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2017-04-07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师:同学们,课下我们已经疏通了《郑人有且买履者》的文意,掌握了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熟读了课文,这都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本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郑人有且买履者》是一篇说理性散文,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说理的呢?

  生(齐答):寓言。

  师:正确。用寓言来说理是《韩非子》寓言最大的特色,那么,《韩非子》寓言有怎样的特点,与其它寓言又有哪些不同?这一节课我们就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板书“《韩非子》寓言探究”)

  师:在探究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寓言。首先一起来看一看《辞海》对“寓言”的定义。(幻灯片显示寓言的定义)

  师:我们集体读一遍。

  生(齐读):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

  师:好的。用寓言来说理是《韩非子》寓言最大的闪光点,著名学者公木先生在他的著作《先秦寓言概论》中说《韩非子》寓言一共有三百四十篇,位于诸子百家之首。下面就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寓言,并且划出能够表明其寓意的语句。(生浏览课文,并思考)

  师:哪位同学说说看,课文中涉及了哪些寓言?

  生一:第一个寓言是守株待兔,第二个是卜妻补裤。

  师:是不是补裤子?

  生一:是做裤子。

  师: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卜妻为裤。

  生一:第三个是郢人燕书的故事。

  师:是这样吗?

  生(齐答):郢书燕说。

  师:刚才你的概括不够准确。

  生一:第四个说的是郑人买履的故事。

  师:第五个呢?

  生一:第五个说的是乐羊食子的故事。

  师:第六个呢?

  生一:第六个说的是西巴释麑的故事。

  师:很好。

  生一:下一个说的是卫人嫁女的故事。

  师:卫人嫁女,或者叫卫人嫁子。

  生一:然后是武公伐胡的故事和智子疑邻的故事。

  师:概括得非常好,请坐。

  (幻灯片显示:守株待兔、卜妻为裤、郢书燕说、郑人买履、乐羊食子、西巴释麑、卫人嫁子、郑公伐胡、智子疑邻)

  师:那么这九则寓言在文章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呢?课前我们也布置同学们预习了,我想大家应该能够找得到。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二: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在文中是用来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

  师:很好,课文上有原话。

  生二:卜妻为裤这则寓言,作者在文章中指明它的寓意是“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讽刺那些行先王之道而不晓得变通的人。

  师:也就是那些盲目地效法先王的人。

  生二:郢书燕说这则寓言讽刺那些不去思考如何适应当今的实际,而想着盲目取法先王的人。(停顿)不是,应该是指把先王之言自己做一种主观的解说,用书上的话说就是“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未可必知也”。

  师:也就是说后世学者曲解了先王的意思。

  生二:郑人买履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不去考虑实际情况,而是一味地想着去取法先王的这样一些人。

  师:也就是课文中所说的“不适国事而谋先王”。

  生二:乐羊食子和西巴释麑这两个寓言得放在一起看,说的是“巧诈不如拙诚”这样一个道理。

  师:这也是书上的原话。

  生二:卫人嫁子这则寓言主要是讽刺那些一心想着为自己谋私利的贪官污吏。武公伐胡和智子疑邻也是一个整体,这两个寓言放在一起讲明了“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的道理。

  师:也就是说知道事情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处理这些事情。很好,请坐。

  (幻灯片显示:守株待兔——讽刺以先王之道治当时之民

  卜妻为裤——讽刺盲目效法先王的愚昧

  郢书燕说——批评当今学者曲解古人之意

  郑人买履——讽刺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的荒唐

  乐羊食子、西巴释麑——说明“巧诈不如拙诚”的道理

  卫人嫁子——讽刺不顾廉耻、不择手段追逐财利却自以为聪明的贪官污吏

  郑公伐胡、智子疑邻——说明明白事理不难,但正确处理困难)

  师:这就是九则寓言在课文中的寓意。我们都知道,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寓言可以看做是他的文章说理的一个平台。那么,韩非通过这些寓言想要传达他的什么思想呢?这种思想又具有怎样的进步性?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生讨论)

  师:好,我们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生三:我想把《韩非子》寓言和儒家思想做一个比较。儒家强调“法先王”,就是说对先王的一些法制制度要加以继承,但法家强调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要根据当今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政策来治理我们的人民,所以说《韩非子》这种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相对历史来说是一种进步的思想。

  师:你认为他反对“法先王”,为什么不能“法先王”呢?

  生三:这就像卜妻为裤这则寓言所说的一样,他告诉妻子做的新裤子要跟旧裤子一样,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和过去的情况不同的,我们要采取一些符合当今现实的措施,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进步。

  师:时代变了,情况不一样了,就不能一味效法古代来治理当世之民。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的?

  生四:我觉得从后面几个寓言可以看出《韩非子》在批判一些非常世俗、势利的人物。比如卫人嫁子,它很有情节性,明确地刻画出一个奸诈的人物形象,为了夺取私利,不惜牺牲子女的幸福。这也提示我们不能因一己之私损害社会的公平性,我觉得这一点很有进步意义。

  师:说得不错。还有怎样的认识?

