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时间:2022-07-04 14:50:30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精选2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女儿包饺子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精选25篇)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1

  有好久了,都没有给女儿包饺子吃,难得今天清闲,就去买来新鲜的韭菜,坐在院子里听着树上鸟儿唧唧喳喳的疯闹,细心地捡洗着韭菜。女儿乐坏了,饺子是她的最爱,她飞快去地下室收了新鲜的鸡蛋。高兴地说:“妈妈,那只花母鸡正在下蛋,我把它轰了起来,它还想啄我呢。”我朝女儿笑了笑,女儿闭上小眼睛对我做了个鬼脸,然后神秘地说:“妈妈,给你商量个事,今天我和面。”我笑着说:“可以呀,就是一定要和好,不能像上次和的太软了。”女儿立刻来了句:“当然了,肯定是一次比一次和的好了。” 于是我和女儿分工合作,我炒好鸡蛋,切好韭菜,细心地加入味精、白糖、调料、精盐,又滴了几滴小磨香油,认真地搅拌着,女儿用力地吸了一下鼻子说:“妈妈,真香。”还真不错,面粉在女儿灵巧的小手下逐渐变成了光洁的面团,我夸了一句:“和的真好。”女儿立刻飘飘然起来:“那是,也不看看是谁家的丫头。”我笑着说:“臭美吧。”

  开始包饺子了,女儿从两三岁时起就是我的好帮手,一直帮我擀饺子皮,现在早已是轻车熟路,不在话下。女儿擀,我包。我细心地把饺子包成女儿喜欢的弯弯的月亮,女儿立马说:“妈妈,你怎么没有一点创意呀?老是包月亮饺子。今天我要吃太阳饺子,还要吃鱼饺子。”要在平时忙的话,我会呵斥女儿麻烦,但今天心情不错,就说:“好,就给你包太阳饺子和鱼饺子。”于是我把月亮饺子的两个角朝反方向捏在一起,就成了圆圆的太阳,把饺子用两个手指捏来捏去,就成了可爱的小鱼儿,女儿看着案板上越来越多的太阳和小鱼儿,兴奋地说:“妈妈,咱们家冬天太冷了,咱们以后就多吃太阳饺子,冬天就不怕冷了。”我不认识地看着九岁的丫头,她接着说:“今天的鱼饺子不给爸爸吃,他今年可是没去钓一条鱼,还老和你争电脑。”我笑着用面手点了一下丫头的额头说:“小脑瓜里都想些啥呀”。女儿立刻让“咯咯咯”的笑声感染了院子里树上的鸟儿和地上觅食的鸡。 饺子熟了,女儿立刻扯着嗓子喊:“爸爸,开饭了,有太阳饺子和鱼饺子吃。”我心里骂她:“表里不一的家伙。”女儿给他爸爸端了一碗,她爸爸依然沉迷在游戏之中。 我和女儿开始吃饭了,女儿懂事地说:“妈妈,我们看奥运会吧。”说着熟练地选好频道,我和女儿就边看奥运边吃饺子,女儿说:“妈妈,今天的饺子特别好吃。”看着女儿那快乐的笑容,我一时很是感慨,其实还是一样的饺子,只不过换了个形状,就让女儿这么兴奋,这就是那个小时让我焦头烂额的小不点,怎么一眨眼间就长大懂事了。我忽然有点醒悟了:其实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平淡的日子稍微改变一下心情和想法,一样可以过的精致而幸福的。女儿给我碗里夹了一个饺子说:“妈妈,送你一个太阳,温暖你所有的冬天。”我眼里立刻有一种湿湿的感觉,感受到了一种平淡而温暖的幸福。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2

  母亲家里,孩子们闹个不亦乐乎,天热的人心烦气躁,。母亲说:“中午包饺子吧。”我嫌天太热,心里是一万个不乐意,但还是笑着点了点头。女儿拿剪刀到平房上剪韭菜,母亲一遍遍对女儿示范:“这样剪啊,一手捉韭菜,一手拿剪刀,从根部剪。剪的时候要轻,要不刚浇过的韭菜就会连根都弄出来了。”女儿挎个篮子上平房剪了韭菜,我们就坐在院子里择,一根一跟择的很仔细。女儿把择好后的韭菜拿去洗时,才发现母亲家水管跟前那株小桐树苗,几天不见,爆出那么大的几片叶子,真的成了大大的桐叶伞。

  母亲拿洗净晾好的韭菜去切,刀有点钝,母亲切的很吃力。我要替母亲切,遭拒绝:“咱家的刀你没用惯,还是我切吧。”母亲切好了韭菜,虽然长短不一,不是很碎,但母亲很有成就感。母亲开始和面,说需要热水,我马上去烧,边烧边说:“妈,我在家和面都用凉水呢。”母亲说“凉水和的面包饺子不好吃。”母亲开始和面了,我发现母亲的手慢了许多,远没了我小时候的灵活样。我对母亲瞎指挥:“妈,你和一会面,就把和面的手放水里蘸一下再和,次数多了,和到最后就会三光:盆光,面光,手光。”母亲照我说的做,有点笨拙,但很开心。望着母亲微驼的背,总不相信,可不得不相信,母亲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

  母亲和好面,我拌好饺子馅,开始包了。孩子们跑来帮忙,被母亲拒绝。母亲对我说:“让娃子们都去耍吧,咱俩包就行,咱俩可以边包边说话。”于是,孩子们一窝蜂得到了释放,看电视的看电视,疯玩的疯玩。父亲在院子里忙碌着他永远也忙不完的琐碎活,不时大声制止孩子们爬高上低的危险行为。

  厨房里,母亲擀皮,我包。母亲说:“你看我擀的皮厚不厚,厚的话我可以再擀薄一点。”我连声对母亲说:“你擀的不厚不薄,包着正好。”母亲得到了肯定,很开心。我心里却酸酸的,一向强势、说一不二的母亲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在我们几个面前变得不自信了。母亲边擀饺子皮边向我絮叨:“前几天你表姨来了。”我“哦”了一声,母亲说:“我是不是已经对你说过这事了?”我急忙接话:“我表姨和谁来了,咋来的?”母亲一下子来了兴趣,把表姨来的事细细致致对我说了一遍。其实表姨来看母亲这事,母亲在我今天刚到家时已经对我说过了,母亲愿意絮叨,我就装着没听过。听母亲絮叨完,我对母亲说:“你和我爹没事时,也拿点东西去看看我表姨。”母亲很高兴:“就是嘛,不能老是让人家来看我,我也得去看看人家,这是礼数。”

  我把包好的饺子摆在家里勘称古董的调盘上,像小时候摆弄泥娃娃那么用心。母亲就那么絮叨着,我认真听着,不烦不燥,好像外面的天也不是那么热了。母亲絮叨够一个段落,我开始絮叨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成了我最好的听众,她觉得我所有的话都是对的,她支持我所有正确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甚至到了一种迷信的程度。总觉得母亲还很年轻,她聊起我小时候的趣事,恍惚就发生在昨天。她能记起每一个曾到过我家来的我的同学和朋友,能记起她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和模样。

  饺子终于包完了,我们像完成了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我和母亲长出一口气,看着排列整齐的饺子,相视一笑,特有成就感!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3

  “出门的饺子回家的面。”母亲不停的擀着面皮儿,“快的很,一会儿就好。”

  我是不大想让她忙的。年的味道还没有散尽,平常的生活也那么好,吃饺子已经不是什么诱人的事情了,况且也不希望一家人因我而忙。

  母亲捶了捶背,又把弄好的皮儿放到我身边,看看我已经包好了的饺子,高兴地说:“真是长大了!看,你包的饺子越来越好看了,小时候……”母亲独自悠悠的说道,忽然有些伤感,低声叹道:“看妈妈都有点供不上你了。”

  “妈,我给您捶捶背吧。”我轻轻地把她拉坐到椅子上,眼神禁不住落在母亲身上。我多久没有仔细的看母亲了:岁月的风霜无情地漂染了她浓密的黑发,时间的双手在母亲的额头悄悄地刻下一道道抹不去的印痕……往事历历,在时间丝线的穿引下,无数的记忆碎片连成了美丽的珍珠,不断的浮现在我眼前;岁月滴滴,在生活的调色下,和成朴素但动人的曲子扣响在我的心弦。

  在小的时候,我的确应该是一个调皮,不懂事的孩子,没想到现在变了个样子,母亲经常在爸爸面前怎样说,仿佛也在回忆一件有趣悦心的往事,神色平静。而我知道这是因为母亲多么的包容,把那些不快的东西像轻丝一样拂去。小的时候家里的条件是现在的人们无法用常理来想象的,就像二爷说的那样要数着米粒过日子,不到逢年过节是甭想改善生活的,对饺子的感情是一直要盼到春节才能终结的吧?那时的我总是嘴馋,一天不知道哪阵风刮到整天疯玩的我的耳朵里,说韭菜鸡蛋饺子好吃,我就闹着要母亲做给我吃。这当然是不合常规的要求,父亲不同意,而且气的举起巴掌要挥我。母亲赶忙拦着:“你打孩子干啥,谁不想能够吃上一顿香喷喷的饺子呢?”

  于是,东家一把韭菜,西家一个鸡蛋,母亲就这样为我东挪西凑的忙碌起来。当我吃完那仅有的一碗饺子时,她会心的笑了,抚摸着我毛茸茸的头说道:“孩子长大了就天天吃饺子,妈做给你吃。”

  时间的脚步一刻不停的奔跑着,母亲的饺子也越来越好吃了——薄薄的皮儿,鲜美的馅儿,型如月牙或状似元宝,素的荤的:母亲练就了一手包饺子的绝活。然而,有一种情丝在我心头总也挥之不去,那碗饺子是最好吃的。虽然朴素却含着母亲的宽容,我想。

  母亲又起身要擀皮儿了,我拿着皮儿,却没有办法走出对往事的回忆。

  外婆已经病了好几个月了,是去年的秋天吧。成熟的庄家都渴望着走向打谷场,而我的外婆却病了,是中风。

  不能看着农家人忙了一季子的收成都散落地中,当然更不能看到生病的外婆无人照料,大姨和母亲就轮换照顾。疲惫了白天的母亲从地里回来,草草地吃几口饭就守在外婆的床前。

  大雁还未来得及南飞,树叶还没来得及金黄,可外婆的病加深了:她不再认识我们,而且心情不好,总是无缘无故的生气,随意抽打触手可及的东西,她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劳累一天的母亲本应该好好的休息一下的,然而不能。看着外婆的情形,我看见母亲曾伤心的落泪,她何尝不心疼自己的母亲啊?

  有一天的深夜,我忽然听见厨房有声响,爸爸告诉我,原来是你妈在做饭。那时你外婆突然要吃饺子,你母亲就深更半夜的……母亲把饺子送到外婆的嘴边,看着她嘴角的笑容,小心的擦拭溢出的汁液。我想象着母亲的一举一动,这多么熟悉啊,我不就是她这样把我喂大的吗?

  出了新年,母亲就隔三差五的回小舅家去看望外婆。洗脏了的衣物,当然还要做那熟悉的饺子。你外婆吃饺子的时候是清醒的,有时会拉着我的手满意的笑……是夸奖,还是幸福?总之是一种他们才能够理解的深情。

  “愣着干什么?”母亲推推我。

  “哦”我一惊,“妈,我在想你包的饺子越来越好吃了。”

  “傻孩子,学会油嘴滑舌了。”母亲笑着说,继续的擀起了皮儿,动作明显轻快。

  我合上日记本,默默地回念记下的片段。夜色停泊在窗外,也滴进屋里,我的心浮起在这夜色的海洋里,不断的浮现出母亲她擀皮儿的情形,嘴角荡漾着微笑……

  一阵风悄然吹来,我仿佛闻到了一股饺子的香气,是母亲用无私的皮儿包裹真情的饺子才散发出的香味。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4

  昨天晚上母亲又打电话过来,催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家过年。我随手翻开墙上的日历,墙上的日历很久没有翻过了。而每年到这个时候母亲的电话就成了提醒过年的闹钟。

  从上大学开始,便独立在外生活。慢慢地淡忘了乡村的宁静,习惯了城市的喧嚣。人已经进入中年,早已经没有过年穿新衣、戴花帽、争着抢着放鞭炮的童趣。生活越来越富裕了,以前只有在过年时候才能吃上的饭菜,现在已经变为家常便饭。尽管如此,但我却一直念念不忘母亲过年包的饺子。

