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11 16:51:36 二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三篇

  篇一:《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学习《爱发脾气的孩子》。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脾气不好,经常因一点小事无缘无故大发雷霆,虽然事后他也后悔,也会道歉,可他的朋友还是越来越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他知道发脾气给人造成的伤害是没办法弥补的,他改掉了这个坏毛病,遇事能有自控能力,再也不乱发脾气了。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三篇

  故事很吸引学生,课堂延伸环节中,我出了这么两个问题:想想自己平时有没有乱发脾气的时候,遇到烦心事时你会怎么办?问题一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讲自己,也揭发别人,一时间课堂气氛鼎沸,热闹非凡......

  正在这时候,一向不爱说话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爸爸就爱发脾气。发起来就和电脑较劲,拼命玩游戏.....”话音未落,另一位同学就抢过了话 “我爸爸更爱发脾气,那一次他一脚把我从客厅踹到了厕所里,我的屁股可疼了......”看着他的笑脸,可我分明感觉到了留在孩子心底的痛,是呀,他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可见这事对他的伤害有多深。我的眼光掠过每一个学生,我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啊,自己平时页经常在学生面前发脾气,我的脸一下子红了,眼光躲闪着,不敢再正视每一个学生,费力镇静了一下情绪,我再次抬起了头,大声对我的学生表达了我的歉意。面对我的真诚,孩子们刚开始有些意外,一会儿就明白了,接着就七嘴八舌地安慰我。心再次被感动,多纯真的孩子,他们小小的心灵真的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他们爱自己的老师,而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今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为人师表”这四个字的分量!

  篇二:《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受到了尊重。可是有一种现象在课堂上却时有发生,那就是“插嘴”如何看待学生课堂上的“插嘴”呢?我总不断在思考。

  记得在上第五单元《爱发脾气的孩子》这篇课文,当我讲到“以后每钉一颗钉子,我心里都非常难受,因为我知道着又是一个无法填平的洞”这一句时,话没说完,小超同学就插嘴问“木桩上的洞填不平,为什么他会非常难受呢?”我先一楞:这正是我马上要提的问题,是以课堂纪律为重批评他插嘴,还是顺着她的提问让学生思考呢?我下意识地瞪了他一眼,他不好意思地笑着,并抓了抓头。他已经知道不应该“插嘴”了,我就不要在批评他了吧。我顺势引导,说:“这正是老师要问的问题,你能回答吗?”他摇了摇头,认真地和同学们一齐思考。忽然又一位女生插嘴叫道:“爸爸让他发一次脾气就在木桩上钉一颗钉子,他每钉一颗钉子就代表自己又发了一次脾气,而且当他向同伴道歉后虽然能把钉子取下来,可是他的朋友还是越来越少了,他当然难受啦!”同学们经他一提醒,便纷纷举手,……这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当时我想:正是这两位同学的“插嘴”带动了其余学生的思维,这个问题的答案才得以从学生口中说出,如果学生每次单方面从老师口中得到答案,学生一定又是一副似懂非懂的表情,那样教学效果可是大打折扣哦。

  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种现象,觉得教师应认可这种“插嘴”。因为插嘴的学生,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了,我认为有时多几个这样的插嘴,课堂气氛将会因之而活跃起来。当然,老师在认可这种“插嘴”的同时,也要适时制止有些学生的恶意“插嘴”,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引导者的`地位非常重要。

  篇三:《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博大精深。它的魅力,如同一空皓月,又似一瓢清泉,让我在浪漫与现实中游走。回首12载漫长的语文教学生涯,与之点点滴滴的接触,语文已经悄无声息的化作一团美丽的元素,渗入我的心底,缓缓流淌着,悄悄发散着。偶然间,我才发现我的生命里离不开语文。我的人生因语文而倍增充实与幸福。

  这周学校进行了语文优质课竞赛。我自己上了一课,听了其余五位老师的课,另外还观摩了市级语文说课竞赛。在忙碌中,我思绪万千,对语文教学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为了梳理梳理思绪,特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朴实、真实、扎实才是语文的根本。

  本次教学学设计,我认真钻研教材,细读文本,分析二年级年段特点,尤其我班学生实际,恰当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结合课后思考题,制定教学设计。尤其是恰当把握课程目标,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训练,朗读训练,总体感觉较为扎实有效。学生在整过教学过程中得到真实有效的发展。因此,摈弃了花架子、做秀之嫌疑。

