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

时间:2024-01-29 17:15:38 玉华 课文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

  《桂花雨》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

  【1】《桂花雨》课文原文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2】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3】作者介绍

  琦君:当代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4】桂花雨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应该说,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全年”“整个村子”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巧妙地描述了桂花给人们、家乡的快乐。

  ②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③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又”字。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2)对词语的理解。

  姿态:姿势。课文中说桂花树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是说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如梅树姿势优雅好看。

  浸: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5】课文知识点

  主要作品:《红纱灯》《桂花雨》等。

  我会写:

  懂dǒng(懂行、懂得、似懂非懂)

  兰lán(玉兰、兰花、义结金兰)

  箩luó(箩筐、稻箩、兜箩)

  婆pó(外婆、公婆、老太婆)

  糕gāo(蛋糕、糕点、年糕)

  饼bǐng(糕饼、大饼、画饼充饥)

  浸jìn(沉浸、浸泡、浸透)

  缠chán(缠绵、缠身、胡搅蛮缠)

  茶chá(茶叶、茶水、茶余饭后)

  捡jiǎn(捡柴、捡起、 捡破烂)

  多音字:

  盛chéng (盛饭)shèng (盛开)

  担dān(担心)dàn(重担)

  挑tiāo(挑选)tiǎo(挑战)

  近义词:

  故乡一家乡 盛开一开放 欣赏一观赏

  姿态一姿势 担心一担忧

  反义词:

  盛开一凋谢 仔细一马虎 担心一放心

  完整一残缺 新鲜一陈旧

  理解词语:

  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姿态:姿势;样儿。

  缠着:缠绕、纠缠。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纷纷:(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文中指桂花往下落的样子。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传得很远,很香。

  词语搭配:

  桂花(盛开) (指指点点)地告诉

  (布满)阴云 (使劲)地摇 (纷纷)落下来

  词语扩展:

  AABB式词语:指指点点 支支吾吾 唠唠叨叨 沸沸扬扬 躲躲闪闪絮絮叨叨 推推搡搡 忙忙碌碌 星星点点 明明白白 断断续续 端端正正

  课内词语:

  桂花 懂得糕饼 茶叶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一句“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直接点出了桂花的突出特点,说明了桂花在自己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和乡情。如,“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中的两个“浸”字,韵味悠长,把无形的花香写得可感可触。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它的香,已不受四季的東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再如,写“摇花乐”的情景时,“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展现了又香又美的桂花,像雨样纷纷扬扬落在人们身上的唯美画面,渲染了摇桂花时的热烈气氛,表达了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一句“好香的雨呀!”纯朴自然,桂花的香气呼之欲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这部分中,以母亲的话引起的乡情作结,点明了主题:月是故乡明,桂花当然是故乡的最香、最好,那阵阵摇落的桂花雨寄托的是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愁和她对童年欢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6】桂花雨课文解析

  一、走近桂花

  桂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作为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名花,桂花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桂花的名称很多,因其叶脉形如圭而称“圭”;因其材质致密,纹理如犀而称“木犀”;因其自然分布于丛岩岭间而称“岩桂”;因开花时芬芳扑鼻,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桂花变得很多,一般把开黄白色或淡黄色花的称银桂;开黄色花的称金桂;开橙色花的称丹桂。其中八月桂香气最烈,是桂花中的上品。此外还有花香较淡,但能多次连续开花的四季桂。

  中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耐寒,所以分布很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资源,尤以成都、武汉、南京、桂林、杭州、苏州等地栽培最多,湖北咸宁、广西桂林更是盛产。

  桂花树高可达10米,树冠球形,树干粗糙,叶大浓绿,四季常青,树姿挺秀,可称得上是重要的庭院观赏花木,也可盆栽或插瓶观赏。每到仲秋时节,桂花开放,花香浓郁,让人心情舒畅。桂花的果实为紫黑色核果,俗称桂子。桂花除了能供人观赏外,还有多种用途:桂花具有镇静止痛、通气健胃的作用。桂花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桂花食品主要是吃花瓣。桂花还能入茶、酿酒。桂花茶是我国特产,历史悠久;桂花酒甜中带香,嫩黄的酒色中带着淡淡的翠绿,晶莹剔透,让人惊奇。

  二、课文理解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赏析]通过双重否定句式“不说……没有不……”,间接写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浓郁的香味;而一个“浸”字,更是将桂花香的无形却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赏析]作者的高喊,直接点出了桂花香,虽然没有下面描写桂花的多,但是通过桂花从枝头落下来,落得满头满身都是,真像下雨一般,可见桂花的多与香。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赏析]桂花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一个“沉浸”,说明桂花让全村人分享它的香,共享它的花。一年四季带给全村人花香和甜蜜,让人魂牵梦萦的桂花,在全村人心目中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

