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08  编辑:林仪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欣赏本词豪放的风格。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词人豁达的心胸,培养乐观精神。

  3、初步掌握鉴赏诗词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即在本词中词人所表现出的豁达情怀。

  教学设想:

  在传统的诗歌教学模式中,阅读过程常被简化,教师在课堂上紧紧握住串讲的“霸权”,以一个“贩卖者”的身份,把教参中对古诗意义的解释和情感判断的提示转述给学生,学生只一味地接受、存储,至于学生鉴赏能力是否形成、对人格培养和精神提升是否有多少作用,教师则不以为意。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动摇和削弱了,阅读也就流为课堂教学手段的一种形式。实际上,鉴赏诗歌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时,借助必要的阅读手段是使学生形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多媒体课件又能为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设相应的感情氛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为了完成所定的教学目标,我有效地利用了多媒体课件,使几种阅读手段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点拨引导、课堂讨论、阅读手段贯穿。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吧!还记得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吗?杨洪基先生那豪放浑厚的歌声给我们留下了长久的回忆,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优美的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唱。

  (大屏幕播放第一张幻灯片——杨慎[明]创作的歌词及曲,雄浑豪迈的乐曲,给课堂创造了豪壮的氛围,为欣赏苏轼本词的豪放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真是余音绕梁,非常豪迈奔放。而豪放词的开山人物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与之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放映第二张幻灯片,出示课题及作者,以峭拔的山岩、汹涌的江流为背景的画面,又使学生产生一种雄阔、豪壮之感。并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 明确教学目的:

  (放映第三张幻灯片,用幻灯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使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更明了。)

  三、 赏析

  1、自由吟诵

  学生先自由小声读,然后找一生读。

  师点评:刚才这位同学朗诵的声调、节奏都把握得不错,字音也读得很准确,只是气势还不够,豪放的味儿还不足。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这首词又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出那种豪迈的气势。下面听我朗读一遍。

  2、教师范读

  主要目的是想用教师创设的感情氛围感染学生,让他们体会豪迈之味道。

  3、品读指导

  教师采用支解文本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玩味,适时给以诵读的指导。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景入情,不仅写出了长江非凡的气象,更将自古以来出现过的许多宏伟雄壮的战争故事及故事中业绩卓著的英雄人物全都概括了进来,所以,如空中炸雷,声震寰宇,读时应读出东坡先生面对长江汹涌澎湃的激情。“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是叙述性语句,语气稍微舒缓,学生不难把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词人勾画出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面对此景,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词人一定会激动异常,所以读时要豪迈奔放。“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则是慨叹,应读出欣赏赞叹之味,“多少”二字,读时可处理成颤音。“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三句中,前两句是叙述性语言,读时应稍舒缓,“雄姿英发”是描绘周瑜动人姿貌和出众才华的,所以读时复又昂扬。“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赋予周瑜儒将风度,突出他指挥赤壁之战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词人是寄寓崇敬的赞美之情的,故读时继续高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三句是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情绪稍低但并非极度悲观,读时稍低沉处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只不过是向江月倾诉心志,所以,复归高昂,读时要读出词人愤激中的洒脱味,“酹”可拉长音后促收,“江月”一字一顿。在如此支解全词,引导学生品味的过程中,可使学生反复试读、体味,注意读出韵味来。至此,可知全诗要读出“高亢——稍低沉——高亢”的情感结构气势。

  4、析读整体感知

  析读是指在前边两种阅读方式基础上,概览词的全貌,抓住词中体现结构特征的重要词句,从整体上粗略感知词的内容。要求全体学生齐声诵读,边读边品味:笼统地看整首词都写到了什么?

  明确:这首词,上片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个过渡句,“江山如画”承上,说明上片重于写景;“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点明下片着力塑造英雄(周瑜)形象。词尾抒发因景因人而引起的感慨,所以本词内容整体上可概括为“景——人——情”。(放映第四张幻灯片,使学生对本词的整体构思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从这三个方面欣赏苏轼豪放特点作好铺垫,并板书:景——人——情)

  5、细读意境与形象(先赏析“景”及“人”)

  在品味本词写景特点时,我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豪放派词多选取雄关险隘、边域奇境、激流飞瀑、虎吼雷惊等的意象特点,抓住苏轼笔下赤壁壮景描写中富有表现力的词,“乱”“穿”“惊”“拍”“卷”“雪”,让学生咬文嚼字,并提示他们,如果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改为“山石耸立,波涛冲岸,涌起千层浪”,表达效果怎样。这样通过咀嚼词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奇字,来感受赤壁奇险雄浑,宏伟壮丽的景象。可以想见,词人选取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描绘了赤壁壮美的景观。(板书:绘赤壁写壮景)而我们是通过分析词句中的富有表现力的词才感受到了赤壁奇险雄浑、宏伟壮丽的景象,这种鉴赏方法我们称之为“咬文嚼字法”。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将词中描写赤壁景物的文字提取并展示出来,让学生体会出这里景物描写所具有的层次性等特点,为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情境作了有利提示。板书:咬文嚼字法)

  于是,我引导学生在与词句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动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想像、联想去再现、现造词人所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描绘出来: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击江岸,滔滔不绝的江流卷起的无数层雪白的浪花翻涌着。点拨:这种用恰当的词句再现诗词景象的方法叫“情景再现法”。(板书:情景再现法)至此,学生领悟到了这样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壮丽的境界,自然就体味到了本词在写景上豪放的特点。