  我喜欢饺子,尤其钟情于母亲亲手包的饺子。不仅因为饺子象征着团圆、吉祥,更因为里面饱含着伟大的母爱。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家里只有爷爷、父亲、母亲三个人在生产队干活,年底的时候最多能分来百十块钱,这就是我家六口人一年的收入。虽然生活窘迫一些,但是因为自己还是孩子,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一到腊月,就盼望着过年,每天和小伙伴们唱着:“腊月二十四,写大字;腊月二十五,蒸馒头;腊月二十六,砍年肉;腊月二十七,杀年鸡;腊月二十八,贴窗花;腊月二十九,买好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其实在那个年代,很多都是梦想,过年的时候,父母能给买上一挂鞭炮,几根二踢脚,吃上一顿土豆占大部分的红烧肉,穿上一件母亲亲手裁剪的新棉袄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当时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每年三十晚上吃到母亲包的年夜饺子。母亲包的饺子,很讲究手工,皮薄馅大,还要包出很多褶子,每个饺子都像胖胖的小猪一样可爱。当时家乡有个风俗,每年的年夜饺子都要放枚硬币,谁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表示他来年一定特别顺利。因此那时候吃饺子,不仅是为了解馋,更为了能吃到那枚硬币。当时的条件,能吃上饺子的人家就表示已经不错了,只能解馋,不能解饱。每次吃饺子的时候,父母经常是吃上几个,就开始吃面条,而且对我们说吃面条是为了把肚子里吃饺子剩下的缝隙填满。

  我和弟弟当时不明白父母的心意,认为大人可能不爱吃饺子吧。我俩就比着吃,尤其是下决心要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可是等我们吃到最后按个数分完,谁也没有吃到硬币,我俩十分纳闷,明明看见母亲包进去的,我俩还相互瞒着对方各自做了记号的,怎么像孙猴子一样跑了呢?当时我俩还想会不会是掉到锅里了,等母亲把饺子汤盛上来时,我俩还在拼命地捞呀捞呀。直到开学的时候,我跟母亲要钱买铅笔,母亲从口袋里掏出那枚二分的硬币时,我终于明白了,其实母亲早已经吃到那枚硬币,但她想叫我们哥俩多吃一些饺子,始终没有说出来那个秘密。

  每年吃着母亲包的年夜的饺子,在母亲期盼的眼神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每年也都在延续着吃到包有硬币饺子的愿望。记得那是1987年的春节,我已经到高三了,再有一个学期我就要参加高考了。当时学校给我们毕业班只放了一周的假,腊月二十九才回到家,那时候生活条件改善多了,但母亲以前乌黑的头发也染上些许白霜,常年劳累的双手比以前更加粗糙了,但是母亲那灵巧的手艺没有变,包出的年夜饺子比以前更漂亮更好吃。家乡的习俗虽然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去考证,但是母亲却深信着,依然把一枚硬币放在饺子里,边包边叨念着:“你明年就要考大学了,最好咱家明年的好运都带给你,这个饺子你一定要吃到。” 其实说实话,一百个饺子里只有一枚硬币,还要全家四口人吃,概率是相当小的。我明白母亲的心愿,我也暗示着自己要吃到,那样母亲会更高兴。弟弟也已经长大了,不和小时候一样跟我比赛吃饺子了,看着母亲端上来的一盘盘饺子,全家人开始动起筷子,这时候母亲却从锅里专门给我盛了一碗。我还纳闷呢,难道这碗饺子和别的味道不一样吗?当我吃到第三个饺子,我的牙被咯个一下,我惊叫起来:“我吃到硬币了。”全家人都高兴地看着我,说:“明年你的运气肯定好,一定能考上大学。”我终于明白了母亲为什么要单独给我盛上了那碗饺子。

  吃着母亲包的饺子,我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吃着母亲包的饺子,我背着行囊远去他乡求学;吃着母亲包的饺子,我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成家立业。母亲的黑发早已霜白,粗糙的双手已经不再那么灵活,岁月的皱纹布满了曾经清秀的脸庞,但母亲依旧喜欢亲自动手给我们包饺子。我和弟弟都已经成家,并且都有了孩子,全家现在加起来有九口人,准备年夜饺子是很费功夫的,但每到这个时候,母亲总是自告奋勇,当别人还在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她悄悄走进厨房就忙活开了,我们大家都劝她先休息一会,她说自己眼睛不好,电视节目看不清楚,就先忙活着吧。家乡的习俗依旧延续,母亲每次都不会忘记往饺子里包上硬币,母亲还有个习惯,习惯给每个人盛上饺子,最后一个上桌吃饭。突然,我的小侄女喊道:“我吃到硬币了。”我们大家都很惊喜,可是隔了不久,全家每个人都吃到一枚硬币,我们十分纳闷。这时候,母亲说:“现在和过去不同了,饺子随便吃,我怕小孩们抢着吃饺子撑着,所以给每个人都包了硬币,全家每个人来年都交好运。”我恍然大悟,母亲可真是用心良苦。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5

  旧历(也称农历)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根据自然界力量变化规律的不断总结,制定了二十四个节气,而每一个节气都与农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旧历的最后一天午夜零点亥时与子时界定了辞旧迎新的时刻。更有意思的是,为了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还要吃一顿味美可口的饺子庆贺辞旧迎新,以烘托过旧历年的欢乐气氛。

  最初在旧历除夕吃的饺子还有另外的叫法,有的地方称扁食或娇耳。据说最早娇耳是我国东汉时期中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有一年冬天爆发瘟疫,一些穷苦百姓带着患病的身体,挨饿受冻,不少人耳朵被冻烂,为了早日让贫苦百姓治愈伤痛,于是,他叫上弟子们在南一陽一东关搭起一个临时的茅草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正式开张,向穷苦百姓免费治伤。

  张仲景制作的药方名曰:“祛寒娇耳汤”,他把能够驱寒的羊肉、辣椒和一些中药一起放在锅里煮,然后捞出再把它们剁碎,再用和好的面一皮包成耳朵形状放在锅里煮熟,每个伤者一碗汤两只娇耳,不想这些喝过这碗既好吃又能治病的药后,周身发一热,气血畅通,耳朵也变暖了,吃了一段时间,耳朵的冻伤竟然痊愈了。

  由于张仲景的奇特治疗方法药到病除,吸引了越来越的耳朵冻伤患者,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人们在庆祝旧历除夕,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效娇耳汤里面的耳朵摸样的耳朵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开始人们把它叫“饺耳,”后来人们又叫它“饺子,”也有人叫它“偏食,”在冬至和旧历初一吃煮食。自今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开棚向患病百姓舍药救人的崇高行为,在每年的冬至这一天仍有吃饺子的习俗。

  张仲景无疑是发明饺子的第一人,旧历除夕之夜,无论餐桌上制作多少道菜肴,那顿非同寻常的饺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历经千百年的兴盛,人们举一反三,由最初单一的药用功效演变成品种繁多,味美可口的饮食佳品。在东北较有名气的要数“老边儿饺子”最受人们的青睐,虽然在制作上较为繁琐,但食用起来远远胜过其它种类的饺子;首先选料要选肥瘦适中的猪肉,然后将猪肉清洗后剁碎上锅爆炒,待炒熟后,调馅时加葱姜沫少许,再放适量老汤(猪肉汤。)和农家大酱,附加的蔬菜一定是酸菜(自家腌制的酸白菜,在华北及东北是冬季里最常见的菜,俗称酸菜。),否则就不能算是地道的老边儿饺子。

  旧历除夕吃饺子,还有另外一种寓意,因为是相交于亥时离去子时来临之间,所以,人们又把吃娇耳或扁食称作饺子,意为交子之意。这是一个极端复杂的时刻,每一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感受,亥时的离去注定了我们又增长了一岁,在人生的旅途中逐渐成熟,又老去一年,虽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也会让我们产生许许多多的惆怅,而新一年的开始,会给我们展现一幅洁白的生活画卷,热一爱一生活的人,由于平时刻苦磨练,胸有成竹,描绘的画卷不仅自己满意,众人也会满意;对生活倦怠的人,往往不思进取,总想投机取巧,平时不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怎能画出美丽又耐人寻味的画卷。画错了尽管经过涂改也难免会留下斑斑污点,有时我们不愿意去面对,可又觉得十分的无奈,只要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垫底,我想,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能克服,都能战胜!

  记得年少时的旧历除夕的饺子都是吃着母亲一亲手制作的老边儿饺子,有时也吃母亲在中秋时晾晒的干芹菜馅的饺子,虽然颜色不是很绿,那芹菜的鲜香依然犹存。现在好了,无论你随意走进哪家超市或菜市场,琳琅满目的反季节蔬菜把我们的餐桌装扮得异彩纷呈,为了让寻常百姓都能吃上评价的蔬菜,为抑制价格上涨各地一党一政部门还进行调控、补贴。

  旧历除夕的饺子,是国人最不寻常的饮食。在外奔波的游子无论远近都要回家同亲人一团一圆,这亲情的相聚往往还表现在一家人围在桌前一起包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在阵阵劈啪作响的鞭炮声中辞旧迎新;从锅里捞出热气腾腾的饺子,那是全家人最惬意、最温馨的时刻。

  时下,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中国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人选择到国外去过年,城市和乡村的一些家庭在旧历除夕这一天选择在酒店度过,虽然省去了辛苦的劳作,但总觉得缺失了许多旧历除夕的美好意境。

  由于久居城市多年,每当旧历除夕来临,都会在我内心深处掀起尘封已久的涟漪,一闭上眼睛,年少时的故乡小村的影子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浮现在眼前;小村的旧历除夕时而会飘着雪花儿,不知为什么,没有了往日的鸡鸣狗吠,只有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童身影搅动着小山村的宁静,院落里一盏盏高高悬挂的红灯笼,把小院里的积雪辉映得红光四溢……我仿佛看见母亲为全家人制作的满桌子的丰盛菜肴和那香香的旧历除夕的饺子……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6

  有好久了,都没有给女儿包饺子吃,难得今天清闲,就去买来新鲜的韭菜,坐在院子里听着树上鸟儿唧唧喳喳的疯闹,细心地捡洗着韭菜。女儿乐坏了,饺子是她的最爱,她飞快去地下室收了新鲜的鸡蛋。高兴地说:“妈妈,那只花母鸡正在下蛋,我把它轰了起来,它还想啄我呢。”我朝女儿笑了笑,女儿闭上小眼睛对我做了个鬼脸,然后神秘地说:“妈妈,给你商量个事,今天我和面。”我笑着说:“可以呀,就是一定要和好,不能像上次和的太软了。”女儿立刻来了句:“当然了,肯定是一次比一次和的好了。” 于是我和女儿分工合作,我炒好鸡蛋,切好韭菜,细心地加入味精、白糖、调料、精盐,又滴了几滴小磨香油,认真地搅拌着,女儿用力地吸了一下鼻子说:“妈妈,真香。”还真不错,面粉在女儿灵巧的小手下逐渐变成了光洁的面团,我夸了一句:“和的真好。”女儿立刻飘飘然起来:“那是,也不看看是谁家的丫头。”我笑着说:“臭美吧。”

  开始包饺子了,女儿从两三岁时起就是我的好帮手,一直帮我擀饺子皮,现在早已是轻车熟路,不在话下。女儿擀,我包。我细心地把饺子包成女儿喜欢的弯弯的月亮,女儿立马说:“妈妈,你怎么没有一点创意呀?老是包月亮饺子。今天我要吃太阳饺子,还要吃鱼饺子。”要在平时忙的话,我会呵斥女儿麻烦,但今天心情不错,就说:“好,就给你包太阳饺子和鱼饺子。”于是我把月亮饺子的两个角朝反方向捏在一起,就成了圆圆的太阳,把饺子用两个手指捏来捏去,就成了可爱的小鱼儿,女儿看着案板上越来越多的太阳和小鱼儿,兴奋地说:“妈妈,咱们家冬天太冷了,咱们以后就多吃太阳饺子,冬天就不怕冷了。”我不认识地看着九岁的丫头,她接着说:“今天的鱼饺子不给爸爸吃,他今年可是没去钓一条鱼,还老和你争电脑。”我笑着用面手点了一下丫头的额头说:“小脑瓜里都想些啥呀”。女儿立刻让“咯咯咯”的笑声感染了院子里树上的鸟儿和地上觅食的鸡。 饺子熟了,女儿立刻扯着嗓子喊:“爸爸,开饭了,有太阳饺子和鱼饺子吃。”我心里骂她:“表里不一的家伙。”女儿给他爸爸端了一碗,她爸爸依然沉迷在游戏之中。 我和女儿开始吃饭了,女儿懂事地说:“妈妈,我们看奥运会吧。”说着熟练地选好频道,我和女儿就边看奥运边吃饺子,女儿说:“妈妈,今天的饺子特别好吃。”看着女儿那快乐的笑容,我一时很是感慨,其实还是一样的饺子,只不过换了个形状,就让女儿这么兴奋,这就是那个小时让我焦头烂额的小不点,怎么一眨眼间就长大懂事了。我忽然有点醒悟了:其实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平淡的日子稍微改变一下心情和想法,一样可以过的精致而幸福的。女儿给我碗里夹了一个饺子说:“妈妈,送你一个太阳,温暖你所有的冬天。”我眼里立刻有一种湿湿的感觉,感受到了一种平淡而温暖的幸福。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7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而,南方人主食大米,北方人擅长面食。

  老杨是南方人。小时候,因家里穷,只有轮到他们弟兄中谁生日那天早上,母亲才会吩咐父亲到镇上面店里买一斤挂面,清水下面,打打牙祭。

  老杨的爱人江燕是东北人,自从跟着老杨来到江南生活了三十多年,还是好东北的那一口面食,尤其是饺子。每星期都要亲手做一顿饺子吃。

  老杨经常调侃江燕是从小吃饺子长大的。可江燕说她小时候,东北农村大多数人家都穷,尽吃粗粮,难得吃饺子。就是吃饺子,也因没钱买肉,只能吃素菜馅的。大人们好说,可孩子们馋肉馅饺子。于是他们盼呀盼的,从年初盼到年尾,一年之中也就冬至、大年初一这两大年节,能吃上鲜肉饺子。尤其是大年初一早上的鲜肉饺子,特别让孩子们期待。

  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父亲哼着小调,站在锅台边剁肉,将手里的菜刀在砧板上剁出一连串热烈、欢快的节奏。母亲往大木盆里倒上面,加上适当的水,起劲地和面。大姐带着弟妹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边磕葵花籽边看着父母亲忙乎。

  为便于下饺子时能快速区分肉馅和素馅,按村里的习惯,肉馅的饺子边是带褶的,而素馅的饺子边是光边的。等所有的饺子都包完,都放在厨房的桌子上。然后守岁。半夜里放过鞭炮,一家人熄灯睡觉。等大年初一早晨醒来,下了饺子,可着劲吃,一个个吃得腰都弯不下来。

  有一年大年初一早上,母亲起床后刚走进厨房,立即惊叫起来:“我家的鲜肉饺子长腿了,跑了不少,却多出来一堆素馅饺子。”

  听到母亲的惊叫,孩子们纷纷跳出热被窝,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一起奔进厨房,一眼看去,明显发现桌上带褶的饺子少了许多,而光边的饺子却相应增加了不少。

  说是进了贼,那贼却没有将所有饺子全偷走,只是有选择地拿走一部分肉馅饺子。同时将自家带来的素馅饺子补上空缺。这就怪了,是谁干的呢?

