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元宵节的传统散文

时间:2021-03-30 14:20:37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元宵节的传统散文

  元宵节是在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元宵节的传统散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元宵节的传统散文

  元宵节的传统散文【1】

  今年的元宵夜,似乎和往年不同,又说不出来有什么的不同。其实,回想起来,是年龄渐渐大了,觉得青春的气息少了,曾经的激情少了。可谁会不喜欢姹紫嫣红的礼花、花灯、汤圆、月夜呢?谁会在寒冷的冬季不期盼春天呢?

  清早,就有人放鞭炮、放烟花,零零散散的,心想,元宵夜,应该是晚上燃放烟花爆竹,怎么还有早晨放的?忙碌了一天,觉得这十五的元宵节几近完美地接近尾声了,只等晚上的全家聚餐、大放烟花、到沃尔玛猜谜。早晨、中午,吃了汤圆、炸元宵,大红的灯笼高高挂在大厅的南北,这正月十五一过,元宵节一过,大家又会忙自己的事情、做各自的工作,吉祥欢快、养精蓄锐的中国年也就算结束了。

  在厨房忙碌的我,当把最后一道菜拨丝地瓜端上餐桌时,夜色已经包围了我,窗外一阵阵鞭炮齐鸣,我带着责怪的口吻对先生说,“人家一般的单位十五都放假,最低也是半天,就你忙,才回来,听听别人家早都吃完晚饭开始放鞭放炮放花了。都六点多了,就等你。”“那现在去放,还是吃完饭放?”“当然得吃完元宵放。”元宵夜,元宵夜,吃完了天更黑了,也正是大放特放烟花的时候。

  大约20分钟后,一家三口将家里剩的留的鞭炮、烟花、礼花,由于鞭炮是三千响的四挂,礼花一大一小两个,还有魔术弹、摇鞭、二踢脚等,我们三人要楼上楼下搬两趟。这会儿,左侧200米处已经烟花腾空、五彩绽放,腾空成霞。我和爱人把最大的鹏程万里摆在门口小路上,先生就像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子,先点燃四挂鞭炮,一阵噼噼啪啪的脆响,令我心头激荡。依次点燃的鞭炮炸响后一地的红叶,先生在红叶中似乎焕发了青春,我的脑海里感觉到这团团簇簇的春红,仿佛是春天的红花飘散在我的眼前我的脚下,我心里十分快乐:鞭炮一响,合家运畅,爆竹一响,人人安康!爆竹声刚刚落地,爱人便把硕大的一个人都抱不过来的“鹏程万里”的礼花拖到离我六七米远处点燃,那清清的水滴、五彩的谷穗、十色的花蕾、千变万化的早想各异的花色,我几乎陶醉:我的孩子,一定不要辜负家人的期盼、社会的培养,一定要服务社会、实现价值、鹏程万里啊!我一边祈祷一边欣赏着这126响载着我心愿、系着我万千情怀的“鹏程万里”,一声声炸响,一串串直冲云霄的礼花,一束束绽放耀眼的美景,令我忘情。左右的邻居们有的点放有的观看,大家都陶醉在元宵夜这节日的气氛中。我记起了大年三十的鞭炮和大年初一的开门红礼炮,这烟花,就是生活,就是美丽,就是快乐。就象征着我们生活的美好的春天就要来了。

  看到天上的夜幕黑漆漆,皎洁的圆月光灿灿,真可谓是“天上的皓月高悬,人间的彩灯万盏”,这皓月一颗,光照万人万物大世界;这彩灯亿盏万盏,祝福着天下善良、勤劳、智慧的人们,一年顺意、安康吉祥、快乐腾达。这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花的心天,在爆竹声中、在烟花亮处,无不带着祝愿、憧憬、希望和美好的梦想,从人家到天堂,从大地到夜空,从手里到心间,从一个到无数,从严冬到暖春。

  猛然间,我想起了妹妹约我元宵夜去伊通河边看市政府燃放的礼花,我当时就决定不去伊通河边,现在已经不是小时候困难得买不起烟花爆竹,看不到礼花绽放的时候了,我要看我们自己的烟花、礼花,我要点燃我们小区自家门口的幸福花束,让我的家礼花五彩、缤纷绽放。我要在家赏月,在家门口接福接春接好运,我要在家里回味那曾经的十五、从前的亲情、过去的快乐、今天的美好、未来的梦想。给自己一个空间,把人生的几个难以忘怀的十五元宵夜静静地回忆、悄悄地升华、慢慢地写在、挂在心天上。

