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时间:2022-11-07 10:06:38 六年级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集锦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集锦15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包饺子、贴春联……而我的家乡却有一个特别的风俗——赶集。

  在除夕前几天,集镇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街边两侧商品琳琅满目,有对联、灯笼等节日装饰品,有款式各样的新年服装,还有农民伯伯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和腌制品。这个街道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来赶集的人们更是喜气洋洋,欢声笑语。

  大人们在集会中会根据家里需要挑选着过节需要的物品、食品。而小孩们就不管那么多了,只顾着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他们就不会管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只要自己喜欢就嚷嚷着央求爸爸妈妈满足自己。在回家的路上,大门们满载着各式各样的年货,小孩们一手拿着自己吵着要买的玩具,一手拿着好吃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记得有一次和爷爷一起去赶集,初次来到集镇,眼前一片缭乱,什么吃的玩的应有尽有,先跟着爷爷去买年货,货板上新鲜的猪肉,篮子里有活蹦乱跳的老母鸡和刚下的鸡蛋。还有各种腌制的香肠、咸鹅等等。爷爷一会儿买猪肉、一会儿买老母鸡。我就问爷爷买这么多年货吃的完吗?爷爷乐呵呵的说:“过年了,孩子们都回来了,一家人团聚多准备些年货。”我不禁陷入沉思,孩子们长年在外工作,只有过年才能回家团圆,是父母最期盼的日子。这时耳边传来吆喝声:“卖窗花嘞!”我拉着爷爷的手跑向窗花铺前,一个个精美的图案,让我爱不释手!有生肖牛、年年有鱼,各个栩栩如生。我和爷爷挑选了几张精美的窗花回家装饰。

  陪爷爷买完年货,我们便来到美食区,有又大又圆的冰糖葫芦,裹上糖浆,红的发亮,风一吹,包在外面的糖纸便随风舞动,仿佛在向我招手,爷爷看出我这个小馋猫了,便给我买了一串。一口咬下去,酸酸甜甜的,纯手工制作,味道确实不一般。看,那边在蒸着又大又软的馒头、红糖发糕、包子等等。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我忍不住的咽口水……爷爷给买了我最爱的红糖发糕,不知不觉,时间到中午了,我的肚子已经吃的饱饱的了。于是我和爷爷满载而归。

  赶集,我家乡的特别活动,它向人们展示着生活的和美与幸福!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

  离家三里远,别有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就是春节,春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包饺子吃团圆饭,吃完年夜饭家长们就会给小孩子发红包。传说是为了压一个叫岁的神兽,所以又叫压岁钱。

  农历初一就是春节了,凌晨家家户户开大门放鞭炮,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男孩子们喜欢放爆竹,听着砰的一声,有的胆小的孩子被吓了一跳,放爆竹的小孩笑了起来,也有的男孩喜欢把钱用来买些吃的,相比男孩,女孩的小玩意就更多了,勇敢的女孩子会买一些烟花,仙女棒棒。用祭神的香一点,散开火花别提多好看了,还有一些女孩子会买布娃娃等等的小玩意。

  而大人呢就会聚在一起喝点小酒,吃点下酒的花生瓜子,有的在一起打牌、打麻将,唠唠嗑悠哉悠哉都闲得很。

  老人就会去祭祖,上香,有些会和小孩一起去庙会。

  春节是代表了新年新气象,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告别了旧的一年。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

  “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炒东西;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日,包饺子;年初一,过大年”。这妈妈家乡过年时老人都会这样告诉小孩的过年风俗。

  妈妈的老家在湖北省襄樊市,我也算半个湖北人,按照湖北老家的老规距,在腊月初八时,春节就差不多开始啦!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腊八饭,俗话说得好:“吃完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在吃完了那极具特色的腊八饭后,大人们开始忙碌了,他们必须预备过年所有的东西,所以小孩子在那时最自由。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家家晚上都要炕灶饼,灶饼分为两种:甜的和咸的。甜的馅是用白沙糖或黑芝麻或花生做的,而咸的则是用肉未加其它料包制而成。哇,一说到这个,整个人都不好了,口水都快滴下来了。想想那个味,好像就在鼻间萦绕。每到这一天,最忙的就是外婆,她一大早就开始和面,发面,等到面整理个发好已是下午。她又把准备好的馅包进面里,做成饼状,一个一个的先放在锅里把两面炕成金黄色,然后再放进蒸锅蒸二十分钟,这样灶饼才算做好。按照风俗,第一个灶饼,我们自己是不能吃的,要丢到灶里,敬灶王爷。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在农历二十四日,家家户户都要清除室内积尘,俗称“打堂廊灰”,二十五日与二十六日都是在为过年的年菜做准备。