  那时的农村人家,大多没有围墙。就是有,也是矮矮的土围墙,或者胡乱往地里栽些树枝、葵花杆等,用绳子编成简陋的篱笆。再找几块破木板钉扇墙门,用铁丝拧在土围墙或篱笆上。因为没什么可偷,厨房大多不上锁。因此有人如果想进入别人家的厨房,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抬腿就能进。

  冬天下雪,在东北是常事。放眼望去,屯子里家家户户屋顶上都戴着一顶厚厚的大雪帽,高高的柴禾堆上盖满了雪,好像一个个雪白光滑的大馒头。院子里外旧雪未化,新雪又罩上了。

  一家人大眼瞪小眼了一会,母亲在院子转了一圈,突然一拍脑门,说:“有了,我知道是我家的肉馅饺子跑谁家了。”说罢一个急转身,大步流星地往外就走。

  江燕一看有热闹可看,立即撒着小脚丫子,噼里啪啦地在雪地上紧撵母亲。

  昨夜下过雪,母女俩顺着院子里清晰可见的一溜陌生脚印,走出院子,拐上村道,穿过半个村子,来到村西头的老宋家院子,脚印戛然而止。母亲一把推开破旧的木门,径自走进黑乎乎的屋子里。只见宋家三个耳朵上都有冻疮的男孩子,正围着锅台,狼吞虎咽地抢吃热腾腾的肉馅饺子。他们那半瞎的母亲则蹲在地上,正往灶门里添柴禾。

  看到母亲破门而入,宋家大儿子做贼心虚,知道偷换饺子的事东窗事发了,顿时吓得呆若木鸡,楞站着,张着嘴,含着来不及咽下的饺子,惊恐地盯着母亲。

  江燕那年才七八岁,一跺脚,不管不顾地叫了起来:“好呀,宋大成,你还是三好学生呢,竟敢偷换我家的肉馅饺子!看我不到学校里吆喝去。”

  宋家老二吓得赶紧吐掉饺子皮,一猫腰就钻到了桌子底下。最小的孩子右手里紧抓一个饺子,连滚带爬地躲到了他的母亲身后。

  他们的母亲智商较低,听到有人进门,忙不迭地站起身,拍打着身上的柴禾屑,睁大了眼睛认了好一会,才高兴地跟母亲打招呼:“哎哟,二嫂。你这么早就来拜年啦?新年好哇!大家发财,大家发财!”

  母亲看看还穿着破旧甚至开花棉袄的三个半大孩子,看看他们的傻妈,看看一贫如洗的家,再扫了眼墙上挂着的男主人遗像,眼睛很快就湿润了。她把江燕拉到身后,长叹了口气,抬起右手擦了擦眼睛,尽量用温和的口吻对三个孩子说:“吃吧吃吧,侄子们。今天是大年初一,应该高高兴兴、乐乐呵呵的。你们都是好孩子,还知道给婶送点素饺子。”

  那大孩子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得满脸通红,当即含泪双膝跪地,弯腰叩头,说:“二婶,侄儿给您老人家叩头了。祝你全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母亲赶紧拉起孩子说:“免了免了。你们不够吃,还上我家去拿!”

  四十多年后的一个年底,老杨陪江燕到东北回娘家。从踏进熟悉的小山村那一刻起,岳母一家子为如何接待老杨这个“见过大世面的上海人”而发了愁。

  弟媳说:“好吃不过饺子。要不咱家包鲜肉香菇酸菜馅饺子吧?”

  江燕说:“别介,咱俩现在以素为主了,荤菜尽量少吃。干脆包道地的东北素馅饺子吧。”

  正说的热闹,隔壁走过来一个高个子男人,一进门就哈哈大笑着说:“小燕呐,可把你们给盼来了。”

  江燕仔细认了一下,失声叫道:“你就是村西头的宋大哥呀!三十多年没见了,你过得咋样啊?”

  宋大哥哈哈笑着,说:“我已经退休了。不教书了,整天陪外孙玩呢。前两年旧屋翻新,就搬到你弟弟家隔壁做邻居了。”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岳母指使江燕和弟媳烧水,下饺子。

  当老杨用筷子从大号彩碟里夹起一个晶莹如玉的饺子,在醋碟子里蘸了下,送进嘴里,嚼了几下,正要夸奖一下老岳母的手艺时突然楞住了:咦!说好包素馅饺子的,怎么吃出鲜肉来了呢?

  还没等老杨发表疑问,正在读高中的内侄连连说:“嗯,香!好吃,好吃。这鲜肉饺子太对我胃口了。”

  正在灶台上忙乎的弟媳笑了:“大儿,你上网上糊涂了。素馅的竟吃出鲜肉味来了。”

  老杨接口道:“他没说错。我吃的这饺子也是鲜肉的。”

  内弟问他媳妇:“你是不是还包了肉馅饺子?”

  弟媳回答得挺快:“没哇。”

  岳母纳闷了:“这饺子来的蹊跷,你们快别吃了。”

  话音未落,门外有人搭话了:“没事,趁热吃。吃出问题我负责!”紧接着,宋大哥夫妻俩抱着小外孙,在院子里跺掉皮靴上的雪泥,进到屋里,笑着对大家说:“我家的饺子早就吃好了。小外孙嫌鲜肉饺子吃腻了,哭闹着不肯吃。没办法,你嫂子就装了一盒鲜肉饺子,摸到你家的厨房里,换了一盒素馅饺子,才把宝贝外孙哄好。既然大侄子说我家的饺子香,老婆,赶紧回家再拿些来。”

  弟媳赶紧拉住宋大嫂的胳膊说:“别费事了,我儿子也吃不多。一盒子够他吃的了。”

  宋大嫂笑着说:“现在的人哪,鸡鸭鱼肉,敞开了吃,嘴都吃刁了,巴不得天天换着花样吃。每次进厨房做饭,可把我愁死了。”

  老岳母感慨万分:“唉,今非昔比,谁叫我们赶上了好辰光了呢?倒退四十年,吃顿肉馅饺子,那得是多大的事呀!小燕,还记得那年大年初一……”

  宋大哥哈哈大笑,赶紧打断了老岳母的感慨:“打住,二婶,打住!别哪壶不开偏提那壶,我还想给咱外孙留下好形象呢。”

  大家顿时哄堂大笑起来。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8

  明天是冬至,预示着白天慢慢变长,天地阳气开始渐渐变强。冬至,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雾霾天气笼罩了一切,心情也似乎受到了影响。去年冬至那天,阳光很好,天空很蓝,我很开心。记得那天早上开完会,我就和老王叔一起去村子督促土地确权的工作了。到中午11点多的时候,媛媛打电话告诉说:“亲爱的,灶上今天是饺子哦,回来早点。”挂完电话,我就立马告诉老王叔:“叔,灶上今天有饺子,咱弄完赶紧回吧。”叔也高兴地说:“好。”等我们回到单位的时候,大家已经开始在享用香喷喷的饺子了。来不及洗手,赶紧在延利的碗里扒拉了一个放进嘴里,“赶紧洗手去”她嗔怪着我,却又赶紧拿碗帮我盛饺子。再看看灶房,一整屋子的“厨娘”和“厨师”,大家都在展示着自己精湛的手艺。娟姐包的圆的,江妮姐包的月牙的,芹姐包的扇形的,还有大哥们包的“实习饺子”,虽然样子有点奇怪,不过吃起来还是不错的。大家手上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开着“不怀好意”的玩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的微笑,脸上、身上、发梢上沾的面粉却毫不在意。

  各式各样的饺子,煮在锅里,仿佛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饺子熟了,大家都是客气地推让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看的人直流口水。厨房里,饭厅里都是大家的欢声笑语。纵使嘴里填满了美味的饺子,也还是要恰当地发出笑声来回应此刻的“热闹”。我当时在想,要是“领导们”也来和大家一起包饺子,煮饺子,是不是一种更美的“风景”呢。对于平时比较“勤俭”的伙食,这一天的伙食只能用“幸福”来概括,在大家的心里依然对“组织者”充满了感激。“上下同心,全力以赴”的包饺子活动,让紧绷的工作节奏显得格外有意义,让生活和工作更多了一些温情和暖意。

  今年的冬至,虽然没有和大家在一起,但是能陪在宝贝的身边,为他做一碗冬至的饺子,心里满满的幸福感。不一样的境遇却是一样的“幸福”。早早准备好了肉馅,只等着冬至这天,买一些饺子皮就齐了。很小的时候对“饺子”总是充满了不一样的感情,每当家里来一些特别重要的客人时,妈妈就会包饺子。饺子在我的概念里只有特别的日子,招待特别的人才会吃。不是因为制作饺子的过程复杂,也不是因为没钱吃饺子,而是一份用心用情的真心相待难得。冬至这天吃饺子,也是有特别的意义。都说冬至这天,不吃饺子就会冻耳朵,是真的吗?为了不冻耳朵,每年冬至不管多忙,我都会吃饺子。

  心向阳光,自然生长。冬至了,亲爱的你,记得吃饺子。愿你的冬天不冷,充满阳光。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9

  初一的饺子

  五更天,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出锅,就盛在了一个大盘子里,摆在了方桌中间。每人面前再放个小盘儿,那是倒老陈醋和腊八蒜的,再滴几点儿小磨香油,顿时香味扑鼻。

  全家都坐好,但不能吃,要静静的等着。

  孩子们搀扶着我八十二的老娘,落了上座。娘双手合十,微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那是代表全家在敬天、敬地、敬神灵、敬祖宗呢!祷告保佑全家安康,日子红火,人丁兴旺……

  娘祷告完说:“吃吧,吃饺子吧!”

  我说:“娘,您先吃!”按规矩,老人要吃第一口的。

  娘高兴地夹了个饺子,放在了嘴里。

  全家都看着她吃。娘没有了牙,咀嚼了半天,竟从嘴里吐出个硬币来。

  “呀!呀!呀!您老真是好福气呀!”

  “鸿福齐天啊!”

  “钱途无量哇!”

  都说‘老换小’,真是一点都不假。娘头一口就吃出了“钱”,那可是大吉大利啊!娘兴奋得像个小孩子似的。

  我不知道真是娘吃出来了的,还是媳妇们哄娘高兴做的手脚,不过怎么说都是今年的好兆头啊!

  大家说着笑着,抢着吃“钱”。

  初一的饺子香,初一的饺子热,初一的饺子与平时的饺子截然不同,里面包裹着浓浓的年味儿哩!

  嘻嘻嘻!

  哈哈哈!

  呵呵呵……

  笑声穿过窗户,飞上兰天,在空中荡漾!

  这就是年味儿呀!

  初二的面

  吃面,由来已久。

  追根溯源,面食中的面条最早出自我国。其历史长达2000余年。“面条”的名称在宋代以后才出现。

  在我国春节吃面有很多讲究,俗话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实质是把“人之常情”“世间常理”物化在面食中了。

  小时候记得奶奶初二早早起来就开始和面。和面不用水的,先把打鸡蛋打在碗里,按每人一个鸡蛋计算。奶奶说“一个人吃不了一个鸡蛋和得面”,我不信,看着奶奶和面,一小碗鸡蛋竟能和出一大块面来。和好了面,盖上笼布,让面醒着。

  捅开火,坐上锅,倒了油,葱花鸡蛋打卤,喷儿喷儿香!