  再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摇花乐的。

  4、“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赏析]作者没有一下子描写摇桂花,而是欲擒故纵,采用铺垫的手法。“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这就为下文“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埋下了伏笔。

  5、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摇。……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赏析]作者摇桂花和摇桂花后的“铺、抱、摇、拣、铺、晒、收、泡、做”等一系列动词,充分体现了摇桂花和吃桂花的无穷乐趣。

  6、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的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赏析]檀香与桂花的香混合在一起,让人的心灵非常沉静,就像进入了仙境一般。父亲的诗虽不见得有多高明,但在作者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诗中的“甜”字直接点出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带给小作者心中的甜蜜,连做的梦都是甜的!可以说,桂花伴随作者尽享美好的童年生活。父亲的诗从侧面反映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氛围和心灵祥和的美好境界。

  7、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赏析]通过对比,显示出家乡金桂的香。其实,外地的桂花未必真的香不过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金桂的母亲心中的地位是他乡的桂花无法取代的。那摇花的快乐,那父亲的诗歌,以及全村人的甜蜜,都融在金桂的香味之中了。母亲心中那份金桂的甜蜜、寻份家庭甜甜的和睦情、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是世间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见到桂花,闻到桂花的香味,引起的是母亲的乡愁,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的极乐世界。

  8、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身心奉献给人类的精神也留在了作者的心里,悄无声息地融化在作者的血液之中了。

  【7】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引起人们很多美好的遐想。作者文笔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全文充盈着桂花香。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可作适当的示范。母亲对故乡的怀念是本文的难点,教师可通过充分地朗读和对文本的扩充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设计理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人为本,以读为本”是本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桂花(数量较多) 轻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师:同学们,“雨”历来为文人骚客所钟爱。历史上以写“雨”而传诵久远的诗文更是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诗作是以“雨”为主题的呢?

  生背诵曾经学过的诗作。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桂花雨》却与以往写雨的文章不尽相同。这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呢?你能从课题中推想到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吗?

  点评:引导学生通过对课题中的有效信息产生疑问,诱发他们探究文本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与文本对话的期待。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大意

  师:同学们的推想是否和课文的内容一致呢?请大家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翻看课后的生字表。

  学生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师:消灭了“拦路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请大家把书立起来读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错音,不读破句子。行不行?

  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汇报读书情况,师生相机评价。

  师:大家已经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真棒。此时老师想请大家静心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同,互相讨论讨论。

  点评:在初读时,教师安排大量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对文本有大致的了解,为学习下文做好必要的铺垫。

  三、再读展示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交流感受:通过朗读,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各抒己见。

  点评: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阅读,真正作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四、学写生字

  五、总结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也是最难忘的时光,今天,我们就一起伴随着琦君清新的文笔走进作者的童年,一起去感受童年里的那份“花香”“花乐”。

  点评:导入简洁明了,直接指向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二、精读感悟

  师深情描述: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桂花?桂花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呢?

  (一)引导学生体会朗读课文体会桂花香味迷人

  1、此时正值八月中秋,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你们家有桂花树吗?桂花开了吗?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谈谈你家的桂花?学生自由谈桂花盛开的景象。(从花色,花香等方面)

  2、桂花的花儿虽小,可它的香气却能——“香飘万里”。

  3、仔细读读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桂花香气迷人。(理解“浸”)

  4、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么美,这么香的桂花吗?试一试,把你们对桂花的喜爱之情通过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二)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么美,这么香的桂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落在我们的头发上,落在我们的颈脖上。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1、(放轻音乐)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这下,我可乐了)

  3、说说,我为什么“乐”了?体会“我”盼望摇桂花时的迫切心情(理解“老是”)

  4、“我乐了”有哪些表现呢?谁愿意到前面来给我们大家演示一下?

  5、孩子们,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用心灵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童年的快乐。(放轻音乐,老师在教室里撒发桂花,阵阵花雨从空而落)

  6、孩子们,香吗?美吗?面对此情此景,你们有什么话想告诉老师吗?

  7、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告诉老师你此刻的心情吗?