  “二十七,炒东西;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在农历二十七日时,每家每户都要炒花生、玉米一类的东西,到那时,小孩子就可以偷偷拿几个来吃。农历二十八与二十九日,每家每户都要蒸馒头、包子,留到过年吃。

  “年三十,包饺子。”包饺子要包“元宝”,这样表示来年财源广进。以前,在年三十还有两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一个是烧炭火,三十晚上,火盆里的火是不能息的,要一直烧着。另一个是打好水,水缸里的水必须是清水,而且一定要一满缸才行。

  这些都是老一辈的风俗,理应流传下来,但却因一些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一些传统逐渐成为了历史。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主人,应该把这些传统传承下去,让过年更有年味,让传统节日保留传统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

  我的家乡特产丰富,最有名的要数宁波汤圆了。

  一到春节,每人每家都要吃汤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寓意团圆,所以每个人家都要吃。

  据传说,宋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做汤圆了,就是用糯米粉裹住芝麻馅,最后再把汤圆搓成一个球形,就做成了一个珍珠般的汤圆,可爱极了。汤圆也有别的名字,比如“浮沉子”,因为汤圆会在水中浮沉不定,所以我们就会称为“浮沉子”,但是后来,就不这么叫了,就叫元宵了。

  其实汤圆用水煮起来是最美味的,先装入碗中,再放凉一会儿,用勺子轻轻舀起一个白色的“胖娃娃”,把汤圆吹凉,就用牙齿轻轻咬破一个小口子后,那美味的芝麻糊就像流水一样从破口里流了出来,吃上去美味极了。单吃些芝麻,就变为一股暖流,传到整个身体。

  我们宁波的汤圆,只要你吃上一碗,就一定能让你流连忘返,如果你来宁波,千万不要忘了吃一碗宁波汤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

  中国过年时的习俗有很多,而我的家乡广东的习俗,你们知道吗?

  在广东,快过年的时候,大家备办各式年货,比如:买鸡、鸭、肉、鹅、鱼……选购春联、年画等。最重要的是要买柑橘、青橄榄、香梨等水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新送亲朋好友的佳果。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去“述职”之时,这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要进行清洗,谓之“采囤”。

  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只有一件事最重要的,那就是我们都很想要的“压岁钱”!吃晚饭,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压岁钱”的,我们可以用来买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嘻嘻……

  晚上,我们还会将水缸里贮满水,米缸里填满米,灯火不熄灭,以象征这“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当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听了后,你觉得怎么样呢?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

  “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在花灯的照耀与精彩的舞狮表演中,元宵就此拉开了帷幕。

  傍晚,院子里、大街上,处处悬灯结彩,挂着色彩缤纷、五颜六色的花灯,看得人眼花缭乱,把整条街照得如同白昼。

  满街的花灯各式各样、图案各异,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简单又漂亮;看那金猪灯,制作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金猪就立刻展现在了眼前;再看那古色古香的宫灯,还有那乖巧可爱的兔子灯……各式各样的彩灯造型优美,装饰考究,做工精细,美不胜收。

  但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街上的舞狮表演了。

  我去的时候,舞狮表演已经开始了,只听见远处传来一阵“咚锵”的敲鼓声,大地瞬间欢腾起来。我知道,舞狮的表演队伍就在前方,我急忙向前跑去。不一会儿,远山喧响,鞭炮齐鸣,舞狮表演开场了。

