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与景色的散文

时间:2020-11-10 13:36:56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与景色有关的散文六篇

  篇一:走走

  我一直无兴趣去别人的国,走一走,看一看,购一购,娱一娱。

与景色有关的散文六篇

  有了机会,就到别的省去走走罢:以自己的县,自己的省为圆心,向四周发散,有时走很远,有时走很近,出了家门,看情形,能走多远走多远,能走多久走多久,这样的想法,支撑自己一直想在外面走一走,走自己的大国,自己的国土。

  走着走着,想到了一串话了:不到青藏,不知道山高;不到新疆,不知道地大;不到海南,不知道水深,不到重庆,不知道火热。

  还有:不到中原,不知道战争;不到东北,不知道粮食;不到渤海,不知道屈辱;不到北京,不知道沉重;不到上海,不知道世界;不到西部,不知道贫穷;不到新旧搀杂的城市,不知道乱相;不到宁陕,不知道发展。

  宁陕是我供职的县。它在发展,在变化,大国所有的一切,它都有,好的,叫人忧的,孬的,叫人喜的。在宁陕住久了,渐渐地就喜爱它;在外面浪久了,回来,又恨它。有时,乱得叫人理不清头绪,欣慰的,埋怨的,创造的,破坏的;有时,它又简单清纯如一小女,举手投足,都是自家的孩儿,喜怒哀乐都小家的心事。

  中国太大了,大得走一回,心里虚一回,想中国的大,真是叫人理抹不清的了,它的大,真又谁说清了:于是一路走去,看明白的风景,看不明白的风景,听一些很少听过的说道,与人交流一些彼此的观感;吃用一些从未尝试过的饮食,自然也喝一些可喝可不喝的烂酒,交一些可交可不交的人,有的会成为日后的朋友,有的转身就相忘于江湖。

  走得多了,自然也形成一些个人的好恶。一些地方,是一见如故的;一些地方,是终于后悔去的;一些地方感觉大好,一些地方,竟是毫无感觉的。这如同一生见过的人了,有的就成了朋友,成了亲人,有的任多年,也鼓捣不拢。喜欢广东的大气,率性,务实的小聪明劲儿,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扎实。不喜欢上海的洋而不当,胖大的身子,骨骼却脆得叫人能听到折裂声;喜欢天津的平和,不声不声,作弄着引不起天轰地动的事儿,一如海河边上的人家,守着自家的老口味;不喜欢北京的张势,总爱用神秘糊弄外省人,骨子里是旧八旗的守正,没落,样子做得越大,越是叫人不想融进去;喜欢武汉的水汽,两江三镇迷茫着,有中国味,南方味,它的曲折杂乱的旧街,有中国的老石头味,老河泥味儿;不喜欢成都的懒散,却喜欢重庆的扎实,说的,做的,声张的,都有大江气势,在重庆上个当,都是明明白白的;喜欢西安的一半,老城圈里的那一半,还透着秦人的真,新城那一半,是半真半假,半正经半不正经,想想也好笑,好比早年乡下的小寡妇,偷人和不偷人,各半,半依半推了。

  每每回到秦岭深处,我那小县里,一碗老酒吃醉了,还是喜欢这极小的、极安静的、极质朴的、极热情的,小地方,它的人,它的事,它的风景,它的新与旧。想想,这地方,是一个稍稍发了一点家的乡下聪明人,在自家的旧屋场上,要将老房子拆除了,换了新墙了,翻了新瓦了,围了新圈舍了,给娃儿娶了新妇了,然后每每打了饱嗝,向不如自家的人户,显摆发家的经验哩!

  有几次机会,可以去日本、欧洲,或澳大利亚走一走,到底没有递上申请去。想:自己也是一个老农了,握着自己的锄头,立在自家的地头,望山望水,心满得不行,看山山亲,看水水亲,有了这样的心思,看一切新旧的人,也都亲切着了。又想,从出生到入土,几十年一晃便过去了,自小种地、纺织、饲养,种甚不种甚,织甚不织甚,养甚不养甚,大抵都是磕绊着,自己地头的事都没弄得明白,清展,还开个什么洋荤哩!