  小时候很少有钱能够买得起很多爆竹,烟花更是想都不敢想,因为那时就没有现在的烟花、礼花,挣56元钱3七口之家的爸爸,虽然讲究得过年要给家里孩子买鞭炮,但绝没有一点钱奢侈地买烟花和其他的爆竹。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和资格在人民广场这个长春是唯一的市中心燃放烟花。

  我在六七岁时,一年的十五元宵节,下午爸爸就告诉我和哥哥姐姐们,今晚有焰火。我们期待着。快到六点了,爸爸给我穿上他平时上班才舍得穿的黄大衣,带好棉帽子和棉手套,告诉哥哥姐姐们也各自武装好自己,免得冻感冒。差几分钟时,爸爸拿来梯子,把我们几个挨个送到房上,我则是被最后一个拽上房的,上边有哥哥拽我的手,后边有爸爸的托起抚送,这样我还不用在上边等很久。现在想起来,爸爸真是慈爱到家了,对我的好,令我热泪盈眶。一会儿,我家西北方向便礼花绽放,那咚咚的响声,使多少人心潮澎湃,使多少人欢呼雀跃,使多少人夜不能寐。礼花在夜空中绽放大约十分钟,绝没有半个小时,但周围邻居大人孩子的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喝彩不断。那时的礼花,绝没有现在的大、好看,也没有现在的响。现在的礼花花型种类可以说是如繁花似锦、奢华似金、流光似火。下来时,几乎是爸爸抱下来的,我的鼻子尖和颧骨被冻得冰凉,赶紧回屋里暖和。因为一会还要拎着灯笼和小朋友捡蔫的炮仗,扒了后好刺花玩。那情景、那花团、那点了几次也点不着只好弄了蜡头点花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一直令我难以忘怀。我一直梦想,等我长大,一定买很多很多的小鞭儿,把捻拔掉,都从中间折断,倒出黑药,一大推一起点燃,那就是很大的烟花、很美的花团。等再过元宵节,我就把月亮钩下来,把我的小灯笼和月亮连上,灯笼就会被力大无比的月亮牵上夜空,这样,天上夜空里就有两个月亮了,那个一动一动的有着火苗的月亮就是我的。我一直梦想着。

  还有一年,就是上大学期间,那一年的中国女排三连冠,整个校园沸腾了,整个的街道、夜空沸腾了。那不平静的夜晚在大家离开了电视机后,奔走相告、欢呼庆祝,令周围的空气都颤抖。不知不觉地和着人流来到大街上,一队队的人流,一排排的队伍,自发的庆祝在夜晚竟规模庞大,而不知道何时大家手里多了一个个点燃的木头棍子、条扫,不只是女排万岁、女排光荣的欢呼声响彻了云霄,还是无数的火把点燃了夜空,我们的心膨胀、血脉膨胀,我们真挚的爱国热情、一腔热血,燃烧了天上的星星,比那人为燃放的礼花还高涨、炫丽、多情,仿佛妩媚的春花,在祖国大地的一角欢快地盛开。路上的街灯不多、车灯很少,但我们的火把,就似十五的礼花,就像满天的花灯,就似耀眼的燃烧心灵的五彩的焰火,这焰火含着一种特殊的情愫:为国争光,我们光荣自豪!火把仿佛与夜色里的繁星、明月相交相融,仿佛与我们的热情和闪光的青春、祖国的荣誉紧紧相连、升华。我记得,这一夜,我们都下半夜才走回学校,才进入香甜的梦境。那一夜的火把,将时时让我与元宵节的烟花、礼花媲美,不用说,这特殊的火把,赛过绽放的礼花,胜过娇艳的春花。

