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凡卡》教案附练习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06  编辑:林仪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珍惜今天幸福生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将叙述、写信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4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含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童年》、《契柯夫短篇小说选》

  基础知识:

  1.区别字。

  铛( ) 炕( ) 糖( )袄( )

  档( ) 抗( ) 塘( )妖( )

  2.正音字。

  凡卡(fán) 摩平(mā)揉皱(zhòu)模糊(mó) 别墅(shù) 跺脚(duò)耸着(sǒng)抽噎(yè)蹿过(cuān)

  3.多音字。

  céng曾经 sāi赛车 cáng珍藏

  曾 塞 藏

  zēng姓曾 sè阻塞 zàng宝藏

  4.解词

  楦头(子):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做成。

  5.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导语:

  请同学齐读课题 。最初看到课题时,你都有哪些疑问?解决了吗?怎样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好,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凡卡》这篇课文。

  2.简介背景与作家、作品

  契柯夫:俄国著名作家。出身于小商人家庭,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时代,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凡卡是所有受虐待的小学徒的缩影。

  二、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组织交流汇报重点生字词。指导音形义及新词。

  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指导朗读课文:正确、流利

  2.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①凡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②他为什么要写信给爷爷?

  ③凡卡写信的内容都有哪些?

  四、再读课文 理清文章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