  生五:守株待兔、卜妻为裤、郢书燕说、郑人买履这几个寓言都告诉我们一个普遍的真理,就是要立足当下的实践,不断地创新,这样才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够不断地走向成功。

  师:立足实践,也就是——

  生(齐答):一切从实际出发。

  师:那么《韩非子》这种不法先王的主张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具有怎样的进步性?联系当今社会再来谈一谈,这种思想有没有落伍呢?

  生二:没有落伍。早在韩非之前,他的老前辈商鞅就曾说过:“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在今天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社会,文化、思想、政治、经济都在发展变化中,如果我们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去想着如何适应实践、如何进行改革创新的话,那么我们势必会被淘汰。而《韩非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为我们当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想上的借鉴。

  师(笑):讲得非常好,鼓励一下。(生鼓掌)

  师:综合同学们的观点,《韩非子》的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一是反对“法先王”,与其效法那些模糊的、渺茫的先王之法,不如根据当今社会的特点来治理当今社会;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一种很先进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不仅对古代社会人的立身处世、为政治国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重要作用,用现在很时髦的一句话叫“与时俱进”,其实这跟《韩非子》思想如出一辙。就此,我们可以得出《韩非子》寓言的第一个特点:思想的深刻性。(板书“一、思想的深刻性”)

  师:《韩非子》寓言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这些寓言如果我们单独拿出来看,就是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故事,能够给我们留下鲜明、持久的印象。下面,请大家再次走进文本,仔细地看一看这上面的九则寓言,你觉得哪一则写得最妙,并且说一说你的理由是什么。(生阅读课文,思考)

  师: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言。

  生六:我觉得武公伐胡这则寓言在情节的设置上十分巧妙。它的情节很完整而且曲折,具有戏剧性。首先,郑武公为了伐胡,用联姻的方法来达到麻痹对方的目的,这是一个情节的曲折;后来关其思自认为读懂了武公的心思,自作聪明地想趁机表现,结果被武公当作了政治阴谋的工具,这又是一个曲折。两个情节的曲折为后文武公伐胡的成功埋下了伏笔,表现了《韩非子》寓言故事设计方面的高超。

  师:这是从情节的安排上来考虑的,很好。

  生七:我觉得郢书燕说这个寓言非常巧妙。郢人在夜里写信,他嘴上说着“举烛”,结果就把这两个字也写在了信里。这个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读者看了之后就会好奇它们会不会影响信的意思呢。看到后面,燕相的解释果然出现了问题,读者就会觉得,真是没想到,他怎么会这样解释?然后他又告诉大王,大王非常高兴,这个国家因此政治修明,这又是没想到的一个结果。所以说这个寓言很巧妙,因为郢人的一个错误,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面貌,我们可以说他是弄拙成巧。

  师:真是没想到,出人意料的一个结局,情节设计曲折生动,你品读的很细致。课文中还有一个关于燕相的描写也非常巧妙,那就是燕相拿到书信之后,解释说“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大家能不能设想一下他此时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生(齐答):得意。

  师:那么谁能够揣摩他这种洋洋自得的心态,读一读这段话?(一生读,学生笑,鼓掌)

  师(笑):一下子就把燕相当时的情态读出来了,惟妙惟肖,很好!

  生八: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虽然实际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却不给人以荒谬感。为什么呢?我认为这体现了《韩非子》对人性体察的入微。每个人都有欲望,有对欲望的追求,《韩非子》通过这个寓言把它放大了,让人在这个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到来自生活的启迪。

  生九:郑人买履这个寓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取材平实可靠,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且郑人的形象令人感慨,尤其是他的那句“宁信度,无自信也”,生动地表现了他的愚蠢。这个寓言对我们的影响十分深远,现在我们还用它讽刺那些不知变通的人的可笑。

  生十:让我有感触的是乐羊食子和西巴释麑这两个寓言。读到“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的时候,我们似乎亲眼看到了他连吃带喝的样子,感受到了他残忍巧诈的一面。

  师:这怎么能看出他的“巧诈”呢?

  生十:因为虎毒不食子啊,他吃得这样津津有味,太残忍了。西巴释麑这则寓言正好反过来,我们眼前似乎也能浮现出母鹿跟随秦西巴哀叫的情景,而秦西巴冒着被驱逐的危险也不忍心伤害小鹿,这体现了他的善良。后来又被召了回来,可以说是好人有好报。这两则寓言一对比,就非常好地说明了“巧诈不如拙诚”的道理。

  师:你注意到了几个细节,非常难得。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我们能够感受到,《韩非子》寓言情节安排曲折而生动,描写细腻而丰富,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就像一篇篇小小说一样。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韩非子》不是唯一使用寓言来说理的,但要是说真正做到了把寓言独立出来、使寓言呈现出成熟的风貌的,还是首推《韩非子》。它非常注重整理、加工寓言,并使寓言形成“群落”,既可以累积在一起,也可以独立成篇,具有高超的文学技巧。这就是《韩非子》寓言的第二个特点——艺术的高妙性。(板书“二、艺术的高妙性”)