  我边走边看,边欣赏边评价,一会儿是吉林大学家属楼方向的绽放,一阵阵繁星满天,梨花带雨,圣水滴滴,观音普照;一会儿是修正药业、君忆酒店方向的炸响,金龙狂舞,银鸽展翅,五彩缤纷,斑斓耀眼;一会儿是高薪开发区管委会方向的菊花绽放、玫瑰相约,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啊,浪漫的世界、烟花的世界、快乐的世界、幸福的世界,迎接春天的世界,期盼春光的不眠之夜。我追寻找礼花绽放的地儿,快乐地像个小孩子,我感觉到我此刻就像是年轻人,我的春天在心底一点点膨胀再膨胀,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请让我们点燃烟花,请绽放我们生命中的绚丽!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离家不远、一街之隔得沃尔玛超市,节日的气氛十分浓烈,但遗憾的是今年却没有灯谜竞猜,我不免揣测,老总换了?要么是不懂经营的人来了?怎么这点儿文化的味道都没了,难怪我们的`国学大师一再强调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要增强文化自信!龙的传人竟然不使用龙文化。离情人节还有一阵子,却把情人节的理念、宣传夸张地彰显,闹吧,不懂人心的什么沃尔玛,早晚败在这些充满铜臭、没有文化底蕴的人手里。扫兴的我再不浏览商品,闷闷地出了门。连续几年,沃尔玛都有猜谜,我曾经还中奖得了勺子杯子等奖品,这才叫庆贺元宵节,卖汤圆、猜灯谜、放烟花嘛!奖品虽廉,但令人兴奋、愉悦。心想,长春百货大楼一定有,天太冷,还是不去了。其实,就是去,猜中了也就是个过程,绝不是奔什么大奖的。因为我的目的是迎接春天,让自己快乐地在缕缕春风中快乐。不猜也罢,明年再来!

  元宵节的热闹气氛还没有过去,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在马路上穿行,多数是徒步、观赏、看花的。我不由得又是一阵骄傲。老公一直牵着我的手,我们走在路上,说着哪个花色好看哪个哪个形状美丽,我们已是年年这样、次次这样,除非是出差,否则两个人一定是晚上放花、观花、赏花、评花。这时,就听先生说:我们都五十了,你今年又买了那么多爆竹和花,明年孩子也不一定在家,就少买点意思意思吧。我摇着他的手,坚定地说,不行,过年必须多放花放炮,其实我也知道这既不环保、不安全,还浪费,但中国年中国人的民俗必须继续,我强词夺理地声称是捍卫民族文化。我不但要买还要放还要看,放花放炮一年吉祥,一年安康,一年顺畅!我必须要买要放。先生看我执拗地像个小孩,不再说什么了。

  我们默默地走着,我不禁细细想想,终于,我明白了我对元宵节放花放炮的情结:那是我的青春我的春天啊。那里有我的浪漫我的事情画意,有我的心愿和梦啊。因为我还没有老,我的春天刚刚来临,我要用礼炮、烟花,迎接我们美好生活的春天啊!

  让我们美好的春天快些来吧,我们将这春天装扮得更加烂漫、多姿、多彩!

  元宵节的传统散文【2】

  感觉才刚刚过完了大年,转瞬虎年的元宵节就已经到了眼前。不由自主地关于这个民俗节日的一些思绪就从我的脑海中涌现出来。

  在我的记忆中,这个节日在我的家乡是仅次于大年的节日了。自打我懂事时起,家乡父老一直都用自己所能给出的相当隆重的方式去度过这个节日。

  老实说,我小时候并没有听父母和周围的人讲过元宵节的来历,他们根本也不称其为元宵节,而是直接叫正月十五或者灯节。也没见过更没吃过什么元宵,只是吃着与过年那天差不多的上好饭菜罢了。

  那一天天还没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高高的灯笼竿上就已经挂上了各式各样自己手工做的灯笼。一般都是将活的拳头粗的湿杨木砍削掉浑身细小的却伸展着的枝杈,被留下的树梢部分那些枝杈上,细密有序地贴着用绿纸剪的树叶子和用各色彩纸折迭的花朵儿,立在院子里就是灯笼竿儿,在蓝天白雪的映衬下煞是好看。在树梢儿向主干过渡的地方,钉着一个特别的三角架,在没树立起来时已将长长的灯笼线拴结好了,等升和降灯笼的时候,根据滑轮的原理只要轻轻地上下拉动就可以了。