  能在别的省走一走,就好了。读读这个大国,看到一些变化的,一些不变化的,一些新的,一些旧的,明白不明白,心下大抵都若有所动。这样的走,渐渐就看清了一百年了,中国的一百年,都在路上摆着,大国的一百年,这一百年发生了那么多的事,在大国的路上走着,怎能不想些事情?一些自信就生发了,一些不自信依然在心头濡着,走一走,抖落一些什么,肩上又扛上一些什么了。

  我直要在国内走一走就好了。想自家的事,把自家的事想明白,想得深入。

  篇二:这个秋天,早晨的云

  最爱秋天的云。最爱秋天云彩的质感。在我眼里,秋天的云彩就是梦的衣裳:华美的旗袍,飘逸的彩裙,潇洒的纯白长衫……奇妙的幻觉在想象力的纵恿下,生发出无尽美妙美轮的心仪,让日常生活变得浪漫而富有诗意。

  当目光在菊黄上停歇之后,抬头就看到了天际的云层。一场接着一场的秋雨,滋润了西北这个城的干渴。而雨后的云也在天空流动着,喧染着天空,渐渐成为一座无垠的花园。

  早晨的云层,是迟钝的。先是铅色的浓郁,垂在远山轮廓高处,绕在近处秋林之上;那一刻的城市所有的建筑,显得分外庄重,深沉。在这油画般的深沉中,几缕光亮浮现出来,在深沉中透出明艳的色调。太阳早就升起来了,这光亮正是阳光从厚重的云层中逸出的。

  目击着的一切,都在渐变中。每时每刻,云朵、天空,真正是纷纭莫测。刚刚看到的景色,在下一刻的样子,是你绝难预测的。这时如果能让心静下来,你便能体会到风云变幻的许多重含义:自然的,生命的,生活的,或是历史的。所有的症结,你都可以在这一刻完全打开,感慨之外,会清晰地感到一股淡然之气由丹田升起。

  铅色的云层,慢慢移动着,露出天蓝色缝隙。然后,云层在光缕的推动下移位,变成一朵、一团。云团的中心仍然是铅色的阴郁,而从中心向外则渐渐地显出白色,最不规则的边缘,是阳光照透的金色与胭彩的混合色。随着太阳努力挣出云层,天空中的云团仿佛被稀释,变得轻薄、透亮;天空的云朵越来越白,而那一缕缕的闲云,就在这时被化上了早霞的彩妆,妖娆、美妙、若梦若幻……

  太阳越来越明亮,天空越来越蓝,而那些云朵与云彩却越来越白。天蓝,云白。这时我看到的是秋天最纯净两种色彩,这是天空的色彩。而大地,正处在深秋的无比绚烂中,我将要漫步在这绚烂中,启开新一天的生活。

  篇三:永远的月色

  一篇《荷塘月色》,记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片永远的月色,可是,不知为什么,这种美感,总是一种想象的蒙龙的,那种实在的东西,我却从来也没有看见过,大约是我所呆的地方太小太偏远了吧。

  说起荷塘,对于一个北方的人来说,并不是多见的,尤其象是我所呆的农村里,从来是没有过荷的,就是村西曾有过一片水塘,也不过是长一些芦苇,就是这些,也在后来的日子里,改造成了稻田,于是,那里就再也没有了这种东西,而那水塘也成了老年人记忆中的一个所在,现在的孩子们连想象也难了。

  其实,对于我而言,正如现在的孩子们一样,面对着这一望无际的稻田,再怎么想象,也不容易想得出这里的芦苇塘了。而我,纵能想象出那荷塘的美,那月色的美,也只能是一种心驰神往了。

  不过,对于月色,谁也不会没见过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月色,同一个月亮把那光送给普天下的人,也送给了不同时空的所有的人,正所谓一月照秦汉,各有一轮圆。

  我不知看过多少月色,却都印象不是特别深,不过,有的月色却也难忘。曾记得小时,有一次,不知是因了什么事,那时,我必须连夜到离我家三十来里的老姥爷家里去,可是,在夜里走那些山路,必竟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容易事,可是,当时的我,在大人面前不敢显示自己的胆小,一咬牙就应了下来,于是,我拿着一把镰刀,上了路,从村里出来,一直走哇走的,一到村外就有些胆怯,紧紧的握着那镰刀,看着路边那些黑黑角落,总是提防着从那里突然窜出来的什么,比如狼呀什么的。