  2、主线清晰,条理清楚。

  该篇文章内容有些散乱,通过认真细读文本,教师发现了以“用意”为文眼。第一环节为:概括内容,思考“用意”。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男孩儿明白爸爸的用意吗?”此问跑出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继续阅读,寻求答案的兴趣。并由此问题,生发出:这究竟是个多爱发脾气的孩子?顺势进入环节二:紧扣“爱”字,见识脾气。通过研读,品词析句,充分认识男孩儿脾气暴躁。环节三:精读课文,体会变化。最后进入环节四:寻求原因,揭示用意。因此全文以“用意”贯穿始终,使得教学主线清晰明了,课堂教学集中统一。

  3、亮点盘点。

  其一是环节四:精读课文,体会变化。教师问:男孩儿虽然不明白爸爸的用意,但是他还是照做了。男孩儿的脾气有变化吗?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到第四自然段。找到之后,教师没有马上讲解,而是引导学生首先找出三个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很快”“过了一段时间”“到后来,几个星期”,然后采用师生合作交换接读,最后让学生结合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谈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男孩儿的脾气越变越好,发脾气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其二、引导学生朗读“爸爸,我已经不需要这些东西了,我现在可以控制自己,不再乱发脾气了。”我采用个性化朗读。首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教师提问:此时此刻,男孩说这句话是怎样的心情?一个学生说:“高兴。”老师随即问:“为什么高兴?”该生又说:“因为他改掉了乱发脾气的毛病,所以高兴。”老师马上说: “那就请你带着高兴地心情读读这句话。”接着又抽问,有的说兴奋,有的说激动,有的说快乐。见此情景,老师有引导:“此时,男儿心理仅仅只有高兴、兴奋吗?如果明白了曾经做那么多错事,他现在的心理不免会感到怎样呢?”立即有一个孩子说“伤心”接着有人说“懊悔”,然后又请他们带着“伤心”“懊悔”的心情读该句子。在这个教学环节,老师充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男孩儿的心理,采用个性化朗读的引导。

  遗憾之处

  1、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还停留在理解基本含义上,缺乏创设情境。比如理解“大发雷霆”时,我设计了一下小环节:(1)理解大发雷霆的基本意思。让学生知道,霆是指极响的雷。然后引导学生明白,大发雷霆是形容大发脾气。在文中指男孩儿大发脾气如同天上打雷,让人害怕。(2)思考:男孩儿大发雷霆是什么样子?在此,老师只考虑到,从动作上感知男孩儿发脾气的样子,如:骂人、大人、打滚、砸东西等。但是,缺乏在神态、表情上的思考。比如:涨红脸,怒目圆睁等。(3)思考:如果遇到什么事,男孩儿就会大发雷霆。老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此深入理解该词语,同时学会使用“如果......就.......”造句。但是缺乏一种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想象大发雷霆时的神态、表情、动作。例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如果有一天,有同学不小心踩到他的脚,他会是什么样子的?会怎样做?........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想象他大发雷霆的样子。

  2、阅读训练还不到位。本次教学,我虽然注重了学生个别朗读,但还抽读不够。一些关键词句的朗读训练,虽然引导学生领会其含义,但是在抽读时,还没有到位。教师又生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就蜻蜓点水。因此朗读教学训练不扎实。

  3、教师语调过于高亢,缺乏亲和力。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以此来定位自己教学的语言基调。

  4、教师提问繁琐,提问质量不高。有些不必问的,或者可以抛给学生问的,教师一概问之。这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的机会。因此,值得探讨的是:如何减少教师的发问,给足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自我解答。通过反复思考,我认为教学中,首先,教师所提问题,应该少而精要,切不可频频提问。教师的提问,应该是诱发学生思考,找出总揽文章全局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直插文章中心的作用。其次,教师之提问,可以在关键处,诱发学生质疑,点化学生深入思考。三、教师应该学着引导学生质疑提问,将提问权尽量教给学生,使得教学过程,由学生质疑,到学生提问,再到学生研读探讨,最后学生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目的。

  以上是我对本次教学的点滴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爱发脾气的孩子》优秀教学设计04-06

爱发脾气02-23

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爱发脾气的孩子》的教学反思04-17

爱发脾气的妈妈07-05

语文S版二下《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设计(汇编)04-02

二年级下册《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设计06-16

给爱发脾气的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散文05-14

爱发脾气的小老鼠05-28

爱发脾气的王五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