  家家户户真是比赛一样地做那只过节的灯笼啊,据说灯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主人家运气的兴衰呢。到了十五的晚上,站在村头的路上举目望去,黑蓝的天空下,整个村子的上方,明明灭灭晃晃悠悠的到处都是点起来的灯笼,已然一片灯笼的海洋。虽然不能达到灯如昼的效果,却也吓退了三分黑暗。

  这一天夜里,每家的灯笼都是要亮通宵的,为此,中途不知道要用专人换几次蜡烛呢。如果是遇到风大的时候,还要时不时地出去看看灯是否被风吹灭或者是否风吹倒了火苗而烧坏了灯笼纸,当然更怕引起火灾。

  记忆中我家的灯笼都是父亲亲手做的,用高粱杆扎框,糊上白纸或红纸,母亲则用剪子剪出来福字贴在上面,之后,父亲会用一根鹅毛翎儿蘸上柴油一点点地涂抹到灯笼纸上。做过这样处理的灯笼,里面不点燃蜡烛时,都是透亮的了,黑夜在里面点上蜡烛,那真叫贼亮贼亮的啊。

  十五前夕,父亲和别人家的男人一样,还会做两个冰灯放在大门口的两侧。就是用那种叫做喂多箩的铁水桶,装满水拿到冰天雪地里去冻,等桶里的水冻结到约巴掌厚的时候,就将它里面尚未冻结的那些多余的水倒出去,再拿到屋子里来稍微缓一下,然后将桶倒过来轻轻地拍几下,就能倒出一个几乎跟喂多箩同样大小的透明的冰桶来。天黑以后,小心地将冻好的冰桶拿到大门口,先放在固定的地方,稳当地坐下,再将一根蜡烛坐在桶底的铁片儿上点燃,这就是冰灯啦。我想,后来省城哈尔滨的冰灯雕塑家们是不是受过了这样的启发,才生出来的灵感呢?

  我和小朋友们,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依然不减过年的兴致,大多挑着用玻璃罐头瓶子做的灯笼,像游神一样到处疯跑,直到半夜里困急了,才跑回家钻进被窝呼呼大睡。

  正月十五这天晚上,除了要在自己家院子里挂灯笼,还要给故去的亲人送灯,说是如果那天坟头不亮灯,在阴间也会憋屈一年呢。我小时候,村里无论是年老的年少的,只要死了,都会被埋在村子周围的山坡上,我们对谁家的谁埋在什么地方了,几乎都达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所以,当十五的夜里站在院子里看到山上哪里亮起来小小的灯光,就知道谁家送过灯了。我不知道坟包里那些过世的人是不是真的看到了亲人送去的光明,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真的亮堂了一年,反正活着的村人却看到谁家送过灯了。虽然送灯已是成了自然的一个习惯,可如果赶上大风雪了,谁家也不敢冒着着火的危险去坟地送灯。活着的大人们,会对着冥冥中的亲人们惋惜地倾诉说,怕失火,也只好委屈你们了。一般的去送灯,都要好几个人结伴去。我很不懂,既然是给亲人送灯,为什么还会害怕呢?亲人怎么会伤害亲人呢?反过来说,既然变了鬼,就会令人害怕,那就应该算不上亲人了嘛。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父亲做得最好,他总是一个人去给几个故去的长辈送十五的夜灯。他说,就算真的有鬼,也要不了不该死的人的命。

  一旦赶上正月十五这天阴天或者下雪,父亲就会对母亲说,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灯啊。我听了会认真地回想一下上年过八月十五那天是阴还是晴,结果还真准确,我就追问父亲为什么会这样,他则诚实地说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老辈子人都这样说,又经过他亲自验证过。这个规律自打我听父亲讲过之后,年年去验证,几乎屡试不爽,可至于其中的道理,我却始终一窍不通,我想气象学家也许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吧?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正月十五这天天黑前,姑娘媳妇们都要到那种结着明晃晃滑溜溜明冰的井台上或河面上去打几个滚儿,据说这样滚过了能够长得越来越顺溜漂亮。我一次也没去滚过,我不信那个。村里的同伴到现在还会调侃说,也许这就是长到现在你也没漂亮起来的原因之一呢。我则笑说,即使再倒退回童年,我也不去打那个滚儿,我就把漂亮都让给同胞们吧。