  后来,一轮月亮从山背后升起来了,顿时,我象是有了一个明灯,路上的东西看得清了,而那路边的东西也看得清了,月光直泻大地,把地上山上的一切照得那么清楚,我能看得见那些角落里其实不过是一丛树木,一堆乱石而已,别说是狼,连个狗也不是。我有些感激月亮,看看她,她白白的脸盘,看着我,我这时才觉得,她就象是个伴儿,为我照亮这路,为我壮起这胆,而且,我发现,不管我走到那里,山岗上山洼里山脚下还是山沟里,她总是在那里高高地向下看着。当着我终于走到了那三十里外的老姥家里时,已是深夜了,于是在那里受到了大家的夸奖,可是,我心底里知道,要不是月亮,也许我真的会丢下那镰刀而跑回村里也说不定呢。

  不知是这次经历还是那经历中的那种特殊的感觉,从那以后,我对月色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喜欢月色。虽然那月色并不如太阳光那么强烈那么温暖那么鲜艳多彩,只有那淡淡的银白色。

  再后来,我回村里参加劳动,那时,为了家里建房,必须准备大量的石料,家里正是靠着山的小村,自然不会去花钱买的,再说,那时的农村里也没有多少钱,要造房,当然要自己去准备了。我当时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了,于是,我就在每天夜里到离村子三四里外的山上去弄石头,当年在修建滦河大桥之时,那些工匠们为了保质保量,从这山上采了大量的石头,至今,那山顶上仍可看到那些修桥之时采石而留下的深深的大大的楔窝窝,可能当时没有用炸药,全是凭着那些铁楔,硬是从山上“切”开了一块块石头,切成了一块块桥墩用的条石,而那些不足尺寸的则弃之一旁,于是,成了村里人建房时的好东西,只是,这些石头与土混在一起,年久之后,要找出来必须扒开那些土,而且从山坡甚至山顶上一块块地借着坡度往下滚,形成了一条条的滚石道。于是谁家盖房就早早的去那山坡上弄。只是,那滚也不容易,一块石头往往是滚不多远的,要从高高的半山坡滚到山脚下,差不多要倒上几十个个儿,才能弄下来,因为要上班挣工分挣口粮的,只好是夜间上山去干了。

  为了防身也为了便于抠石头,带着一把小撬棍,我就天天上山,那时,最盼望的就是月亮,一来,有时那半山坡上或许有人,或许就是一个人,那时,要是没有月亮,且不说看不清路看不清石头,光是害怕就是让人难受,看那里全是黑乎乎的一片,心里总是不好受的。一旦有了月亮,不光是照亮了山照亮了路,也照亮了我的心,当着看着那满山的清清如水的月光时,我真的有着一种兴奋激动,真的想是久渴的人看见了那清清的水,想捧起来,往脸上浇,往身上洒,往嘴里灌,喝他一个饱……

  许多年之后,我走过许多地方,也看到了许多关于月色月光的诗歌散文,对于那些诗圣诗仙诗人名家散文名家的诗歌散文,让我感到了一种美,得到了一种享受,可是,当着我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月色时,我却对着这月儿有着一种亲切。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逐渐地感悟到:其实,人生中,往往人们更需要着一种关注关照的,那怕是默默无声的,但此时无声胜有声,而那受到关照的怕是永远也忘不了那情那景罢。

  所以,我也永远忘不了人生之旅中的那永远照耀的天之光。

  篇四:守候春天的繁华

  伴随着几阵稀疏的小雨,春天带着浓郁的大雾弥漫着整个大地,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小草焕发长满了新绿,遍满天地,给春天的画布浸染着生命之色;花枝摇曳充满了生机,姹紫嫣红,遍满山野,给春天的画卷饱蘸着生命繁华;迷幻的花香沉醉在潮湿的空气里,婉转的鸟鸣散布到田野山林。草长莺飞,花红柳绿,像是在彰显着生命的神奇。这就是春天,繁花似锦,满园春绿,让我们真真切切感的受到春天的神奇与美丽。

  不经意的春天,悄悄的来临,是那多么的纯粹,又是那么的突然。当你还在忙忙碌碌的时候,睁开那暗淡的双眼,再仔细看一下春天,春天已经遍满了大地白茫茫的大雾,挂满树梢上鲜艳幼绿的嫩芽,爬满了墙头焕发鲜绿青苔。弥漫过高墙,在高墙上的洒满郁郁的葱翠;弥漫过荒野,在荒野里留下了一层一层的迷雾;弥漫过小山,给小山染上了清淡清淡的草色;弥漫过天际,在天边留下的散之不去的灰云……给这个天地的每一个角落注入了一丝丝淡淡的忧愁,生命的感伤。

