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华之瑰宝——笔画

时间:2024-02-27 15:31:55 推荐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华之瑰宝——笔画

  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人的喜怒哀乐这些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那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而对于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事件并非无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这车水马龙的尘世中,我们的心早被这漂浮不定的乱世弄得浮躁,我们只顾埋头前进,又怎会明白路旁的野花,因此谁又曾静下心来细细品茗这书法一笔一画中的韵味,只是走马观花般的看过,并非"赏"字。

  在假期中,我们几个抛下手中的玩乐,整理行囊,踏上寻书法之味的道路,虽然我们连皮毛都不懂,但当我们迈进书法展览厅的一霎那,浓浓的墨香扑鼻而来,一下子让所有的浮躁都淡了。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幅佳作及其注释,可谓形神具备。当然,这一般来说,"形"字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而"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二者缺其一皆不可。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巧之人也需尽材来体现,那好字也得用好笔来书写,书法之人都注重于笔的选择,而我觉得,如果有真本事,笔的好坏又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则是下笔时的笔画,这忽长忽短的笔画有时则包含了一切,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专门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而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忽略中间行尾。这中间必须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这点画线条虽是线条里面的要素之一,但也是十分的重要,写的种类不同,这点画线条也千变万化,让人不禁感叹,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们在欣赏其笔画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娟轻薄。当然,其节奏感与立体感也十分重要。

  当我领略过点画线条之美,我们又开始接触到单字,整行之韵。单字结体要求整齐平整,长短适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形象自然,于平正中险胜,险地中求趣味,而整行则注重行气,有些字与字中间形成"连缀",而有些字虽字字独立,但若藕断丝连,笔断而意连,而那些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这行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这样,才可谓自然连贯,血液相通。

  不管是单字,还是整行,都寄托着行书之人内心之感,我们可以从这写出的气势感受出来无尽的思绪。我们只有接触到不同书体的书法,才能接触到这赏书法的门路,正所谓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名言。因此,我们不可能成为神童,而是要多懂多学多赏,才能真正明白其中之真谛。

  我们用手指,模棱毛笔,按照行书之人的笔法,细细划过,落笔之处,豪迈气势磅礴而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但后来行书之步,却奇迹般收起喷涌般豪气,显现出细腻之美,细水流长,走着女子般小家碧玉的羞涩,转眼间竟又是王者之气,无可披靡的压迫,如同万狮齐吼之壮,又如同万马策奔脱缰野气。收笔,一切锋芒都在这收笔中断了音讯。这陰柔陽刚并兼,有着男子的刚烈,又含有女子的婉约,一切都有些不太可能,却奇迹般地融合展现,我们被震撼了,这就是书法,这就是一笔一划中所包含的一切,这一切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对于这次艺术实践,我们每个人内心感触颇深,我们学习品茗书法的方法,如同好茶般清香,但那都是老一辈人所带来或是古代文豪旷世之作,如王羲之等,他们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幅幅书法,还是无法形容的无价之宝,那是精华的荟萃,是值得我们去歌颂一辈子,这书法中的笔画,也许是长篇巨作,也可能为寥寥几字,却都能在其笔画中留下了无尽的情感,有无法遮掩的霸气,也有温和暖暖的婉约,这或有或无的气势,却被一些肤浅的所抛弃,他们所抛弃的不只是书法之作,而且还是对中国文化的不敬重,我们许多待我们欣赏的作品却流向国外,成为他们自己国家展厅里的作品,那些著作则在哭泣,在为曾叛家叛国的人愚昧所哭泣,也为无法回到国家而哭泣,我们明白懂得,那笔画中带着沧桑,带着愤懑,这是我们中华的瑰宝。

  我觉得此次艺术实践并非只是关于书法的欣赏而是对那些名人的欣赏,赞扬。这游丝牵引笔断而意连的笔画并非只衔接这一个个汉字,更是连接着我们中国人的心,缺一其不可,既失去原来的味道,更是让这书法无书法可言,如果我们放弃了彼此,为了所谓的利益放弃该有的尊严,这笔画皆亦不存在,这国家也将无事可成,不是如此吗?

  让我们抬起头,发现身边的美好,让我们拾起曾抛弃的尊严,让我们如笔画般连成一片,即使身隔千里,但心相连,用一笔一划勾勒出国家,让这一幅旷世巨作永远地留下,它的名字叫做——国家!

【中华之瑰宝——笔画】相关文章:

中华瑰宝戏曲作文01-13

文化,中华民族的瑰宝作文(通用24篇)12-04

中华之崛起05-13

艺术瑰宝04-25

瑰宝?长城06-08

中华之崛起作文06-22

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07-1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征文11-17

中华魂之尊老敬老06-1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