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13 09:48:30 三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生:学生齐读。(出示生字词卡片)

  二、 谈话导入

  老师发现我们班里,有好几个远道而来的同学,你们能跟我们大家说说,你们家乡有哪些美丽的景点吗?

  生:说说自己家乡美丽的风景。

  师:在你们的介绍中老师仿佛也游历了这些美丽的风景,那么这一节课老师也要带大家一起去旅行,不是一般的旅行,是在语言文字中旅行。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庐山的云雾》,那么谁知道这一课讲的是什么内容?

  生:这篇课文写的是庐山的优美景色。

  师:对啦!那就让咱们一起走进庐山来欣赏云雾。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秀丽的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你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身边流淌的是云雾,伸手摸摸,在你身边摸到是什么?

  生:云雾。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在哪儿呀?

  生:庐山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请大家睁开明亮的大眼睛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在庐山都看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你在庐山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庐山的云雾有很多不同的姿态。

  生:我看到庐山的云雾有的像帽子,有的像玉带,有的像大海,有的像天幕

  师:好,明白了你们看到了不同姿态的云雾。会读书的孩子,他能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再来读读这一段,这一次要边读边想象,看看你的脑海中能出几幅画。明白了吗?

  生:自己读课文。

  师:你们眼前出现画了没?脑海中出现画面了吗?几幅画?什么样的?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师:第一幅画,画的是什么?是什么姿态的云雾?

  生:白色绒帽的云雾。

  师:第二幅画,画的是什么样的云雾?

  生:玉带般的云雾。

  师:第三幅画,画的是什么样的云雾?

  生:是像茫茫的大海。

  师:第四幅画,画的是什么样的云雾?

  生:是像巨大的天幕。

  师:这么美好的画面,咱们一起合作把它们画下来好吗?要画云先得画什么?有了山的衬托云雾才显得更加的洁白。(师在黑板上画出大山,选四位同学上台画)

  师:其他同学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请你们对照课文的内容,看看他们画的`怎么样, 待会老师要请大家来评画。瞧,四幅美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师:先来看看第一幅画跟书上的文字对照一下,你发现的什么?看看他画的位置对不对?

  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哦!我明白那个云是漂浮不定的样子。再看看位置对不对?书上有一个词写了云雾的样子。(“笼罩”)

  生:说说对笼罩的理解。

  师:就是一圈圈地围住,看看第二幅图,你知道这个同学他读懂那些词语?

  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与评价。(读懂了云像一条条玉带……)

  师:很棒他先肯定了优点,又指出了不足,我们书上说了是一条条玉带,那老师稍微改一下。(修改黑板上的画)看第三幅图他理解了那些词语?

  生:茫茫的大海。

  师:你怎么知道他理解了?

  生:是因为大海是在底下的。

  师:他脑海里已经出现了茫茫大海般的云。站的角度不同看的也不一样。看最后一幅图,结合书上的内容谁来评一评?

  生:结合书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他理解了一个词天幕,什么叫做天幕?幕就是幕布,从哪儿垂下来的幕布?上接着天把整个山都给遮住了。(教师适当地修改画)你瞧我们把书上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画,在这过程中我们也理解了词语。你们真棒,真会读书,会读书的孩子呀!还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这不同姿态的云雾呈现在大家面前,笼罩的,缠绕,弥漫的,遮挡的,我们试试再来读一读,通过你们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一幅又一幅的姿态,一幅又一幅韵味。

  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提问笼罩在山上的云雾像什么呀?

  生:像一顶白色的绒帽,学生接着读课文,读到像一条条玉带

  师:知道什么是缠绕吗?他这个图也表现出来了。你就是一座山,他是怎么缠绕着你呢?(动作示范)好!那缠绕在半山腰上怎么不比做腰带?皮带呢?要比作玉带呢?

  生:因为皮带和腰带很重。因为云雾很轻所以比作玉带。

  师:就凭你的这种感觉你来读读这一句好吗?他感觉到云的轻盈,还有什么原因要比作玉带?

  生:因为玉带一般是白色的,云也是白色的。

  师:是啊!有了青山的衬托云显得洁白而温润,云有着玉石般的光泽。那我们像作者一样高高兴地,带着欣赏和喜欢的语气,再来读这一句。

  生:齐读课文。

  师: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什么感觉?

  生:一望无际。

  师:书上也有一个词表达一望无际是哪个词?

  生:茫茫

  师:那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云海的茫茫。(出示课件)

  生:齐读课文。

  师:对照图和课文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神奇的云雾,第一幅图画着是什么位置的云雾?笼罩在山顶的云雾,第二幅是什么姿态的云雾?

