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时间:2022-01-15 18:14: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篇1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学习《枫桥夜泊》。

  1、借助拼音自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试读,正音。

  4、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插图整体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意境。(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5、借助注释,弄懂诗句的意思。(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花。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渔火,即渔船上的灯,江边的枫树,江面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构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带着旅愁的诗人一夜未眠。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6、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7、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8、朗读时,可按下列节拍进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最后一句读得凄凉而悠长。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中意境。

  9、背一背(或搜集)夜晚思念(或感伤)的古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闻:听。闻啼鸟:听见鸟叫。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疑:怀疑,以为。举头:抬头。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泊:停船靠岸。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数重:几层。绿:吹绿了。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二)学习《别董大》

  1、简介。《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原题有两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的赏识和宠信。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董氏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2、按上面方法自学。

  (诗中一二两句写景。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写雪中的景致,同时也是隐喻董大即将分手远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作者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三四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劝故人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远景。作者没有承接前两句抒发悲苦的情调,而是表现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这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有相似之处,后两句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更具一种豪杰气概。)

  3、朗读时,可按下面节拍进行: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景物描写朗读时语速较慢,要有凄凉之情,空旷之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要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1、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眠是什么意思?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昨晚没睡好?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

  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自由背诵本诗。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篇3

  知识点:

  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能力点:

  培养朗读、品诗析句、表演诗的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德育渗透点:

  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正确对待愁。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吟诵;

  2、诗人为何而愁。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导语: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又以唐诗最为出色,先后涌现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所以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

  2、板书课题,齐读、释题。

  二、欣赏、学习古诗

  1、齐读古诗。边读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景色。

  2、既然是深秋夜晚和拂晓的景色,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就应该读出冷和静。请听老师吟诵一下,同学们在图中标出景物。

  3、请生汇报,师板书并释词。

  4、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5、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这些景物分类吗?(“所见、所听”或“动态、静态”)

  6、这些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文中哪一个字点明了作者这种心情。

  7、作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成功地借助了这些凄凉、孤寂的景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忧愁。你觉得是怎样的忧愁让作者一夜未眠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8、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据史料记载,张继是因为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而忧愁。师简介科举。

  9、课前老师编排了一个课本剧,同学们想看吗?(课本剧台词:旁白:“张继参加科举考试,谁知名落孙山,张继怀着无比的忧愁还乡,途中路经姑苏城外,将船停泊在枫桥边上。”张继:“想我张继十年寒窗,饱读诗书,本想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报效国家,谁知考题希奇古怪,此次赶考无功而返,我怎能对得起日夜操劳的母亲,有何颜面去见家乡父老,唉!”旁白:“张继忧愁难谴,看着月已西落,听到乌鸦啼叫,满天飞霜向作者侵来,江边的枫树、江上鱼船上的灯火伴着作者难以入睡,回想起半夜寒山寺传来的钟声,作者不禁有感而发。”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请生临场一分钟编排后表演(形式不限,如果没有学生愿意则此环节取消。)

  1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12、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心中的忧愁,你还知道哪些带“愁”字的诗句吗?(已经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请生汇报后带读所搜集诗句。

  1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带“愁”字的诗句,大家想读读吗?投影出示。

  14、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笑语欢歌,也有忧郁哀愁,面对忧愁,有的人萎靡不振,有的人自暴自弃,而张继呢,则变愁为诗,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那么面对坎坷和忧愁我们应该怎样呢?(生畅所欲言,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愁。)

  三、总结

  我们应该做个坚强的人,变愁为号角,催人奋进;变愁为号角,勇敢地扬起帆,去破浪远航。

  四、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编排本课课本剧,进行班级课本剧表演。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唐朝张继)

  所见: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愁

  所听:乌啼夜半钟声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我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使人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对诗中“愁”的理解。

  一、 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导语: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2、板书课题。

  3、释题。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过渡语:《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听一听?

  1、课件出示古诗内容,聆听范读。

  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待会,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

  2、学生朗读。

  ⑴分男女生朗读。

  ⑵指名朗读。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过渡语: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这其中的感情,只有理解了古诗所包含的意义才能更好的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感情。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1、课件出示“月落乌啼霜满天”学生试理解“月落”和“乌啼”以及“霜满天”的意思。

  2、学生根据句中词语意思,试说诗句意思。

  3、用以上方法逐句分析古诗。

  4、自由诵读古诗。

  5、教师配乐吟诵古诗,学生闭眼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

  6、你觉得诗人此时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同学们,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

  7、介绍作者。

  进一步认识了诗人张继,我相信大家更加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你能通过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地试试?

  8、指名吟诵古诗,试读出诗人的感受。

  9、作者在诗中没有写一句伤感失落的话,但通过八种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暗、寒冷而又美丽的江南秋夜图,传达出他浓浓的愁绪,这就叫做借景抒情。同学们,以后在你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增添文章色彩。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过渡句:同学们,张继借《枫桥夜泊》抒发了千古一愁,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愁”字的诗句?

  1、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愁”字的诗句?

  2、你想对这些充满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大家说的真好!

  3、教师小结如何正确面对挫折。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笑语欢歌,也有忧郁哀愁,面对忧愁,有的人沉沦,有的人思索,有的人彷徨,有的人分奋发。而张继呢,变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

  4、全班齐声背诵诗文,结束本课。

  播放乐曲《平湖秋月》

  师: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背诵全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枫桥夜泊》优质教学设计06-22

苏教版三上《枫桥夜泊》优秀教学设计05-18

《枫桥夜泊》语文教学反思07-18

古诗《枫桥夜泊》优质教学实录06-17

小学古诗《枫桥夜泊》教学反思05-28

古诗《枫桥夜泊》教学案例04-19

《枫桥夜泊》古诗鉴赏01-21

枫桥夜泊古诗赏析12-02

《枫桥夜泊》观摩课教学实录07-11

四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