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优质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06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最后一头战象》优质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

  教学主题:

  人与动物

  课 时:

  两课时

  授课对象:

  六一班学生

  目标制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5自然段)、“重披战甲”(第6~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3.学情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编者对学生的训练要求是: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从而实现能力迁移,完成阅读教学在小六阶段安排的“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的任务。从学情分析,小六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但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较好地开展对文章的探究。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能正确识记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紧扣“人与动物”单元教学目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以听写的方法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评价任务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评价任务三: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2.紧扣“人与动物”单元教学目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回顾导入

 

活动一

1. 诗文导入:

分享小诗,大家齐读。

英雄垂暮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

打洛江边念战友。自掘坟墓共长眠。

2. 谁能说说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

抓住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回顾小说主要内容。

 

环节二

整体把握

活动一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学生能抓住要点,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环节三

品读课文

感受战象嘎羧的忠诚、英勇

活动一

默读课文,教师口述自学要求: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学生熟读课文,找到嘎羧做的事情。

活动二

1.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

 

备注:

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句子中蕴含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的情感。

 

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活动三

1.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2.以下内容重点体会: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

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们对嘎羧的赞美之情。(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

领悟写法

积累运用

活动一

1.小组讨论: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完成目标三)

2.推荐阅读: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学生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想象,根据时间尝试小练笔,拓展阅读。(评价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重回战场

  庄严归去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