  喜欢春天里的雨,丝丝绵绵,缓缓飘落,轻轻的撒落在田野山林,淅淅沥沥。喜欢静静着感受着,那小雨在微风中悄悄的流逝。喜欢夜深人静里一个人倚在窗前聆听着雨声陶醉,守候着这雨声,我凝视着那迷蒙的天空,细雨细细地飘进了眼睛,感受着这一个人的恬静。

  喜欢春天里的风,静静的在聆听,静静的在感知。如果生命能始终以这种姿态,我想我们将生活的很纯粹,变得很快乐。聆听着,守候着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抹感动,倾诉一个人的爱与思念,感受着自己的悲伤与喜悦,缔造着一个人的伊甸园。

  喜欢独处,是几时我就这样疯狂的迷恋着走着自己的路,看看自己的天,看看自己的地,听听自己对花儿、鸟儿的窃窃私语……思绪就是这样子空越了古今,摇曳着满世界的繁华,让我重新拾取着希望。

  曾经幻想自己的生命是漫天飞舞的繁花,纷纷飘落,绚丽无比,飘满遍整个大地,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感受到我的纷飞与繁华。这个繁华的思绪慢慢的纷飞飘落,最后只剩下一个人静静的守候。繁华如故,寂静如昨,一个人的世界如梦。

  篇五:恨莲说

  北宋周敦颐一篇《爱莲说》把莲吹捧到了至高境界,说什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花之君子”云云,而我的感受恰恰相反,我恨莲,而且不是一般的恨。

  莲者,最善忘本也。生于淤泥,长于淤泥,吸取的是淤泥的营养,长成后居然说“出淤泥而不染”。这就好比一个平民儿子,父老乡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供他读书,等到后来事业有成了,或者当大官了,居然反过来看不起平民,说自己和平民和那片土地没有半点关系一样。

  “濯清涟而不妖”这句更是无稽之谈,所谓流水不腐,各位有谁见过清澈的小溪里,湍急的河流里,汹涌的大江里,浩瀚的大海里会有莲的影子?莲只会长在缺少流动的水域里,比如鱼塘,湖泊和观赏园林里面,甚至是发臭的沟壑里,哪怕是清澈高原湖也不适宜莲的生长。莲所开花朵极为艳丽,居然说不妖?君不见在夏日的荷塘里,莲把花朵举过头顶,在和风中招摇,点头哈腰,谄媚至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这几句读起来感觉很美好,却经不起推敲。中通说明不实,内心空虚,上下串通一气;外直正好印证此物无节。夏季炎炎之际释放点气味,在烈日高温的作用下,有如瘴气,令人头晕脑胀,蠢蠢欲睡,也妄称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绝对是一种自我标榜和自我保护,干不干净得看水下,看泥里。离得远了还能看清本来面目吗?如果你想仔细看个究竟,了解其本质,对不起,不可亵玩!这就不难怪官员出行总喜欢开道和脱离群众的原因了吧。

  莲叶似伞,无论天晴下雨,莲总是相互打伞,遮遮掩掩,相互保护,底下更是盘根错节,相互勾结在一起。所以在莲生长的荷塘,隐藏了许多泥鳅、水蛇、黑鱼、蚊虫等等,都是借助这些“伞”而得以生存的。如果这种习性蔓延到当今社会,岂能不权权交换,钱权勾结,彼此关照,相互庇护,何来公平可言?

  莲总以君子自居,而且莲与廉正好谐音,其实不然,常常把莲蓬高举以标榜清廉,可谁不知道,下面深埋着的藕才是莲最甜的部分,体积也不知道的莲蓬的多少倍。既不暴露,而且很难挖得出来,可见此莲非彼廉也。

  莲者,水性也。哪里水土肥沃就在哪里生长,无所谓气节。哪里气候温暖就在哪里生根,无所谓奉献。抗不住严寒,寒冬来临,只见一片残荷。禁不住风雨,台风过后,只见一片狼藉。从来都不是栋梁之材,为何却得如此美名?看来周敦颐就是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五毛。

  篇六:塞外天凉好个秋

  九月,天渐渐的凉了。也许其他地方还在忍受着烈日炎炎的天气带来的酷热的时候,塞外已经是另一种风光了。天高云淡的原野,曾经让人无限伤感的细雨已经把清凉让给让人倍感清新的秋天。