  点评:创设一定的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内读书,更有利他们深入地理解文本,感悟作者的情感。

  (三)感悟重点句的含义

  1、(出示句子:“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2、母亲为什么会认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难道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

  3、外地的桂花到底是怎样的呢?请看作者原文中的描述。(出示原文中对杭州桂花的描述)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请你读读课文,再读读作者原文中对杭州桂花的描述,找找理由,说说你的看法。学生边读边进行比较,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4、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我们是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母亲是用什么来分辨香气的呢?故乡的桂花与母亲结下了怎样的情缘呢?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有关词句。(桂花给家人带来了怎样的欢乐)

  5、理解体会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中,蕴涵着母亲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

  点评:通过对课文的扩充,让学生明白并不是花不如故乡的香,而是感情不如对故乡的亲。

  三、比赛诵读,内化语言

  童年的欢乐,思乡之情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令人回味久长。文章不长,你们能把他背下来吗?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诵读比赛。能不带书更好。不能全文背诵的,也可以自己喜欢哪一段就诵读哪一段。准备一下。

  点评: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学生们精读课文之后,再次用朗读来汇报自己学习的效果。

  四、课后迁移,升华认识

  介绍学生课外阅读琦君的其他作品。如《烟愁》、《月光饼》、《乡思》等,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8】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整节课设计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紧紧抓住“桂花香、摇花乐、思故乡”几个板块,通过朗读、想象、感悟,因势利导,引领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最后拓展阅读,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课堂教学目的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比较与训练,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

  一、走进桂花雨

  教学伊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接着揭示课题《桂花雨》,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本篇课文中写了什么景?又写了什么事?学生马上就能明白,课文写景写的是桂花;写事写的是摇桂花。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本篇课文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并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正是通过这样的情景制造,让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形成良好互动,也把各个教学环节发挥得淋漓尽致。总之,运用旧知引入新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形成较好的学教氛围。

  二、品味桂花香

  品花“香”,得写“法”,感悟用词的精妙。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让学生体验课文中“桂花香”,抓住全文中出现的八个“香”字。但是课文中的八个“香”每个都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些带“香”字的句子后,指导学生朗读每个句子,引导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这几句带有“香”字的句子独特的手法。如:“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这句话是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另外还有比喻、对比等写作手法。尽管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是,要鼓励学生不要怕出错,大胆展示自我,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很好地品味出了这些句子的独特之处。接下来是要让学生划出写“香”很妙的词,并品读作者用词的巧妙,特别是对“浸”字的品读引导到位,使得学生理解透彻,进而对桂花香也感悟到深处。这不仅使桂花的“香味”悄然飘入学生心里,而且在“润物无声”中学生体会到了独特的写作手法和用词的精妙。教学环节中采用自主、探究法,老师适当地点拨,通过自读自悟的形式品读句子,品味词语,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融合。

  三、体会摇花乐

  通过动作、语言描写,体会摇花乐,获得语言“味”。体会“摇花乐”环节的教学,是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及动作反复品读,并且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想象,从而充分体现摇花的“乐”。在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同时,用动画的形式再现“桂花飘落”的情景,特别是让学生扮演儿时的我,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啊!好香的雨啊!”等这些词语,充分体验桂花雨落下时的心情。“摇花乐”情景的再现,使学生在朗读赏析后加深了对“桂花雨”的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阅读。随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假设就在这棵桂花树下,会用怎样的动作、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呢?学生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感悟故乡情

  再现送花情景,感悟浓浓的故乡“情”。上这节课的主旨是通过感悟课文的景及物进而来体会思乡情。通过对前面“桂花香”及“摇花乐”两个环节的感悟,学生已对桂花充满了深深的喜爱之情。这一环节教师要抓住文中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学生进行感悟交流。在感悟交流中,学生会深切感受到了小小桂花所蕴含的浓浓的情。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读、思、想、练、演的方法学习,让学生扮演文中幼时的我和邻居阿婆,再现当年的“我”为邻居送桂花的情景。让学生同桌合作练习表演,然后指名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桂花所蕴含的乡亲们那浓浓的邻里情谊,深化了学生对文中重点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怀念家乡的感受更加深刻。

  五、走近摇花人

  教学的最后环节是对作者及其写作风格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且摘取作者其他两部作品中的《家乡味》、《水是故乡甜》中的句子进行深情的朗读,在这样的朗读中巧妙地加深了整堂课的感情基调。

  这节课,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想象、交流”等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以情感人,强化内心体验。虽然文中所体现的生活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但童心是一样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阅读和探究,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07-21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原文11-22

秋天的雨课文原文07-20

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09-15

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桂花雨课文07-21

五年级桂花雨课文内容08-17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课文07-20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课文原文07-21

小英雄雨来课文原文05-08

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课文原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