  醒好的面柔软而光滑,撒上补面,用枣木擀杖擀。擀一圈撒一层补面,直擀得那面比擀杖还长,才把面皮折叠起来,拿起菜刀,在缸边正蹭几下,反蹭几下,开始切面。

  切面是最讲究的,切得面宽窄要匀,不能连刀,越长越好。奶奶说“面条儿就是钱串子,面越长今年挣得钱越多;面越长,就能把好运缠得牢牢地跑不了;面越长,财源就会滚滚而来;面越长……”奶奶唠唠叨叨的,都是吉利话。

  我不信,奶奶用眼瞅我:“不能瞎说打锅话,这都是俺奶奶传下来的……”

  面捞出来,过清水,上碗浇卤,一家人围着桌子“吱溜吱溜”地吸着那不到头的面条儿,爷爷端着大海碗,侧着耳朵听,好像是哗啦哗啦的元宝声……

  奶奶把擀面条儿的技术传给了娘,娘又传给了她的儿媳俺的妻。

  今天一大早就听见嘀嘀咕咕的说话声,原来是老伴儿在厨房里教年前进门的儿媳擀面条儿呢……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10

  每年冬至这天,家乡的习俗就是一定要包顿饺子吃,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老百姓一直都在流传“过了冬至就交九了,一定要穿暖和哦,家家户户定要吃水饺。”今年的冬至就要到了,不禁让我想起家里每年过冬至包饺子吃的情景。

  父母在世时,每年冬至这一天,妈妈早早的起床,把包饺子的面放点盐,先和好,那样擀出的饺子皮特筋道,妈妈在把自家种的大白菜,洋葱洗干净,晾晾水气,然后开始剁肉馅,那时也没有绞肉机,一大家十几口子人的饺子馅全靠妈妈手剁,妈妈很有耐心,总是把肉馅剁的细细的,然后把菜剁好后,拌在一起,放上花椒粉,滴上几滴酱油,再倒点熟油,颜色黄亮,闻着都好香。在我的记忆力里,那时生活条件都不好,很少吃肉,最盼望的就是过节,因为过节家里才能吃上肉。

  紧接着,妈妈和姐姐就开始包饺子了,她们包的饺子都直直的站在那里,我在家是老小,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啥也不想学,手又笨,不会包,包的饺子不是睡在那,就是饺子皮张开口笑。所以,妈妈每次都不让我包,说我包的饺子下到锅里会烂成糊糊的,由于她们动作娴熟,包的又快,妈妈和姐姐每次一个小时就把全家人吃的饺子包好了。

  这时候,我的任务是坐在炉子旁边手摇鼓风机烧水,爸爸的任务就是下饺子,爸爸站在锅边守着家里那口大锅,锅里的饺子,不停地翻滚,爸爸也拿着汤勺不停地轻轻地搅着。那样饺子也没有粘连的,也不会煮烂,等饺子煮了5滚后,饺子就可以出锅吃了。

  一家人围着一大盘热腾腾的饺子,飘香四溢,热热闹闹的吃着。妈妈总是说,加油吃,吃了饺子才能冬天不受冻,尤其是不冻耳朵和手,耳朵冻不掉,手不会起冻疮。对我们来说吃这顿饺子,真是一种幸福,感觉身上心里都是暖暖的。每年冬至这一天,妈妈都会让我给连队的“五保户”李奶奶送去一碗,李奶奶很感动。

  如今,父母也不在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东西也不缺,啥时候想吃饺子,很是随便,想吃啥样的饺子馅都可以,但是我无论包怎么样的饺子,也找不到和父母家人在一起吃饺子的那种味道和感觉了。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11

  我很爱吃饺子。

  三米厨房,两个人;一把蔬菜,半块肉。撸袖、围裙,切切剁剁。和面、擀皮、包包捏捏。打火、开水、扑嗵扑嗵下饺子。事毕,比肩而坐,边吃边唠,时而,你夹一点小菜给他,时而,他倒半钵温水与你,如常夫妻的如常日子,这样过,真的很好。如果说,过去年间人们吃饺子吃的是一种生活水平,有钱的人,大鱼大肉大馅儿,吃的次数多一些;没钱的人,小蔬小菜小馅儿,吃的次数少一些。而时至如今,任再是边缘底层的人,吃顿肉蔬馅儿的饺子约是最不平常不过的事了,遂吃饺子已然不再是生活水平的体现,更多则是一种质量的彰显,那种缓慢、自在、温暖、悠闲的氛围,是吃别的任何食物都无法比拟的。

  我最爱吃母亲包的饺子。

  概人之味觉的轻重与喜好,是自小而来慢慢形成的。因为喜欢,所以我曾吃过不少地方、不少人包过的饺子,就连自己包的饺子算在内,感觉也都没有母亲包的饺子好吃。不论是猪肉韭菜馅儿的、羊肉白菜馅儿的、牛肉萝卜馅儿的,亦或是其他别个素馅儿的,只要是从母亲手里一过,那味道就与众不同的好吃,与众不同的美味。尤其是羊肉白菜馅儿的饺子,皮儿薄,馅儿大,咬一口水灵灵地,那鲜香、绵软之觉,既敞口,又润喉,更暖胃、悦心。几十年了,我真的是百吃不厌,吃不到,又狠命的想。记得上次回去,母亲又告诉我说,羊肉与白萝卜挫馅儿包的饺子也很好吃。此一妙法,至今我还未及尝试呢。不过,母亲传授于我的许多生活经验,就如同这饺子的做法一样,我已了然于胸,日后定会慢慢实践、享用。

  饺子,古曰“娇耳”。据闻,其最初尽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一副药,是用面皮包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材,煮食后,凡有冻耳者皆可痊愈。此一副药,还有个极好听的名字---“祛寒娇耳汤”。在这位张医圣之后,“娇耳”才慢慢演变成后来的“馄饨”,“角子”,“扁食”,与如今的“饺子”。及至今日,其因地域不同,用馅儿不同,成熟方式不同,可以分好多好多种类,什么锅贴饺、高汤饺,蒸水饺;什么海参饺、虾仁饺、蟹黄饺;什么煎饺、蒸饺、炸饺,真可谓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而人们一般常说的饺子,多指水饺。

  同样是水饺,可好吃的饺子做起来还真是不易,要讲究面、馅、包、煮皆具功力才行。首先,白面的选择很关键,其面色要洁白,面质定要精道;和面也很重要,要软硬适中;揪面髻子也不容忽视,要大小合适且均匀;幹皮儿也不可小觑,要中心厚,边缘薄。饺子的观感大多在皮上,可口感却多半源自馅儿料。饺子馅儿可以随人之喜好间错搭配,可最忌粗枝大叶,一定要切的细,剁的碎。还要比例协调,搅拌均匀。拌好的馅儿,看去要油光水灵,搅动则松而不散,吃起来更需润而不腻。面、馅儿准备停当后,就要看包了。饺子有很多种包法,可以捏成圆肚的,可以捏成扁肚的;可以叠成花边,也可以是光溜溜秃边的。我母亲包的饺子就是圆肚子、秃边的。即:将放好馅儿的面皮,款款儿地搁置于两手虎口之间,用拇指、食指卡稳面皮的边缘,用力一捏,然后手心悬空,只用如上四指向内一挤,就成了。别看就这么一下下,其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若是包的不好,不是边大、馅儿小不好吃,就是捏的不牢,下锅即成片儿汤。包的饺子下了锅,煮也很是个问题,首先要在大火、沸水中下饺子,以保证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沸腾。其次是不能盖锅盖,以防止蒸汽捂了饺子。当水沸腾两番后,改用中火煮即成。煮多长时间为宜也得拿捏好,若欠火候,吃着就沾着不利,若是过火了,则绵塌无劲。这方面,我的父亲很在行,还有口诀曰:一瞧、二点、三观。所谓一瞧,就是要随时瞧着锅里的饺子,见其腹鼓肚胀,且皮、馅儿两离,就差不多了。接着,用笊篱捞一个,用手指点点饺子,若按下去的皮立马又弹回来,就更笃定了。最后,是夹开饺子观看,饺瓣儿一绽,破皮处若没有夹生现象,这饺子就十拿九稳的熟了。当然,负责鉴定工作的父亲每回都不忘将那夹开的饺子放一半儿入口,吹着热气,用高八度的乡下话说:“饺子乘尝,一尝就熟!”

  饺子的品种多,吃的人也各有所好,有人喜欢吃这样的,有人喜欢吃那样的。相较而言,我顶喜欢羊肉白菜馅儿和牛肉萝卜馅儿的。虾米、鸡蛋、木耳素三鲜馅儿的,偶尔吃吃,也挺好。我有一友,她则钟情猪肉香菜馅儿的,十分奇葩。前儿读王敦煌先生《吃主儿》一书,其里有讲一种“干菠菜馅儿饺子”。乍一看文题,我以为是将干菠菜挫成末做馅儿包的饺子。仔细读下去,方知不尽其然。原来这“干菠菜”并非是指晒干了的菠菜,而是一种长棵、长梗的菠菜,名叫“伏地菠菜”,也叫“干菠菜”。这所谓的“干菠菜饺子”,是有两种做法的。一种是用这种现菠菜,去根、老梗、老叶,焯水后剁碎,直接做的素馅儿饺子,叫“干菠菜馅儿饺子”。另外一种,则是夏秋里从市场上买来便宜的长了籽的老菠菜,整棵择洗后,晾晒、储存。待到年根儿时,拿出来(概需用水回软)与猪油拌馅儿做的饺子,也叫“干菠菜饺子”。仔细回味,这原也是物质匮乏年间穷头百姓的一种自创与发明,如今读来,倒觉挺新鲜的。想着赶明儿自己也晒上些干菠菜,试试做做,也尝个新鲜。

  饺子的吃法很多,吃饺子的名堂也很多,比如周末全家休息,图个消闲,包饺子吃吧;比如家里来个亲戚什么的,为了招待,包饺子吃吧;尤其到了逢年过节老少团圆的时候,更要讲究个气氛,那就也包饺子吃吧。于是乎,一家子全都动起手来,和面的,剁馅儿的,擀皮儿的,包捏的,捣蒜的,煮的,捞的,吃的,满屋子忙成一团儿,多有趣,多热闹,多温馨。

  无论是什么,吃饺子的名目总是暗合着人们的生活。

  回忆以往岁月,我倒吃过一顿很滑稽的饺子宴。那是刚二十出头的年纪,村里有个婶子忽然给待字闺中的表姐说了一门亲事。仲春万绿阳光和暖的某日,媒人便带引着那男孩来表姐家相亲了。未到之时,表姐家就聚集了一大堆的亲戚,打早就开始忙乱起来了,做菜的做菜,包饺子的包饺子,欲想好好地款待这位期待中的“白马王子”。然谁曾想,就在众人望眼欲穿之际,那男孩蠕蠕懦懦而来,颠对着走进了院门,只见身如树墩,面若笸箩,臂不长而壮,发不黑而疏,宽脸,窄额,双眼陷在高高的鼻峰之侧,一副憨耿老实样儿。另见两手里提的礼物倒挺沉,拽坠着整个人像缺了肥水的秧苗,费力想拔也拔不高的架势。隔窗而望的众亲戚顿时一片唏嘘。就在那男孩将入未入家门之际,表姐的二姨用她那村妇般特有的高嗓门,说了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赶快揭锅下饺子,吃了好滚蛋!”那时的表姐还年轻,也正是心高气傲且惯以貌取人的年纪,这份因缘,还未及好好呵护培养,就那样以一顿饺子宴草草的结束了。从那以后,我们村里就盛行起了此一“滚蛋饺子”,取意也渐渐宽泛起来,不止限于相亲,其他方面也常践行与运用,真有意思。

  常听老辈儿人说,过去年间,人们的生活不太好,日子过的抠抠搜搜的,除了过年过节的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外,平素里多半是吃什么荞麦面的、高粱面的、或带麸皮的黑面饺子。相比,现在人们的生活可谓日渐峰上,吃顿白面肉馅的饺子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有的时候,人们相对还更愿意吃些个粗粮做的食物。我的婆家所在之地是属乌兰察布盟,那个地区的人们就惯常吃一种“莜面饺饺”,其做法与白面饺子近似,需取莜面若干,加少许土豆淀粉,热水和成面团。馅儿料则多是猪肉丁儿、土豆碎粒(土豆擦丝儿,滤水,剁碎)外加些芹菜或韭菜类的蔬菜粒儿。其与白面饺子的区别是,饺样要大的多,而且莜面饺饺不能煮,只能蒸。记得自己最初吃那种饺子时,因为吃不惯莜面,遂老觉着有东西在割着舌头及喉咙,使人无法咀嚼,更无法下咽。后来,居住久了,慢慢也吃习惯了,倒能真切体会到那饺子皮香、馅绵的好处了。