  走在秋天的原野,到处是一片秋的颜色。丰收的田野上到处是人们欢快的笑声,丰收的喜悦让他们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果园里已经成熟的水果挂满了枝头被压弯了腰的枝条也许正在向人说着这一年的好收成。塞北的秋天,秋高气爽的原野上,蓝蓝的天空中几朵白云缓缓的走来让蔚蓝色的天空更多了一些诗情画意。站在山上放眼望去,脚底下充满诗意的金黄色被还是绿色的树林包裹着。桑干河和洋河缓缓的从这幅美丽的画中走过,蜿蜒的河流莫非是舍不得这让人无限留恋的.美景吧。

  河水不再象夏天那样波涛滚滚,只是在静静的流淌。污浊的河水已经变得无比的清澈好象也把自己的心扉敞开给这个美丽的季节。周围村庄里的人们还在忙碌着,劳累了一个夏天的人们再过一个月就要忙着收获了。虽然都是在忙碌,可是在这个季节里的忙碌却给人带来内心的喜悦。

  初秋在这片原野上是美丽的,秋高气爽中微风拂面而过让人没有了酷暑中的烦躁,剩下的只有说不出的舒畅和愉悦。站在高山之巅,感觉到塞外初秋的秀丽,走在原野上感觉到塞外的初秋的喜悦,这一切都让人感到那么亲切。塞外的初秋是久居在都市里的人感受不到的,大自然或许也在贪恋这片原野吧!她拿起画笔给这片原野带来一副美丽的画卷。塞外的初秋,让人看一眼就不想离开,当太阳把阳光洒向这片土地的时候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变成了带着乡土气息的音乐。

  看着塞外初秋的原野,我忽然想起了法国着名的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先生,如果他看到塞外初秋的美景时,是不是也要即兴弹奏一曲呢。他的代表作品《秋日私语》如果在塞外初秋的原野上弹奏,也许会让这首钢琴曲更加富有诗意也会更加的动听。虽然只是随便想想可是当我们望着塞外初秋的原野,听着音乐播放器里播放着这首《秋日私语》时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虽然不能亲耳聆听理查德克莱德曼先生在这片原野上亲自弹奏这首乐曲,但是这首乐曲仍然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九月塞外的初秋,已经让人感受到大自然带给它的美丽。九月塞外的初秋,也把让人感到亲切的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如果说塞外初秋的原野白天是副美丽的画卷和一首动听的音乐的话那么九月塞外初秋的夜晚又是另一种景色。初秋的夜晚,当一轮明月从山间升起。当月亮把一片银色洒向这片原野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又是那么的宁静没有了白日的喧嚣只剩下让人的内心不再躁动的平静。

  走在村庄外面的原野上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透过天上薄薄的云彩把月光洒向原野抬头看去,天上的那轮明月此刻又变得朦胧起来。此时,塞外的初秋的夜色,是不是也会让迁客骚人诗性大发呢。此时他们是不是还象《水调歌头》那样惆怅,还是象《虞美人》那样的伤感和无奈呢?我想他们一定会举杯邀明月来抒发对这片初秋的原野赞美的情怀。

  此时如果贝多芬还在的话,那么他弹奏的乐曲一定不会象《水调歌头》那样惆怅。也不会象《虞美人》那样的伤感和无奈,他一定会弹奏出一首更能表达此时心情的乐曲。曾几何时当贝多芬在家乡的月光下弹奏《月光曲》的时候,一定是被家乡的没有的月光感染了吧。可是,如果他能走在初秋塞外的原野上欣赏着美丽的月色的时候,是不是还会弹奏这首《月光曲》呢?我想他会的因为只要弹奏着这首《月光曲》那会让这美丽的夜色更加的富有情调。

  九月初秋的塞外,它是一副美丽的画卷美的让人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烦恼。九月初秋的塞外它更是让人沉醉的音乐,听到这首音乐让人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塞外初秋的原野更是让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塞外初秋的一切美的又是那么自然那么的让人怀念。

【与景色有关的散文六篇】相关文章:

迷人的景色散文11-17

有关红尘怨与缘散文11-18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解析01-31

与茶有约散文11-19

裁剪与制约散文11-17

独与立散文11-15

女人与浪子散文11-15

分别与离别散文02-12

门与路散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