  师:在之前我们学习过的先秦诸子散文中,还有一个人也擅于运用寓言,他就是——

  生(齐答):庄子。

  师:是的。据统计,《庄子》中的寓言有二百六十篇之多,可以说仅次于《韩非子》。下面就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韩非子》寓言和《庄子》寓言有怎样的不同之处?(生讨论)

  生十一:我觉得《韩非子》寓言非常富于现实性,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平常之事,而这些很平常的事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在《韩非子》独特的视角下,这些故事会散发出一种思辨的灵光,让人欣然赞同它们的说法,而且又不觉得与生活实际相偏离。而《庄子》寓言比较富于想象,它的思想是飘游千里,超脱世俗的羁绊,有一种飘渺难觅的感觉。

  师:也就是说《庄子》擅于运用想象,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十一:比如任公子在海边钓鱼,用五十头牛做鱼饵,然后钓上来一条巨大的鱼,供很多的人吃。我们会觉得,世上没有这么大的鱼,也没有这么大的鱼钩,《庄子》却以恣肆的想象构成他的寓言的一部分,表达他的思想,超出了人们的认知。

  生二:如果说《韩非子》寓言是一座高山,那么《庄子》寓言就是一片广阔的大海。《韩非子》寓言更注重人物性格的雕琢、情节编排的曲折,给人的感觉像在看悬念式电影,一步步地抖出那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而《庄子》寓言更像是奥运会开幕式,场面非常阔大。任公子去钓鱼,那么大的一条鱼,白波震天,“惮赫千里”;再比如说鲲鹏的形象,抟扶摇而直上,背负青天朝下看,气势非常宏大。但是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庄子》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把握上不如《韩非子》。

  生十二:两者在思想上也有不同。《庄子》表达的主要是一种道家“无为”的思想,比如《尊生》一文中提出“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就是说不把天下当回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体现了《庄子》“无为”的思想。而《韩非子》则体现了法家独特的思想。

  生十三:我觉得如果从语言方面来讲,《韩非子》的语言比较客观冷静,方正质朴,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具有思辨色彩的语言,比如说它在每个寓言的前面或后面用一两句话来点明其主旨,寄寓了韩非的思想,给人以启发。它的叙述比较平实,较少饱含情感的感叹词,不像《庄子》的语言跌宕跳跃,语言诗化色彩重,叙述风格个性化。

  师:《庄子》的寓言充满情绪的表达,给人以汪洋恣肆之感,而《韩非子》寓言显得客观而冷静,说得很好。

  生十四:我觉得它们的取材也不同。《韩非子》寓言大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比如武公伐胡和卜妻为裤。而《庄子》寓言大多出自神话故事或他自己的想象,比如倏忽二帝为浑沌凿窍,很有意味。

  师:你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方面。确实,在《韩非子》三百四十则寓言中,有取材于神话的只有五则,其它的都来自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另外,《庄子》除了擅于运用想象,还擅于运用——

  生(齐答):比喻、夸张。

  师:是啊,那么《韩非子》寓言有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呢?

  生(齐答):有。

  师:但是它的夸张显然没有《庄子》那般神奇,而是仍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总之,《庄子》的文章有足够的阅读张力,令人感叹不已,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而《韩非子》寓言则具有现实主义风格。这就是我们得出的第三个结论——风格的现实性。(板书“三、风格的现实性”)

  师:《韩非子》寓言很多都富有哲理性和文学色彩,如果把它们独立开来,就是一个个的故事。它的形象大于它的思想,它的客观意义远远超出作者的主观意图之外,也就是说其作品能够流传至今,令我们耳熟能详,还得益于它的另一个特性。我们先来看2003年全国高考卷中的作文题。

  (幻灯片显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师:这道题以《韩非子》中的寓言“智子疑邻”做引子,其中提到的寓意和我们课文中了解的寓意有所不同。这里的寓意是什么?

  生十五:这里说的是感情的亲疏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富人相信自己的儿子,而不相信没有血缘关系的邻人,所以他丧失了理性的态度和平等的判断。

  师:很好。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韩非子》寓言的寓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多彩的,也就是——寓意的丰富性。(板书“四、寓意的丰富性”)

  师:关于寓意的丰富性,我们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今天的作业是(幻灯片显示):“守株待兔”和“郑人买履”这两则寓言除了课文中的寓意外,还有哪些不同的解读?请大家把你的思考写在小作文本上。(生记下作业)

  师:总之,《韩非子》寓言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而且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尽管韩非子的集权理论在实践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从而他本人也受到了后世的批评,但我们不能否定他学术的思想价值和作品的文学价值。今天我们通过对《韩非子》寓言的探究,不仅了解了韩非子寓言的特点,也使我们对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圣哲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齐):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板书:

  《韩非子》寓言探究

  一、 思想的深刻性

  二、 艺术的高妙性

  三、 风格的现实性

  四、 寓意的丰富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