  惊天动地的造势引来了不少观众的围观,几千双眼睛注视着场地,一种急切而兴奋的心情与紧张的氛围融为一体。

  他们身穿红衣,头套狮装,前者双手持道具戴在头上演狮头,后者俯身抓住前者腰部,另一个人则双手举起绣球逗弄狮子。

  街道十分狭小,表演的人们却从容不迫,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一气呵成,看得人们目不转睛。

  这时候,锣鼓喧天,雄狮开始大展身手,好像是要夺走绣球。它眨巴着一双大眼睛,摇头摆尾,简直和真狮子一模一样。狮子向大家鞠了个躬,后脚一蹬,前脚一提,跃到街上的另一边,狮子伸伸腰,蹶蹶腿,冲观众点点头,腾挪间又跳到了原位,可不管怎么追,狮子依然只隔绣球一步之遥。围观的人们越来越多,看得入了神,也替狮子捏了一把汗,生怕狮子拿不到绣球哩!

  突然,狮子沉默地停了一会儿,全场顿时肃静,屏气凝神。过了一会儿,一声“咚锵”,狮子全身发力,用力一转,后脚顺势腾上了一层,一只前腿小心翼翼地按着桌子,另一只前脚稳步而上,然后用它宽大的嘴一口叼下挂在最高处的红绣球,凌空扔向观众。表演结束,全场顿时响起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看完表演已径很晚了,回家后,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开心地吃着汤圆,猜着灯谜,春节的帷幕也渐渐拉下。

  吃完元宵,再望望街上,人依旧络绎不绝,真是“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啊!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7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

  端午节,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屈原因受奸人陷害,投河自尽,人们划船追赶拯救。岸上的人则是把食物投下江去,以免水怪吃了屈原,这才有了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也是我们这几天最忙的时候,一大早,我们就要把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辟邪,以保安康。有时邻居还会过来互相祝贺,端午节的热闹气氛洋溢在每人心头。

  而端午节最大的事莫过于包粽子,事先准备好粽叶和米,米要在前一天夜里泡下,使米膨胀,煮得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可是偏偏,平时细心的妈妈今年却变成了愣头青,今天才想起泡米。妈妈这时也毫无办法,只好去请教外婆。外婆说道:“晓燕啊!长这么大,怎么还那么健忘啊,你只需要用热水泡上一小时就行了。”妈妈悻悻然地跑了回去。

  开始包粽子了,这次轮到我发愁了,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粽叶中,再想想粽子那金子塔的外表,手足无措。妈妈走了过来,露出了会心的一笑:“来,过来看。”只见妈妈手拿两粽叶,一翻,变成了三角,放入米,再放豆沙和枣或放肉,再放米,手接着一翻,绳子一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经过多次尝试,也开始变得顺手。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边聊边包,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你瞧,邻家的那个“小公主”也相当积极,一连包了好几个粽子,但她也遇到了和我同样的问题,弄得到处都是馅渣子儿,人们见了,不禁哈哈大笑,可“小公主”却不肯停手。只是狠狠瞪了那几个起哄的人一眼,就掘起嘴不理他们了。盘中的粽子越来越多,样子也各不相同,谁包的粽子一清二楚,大人们手法娴熟,手一动,粽子就出现在盘子中了,孩子全神贯注,汗水直流,也包不好一个。但是大人虽笑,却从不骂孩子,只在一旁静静地看,有时指点两句。终于粽子包好了。“这包得怎么看都不像个粽子。”我在心中暗想,但大人却说“真棒!”这情景让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包粽子。

  终于,粽子包好了,粽子一个个排队跳下了锅。刚出锅的粽子清香四溢,男女老少无不流露出喜悦的笑容。这让我感叹祖宗的智慧,还让我知道家人的意义。包容是家庭组成的原因,包容对方,包容对方的一切,包括缺点,才能让家庭坚实、稳定。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8

  我的家乡在洛南县一个安静、优美的小村庄。因为远离城市的喧闹,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空气很清新,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我非常喜欢这里。

  每年快过年时,一到腊月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馒头、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极了。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油馃子”的面食,发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锅里一炸,变得金灿灿、圆滚滚的,像一个个金色的元宝,吃了这个“元宝”来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就围着火炉开始包饺子,奶奶就会在饺子里悄悄地放上几枚硬币,这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来庆祝新一年的开始。吃饺子时大家都在试谁的运气好,奶奶说,吃到硬币的人来年一定有好运。