  莜面饺饺是乌兰察布地区人们的主要餐食,并且经常用来款待亲朋贵客。若以白面饺子来论,其也算得是粗粮的一种,凡见这文字者,但若有幸,不妨抵此亲尝,尽情恣享。

  蒸的也好,煮的也罢,饺子最好还是现吃、现包、现煮的好。如今市场上到处可见各式各样速冻的水饺,包装华丽,价格亦不菲。然不到万般无奈之地,任其再是打出什么诱人的噱头,我几乎是不买来吃的。其一之因,且不说其里的馅儿料香不香,有没有味道不说,单只那冻的叮当脆响的面皮儿,一下锅,就和现包的饺子差了很大一截儿了。再者,吃饺子一半儿吃的是味道,另外一半儿吃的是个闲适的心境,若不管什么胡乱买来就下锅,总觉粗制滥造,总觉应付差事,总觉对不起手心里的日子。还有一点,是要归咎于当下的食品安全上来。别的东西人尚可眼见心择,饺子这东西外面看着光鲜可爱,至于里面包的到底是“骡子”是“马”,那就难说了。前不久,一位朋友的孩子就因吃了街上某包子铺的包子,引发了食物中毒,夜半呕吐不止,旋即送往医院,又是打点滴,又是导泻,折腾了两三天,把孩子摧残的小脸都瘦了一圈。结果,好在有惊无险。

  相较那些劣质速食的,或无正规手续的小门小店里卖的饺子,咱自己亲手包的,不仅现煮现吃时味道绝好,就是吃剩下三五七八个,隔天里,用热火薄油煎煎,也不赖。更主要的是,吃着放心。

  昨儿个吃过晚饭,我和他躺在沙发上看肥皂剧。剧间无聊,给母亲拨了个电话闲拉话,问父母在做什么?说老两口也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呢。又问晚上吃的啥?母亲回说,吃的饺子。并转问我吃了没?吃的啥?我忙回说,也吃的饺子。语落之后,我大笑,他也笑,隔着千里之遥的电话那头,母亲亦大笑,想必坐在电话边旁听的老父亲,定也眯起了眼。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12

  俗语说:“好吃的莫过饺子”,尤其是圆嘟嘟、薄皮大馅的,看着就眼馋。逢年过节,闲暇时间,家人一起,剁馅的剁馅,和面的和面,擀皮的擀皮,捏的捏,热热闹闹,和和气气,包出团圆,包出喜气,包出幸福……

  看着大人们忙碌,我也想凑个热闹,尤其是看见爸爸一手拿皮儿,一手挑馅,馅到手到,双手一握,瞬间一个!那麻利劲儿,非御厨莫及也!看着看着,我也吵嚷着要动手操练。“去、去、去,一边儿玩去,碍手碍脚的!”忙着擀皮的哥哥说道,“不,就包!我要学爸爸包的饺子”“呵呵,乖儿子,那就试试呗!”

  仁兄无奈一家之主,接着,我翻出一把勺子,抓起一张皮儿,舀起一大口馅儿,哆哆嗦嗦放到皮儿上,放下勺子,也学着用双手紧握手中皮儿和馅儿,“卟叽”一下,挤得满手汤和水!

  “哈哈——瞧我孙子!”也正在忙碌的爷爷,露出慈祥的笑容!

  “说你不行吧,还不信!”

  ……

  接着,我学着包妈妈的月牙儿饺子,结果包成了小猪子;学着包奶奶的元宝饺子,谁知包成了癞蛤蟆;学着包爷爷的荷花饺子,哪成想包出了小刺猬……惹得一家人不住的笑,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飘向了远方……

  无论我怎么努力,却怎么样包不出我心目中爸爸那种饭店卖的大肚子蜘蛛饺子。

  “就别拿孩子取笑了,你快教教他吧!”一家之主的爸爸也最听财政部长的妈妈的话。无奈,高人出面指点迷津,并手手相传!原来,想包出跟饭店一样大肚子蜘蛛饺子,首先馅不能填得太饱,其次,初学者拿好皮儿、放好馅,要把皮儿对折,并沿着边缘捏一下,然后双手配合既要掌握十指捏的力度,又要把握手掌攥的力度,不能用力太大,也不能力气太小,正所谓不愠不火也!

  机关原来如此,随即反复实验,终于成功了,当时成功的水准也就是保证不漏馅儿(呵呵,因为馅过于少)。在多次反复实践下,最终包出了满意的蜘蛛饺子!那年我五岁,后来明白了看似简单的事情,也得用心才能学会啊!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13

  在北方,也许没有人会记得自己何时初次吃饺子,但没有人会说自己没吃过饺子,无论贵贱。

  冬至要吃饺子,从小就知道了,因为大人说,不吃要掉耳朵的,就信着当了真。至于那个温暖的传说,则是读书以后才知道,后世无限尊崇的张仲景,一生行善于百姓之中,悬壶济世;潜心于医学之海,亲尝心受,以不朽著传世,造福永世。脑海里便会去想,他到底都跋涉在哪里,自己是否也走过,自己能否像他一样济世,哪怕一点点。

  如今那么多冠冕堂皇的慈善活动,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涕泪滂沱也不在少数,但现状呢?许多媒体热衷于仪式,甚至于追捧洋人,却从未曾提起祖先,是他不够伟大吗,百姓心中有杆秤,全民吃饺子,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否还有比这更隆重的仪式。

  我们的民族、我们的老百姓不忘本,到底谁忘了呢?

  昨晚,媳妇便开始忙活,女儿便当了帮手,乒乒乓乓一阵响,我于半梦半醒间好像就闻到了鲜冽醇香。本来要参与的,只是实在有些困顿,偷了懒了,吃时定不会那样了,下决心争了先。

  正好朋友独自在京,便接了来。洋瓷大碗,酸汤是事先调好的料,满满的是待客之道。女儿也更起劲,一会拿盘,一会拿碟,且亲自去包了六个,认真的样子较之学习时的状态倒是天壤之别。

  朋友吃得酣畅是对主人最好的奖赏,热腾腾的饺子汤让大家温暖之余,浑身便舒展开来,额头细细的汗冒出,此刻谁还在意外面的天寒地冻。女儿对自己的成果顺理成章,干时聚精,吃时会神。

  因要返乡处理事务,匆匆而别,留下辛苦给媳妇了,带着一肚温馨,满心挂念。

  家是要收拾的。收什么,拾什么,我的浅见,收的心情,拾的凌乱,由此生活有着有落,有情有序。

  下午就会到老家,那里有母亲等着,盼望着吃老人家包的扁食,就像多年前毎每的今天,虽不丰赡,却不曾缺暖。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14

  冬至时节,依稀听到母亲的唠叨,“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童年的记忆里,冬至这天是必须要吃水饺的。

  母亲总说,饺子是最团圆吉祥的食物,把牵挂和温暖都能包裹进去,还能辟邪驱魔。小时候的冬天总是异常的寒冷,每每清早起来我被冻得哇哇哭。母亲总是怜爱地把我揽在怀,然后对我说:“冬至那天多吃水饺,就不会感觉寒冷了。”于是,冬至那天,母亲总是早早地包好水饺,听话的我们个个吃得肚儿圆,母亲便开心地笑了。后来我明白了,母亲是希望我们健康成长,浓浓饺香里更多的是对我们未来的祝福和期望。

  后来走出家乡到外地求学,冬至这天总会想起母亲在火炉旁煮水饺的情形。热腾腾的氤氲雾气,犹如水袖般袅袅飘逸的精灵,用自身的暖意将寒冷的世界柔化得温顺绵软。此时,我的思绪更是被红泥小火炉烘托而起,母亲在火炉前温暖地忙碌,让我懂得自己的根永远随着母亲的身影恋着故土和记忆。

  我们成家以后,冬至这天母亲总是会把热气腾腾的水饺送到我们小家门口。每每告诉母亲别送了,这么冷的天,这么远的路,可母亲总是说,你们上班没时间包,再说我出来走动走动也能活动活动胳膊腿。去年冬至那天飘起了雪花,天气异常寒冷,我们一天呆在暖气房里不曾出门。傍晚时分响起了敲门声,我还狐疑是谁这种天还串门。打开门,我惊呆了,是冒雪赶来的母亲,提着一保温桶冒热气的水饺。感动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母亲送来的不仅是水饺,还有暖暖的爱意和温馨的祝福。打开保温桶盖,一股馨香飘逸而出,瞬时弥漫全屋。母亲的爱,让我柔柔的心时刻温暖如春。

  今年的冬至,我提前做了准备,连同我的祝福和爱意都包裹到水饺中,在冬至那天送到了母亲面前。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15

  因饺子象征团聚,又有更岁交子之意,且形似元宝,兼具招财之吉,因此过年要是不吃饺子,就不成个年。说到饺子这事,我是行家——是吃的行家。当然凡是会吃的,在做上多半也不差。我吃过形形色色的饺子,也做过形形色色的饺子。饺子馅的配菜可谓包罗万象:西葫芦、黄瓜、茄子、豆角、青椒、白菜、韭菜……要我说,最好吃的饺子馅就是两样。一样是荠菜。春天的荠菜,那个嫩,那个鲜,什么都不能比。小时候,我经常被母亲驱赶着去野地里采——对,要是野长的荠菜才好吃。现在都进了大棚,意思就少了。去年春天我买了十斤,只觉得味道不如野长的——也不是心理作用,吃是能吃出来的。野长的东西,那个鲜劲儿很蛮横,不讲理,天地雨露滋润过的东西,还是不一样。大棚里的鲜劲儿就是两个字:规矩。你说,规规矩矩的东西,可不是意思少了?

  还有一样是萝卜。萝卜馅是最常见的。秋冬时候,萝卜下来,就该吃萝卜馅的了——过年多半吃的也是萝卜馅。萝卜是地里埋着长的东西,这东西,也有意思。我喜欢萝卜。生萝卜也喜欢吃,熟萝卜也喜欢吃。煨汤炖萝卜,当然也好吃。萝卜这个东西,就是菜里的弥勒佛,不仅自个儿鲜,还吃味儿,能容。不怕你笑,每次焯萝卜的萝卜水,我都要喝掉。那个味儿,鲜辣鲜辣的,好像长着毛茸茸热乎乎的小刺儿,刷着你的舌头,你的喉管……

  打小就见着家里人做萝卜馅饺子,都是把萝卜用萝卜擦挫成丝儿,再搁开水里焯,焯得差不多了就捞出来,再将萝卜丝用白布或者毛巾包好,放在案板上拧干——我经常放在搓衣板上拧,因为搓衣板的棱角可以把水分最大程度地硌出来。现在做萝卜,我就直接把萝卜擦丝,擦成特别细特别细的丝,稍微控一下水,就把肉拌进去。煮好的饺子里,你慢慢尝,那个萝卜丝儿半熟不熟的,有嚼劲,有韧劲,和肉味蒸腾到一起,又简单又完美。别提多好了。

  肉呢,一定要买前腿肉。前腿嫩啊。后腿瘦肉多,但是太有劲儿了也不好。猪走路可不是后腿用劲儿大么?前腿好。没有前腿?那也别用后腿,就用五花肉。五花肉有肥有瘦的,也好。肉要自己剁最好,一定要亲手剁。嫌累?那得找方法。你把肉放到冰箱里,稍微冻一下,千万别冻透了,就是冻得有点硬了,拿出来就剁。这时候的肉特别好剁。稍微一剁就可以了。费一次事,可以多剁点儿。然后用塑料袋分成小包,每次吃的时候拿出来一块。剁的时候别剁得太碎,别剁成泥。要剁成小小的肉丁,这样口感最好。

  还有调馅。调馅特别要命。不,不,千万不能直接把肉和菜调到一起。要分开调。肉呢,用生抽、老抽来调,生抽调鲜味,老抽调颜色。葱、姜、十三香、盐……调好之后,把肉腌半个小时,才能拌进菜里。菜肉的比例,城市里要精细些的吃法,是一比二、一比三。我家里吃的都是一比四。肉么,就是那么轻轻点一下,能让菜里进去肉味儿就可以了。要记住,肉是给菜锦上添花的。许多人做料都弄反了,把肉当成了锦,把菜都当成了花,结果是菜少肉多。香是香,香得太腻。肉多了才香算什么本事?还是腻香,也不健康。菜多肉少的香就不一样,是清香,健康的'香。

  三鲜馅也是绝佳的美味。我做三鲜馅喜欢用白菜心,对,一定要用白菜心,白菜心稍微有一点点甜味儿,味道最好。香菇呢,七八朵,要用鲜香菇。千万别用开水焯,一定要用生的。然后是干虾仁。原来我放鲜虾仁,后来觉得干虾仁更好,它是晒干的,咸味重,口感也筋道——这是我的经典馅。你会发现,香菇有一种默默的香味儿。有的香味是很鲜明的,张扬的,叫喊的,甚至咋咋呼呼的香味儿,可是香菇它不出声儿,你把它吃到嘴里,它的香味才一点一点儿地渗出来。香水不是有前调后调什么的?香菇的香就是后调的香,后发制人的香。对了,还要加点儿韭菜,一小把,有一点点的绿即可。它是点睛的东西,是神来之笔。千万不能多,就那么一小把就行。