  凡此种种,我脑子里灌输的概念都是正月十五灯节,直到上学读书我才渐渐地知道了正月十五这天还叫做元宵节,甚至后来我又从书中读到了下面这样一个关于元宵节来历的美丽传说。

  汉武帝有个善良又风趣名叫东方朔宠臣,有一年的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问明她为什么要自杀。

  原来,这个名叫元宵的宫女,从进宫那天起,就再没和双亲及妹妹见过面。每逢过年的时候就倍加思念家中亲人,却终不得回家一次。颇受煎熬的她,认为还不如一死了之了。东方朔听了,非常同情她的苦楚,向她保证说一定帮助她想办法和家人见面。

  主意一定,东方朔来到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卦摊儿。众多占卜的人得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长安城里顿时发起了一阵紧似一阵的大恐慌。

  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烧长安城。既承父老求情,我就把抄录的偈语送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来想想办法。”说完,他扔下一张红帖儿便扬长而去。

  老百姓赶紧抓起红帖儿,跑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帖子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他大惊失色,连忙请来东方朔想应对办法。东方朔假装想了想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了,十分高兴,迅速传旨如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六日这天,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如织,非常热闹。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来了。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忍不住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熟悉的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

  如此地热闹了一夜,长安城却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奉火神君,正月十六则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那个叫元宵的宫女做的汤圆最好吃,人们就把汤圆叫做元宵,而正月十五这天也被叫做元宵节了。

  带着这个美丽的传说,直到我参加了工作,才有幸吃到了传说中的元宵。

  天增岁月人增寿,过着一个个日子,也过着日子里面的那些个节日,我就经常地想,我们的前辈们的确是够聪慧的,因为,所有的日子都是一样没讲究的如白开水般的日子,也就没有了那些节日,当然就少了很多情趣和热闹。既然日子怎么过都是过,那么我们当然没有理由不去快乐地过,毕竟人生就只有这么短暂的一次。

  我喜欢我们的民俗节日,当然也不会不喜欢元宵节了。所以,我还要快乐地祝读者朋友们,元宵快乐。

  元宵节的传统散文【3】

  很小就知道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个传统节日,但从小到大,也没有体会到正月十五这个“闹”。小的时候,生活艰苦,城里人不太注重过元宵节,到正月十五了,家家户户买些元宵回来,或清水煮着吃,或过油炸着吃。条件好些的家庭,还有春节剩的年货,都拿出来,做几道好菜,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说是过节,但在幼小的意中心里,就是告别。告别节日,向春节说再见。

  过了十五,一切就恢复正常了。所谓恢复正常,下乡回家过年的哥哥姐姐们要返乡了,大鱼大肉欢呼雀跃的日子亦告一段落了。生活又要恢复到平常了,一年一个全家相聚的春节结束了。所以每年正月十五这个元宵节,与其是一个值得庆贺的节日,不如说是又一次告别的开始,离别的意味非常浓重。大家虽然彼此心照不宣,并极力回避即将离别的话题,但那份悲伤,在语调低沉的交谈中,还是有迹可循的。所以说,小时候的元宵节,对意中来说,是伤痛,是所以节日中最不乐意过的一个节日。

  生活条件差一些的人家,那就只是在平常菜饭之上,加些元宵。虽然平淡了些,但也少了刻意隐藏的悲伤。

  为春节准备的鞭炮基本告罄,就是有,也就是三五个二踢脚,四五个炮打灯而已。所以,吸引孩子们的玩意不多。不过晚饭过后,孩子们还会人手一个自行制作的灯笼,或玻璃罐头瓶做的,或红纸糊的,不论什么样式的,里面都燃一支蜡烛,用根棍挑着,四处乱照,尤其是阴暗的角落,嘴里还不停地反复念叨:“照,照,照毛虫,照的毛虫脑袋疼。”据说这样一照,一年不生虫子。这,应该是元宵节唯一的乐趣、“闹”吧?