  整个正月,小村庄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数不清。我喜欢这里,这儿的习俗真有趣。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9

  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在我的家乡,有这么一个规定,在过年的时候,无论是谁,都必须要赶回去跟家人团圆,吃“团圆饭”。

  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说说笑笑,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画卷。在平时,因为各自工作和学习的繁忙,大家很难聚合在一起。作为小孩,总对每年这种团聚的日子充满了期盼。

  在吃“团圆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要互相碰杯,可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不会喝酒,这可怎么办呢?哈哈,大家一定听说过“以茶代酒”这句话吧,我们小朋友就会用饮料或是茶来代替酒来互相碰杯。大家相互间的碰杯,代表着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代表着彼此间新年的期待与祝福;代表着家庭的和谐与美满。大家围在一起谈谈自己今年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计划,将它们与自己的亲人进行分享,并相互鼓励和支持。

  “团圆饭”代表着人们生活的团团圆圆,日子的美美满满,祖国大家庭的和和美美!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0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新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春节我老家——潮汕有很多节俗以及活动,特别有趣。

  回老家虽然坐了四小时的车,晕死人了,但我一下车,就闻到一股不一般的年味儿,让我晕意全无。原来我奶奶和爷爷在烧纸,形状各式各样,金元宝、纸钱等,我听大人说这是烧给天上神仙的,真神奇。再看看屋内,桌上摆着卤鹅、猪肉、鱿鱼干来拜天上的神仙。我知道其实晚上才最好玩。

  终于到了晚上了,我们开始吃年夜饭,大鱼大肉,山珍海味,都上来,我愿称之为“满汉全席”。

  随着十点钟声敲响,我听到锣鼓喇叭齐响,那声音如雷贯耳,原来是游行队伍来了,他们是抬老爷的,老爷就是天上的神,詹厝村的人都很迷信老爷,我们是很激动,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提着灯笼就跟着队伍走,我也是。我发现大人的灯笼都十分古典,我们小孩的灯笼就不一样,有老虎的,蝴蝶的,蜈蚣的,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看着活泼有趣。我用灯笼照着旁边的人的脸,大家的脸都洋溢着笑脸,谈着一年的收获和趣事。我们小孩互送糖果,大人还送我们红包。红红火火的游戏队伍,犹如一条火龙。我在龙头的位置,看到龙头的人都拿一面锦旗。旗子上绣着一对龙凤,代表祥瑞、吉祥。锦旗上面还绣着一些吉祥祝福的话,那是大家对新一年的祈盼和期望。突然人群中小孩们开始骚动,原来是老爷来了。这眉毛、嘴巴,真带点神仙的气。一大群人跟在后面,人山人海,鞭炮声、锣鼓声、人群的喧闹声响彻云霄,顿时整个村子灯火通明。我们沿着村子最外围的道路转了一圈回到村子的祠堂。老爷们在祠堂前刚威武坐定,大家就开始上香拜老爷了。我们都要上前,跪在地上的垫子,向老爷许愿,报平安。走之前我发现祠堂大门上倒着贴的福字和两个门神,我问大人:“这么粗心,为什么把福贴倒了呢?”大人们解释说:“其实不然,福倒了的意思是福‘到’了。”至于门神,一定是神将秦琼和尉迟恭了,他们两位可以驱走不好的事情和妖魔鬼怪。

  到了深夜,邻居还在放鞭炮,整个村子都能听见。大家就开始接二连三地放鞭炮,这种盛大的场面让人常常睡不着,可能你想进入梦乡,一个鞭炮就能把你吓醒。但是如果没有鞭炮声,这年味就淡了不少,你说是吗?