  馅和面的关系呢,也很微妙。面本来就大有讲究,包饺子的面,当然也不例外。多少水配多少面,都有章程。先是和面。和好面以后,就是醒面。醒,就是那个睡醒的醒,我知道有人用那个食字旁的饧,我觉得那不对。就应该是睡醒的醒。醒好的面不能太硬,太硬煮出来的皮儿也硬。饺子皮儿要软,煮出来的饺子也是软的——软面饺子才好吃。咱河南的面?那就是豫北的好。那里的面可真有劲儿!去年有朋友给了我一袋豫北面,若这面是从超市买回来的,你肯定觉得有问题,你会觉得这面肯定放了添加剂。你简直不敢相信,怎么还有这么好的面。那面,你擀面条的时候,简直就擀不开。你擀一下,它就弹回来了。你再擀,它再弹……这面好的呀,每个饺子皮都得多擀五六下。一顿饺子吃下来,力气弱的人,肯定手腕都得疼。

  对了,还得说说面扑。很多人用的面扑都是白面,是吧?其实玉米面做面扑更好!把包好的饺子在细黄玉米面上扑一扑,就更利落,更隔,更不黏案板。扑了这种面的饺子下了锅,饺子汤就白里带点儿黄,也带了点儿玉米粥的甜味儿,更可口。我给它起了个好名儿,叫“雪里金”。

  ——美味的饺子,是我日常生活里特别重要的内容。都说“过年要吃饺子”,对我而言,吃饺子本身就意味着过年呢。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16

  晚上给母亲打电话,问我吃饺子了没,我才想起是冬至,忽然觉得有点自责。

  平日里总是觉得各种忙,总想不起来抽空给家里多打几个电话。每次简短的通话,少了在家时的唠叨和琐碎,内容多是问我的近况,嘘寒问暖嘱咐保暖。而我,也多是应付性地答复一切都好,隐约觉得母亲的言辞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不愿打扰的犹豫里藏着按耐不住的关心。

  结婚后的几年里,回家次数甚少,与父母亲相处稀疏。回首中不禁心酸,以前那个严厉、专制、爱唠唠的母亲,不知不觉间成了慈母的形象,没有了锐气,少了主动,不再干涉我们的生活,不再批评一些她认为不好的习惯,一些建议性的话语也夹杂着商量与征求的味道。

  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个患有痴呆的老人,已开始不认识自己的儿子。当和客人们在一起吃饭时,老父亲却偷偷地把饺子往口袋里放,尴尬的儿子劝他时,他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每次看到这,心里都有一股暖流。父母总记得孩子们的喜好,总在我们羽翼还未丰满之前,总想尽全力给我们最好的,所以他们喋喋不休,他们的爱似乎是一种负担,想要逃脱。当有一天我们长大了能够独立翱翔了,他们的身体、精力开始江河日下,觉得跟不上年轻人的步伐了,甚至觉得不再被我们需要了,他们的欣喜里带着挥不去的落寞。欣喜我们长大独立,落寞我们已不是昨天那个粘在身边又烦又爱的跟屁虫了。

  忘不了刚出来打工的那一年。那是初春,我18岁。

  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我早早地收拾好行李,准备与同村的慧姑次日一早出发。父母亲的再三嘱咐、满腔担忧和不舍,也没影响我即将出行的迫切和兴奋。晚上,母亲还在忙不迭地翻看我的衣物,往包里塞各种吃的,同时还塞进她的每一句牵挂。父亲给我讲在外的不易,讲为人处世之道,讲各种注意事项,叮嘱我不要像在家时那样任性、自以为是,要与人和气要勤快要自尊凡事长点心眼儿……我口头应答着,心里却有几分不认同。直到在母亲依旧絮叨中睡着。

  次日早早起床,天还未亮。本想轻手轻脚地背着包裹出去跟慧姑在村头会合,不料却发现父母亲早都起来了。

  厨房的灯亮着,听到父母亲正在说话,父亲的叹气,母亲的不舍,心里有了一丝沉重,却依旧动摇不了我想要出去闯一番的决心。看着他们已烧好了热水,稀饭在锅里滚着,一边的锅拍儿上放了些饺子,看到我起床了,母亲说准备给我在小锅儿里单煎些饺子,说着他们就忙活开了。父亲烧火,母亲开始往锅里放油、放饺子、切葱花。两个人配合默契,应该是一晚上都没睡踏实,又早早起来,只为给我做顿可口早餐。他们知道我不喜欢吃饺子,尤其是带有肥猪肉馅儿的水煮饺子,刚过完年,家里还有没包完的猪肉馅和饺子皮,可是他们又另外剁了点瘦肉胡萝卜馅儿,要给我做煎饺。那个时候家里还并不富裕,家家伙食也就是最平常的粗茶淡饭,给孩子开小灶,已是奢侈。他们没有一句“爱”的表达,分别在即也是依然做着最寻常琐碎的事,说着平常重复的话,而那份爱心,无处不在,我想说让他们不要忙活了,太早吃饭并没有胃口也吃不了多少,却什么也说不出口,一瞬间如鲠在喉。

  那天的煎饺,很美味,吃的也很艰难。因为里面有深沉的亲情,而我要边吃边强忍着逼回随时都可能汹涌而来的眼泪。

  母亲一路送行,直到与慧姑坐上了班车,母亲还站在原地。天气渐亮,我和慧姑跟母亲挥手道别,眼眶模糊中,看到母亲鬓角有了些许白发,冷风吹起,母亲的身影依然坚定地站着,直到随着车子再寻不见……

  出门在外,吃了苦头长了见识,才渐渐明白父母的苦心和教训,都是有过一定生活经验的人们的总结,是他们走过的路,悟出的理。只是很多时候,徒留悔恨再也回不去。成家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一颗心扑在孩子身上,才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如今的宝宝也挑食,我也会费尽心思变着花样让他吃好吃健康。就像每次回娘家,母亲总是煞费苦心地改善我的胃。说想吃烙饼,母亲宁愿拖着疼痛的老腰去和面、揉面、擀面,忙的不亦乐乎满面笑容,若说不爱吃肉馅饺子,母亲就骑车七八里地上街买韭菜香菇或其他时令蔬菜,包韭菜鸡蛋馅或萝卜干香菇馅儿,或蒸或煮,只为我能大快朵颐说好吃,只为她能够被孩子们需要。

  到了婆婆家,以前从不会包饺子的我,也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于是,擀饺子皮,剁馅子,包馅儿,一步一步居然也顺理成章地做的像模像样。婆婆夸我好厨艺,老公赞我做的美味,宝宝吃的可口,于是渐渐地爱上了厨房,爱上了偶尔包包饺子蒸蒸发糕。当一切的忙碌换来一家人的热热闹闹开心吃喝,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都是幸福。

  上班的节凑快,吃饺子就选择买速冻。后来还寻出了吃饺子的新花样。冬天的晚上,有时火锅里面放饺子,有时做酸汤饺子,有时电锅里煎饺,也别有一番风味。只是,我再也做不出当年母亲做的饺子的味道。

  知道母亲如今忙,每天在家带侄女,没空闲,应该也是买的速冻水饺吧。可是母亲却说,还是自己包的好吃。是的,在每个母亲看来,外面卖的水饺再漂亮种类再多,也始终没有亲手做的好吃、美味。想想看,一家人在一起,有人擀面皮,有人剁馅子,有人包,各种手法各种形状,边说边笑热热闹闹其乐融融,单是那种气氛,心就暖了。

  饺子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爱的味道,家的味道。“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饺子,是北方的一道美食,也是中国人除夕夜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样饭,蕴含着传统文化,意喻家人团圆生活和美,浓浓的亲情融入其中。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17

  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有糖醋饺子这么一回事,如果站在饮食这个角度上来说,这应该算得上是人生当中的一个大缺憾,我以为。

  饺子有什么稀奇的?一千多年以前就有了的东西,谁没吃过。尤其是在北方,大年三十晚上的饺子好像是家家户户的“标配”,可现在倒被说成是人生当中的一个大缺憾了,这让人觉得很夸张。其实,这并不是夸张,没有吃过糖醋饺子的人,至少在饺子这一道美食上绝对是个大缺憾!

  谁都知道饺子有水饺、蒸饺、煎饺,这样的饺子在各处市面上几乎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我们那里的早餐店和小吃店里也比比皆是,但要想吃糖醋饺子却并不容易。到现在为止,我还不清楚哪家早餐店或者小吃店里有出售糖醋饺子的。这是因为它跟一般的水饺蒸饺煎饺之类的很有些不一样,主要的一点是炒馅比较麻烦。

  糖醋饺子用的馅,主要的材料是萝卜和豆腐,这都是寻常之物,一点都不难办。但萝卜得刨成丝,豆腐得切成丁。萝卜刨成丝后,先在开水里焯一下,把萝卜的气味去掉。焯过水后的萝卜丝得立即用清水冷却,要不然,气味不但依旧存在,而且更重了,闻起来几乎跟煮好的猪食差不多。把冷却后的萝卜丝切碎,与豆腐丁合在一起。锅里加油,最好是猪油,特别鲜!一般人家做这种饺子的时候常常会特意去买一块生猪油来现熬,因为萝卜豆腐馅里面如果能加入一点油渣沫的话,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油热了后,把萝卜、豆腐和油渣沫放进锅里炒,炒匀后,加调料。调料很简单,无非盐、糖、和味精,最后放入葱花,葱花要稍微多一点。由于三种主料基本都是熟的,因此不需要翻炒多久,只要把主料和佐料搅拌均匀就行了。

  面粉最好自己和。现在市场上有成品 的饺子皮卖,做起来尽管确实方便,但用它来做糖醋饺子并不令人满意,因为饺子皮太薄了,吃起来一点劲也没有。然而,在擀饺子皮这个事情上,我们始终掌握不了北方人的那种巧门,技术明显不到家。尽管我们也买了半尺长的专门用来擀饺子皮的小面杖,但无论如何也擀不出像样的饺子皮来。我曾经见过北方人擀饺子皮,只见他们一手转面粉,一手滚面杖,两只手的配合那真叫一个“天衣无缝”!骨溜溜地转一圈,一张饺子皮就成了,并且擀出来的饺皮简直就跟用模子冲出来似的,又圆又匀称,就连厚薄的分寸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中间垫馅的地方比边上打裥的地方略微厚一点。

  可我们不行,不论对皮子的大小、形状、厚薄都不能掌控。没办法,那就只有用手捏窝。这个我们绝对有把握,捏起来也跟玩似的。因为我们那里在清明节时要做清明果子,到过年时要做团圆果子。用手捏窝做饺子的方法与做清明果是一模一样的,有好多人家就因为嫌饺子打裥麻烦,打出来的裥又不够均匀,于是干脆把饺子做成了清明果的样式。因此,在我们那里,饺子就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小麦菱”。“ 小麦”当然是指它的材料,与之相称的自然还有“大麦菱”和“荞麦菱”;而“菱”则是它的相貌,按照清明果的样子做成的饺子,两只角弯弯地向上翘着,确实很像一只牛角菱。

  大约三十多年以前,也就是田里种的粮食归自己所有以后,每一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吃过年夜饭后,我们家里的人都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是洗澡,这叫做“除垢迎新”。第二件是炒年货,年货有瓜籽、花生、番薯片。第三件就是包小麦菱,这也是任务最重的一件,却是我们最愿意做的一件。

  饺子馅和面粉早在白天时就已经准备好的,一切都停当后,一家人就围坐在桌子边上开始包饺子,连带着守“长命夜”。我父亲常常不肯来包饺子,他总是在炒好年货后就出去串门去了,如果在谁家里坐下打麻将的话,就一直要到半夜才回来。但奶奶会帮我们的忙。爷爷一般不出门,因为他不会打麻将,可他也照样不来做饺子,只陪着我们守长命夜,慢慢地吃瓜籽和花生,还有冻米糖,等到饺子做到一定的数量时,他负责烧火蒸饺子。

  爷爷是个苦命人,因为他是个富农,因此吃过很多苦。他在“吃食堂”的时候差一点就饿死了,所以,当重新过上种了粮食归自己所有,天天可以吃三顿大白米饭的日子时,真觉得这是神仙一般的生活了。只可惜这样的生活他只过了两年就去世了,真令人惋惜。

  这样的话跟糖醋饺子说在一起,显然有点不合时宜,所以就不多说了,还是回到饺子上来。

  桌子上放好了装馅的海碗、和面的脸盆、以及一张米筛。饺子皮都是用手捏的,开头一两年,我和姐姐做不出像样的饺子,所以只能做做帮手,专门捏皮子,捏出来的皮子都不怎么像样,有好有坏。但做的次数多了后,手艺明显进步了,不但皮子捏得好,饺子也能做了。