  后来从大人的嘴中了解到,正月十五在农村,那可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舞龙灯、跳秧歌、办灯会、唱大戏,节目繁多,一连三五天不停,热闹非凡,那才称得上一个“闹”字。虽然羡慕、向往,但因为没有置身其中,无法体会到那个闹,也就随遇而安地过起比较安静的元宵节。

  说到元宵节,就不能不说说元宵。那个时候的元宵,品种单一,样式单一,圆的,白的,没有包装,都是散着卖,人们只能到饭店购买。每到元宵节,各个饭店提前就会集中人力物力,大量生产元宵,供市民购买。

  意中多次购买元宵,并有幸亲眼观看过元宵的制作过程。所谓制作元宵,就是把切成方块的元宵馅放到装满面粉(黏米粉)的容器中不停地骨碌,随着转动,元宵馅就蘸满了面粉,那就是元宵了。好一些的元宵,沾上一些面粉,薄薄的一层皮,吃起来馅大皮薄;次一些的,面粉裹了一层又一层,一口咬不到馅。甚至人们在享用元宵的时候,经常吃到没有馅的元宵,挺沮丧的。但不要埋怨,那绝不是造假。那个年代还没有造假一说。之所以能够出现“假元宵”,那系个别面粉在滚动过程中粘在一起形成了面疙瘩,被当做元宵买回来了,纯属制作工艺原因。

  小的时候没有吃过汤圆,甚至到挺大了才听说过汤圆这种食物,与元宵一样是元宵节专属食品。后来经常吃汤圆,觉得比元宵好吃,最起码个个都有馅,再后来了解了汤圆制作工艺,才知道汤圆之所以个个有馅,是一个一个似包饺子般把馅包进去的,当然不可能没馅。

  现在元宵节,意中依然选择汤圆,与有没有馅关系不大,与汤圆柔软爽滑有关。现在的人们,置身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劳心劳神的,偶然闲暇,谁不希冀多一些熨帖、宽慰呢?

  汤圆好,现今汤圆的馅更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而且,汤圆已经成了大众家常食品,常年在超市销售。

  汤圆有诸般好处,但意中没有听说过谁人炸着吃汤圆。这应该是汤圆逊于元宵的地方吧?小时候过元宵节,稍微讲究些的人家,都会特意炸些元宵吃。炸元宵可是个技术活,随着油温攀升,元宵在油锅里逐渐加热、膨胀,有些包裹不严实的元宵馅就会从炸开的口子迸溅出来,高温下的糖稀,沾上肢体,就是严重的烫伤。所以,每年元宵节都会发生炸元宵烫伤人的事,但人们年年依然冒险炸着吃,美味的诱惑无穷啊。故人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真的很有道理呀。

  现在过元宵节,虽然国家唯一没有把正月十五这个民俗节日列入公休日,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亦呈现攀升趋势,各种庆祝形式层出不穷,可称得上一个“闹”字。

  闹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消费。商家造势宣传,市民跟风抢购。这个抢购不仅限于食品,甚至食品已经被某些人剔除了抢购这个行列,而把目光投向了衣饰,还有奢侈品,甚或文玩等物品。国人已经把过去过年过节抢购食品的习俗延续并转到抢购其它商品上来。意中虽然不在这个行列,且永远也不会进入这个行列,但并不排斥这样的抢购与消费。当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攀升之后,总要给个由头让人们痛痛快快体验一下消费后的满足感,并由此而带来的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利用闹元宵这个节日,不是很好吗?

  闹的形式之二,就是燃放烟花。现在元宵节燃放烟花,已经逐步从个人行为向法人行为转移。尤其是那些民营企业,效益好的,今年想更好;效益差的,今年想翻身。所以,面临烟花燃放时限的最后一天,就会在通衢大街上,燃放那些个头超大的烟花炮竹。那礼花达到的高度,绽开的大小,耀眼的程度,丝毫不逊于专业礼炮燃放的效果。当然了,人民币也是大大的。要的就是一个抢眼、就是一个惊艳。而且,这个势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一些繁华商业区,元宵节这一天,经常因为人们在大街上燃放烟花而阻塞交通的事情时有发生。但人们不再因为拥堵而烦恼,反倒驻足观看,喜欢的就是这个闹;

  闹的形式之三,是政府组织的庆祝节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政府转变观念,亦把与民同乐的观念植入工作之中。所以,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组织个花车、秧歌队、舞龙灯、办灯会等传统节目,甚至是过去城市所没有的喜庆节目,都在经过精炼之后请进了城,一同闹元宵。

  随着元宵、汤圆愈做愈精,人们的生活亦会愈来愈精致。意中以为,这是所有人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