  这就是我老家潮汕的过年风俗,虽然有些迷信,不过非常热闹,让人开心。如果你想来潮汕,热情好客的潮汕人欢迎您的到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

  我的家乡,xx,是一座富有“烟火气息”的城市。与别地不同,这里的早餐被称为“过早”,它种类丰富,而且每一种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当做色香味俱全的一道大餐,可谓是xx的一大风俗。

  走在街上,许多人手中都拿着一份早餐在吃。有的蹲在地上,大口嚼着他们的“过早”,虽然看上去有些粗俗,但这恰恰是xx的“烟火气”所在;有的走在大街上,在赶路的同时,手中还不忘拿着一份早点一一这也练就了xx人“边走边吃但滴汤不漏”的本事。虽然公交车明令禁止在车上吃东西,但在“早高峰”的车上,仍能经常看到人在车上“过早”,手捧一份热干面或豆皮,吃得忘我。

  来到餐馆,里面虽然大,但也坐满了人,密密麻麻,还有不少人站在座位旁。一张张方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小吃:泛光的热干面,隔着多远,都能闻到芝麻酱的香味;金黄薄脆的豆皮,使它的样子十分体面;清甜淡雅的米酒,飘逸着清甜的米香……还有许多我叫不出来的小吃,它们一碗碗码在桌上,使我垂涎欲滴。这不是早餐,而是一场盛宴。

  凭借经验,点了份豆皮与一杯豆浆,便静坐等候。豆皮外面的皮被炸得金黄酥脆,细薄的皮上映着油光。诱人。轻咬一口,皮碎了,露出里面的馅来。香菇、肉丁、糯米……丰富的馅料勾起了我的胃口,尤其是那糯米,颗颗都浸了油。入口,是记忆中的味道,油而不腻,鲜香爽滑。豆浆一如既往的清甜,正好能去除豆皮的油腻。临了,我擦擦嘴上的油。肚皮也填饱了,还解了馋。在武汉,这类价格亲民而营养美味的“大餐”,可是随处可见。

  回到小区,小区里的爷爷奶奶们便迎上来,问我奶奶:“过早了有吗?”亲切,淳朴。我和奶奶都不由得晒然一笑。“过了,您呐!”随即又简单而亲切的聊了几句,便告辞了。一天的好心情,从这一刻,萌芽而生。

  我不知道那么多种精致的“过早”是谁发明的,但我透过这些早点,看到的是咱武汉人对生活的不将就。哪怕只是简单的一顿早餐,也要吃好、吃营养,吃出一番滋味。大抵xx的人,都很热爱生活,才会这样换着花样“过”早。

  这,大抵便是我家乡的风俗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2

  你听说过吊钱儿吗?那可是天津过春节独一门的传统风景。成对的吊钱儿,往玻璃窗棱上一贴,在阳光的映衬下,红得鲜艳,红得耀眼,那真叫一个漂亮!我姥姥家在天津,我自然对吊钱儿不陌生了。

  天津的吊钱儿,是剪纸艺术的一种。起源于唐朝,一直延续到现在。吊钱儿的颜色古代有五种:大红、粉红、黄、绿和蓝,现在只有两种红色和金色。吊钱儿的形状是一尺多长、半尺多宽的纵向长方形,上面刻着聚宝盆、花鸟鱼等一些精巧的图案,中间刻着金玉满堂、合家欢乐等一些吉利的祝语,字与图案中间用古钱串、鱼鳞纹等相连,最下面剪成一条条小幡。贴吊钱儿,和中国传统的贴对联、贴福字一样,象征着人们对新的一年吉祥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记得有一年,如果没记错,那是我第一次回天津过春节。充满好奇心的我,自然对天津过春节的习俗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吊钱儿。妈妈和姥爷上街买了很多吊钱儿,回家之后,我便自告奋勇要贴吊钱儿。妈妈认真地说:“贴吊钱儿,很有说道,必须贴在门窗玻璃上方的横棱上,不能将吊钱儿的整个画面都粘上,而是只贴吊钱儿的最上端。这样开着门窗,小风一吹,任其摇摆,所有的祝福和运气都吹进来了。还要谨记一条,吊钱儿必须是双数,意味着好事成双。”原来如此。我开始贴吊钱儿了,可是身高不够,只能站在椅子上面贴,结果贴得歪歪扭扭,幸亏妈妈帮忙把吊钱儿贴正。一阵微风吹过,火红的吊钱儿轻轻摇摆,屋子里立刻增添了过年的热烈气氛。