  做好的饺子一列一列很整齐地排放在米筛里,白花花的,很诱人。做饺子的人和不做饺子的人都有说有笑,说的都是很吉利的好话,不说话的人,脸上也总浮着很满意、很期待的笑容。而在我和姐姐的心里,那份期待的心情要来得更浓烈些,因为我们的心就跟那张米筛一样,里面也堆满了白花花的饺子。

  饺子至少要做两米筛,因为不光自己吃,正月里还要请客人做点心。第一筛将要排满的时候,爷爷就把灶火烧起来了,开始蒸饺子。爷爷一边往灶口里添柴火,一边依旧慢慢地吃着年货,他胃口非常好。红红的火光映在爷爷长了皱纹的脸上,暖洋洋的,喜洋洋的,令人感动。

  饺子得当天就全部蒸熟,不然放不久。蒸熟了的饺子当时就可以吃的,但我们都不愿意这么简单就把它吃掉了,非得用糖醋炒过之后才行,因为正月里请客人吃也都是用糖醋炒的。但爷爷不需要,他觉得刚蒸熟的饺子就已经是无上的东西了,再用糖醋炒的话,简直有点不像话。但他并不责怪我们花样多,依旧乐呵呵的,吩咐母亲给他一满碗白饺子就在那里吃开了,连酸老酒做的米醋也不必蘸一下。母亲说一会吃炒过的,爷爷摇摇手,连声说:“不用,不用。”

  刚刚蒸熟的饺子很软,没法炒,因此得在刚出锅的时候马上用凉水把它冷却,让它变得结实一点才好,要不然,一炒皮就破了,那样就不是糖醋饺子,而是萝卜丝和豆腐煮的面疙瘩了。

  做完最后一个饺子后,我总是顾不得洗去手上粘着的面粉,就盯到热气腾腾的灶头边上,看母亲翻弄蒸好了的饺子。那些原本做得很漂亮的饺子经过一蒸以后,全都变了形,歪歪扭扭的,看着都不怎么像菱角了。

  母亲站在灶台前,她的身子被蒸腾而起的热气所包围,把她的脸烘得红津津的。因为烫,所以她每翻几个饺子就拍一下手,空不出眼睛来看我,嘴上却催促道:“不洗手愣着干嘛?吃饺子还早着呢,得全部蒸好了才能炒。”

  于是奶奶便从烫灌里舀了热水,拉着我们一起洗手。等我们洗好了,她就接着用热水洗粘在脸盆上的面粉,和包完了馅的油光光的海碗。

  饺子终于蒸完了,可以炒了!母亲从粗瓷钵头里撬出一块雪白的猪油放到热锅里,油慢慢漾开来了,“哧啦”一声响,饺子进了锅,屋子里顿时换了一种香味,像麻花一样的香味。母亲轻轻地翻炒着,中间加一点水,放酱油,放糖,放醋,锅里的饺子于是慢慢地变成了油汪汪的琥珀色。原本像麻花一般的焦香味刹那间又变成了让人口舌生津的酸香味,就像陈年的老酒,带着一点朦胧的醉意。

  母亲最后把葱花撒到锅里,饺子就炒好了,一碗一碗地装起来。正在这个时候,父亲也回来了,因为时间已经将近十二点,各家各户该要迎接灶王爷了,所以麻将也就散了。

  都说年三十晚上吃一顿,正月初一穿一身,这一顿指的是年夜饭。但在那个时候,我的年三十晚上的那一顿其实应该算在半夜里的那一顿饺子上。

  吃过饺子后,就接灶王爷,这是很重要的仪式。把灶王爷接进家,早已过了十二点,时间应该算在大年初一了,因此长命也守好了,于是我们就心满意足地睡觉去了。接灶王爷用的是汤圆,虽然也很甜,但我们已经没有胃口了,毕竟,汤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糖醋炒的饺子来得好吃。

  三十多年后,我们依旧吃糖醋饺子,但已经不只限于过年的时候了。我们几乎常年都有做饺子,而做好的饺子也不必马上就给蒸熟了,只需存在冰箱的速冻里就行,随便什么时候想吃,取出来一蒸、一炒就成了。但面粉已不是自己和的那种,也是嫌麻烦,因此都是买的市场上的成品皮子。像这样的饺子,我儿子一顿至少能吃二十个,胃口好一点的时候,三十个也能吃得下。

  只是,自从我得了痛风这个该死的毛病以后,不能吃豆腐了,这几乎真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大缺憾。好在母亲有办法,她把鸡蛋蒸成蛋糕来代替豆腐,每次做饺子的时候都会特意给我单独做一些,因此,糖醋饺子我还是能吃上的。虽然味道跟豆腐做的略微差了一点点,但总归还是母亲的味道,我已经十分很满足了。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18

  本来想把题目叫《日子》,人家倪萍写过了。就写个大气点儿的,赵本山的叫《月子》。一想这都不好写啊,还是老实儿的,不得瑟了,就叫《包饺子》,就是总感觉还不够雅致。

  傍晚从老家回来,看到闺女的同学然然从圈子里发的包饺子的照片和视频,还给评论点了赞。结果到厨房一看,韭菜洗好了,肉馅儿腌好了,看来是让包饺子啊。于是一边听歌马上整。

  感觉自己两点儿做的不错:一个是和馅儿。另一个是吃。因为原来上学时一位老校长有名言:薄薄的皮儿,大大地馅儿,再来上几滴嗒香油,保证好吃。另一点儿没学就会了。

  说实话,干嘛都得有技术,都是熟能生巧。还记得去年冬天我发过一回蒸包子,平时还真不愿意整这个,所以自己做家务实在是太衰了。说起和面还真费劲,反正我是卖力气了,一会儿就把衬衣脱了,反正把面和熟了;切菜、和馅儿还行,三下五除二就整好了,手到擒来;从电视上看到过人家擀皮儿,一块儿出七八个,咱就出一个。顺便还学了学数学,大的大小的小,有的都能当娘儿俩了。有方的、有圆的、还有多边形的,并且还是不规则的多边形;到了包就好说了,大小那是皮儿有大的小的,大小咱都能吃。有的馅儿从外边也没事儿,反正都到锅里去。看到然然包的饺子一般大还都站着,我包的有的也站着,躺着的就躺着吧,一会儿也得下锅。

  俗话说,饺子好吃不在褶儿上,好吃才是目的。

  另外,好饭不怕晚,吃完到十点。

  谁看到这里笑一下,我就忒高兴了,饺饺儿也吃了,瞎白话也写出来了。这就叫日子吧。

  开心就好!谁能来吃!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19

  妈妈嚷着吃饺子,其实我是最不喜欢包饺子的,因为颈椎有毛病,一听说包饺子就满心的不快。一个人忙活大半天,切菜和面擀叶子要忙活上半天,一个个填上馅捏着,捏的脖子困得难受。这些年都是妈妈或者嫂子把饺子馅弄好,自己回来凑合着包点,或者去超市买点冻饺,多少吃点算是过了吃饺子关了。吃着冻饺总感觉没味道,没有自己做出来的好吃。可是由于自己的懒惰,在吃了后悔之余还是不想去包饺子,总感觉那是一种负担。没有吃面条快还省事。

  冰箱里好多鸡蛋,可是家里人的饭量都很小,对吃鸡蛋的兴趣几乎是零。妈妈想了几天说包饺子吧!还能让鸡蛋减少点,还能吃点菜和面还能换点花样,成天吃面条都不想吃了。

  为了满足妈妈的愿望只好不愿意也得去做,其实今天是浑身的不舒服,腰膝酸软,动都懒得动。可是既然老太君下了命令,去办吧!好容易妈妈才想吃饭。我准备去买菜,妈妈说先把面和上,把鸡蛋炒了,等你回来面醒好了,鸡蛋放凉了,把菜一拌就不耽误事了。哪也不耽误,毕竟做饭有打算的妈妈有经验。这样还真的省事,要不到时候慌做一团,还累的慌。挖面和面,妈妈说温水和出的面软和。又长一经验,以前总是凉水和面,面硬硬的,不好擀。炒着鸡蛋,鸡蛋在油锅里迅速膨胀,黄黄的一大片,满满的一大锅,捣烂装碗。两件事情很快办完了,赶紧去超市买菜。

  骑车跑到了超市,看看韭菜太老,看见了芹菜,忽然想着买点芹菜换换口味。再多少配点香菇,可是转遍整个市场却看不到半点香菇的影子。只好打道回府,上着楼感觉好累,很想往地上躺,眼睛有点酸涩,很困很想睡一觉。躺在床上小憩片刻,忽然想起菜要摘摘洗净后再休息,要不到时又该忙活了。慌忙去厨房摘菜洗菜,谁知还有早上那么多碗和锅堆在水池里。呼啦啦忙洗着,有时特怕干家务,谁知当你去做时往往几分钟就做好。这就是一个人的意识问题。把水池刷的干干净净,把菜用手巾擦干,放在案板上慢慢的一刀一刀切着,最后又把菜剁成碎末,遵照妈妈的指示放点油搅拌均匀。做了这一切后又坐到电脑前歇息,好像电脑是我的情人一样,只要打开电脑才感觉精神上有安慰,才感觉浑身轻松。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小时,很快的,看看指针已经指到11:30分,再不去劳动,儿子回来就要大声的抗议了。

  关上电脑起身,厨房劳动。拍蒜和姜切碎,把菜里放盐,鸡精,南德,味精,香油用手搅拌,感觉咸香的味道飘入鼻中,捏一点尝尝,嗯,味道还不错!

  把和好的面拿出,软溜溜的,慢慢的揉搓着,正好妈妈来帮忙,妈妈擀叶,我包,面很软,包着也很好捏,一会儿桌上便是一大片。赶紧拾点放冰箱里制成冻饺,在想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包了好多好多,看看儿子还没有回来,便先下了,呼噜噜的扔进锅中,妈妈赶紧去拨蒜和姜捣成蒜蓉,再浇上酱油醋和芝麻酱,那味道好着呢!

  饺子在锅里煮着,透过玻璃看着翻滚的水和饺子,忽然想起小时候去妗子家吃饭,妗子下饺子时说的调侃语,还让我猜起了谜语:

  一群白鹅,要过江河,去时沉底,回来漂着。

  其实不用猜,那一定是饺子了。

  添上三次水,饺子已经宝腾腾的全漂在了水面上,刚把饺子捞出来,听见了门的咯啪声,不用猜就是儿子回来了,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儿子这样有口福!赶紧叫了儿子吃饭。儿子一看说煮的时候是不是太大了。妈你吃吧!我再下。儿子去冰箱里取饺子却看到了元宵,欢喜的惊叫着,元宵我爱吃,妈你咋想起买元宵了。我说先下饺子再下元宵,看着锅,我去吃饺子先歇歇了。站起身,忽然感觉浑身不疼了,做什么只要专心,不适是可以忘记的。

  时间不长儿子把元宵下好并端到了我和妈妈面前。吃着软甜的元宵,吃着饺子,芹菜的味道还真好吃,没想到自己也会做饭了,其实换个花样做饭,给亲人换下口味,自己也特有成就感。

  原来付出劳动自己也能收获许多,儿子说妈妈今天的饺子真好吃,受到儿子的夸奖不易呀!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再多学几样,自己想吃的时候自己做,朋友来时也让她们刮目相看,其实那么多女友都是做饭的好手,让她们不再笑话我。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20

  家乡的美食很多,糖炒板栗甜滋滋,蒿子粑粑香喷喷,烤山芋软和可口,其中我最喜欢吃的要数荠菜饺子啦!

  荠菜饺子有很多种做法,油炸饺子焦黄酥脆,锅烙饺子外焦里嫩,也可以下水饺哦。满满一大碗洁白如玉的水饺,清汤上漂着碧绿的葱花,这是我爸爸的最爱。而我,更喜欢吃锅烙饺子。

  瞧!黄灿灿的饺子上桌啦!你咬一口,鲜美的汤汁流入嘴巴,轻轻咽下去,暖暖的、香香的,真舒服!

  听了我的介绍,馋嘴的你一定流口水喽!来,让我告诉你这人间美味的做法吧!

  春天到了,田野里会透出嫩嫩的荠菜,你带着篮子和铲子来到田野,会发现一种叶子宽长且带着锯齿形的植物,那就是荠菜。记住,要早点哦,当荠菜开出白色的小花那就太“老”啦!挖好荠菜,你来到池塘边,把荠菜一根根挑拣出来,除去上面粘的杂草,将长长的须根剪掉,然后在池塘里清洗干净。

  回到家后,妈妈会在锅里倒入开水,把洗净的荠菜倒进锅里,点上小火煮一会。咦,怎么那么多的荠菜变成了一小点儿了?哈哈,告诉你,因为经过开水热煮,将荠菜叶子中的水分煮掉了,叶子都萎缩起来了。妈妈说,这样可以除去荠菜的苦味,吃起来就清香清香的了。没想到荠菜里藏着这么多的学问吧?

  将烫好的荠菜切碎,再加入肉末或鸡蛋等菜搅拌,这样饺子馅就做好啦!