  第二幅是什么位置的云雾?弥漫在山谷的云雾,像什么?最后一幅图像天幕。庐山的云雾是不是只有这四种?

  生:不是,因为他还有一个省略号。

  师:细心的孩子关注了省略号。不仅读懂了课文也读懂了省略号的意思。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千姿百态)“姿”和“态”都是生字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教师板书:千姿百态)千姿百态是说有一千种一百种姿态吗?在很多的词语中“千”和“万”都不是表示具体的数字,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在黑板上又添了一种姿态的画)。

  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说像什么?“架在两山之间的云雾”。

  师: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这一姿态的云雾?能不能用上书上的句子,那些什么位置的云雾像什么?我们发现不同位置的云雾,他们的样子不一样,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云雾也不一样。不一样的人来看,他的样子也不一样,这就叫做千姿百态。这么多不同姿态的云雾,用书上一句话就能全部概括,哪一句?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同意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这句话概括了整个自然段的内容,咱们把它叫做中心句。拿起笔画下来,读书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关注这样的句子,它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自然段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这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们心动,倘若有风吹来庐山的云雾变忽聚忽散,忽浓忽淡更加神秘莫测,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三个自然段看看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默读思考。

  生:默读课文,

  师:发现了吗?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同意吗?这句话叫做这个自然段……回答:中心句。刚学完我们就能运用真棒,这段话告诉我们,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教师板书:瞬息万变)提问: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生:在极短的时间变化得非常得快变化得非常得多。

  师:那么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庐山的云雾变化得快

  生:从刚刚、明明、转眼间……

  师:那我们怎么读这几个词才能让人感受到这变化得快的!自己试试,自己读吧!庐山云雾的不光变化快,而且变的多,课文写了哪几种变化?(请学生回答)在他回答的这段话中有四个一,我们先把这四个一给画下来,(学生找找画出来)你们发现了吗?这四个“一”的意思一样不一样?哪一个和他们不一样?(一泻千里)

  生:说说对一泻千里的理解,发洪水的时候水很快地流。

  师:水流得快把一切都冲走了。一泻千里让我们感受到水流的怎么样?

  生:感受到水流得非常快。(齐读一泻千里这个词)。

  师:怎么样让老师感受到刚刚这云雾刚刚还是一缕青烟,转眼间就变成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了,试试读读这个变化自己先练一练。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读读这个变化。(指名读读课文:我特别欣赏她刚才读的一缕青烟。)

  生:再次练一练读。看看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师:女同学读一缕青烟,男同学读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女生:读眼前的一缕青烟,(教师适当地指导朗读,只有那一缕青烟啊!你声音一大就把这烟给吹散了)。

  男生:接着读转眼间,(说明时间很快)

  师:我们刚才说到一泻千里的洪水,为什么要把它比作银河而不比作洪水呢?

  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我想到一句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多美呀!咱们再来读读这个变化,女同学:“眼前的云雾……”

  师:读书就要这样眼前要出景,而且通过你的朗读也能别人看到这的景色。那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读读第二个变化,自己读吧!

  生:自己读课文。

  指名上来读读自己的感受,教师范读。学生再次齐读。

  师:想不想亲眼去看一下庐山的云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会背的同学也可以根据画面的提示来背一背。(播放教学课件)。

  师:你们在哪儿?

  生:庐山,可惜啊现在我们就要挥挥手跟庐山说再见了,想走吗?

  生:不想走,

  师:书上有一个词也表达了这种感受,是哪个词啊?

  生:流连忘返

  师:那咱们也带着这种留恋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你们的赞叹,能读出你们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吗?再来试读一遍吧。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一缕青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

  生:不是,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

  师:你能想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生:动笔练一练)

  时间有剩余的情况下安排这一环节

  师:是什么让作者流连忘返?

  生:庐山的云雾

  师:那庐山和这云雾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不是云雾让人流连往返呢?而是云遮雾罩的庐山让人流连忘返呢?

  生:因为云雾和庐山关系很密切。

  师:我们感受到了,有了庐山的衬托云雾才显得这样的千姿百态,而又了云雾的缭绕庐山更显得神秘莫测,庐山和云雾构成一幅生动、灵动而又美丽的画面,就让这幅美景静静地流淌在我们的心间。

【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04-23

三年级语文上册《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02-06

《庐山的云雾》语文教学反思01-16

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范文04-22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04-06

语文课庐山的云雾的教学反思01-10

关于《庐山的云雾》语文教学反思03-18

庐山的云雾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3-18

《庐山的云雾》说课设计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