  转眼间,到了正月二十五,我在屋里玩,忽然闻到了一股香味,便跑了出来。只见妈妈和姥爷正站在窗户前,揭着年前贴的吊钱儿。我看着心疼,着急地询问:“妈妈,为什么要把吊钱儿揭下来呢?我们贴错了吗?”听见我幼稚的问题,妈妈笑了,“当然没有!今天是正月二十五,天津叫‘填仓节’,都要把吊钱儿揭下来,放在柜子里保存,填仓嘛!天津还有一句俗话,‘填仓填仓,干饭鱼汤’这不,正炖着鲫鱼汤呢!”我高兴得拍手叫起来:“怪不得这么香呢!”

  “京津百里远,别是一乡风。”贴吊钱儿,是天津独特的传统风俗,是中国宝贵的文化精粹。明年春节,记着贴吊钱儿啊!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和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不断地从中感受到和吸收到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从而受益匪浅,了解颇有深刻。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节日,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大特别圆,所以这一天象征着家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日子。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神话和传说。其中嫦娥奔月就是家喻户晓的,最具代表性的关于月亮的故事。话说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大地照得寸草不生,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叫苦连天。有一个叫后羿的勇士,箭法奇准,他体恤民情,挺身而出决心要拯救苍生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让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万代苍生。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绝代美人,夫妻俩十分恩爱,有一次后羿向王母讨得了灵药,一吃就能立即升天成为神仙,但他舍不得妻子只好保存着灵药,一天后羿去打猎,之身嫦娥一个人在家,一个心术不正的下人起了坏心,企图夺取灵药,嫦娥没办法只好当机立断吃下灵药,突然间立刻飞奔到了月宫,从此开始了寂寞的生活。后羿回来后件大事不妙悲痛欲绝,仰望天空长叹见月亮上的人就使自己思念的妻子。于是他将妻子最爱吃的饼摆在院子里,许多人见了纷纷效仿于此来祈求平安、健康,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中秋节。

  “嫦娥奔月”真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我的家乡壮族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更具特色。首先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饭菜特别的丰盛仅次于春节。饭后将月饼供奉给祖先,孝敬祖先,希望祖先保佑一家人团团圆圆、健康快乐。祭拜完祖先接下来精彩的时刻即将到来,把圆圆的大月饼切成每人一份,预示着一家人永远团圆,缺一不可。一边吃月饼一边悠哉悠哉的赏月,听着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趣事,还举行成语接龙或讲谜语,猜对了就奖赏月饼,在皎洁的月光下,欢声笑语下吃着香甜的月饼,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令人流连忘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来自全归各地的朋友们,我们虽不曾相识,但在这美好的中秋之夜我们能普天同庆,伴着一样的圆月,共同在月亮下,共同交心,望着圆月,陷入沉思,是它牵引着我们的思绪,进入畅想……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4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特殊的风俗,当然,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我的家乡的风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每到这天,牧民们都要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他们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后,喇嘛们开始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们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希望迎来丰收年。

  敖包是蒙古语,意义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因为他们认为高大雄伟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脚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们焚香燃灯,颂词念经。

  正因为有了各个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下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

  红山文化,是指活动在赤峰红山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古老文明,现存大量文物、遗迹、废弃的祭坛。而红山文化节,便是由此延伸而来。

  那红山文化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一个在山路上走着的农民,遇到了一块形状规则,有加工痕迹的石头,这本不足为奇,谁知又向前一段距离,遇到了一个石头摆成的,类似“法阵”的建筑,于是,他联系了考察人员。考察发现,周围还有很多附属的小祭坛,又在周围发现了一些古饰品,显然,这附近有过古老文明,但灭绝原因不得而知。

  红山文化,由一个古老文明,化身为一个节日,走进我们的视野,并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节日期间的活动内容有:焰火晚会、红山文物精华系列展、那达慕盛会、红山先民遗址大型祭祀活动、红山文化旅游纪念品展评活动、红山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红山文化遗址考察等。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只要留心、细心了解,每个风俗背后都有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04-09

家乡风俗05-15

家乡风俗08-14

家乡风俗05-15

家乡风俗08-14

家乡风俗04-09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6-08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08-15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02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