  包饺子可是一件又有趣又简单的活哦。将饺子馅夹到饺子皮的中间,再用食指沾水沿着饺子皮的边沿转一圈——这是增加饺子皮的粘性,防止饺子裂开——然后两边对折,一按,一个饺子就做好了!

  怎么样?味道鲜美的荠菜饺子做法很简单吧?你想试一试吗?行动起来吧!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21

  有个富家子弟特别爱吃饺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又特别刁,只吃馅,两头的皮尖尖就丢到后面的小河里去。

  好景不长,在他十六岁那年,一把大火烧了他的全家,父母急怒中相继病逝。这下他身无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饭。邻居家大嫂非常好,每餐给他吃一碗面糊糊。他则发奋读书,三年后考取官位回来,一定要感谢邻居大嫂。

  大嫂对他讲:不要感谢我。我没有给你什么,都是我收集的当年你丢的饺子皮尖,晒干后装了好凡麻袋,本来是想备不时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又还给你了。

  大官思考良久,良久……

  有一个有名的三八理论: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在于业余时间怎么渡过。时间是最有情,也最无情的东西,每人拥有的都一样,非常公平。但拥有资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资源的人才会成功。白天图生存,晚上求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我们一样爱他们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出动:学生们站在山岭上,手舞野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

  方子儒非常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来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

  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

  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了一份资助名单。

  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

  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了卦,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

  “当然!”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

  年轻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

  方子儒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了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张张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纸条上写上每一个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您……是想抓阄决定资助的对象?”

  年轻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

  方子儒着急地说:“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考不及格!”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那他们逃过学吗?”

  方子儒想了想,说:“这……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

  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3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10个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子儒的推荐之列。

  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贫困学生道歉?”方子儒的脸上满是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

  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还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些!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15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22

  爱人想吃卤面,已跟我絮叨了多次。做卤面有点复杂,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我有点不舍得。但爱人的心愿又不能不满足,某日晨练返回时路过肉摊,见肉十分鲜嫩,我便决定买些中午做卤面。

  做卤面是用不了多少肉的。我指着一块儿肉说:“吃卤面,少割点。”卖肉的手起刀落,“一不小心”割多了。多就多呗,反正肉不错,爱人肯定不会批我。果不其然,到家后,她得知我要做卤面,没埋怨,没批评,还“严重”表扬了我:“肉多了就多吃。老公,你太好了!”

  爱人上班走后,我坐在电脑前开始码字。10点钟,我起身上街,买了一斤韭菜、一把菠菜。到家择洗干净,把菠菜剁碎,包在布里挤出半碗绿汁,又洗了三个西红柿,挤出半碗红汁,然后用清水、绿汁、红汁分别和出白、绿、红三种颜色的面,置于盆中。接着开始洗肉、切割、剁碎,与切碎的韭菜放在一起,放入调料,搅拌均匀。

  一切准备就绪,已是11点半。时间不早了,我有点慌张,再有半个小时爱人就下班到家,要是看到饭还没有做好,不批我才怪。

  先拿出红色面团,搓揉至细擀面杖那般粗细后,用菜刀均匀切成小段,撒些白面,逐一按压后,擀成面皮,开始包起来。

  打住打住,不是做卤面嘛,怎么像是包饺子呢?是的,是在包饺子!做卤面复杂,包饺子更复杂,既然肉割多了,既然复杂一次了,干脆包饺子得了。况且,我早听闻用果蔬汁和面,可包出彩色饺子,却一直没机会尝试,今天搞个创意练下手,相信爱人一定会乐意的。

  时间把握得正好。听见屋门响时,饺子正好包完。

  “咋没闻见卤面味儿……啊,饺子!”爱人边说边走到厨房,“彩色饺子,红的是‘西红柿皮’,绿的是啥?”她得知是“菠菜皮”后,高兴得合不拢嘴:“亲,你太棒了!”

  卤面好吃,饺子更好吃,还是创意饺子,饭量不大的爱人破天荒吃了两碗。我呢,不仅吃了一个肚子圆,心里还有满满的成就感。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23

  一大早,有根娘就开始张罗着包饺子。

  她先揉好一团面,放一边醒上。

  接着开始洗菜、烫菜,这是大清早她从自家畦头摘回来的野菜,有根最爱吃这口儿。他说城里人要吃这口儿还得花钱买,贵得很,还不新鲜。

  这孩子,从小乖着呢,唯有这次忒不听话,说什么要去城里闯荡,说什么“人挪活,树挪死。”乡下有啥不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多少代人不都这样活得好好的?你说不愿像祖辈们那样土里刨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里刨食咋了?南街的涛子家不就是这几年种药材,现在也盖起大瓦房了?你咋就非要离开娘去那城里呢?

  切好饺子馅儿,有根娘炒了一小撮儿花椒,擀成花椒粉,调到馅儿里,有根爱吃这味儿。

  你说要拼搏几年,争取在城里买上房子,把娘也接去。你还说楼房里都带卫生间,不像在农村,逢下雨天要去趟茅房都犯愁,深一脚浅一脚的,别提多腻烦了。

  可后来你又说,娘啊,我拼死拼活干上一年,也不够在城里买个卫生间。

  有根娘干枯的双手有些笨拙地捏着饺子,有根从小爱吃野菜馅儿,每回包野菜馅儿饺子,有根能蹲在灶前吃两大碗。

  包完饺子,水也开了。

  饺子“扑通扑通”下了锅,翻滚了一会儿,都挨挨挤挤浮上来,菜馅儿饺子,好熟。有根娘捞起一大碗。

  你说娘落伍了,啥也不懂。娘是不懂,娘更没听说过什么“过劳死”,乡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来没有这病。

  有根娘将一大碗野菜馅儿饺子放在一张黑白照片前面,“噼噼啪啪”落下泪来……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24

  冬至这天中午吃饺子时,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幼时吃饺子的一些片段记忆。

  1976年的冬至,因为父亲在镇机械厂上班,每月有6元钱的固定工资收入。冬至前一天,父亲托人在镇外贸提前给家里割回了一斤猪肉。冬至早饭过后,母亲就剁好饺子馅。

  中午吃饭时,我家周围的几位邻居家的同龄发小们也都端着饭碗走出门来,来到大家经常在一起吃饭聊天的地方,边吃饭边聊天。

  我是个从小就不爱吃大肉皮的人,父亲割回家的肉瘦肉少,肥肉多,一家人吃起母亲包的饺子都感觉很香,唯独我不爱吃饺子馅中的大肉皮,那大肉皮吃到我嘴里恰如卡喉的鱼刺般难受。我吃饺子时,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小疙瘩,也会从嘴中吐出来。有时吃饺子时,我会故意把饺子馅用筷子捣烂,免得在吃饺子时吃到饺子馅。

  冬至这天中午吃饺子时,我故意把刚出锅的一碗饺子端到家外的饭场里吃,一是左邻右舍老幼们都有这个习惯,而是我只吃饺子皮不吃饺子馅的破绽害怕家人看到。

  这天冬至中午,大人们都在家吃,唯独我盛一碗饺子后从家里出来,恰巧饭场中还有几位没回家吃饭的发小们。一位发小看我只吃饺子皮不吃饺子馅很是不理解,他眼馋地看着我,我赶紧回答:“我不爱吃大肉饺子。”对方一听立马回答:“我爱吃。”我立马把饭碗递到他面前:“给,你吃吧。”对方激动地接过饭碗,三下五除二地赶紧吃了几个饺子后,又把碗递给了我:“等会你吃我家的菜饺子。”

  几分钟后,发小真的回家端出来了一碗热腾腾的蔬菜馅饺子,我俩互通有无后,都很高兴地吃了起来。

  发小一家都是公社社员,那时候,农民兄弟都是靠挣生产队工分吃饭,除了平时卖鸡蛋和一些针头线脑等破烂东西挣些零花钱外,一般的收入都是年终时的集体分工,像我父亲一样,在外当工人挣些零花钱的家庭不多。

  1981年的冬至,是我上大队初中时的第一个冬至。冬至这天,学校特地提前十分钟放学了,主要是为了照顾女老师提前回家做饭包饺子。中午过后,同学们依然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一进学校,同学们竟然互相猜问:“晌午吃的是饺子吧?”

  “嗯。”

  “我一看你嘴角的大油我就知道。”

  也真是的,现在想想,我还好笑,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午饭后,你只要一看到对方嘴唇上有一圈厚厚的猪油印痕,恰如一枚枚椭圆形印章的印迹一样,只要问对方:晌午吃饺子了吧?对方一定回答:嗯。

  如今,每年的冬至来临,家家户户依然要吃饺子,冬至的午饭过后,你再也不会见到谁的嘴唇上会留下一圈猪油的印迹。那时,除了逢年过节,人们难得吃一次肉,经常吃饭不是没肉就是没有油。该过冬至了,人们割肉包饺子当然都喜欢割肥肉了,也只有这样做出来的饭才有油水,吃起来才有香味。

  如今,人们吃饭的油水多了,过冬至割肉包饺子时,人们都要求突出一个瘦字,瘦肉成了人们改变膳食结构的首选。即便如此,过去只有老年人才得的脂肪肝、高血压等富贵病,现在的一些中年人竟也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所困。

  如何过好冬至吃好饺子,既要吃出冬至节气的温馨,又要吃出自身体健康来,这将是一门新的吃饺子学问。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 篇25

  北方冬季的寒风吹得人们直哆嗦。行人匆匆,或是想增加运动量驱走严寒,又或是想快快躲进屋子里,总之向暖的心是不变的。

  大概只有在冬季人们才能想起饺子。人们在元宵节吃元宵,在端午节吃粽子,在中秋节吃月饼。其实谁也没有忘记饺子,不过在历经一年的酸甜苦辣之后,饺子给我们带来的是深深暖意,于是,饺子变得格外亲近。

  我爱吃饺子,从小就爱,母亲也知道我有这样的”嗜好”,就经常张罗着包饺子。我也试图自己学习包饺子,很不幸,尝试了几次之后我只好宣布自己还是当一名吃客吧。

  中国人总是爱在冬至那天吃饺子,听长辈们说,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会被冻掉,这可能是一个流传了千年的“至理名言”,虽然我一直半信半疑,可终归到了冬至日,饺子总会如期到来,热腾腾的帮我们驱走严寒,很多年都是这样。

  直到有一天,我还在为时光易逝,人面易老而叹息时,才发现我竟已身处异乡,披上了游子的衣裳。一人在他乡上大学是不易的,地是新的,人也是新的。我极力寻找可以共话心凉的伴侣,最后发现只剩下一轮阴晴不定的月。大学的第一个冬至,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我知道这样的冬至我还要度过好几个,只好硬着头皮过下去。

  冬至那天还在上课,中午铃声一响,我二话没说拿起书包冲下楼去,奔向食堂,因为我知道如果不积极一点的话,就会见不到这天应相会的故人。还好我没有迟到,食堂里的阿姨很热情的招呼我吃饺子,我矫健的付了钱,端走了属于我的一碗饺子。只是少得可怜,略带油花的酱油汤里静卧着几只瘦饺子,懒洋洋的,让我丝毫提不起兴趣。终究还是饺子,到头来我端起的是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咽下的却是沉甸甸的思念。

  我不知道为什么,冬至那一天,我竟没有给家里打一个电话。

  说句实话,学校的饺子,口感真的不怎么好。家里的饺子通常是父亲负责拌馅,母亲负责擀皮,奶奶包,邻家的老奶奶有时也会来,做起来细致些,对味些。小时候包几个老鼠样儿的饺子,吃起来美滋滋。有一年冬天,父亲去海南旅游,正赶上冬至,听人说,海南那地方冬至不兴吃饺子,就生怕父亲在南方没有饺子吃,那几天常常给父亲打电话,告诉父亲家里又开始张罗包饺子过冬至了,问问海南能吃上饺子么?什么时候回来?那年冬至,母亲包了有九十多个饺子,我们不知道从那偷来的胃口,一顿全吃了,整整九十四个。为父亲就感到惋惜了,冬至只有一个饺子,不过还好,有饺子陪伴就还好。

  从家乡到学校,中间得坐六个多小时的火车,父母亲执意要送我到火车站,我拗不过,只好一起上了公交车。一路上没怎么说话。进站口就在眼前,母亲还在不停嘱咐着,我心中划过丝丝烦躁,便回头看了一眼父亲。厚厚的冬衣没有撑起他日渐消瘦的身躯,他周围因夜带来的黑让沉默更沉更静,我知道他想说什么,他不说,我也不说。

  这场景像极了朱自清的《背影》,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翻过月台,提着红红的橘子走来。

  放寒假了,回到家乡我坐了整整七个小时的火车,一出站,就看见母亲,母亲眼睛不好,没有看到我,我只好跑过去,却没有看到父亲的影子。母亲告我父亲还在上班,我不免有些失落,因为我以为父亲早已做好饺子等我回去。

【和女儿包饺子散文】相关文章:

包饺子散文02-09

春节包饺子的散文01-30

包饺子叙事散文05-16

我和妈妈包饺子08-13

我和女儿的故事散文04-30

包饺子02-02

包饺子08-22

包饺子01-15

包饺子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