直期待着小徒弟的出现,结果还是很令我失望,看来孩子们的思维大多都被禁锢,想来却是我们教育者的悲哀。

  于是我又让孩子们带着这个疑问去自读课文,争取让孩子们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之后我又组织孩子们围绕着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孩子们读书、思考、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我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通过联系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徒弟的画与两位师兄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

  在教学“连绵起伏”一词中,我用手势来表示,再看课文插图中一座座起伏的山峰,自然就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连绵不断,连绵起伏”的含义。接着我再让学生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要画连绵不断的山峰。“若隐若现”一词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在理解词语后,我便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给我们带来的意境。

  这样去做了,结果还很令人满意。看来这样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在语文课堂上使用,从而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篇3:《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习。

  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习的精神。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或“自由学习”。我的理解是,自主学习应该是师生互动的、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我在授课之前就布置学生根据古诗“深山藏古寺”画画,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画,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告诉学生他们做的是宋朝翰林院的考题,学生顿时兴趣盎然,我马上给学生讲了这个故事,孩子们在听故事和自己亲自绘画的过程中便已明白要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接着学习课文的故事,课后又布置了另外一道作业,翰林院的另外一道考题:为“踏花归来马蹄香”配画。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来增长知识。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符合他们那种爱听故事的心理,获得一种愉悦的享受。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的学习。

  二、重视学生体验,让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必须加强体验性学习。然而,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不同,体验和感悟也就不一样,学生的理解就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如何交流和展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如何深化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了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形式。

  首先,我利用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小徒弟的画,并让学生读读写小徒弟的画的句子,自己感悟小徒弟画的妙处,并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画。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后,我又采用生生对话的形式理解师傅为什么会称赞小徒弟1、看了小徒弟的画,你有问题问他吗?谁愿当小徒弟,你们有什么要问他的吗? 2、你想夸夸小徒弟吗?3、谁能用画师的话来夸夸小徒弟。通过对话,学生感受并学习了小徒弟“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并明白画师赞美小徒弟画的真正用意。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得多。

  三、利用课文插图理解词语,让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我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通过联系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徒弟的画与两位师兄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在教学“连绵起伏”一词中,我让学生将老师的`画与课文插图的比较,当学生看到一座座起伏的山峰,自然就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连绵不断,连绵起伏”的含义。接着我再让学生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要画连绵不断的山峰。“若隐若现”一词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在理解词语后,我便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给我们带来的意境。

  在这节课中,我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合作学习,所以在时间的调控上我有点失误,后面设计的两个拓展话题没有讲完,觉得非常遗憾。

  篇4:《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小徒弟虽然只画了则在纸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启发性。教学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抓住“连绵起伏”、“若隐若现”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通过联系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徒弟的画与两位师兄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领会了课文的内容。

  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们纷纷表示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也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篇5:《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个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的故事。我首先创设一个类似的情景:如何用最少的钱装满整间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接着抓住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小徒弟是怎么画的,为什么他的画受到称赞?学生结合书本和插图讨论交流,总结他是想别人没想到的,那么这时候,别人又是怎么想的呢?引向大徒弟和二徒弟是怎么画的?最后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请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爱迪生救妈妈》…

  通过这节课我明白: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向课文中的三徒弟学习,做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人。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04-22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03-25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范文03-25

《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教学反思03-18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质教学设计03-25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01-09

《想别人没想到的》导学案03-25

《想别人没想到的》练习设计03-25

三年级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