  下面用同样的方法鉴赏周瑜这个人物。提问:词人笔下的周瑜有哪些特点?在三国众多的英雄人物中,词人为何只选取了周瑜?(要求学生结合所给的背景材料思考,放映第六张幻灯片,出示背景材料:北宋国力情况的材料。这里充分了挥了多媒体课件将教师冗长的对背景材料的叙述,概括地表达了出来,起到突出简约的作用,并能快速提供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把握)

  学生反复诵读相关的词句,在读时注意体会词人融入的赞美、羡慕之情。塑造周瑜,词人通过肖像描写正面刻划周瑜英俊威武、风度儒雅的能武能文的特点,并用“小乔初嫁”及“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分别加以正面陪衬和反面烘托,表现周瑜的少年风流,功业出众,指挥宏大战争时的洒脱自如。把人物写得如此英武潇洒、神采飞扬,苏轼以前词人很少这样惟妙惟肖的表现过。可见,词人极力塑造年轻却在谈笑间力挽狂澜的周郎形象,大加赞颂崇敬之情,正是词人在这个人物身上寄寓了也渴望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之情,豪迈之气自然涌出,使本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自然透出豪放之气。(放映第七张幻灯片,出示词中描写周瑜形象的文字,简约而精要,突出强调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记忆。板书:塑周郎寄豪情)

[!--empirenews.page--]

  联系北宋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把握住了词人通过周瑜形象寄寓的豪情,这种鉴赏方法叫“知人论世法”(板书“知人论世法”)

  当然,词人登临古战场怀古,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讽今,所以词人必然会由现实中眼前之景联想到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由英雄的(周瑜)的年少功成必然会回归现实,联想到自己。(出示第八张幻灯片,总结前两块内容,向第三板块对词人情感的探讨过渡,幻灯片在这里起简要概括,突出强调的作用。)

  6、探读求“精神”

  探读法要求对文学作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地研究分析,把许多精微的具象感受,还原为审美对象,更要探求别人没有发现的美点。就词中所出现的人物而言,还有一个词人自己,有人说,在这首词中,苏轼以自己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年老无为与周瑜对比而不胜嗟叹。所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了苏轼悲观的情调。那么怎样理解词人抒发的个人感叹,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在此我让学生探究:你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放映第九张幻灯片,出示要讨论问题。这里幻灯片的使用,能呈现问题,引起学生思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面上看,好像是词人因想到自己与少年周瑜对比老年无成却又无可奈何而情绪低落,故将这种愁绪祭洒江中之月,比较消极悲观,实际上,正是这几句,使我们看到了政治失意时词人所表现的洒脱豪放的崇高美的精神实质。

  要求学生大脑中的知识库存,结合历史上与苏轼一样政治上不得志时一些士大夫的种种做法,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后谈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师最后归结时,谈出自己的看法,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寄情山水的失落感:封建士大夫寄情山水,向山川明月诉胸中郁积之情,正体现其洒脱旷达的一面。当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无法摆脱时,就登临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是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知识分子在政治失意时采取的寻求精神上解脱的一种途径。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情江河山月,保持独立人格,不失个性的高洁、人格的尊严,这本身就体现着一种壮美、具有一种阳刚之气,是至高无上之美。况且,他愈是为功业无成而愁苦,就愈能表明他有一种积极向上,以求功成之。,因此,苏轼酹江月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他的这种洒脱情怀,也正合了这首词的豪放特点。如此分析、品味,就引导学生透过了词人消极的表象而深入到了作为一个想建功立业的抱负者在理想不能实现时表现出的旷达洒脱的本质。

  (放映第十、十一张幻灯片,展示两种体现苏轼积极情调的观点。这一环节快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板书:酹江月留余韵)

  绘壮景寄豪情示旷达洒脱,这正是苏轼这首豪放词的表现特征。(板书:豪迈奔放、旷达洒脱)

  四、课堂迁移

  苏轼在写这首词时,正是被贬之时。在仕途坎坷,无有立业之门的境遇下,他并不消沉。而有以一颗不羁的心灵向世人展示了他豁达的一面。他曾说过的一句话: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正是他在浮沉、得失面前能潇洒自如的原因。那么,我们在面对挫折、失意时,以前是怎样对待的,今后又将如何去做?

  (放映第十二张幻灯片,出示要讨论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过去,想未来,都纷纷表示:要像苏轼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顺境中不放纵,逆境中不颓废,永远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捕击人生,做一个意志坚强,胸襟豁达之人。

  五、回归整体,再次品读。

  以上阅读手段,使学生对苏轼的这首词已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这时的理解是零散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可知,阅读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顺序进行到底。而要真正达到口诵心惟,还需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本词的理解,在总结全词的基础上,进行再一次的整体性朗读,要求学生跟读范读录音,并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与作品达到心灵上的交流,以形成共鸣,从而陶冶性情,并最终达到能对佳句运用自如的目的。

  (多媒体放录音,要求学生跟读,这里多媒体创设了教师个人所无法达到的情境,激昂的背景音乐,气势豪放的朗颂,使学生完全融入雄浑、豪迈的境界中了)

  六、作业训练:试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幻灯片出示习题内容,可使学生清楚地把握内容及要求,便于学生思考、解达)

  教学后记: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形成绝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多种阅读方法恰当地与教材进行整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审读品味和审美层次。在设计这堂课时,我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本课教学整合成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教师——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引导求新——激励创新。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教学环境,使“阅读”这个环节得到落实而不再流于形式。当然,整合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