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仙岩之行中的山水田园散文

时间:2021-04-01 16:59:3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仙岩之行中的山水田园散文

  四月十五日,是儿子三周岁的生日,适逢双休,我便与爱人合计给儿子过个山水同乐的生日,让他亲密接触一回真山真水。

仙岩之行中的山水田园散文

  仙岩风景名胜区,位于瑞安市东北,素有“五潭二井之秀,九狮一象之奇”的美誊。早在南朝时,仙岩已是着名的旅游胜地。我国山水诗人鼻祖谢灵运曾游此地,并写了《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的诗篇;唐代姚揆题了“维仙之居,既清且虚;一泉一石,可诗可图”的《仙岩铭》。

  下了车,群山环抱,满目葱茏。迎面是一座大理石牌坊,上面有南宋理学家朱熹“溪山第一”和唐人杜光庭“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题字。

  进入景区,首先见到的就是浙南最大古刹-圣寿禅寺,爱人领着儿子在菩萨面前虔诚地跪下,双手合一,爱人说一句,儿子跟着说一句:“菩萨保佑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看着儿子一脸肃然,我也在心里为他默默地祝福。

  出了禅寺,走在林荫道上,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吸引了我们的视线,还未等我们走近,一位中年男子就上前招揽生意,原来这匹马是生意人拍照用的道具,儿子在电视里也看过马,今天见了真马还是有点发怵。虽然不能扬鞭策马千里草原,为了让儿子体验一回骑马的感觉,最后由爱人搂着拍了一张“骏马静立林荫道”的快照以作纪念。

  正当我们边走边欣赏着快照之际,耳畔响起潺潺的溪水声。我们循声来到一泓潭水边,潭水在周围葱绿的草木映衬下,碧若翡翠,莫非这就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梅雨潭”!

  我正纳闷,儿子大呼:“小船!”原来这叫“三姑潭”。当地人利用这块几百平方的水域,做了十多个卡通形态的塑钢材质的脚踏小船泊在水边,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船形在水中自由泛舟。不一会儿,这里便成了水上乐园。

  我们踩踏着一只红色顶蓬的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游弋,看着儿子手舞足蹈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儿子银铃般的笑声在水面的上空飘荡。我和爱人都感觉到这才是孩子应该享受的生活啊!

  因为还有下面的游览行程,我们只好停船靠岸。

  按照景点导引的指示,我们沿着青石铺就的台阶向上攀登,不一会儿就听见“哗哗哗哗”的水声,抬眼便能看到朱自清先生在《绿》中描述的那幅“整齐而平滑的布”;我们低头穿过几块巨石的间隙就与梅雨潭来个亲密接触了。

  也许是朱先生的文字太完美,以致当目光触及每一处景物,脑海里便会萦绕着朱先生那些堪称绝唱的语句。我和爱人静静地伫立着,任油油的绿意充盈着我们的视野,任“杨花”般的“梅雨”恣意地溅湿我们的衣襟。

  儿子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在他的眼里,三姑潭的泛舟更具诱惑。最后,我们还是让儿子坐卧在潭边的岩石上,用相机记录下这个瞬间的永恒。

  潭畔,历代名家的题咏也不少,且多摩刻在岩壁上,“四时梅雨”、“白龙飞上”、“洗眼来”等字句留在记忆里的印象很是深刻。

  品赏完摩崖,我们拾级而上,阶畔筑有三角形的“自清亭”,亭中立有朱先生的传世名作《绿》的全文碑刻。当我和爱人再次吟诵这篇美文的时候,也跟着朱先生又一次惊叹在这梅雨潭的“绿”里。

  再往上,就是玲珑小巧、飞檐翘角的梅雨亭,亭址据说就是朱先生当年的观赏之处。凭栏而眺,瀑、潭尽收眼底,回想着朱先生的文字,心底只有叹服。

  在去伏虎洞、伏虎寺的路上,我们碰见三个当地逃票进入景区的十来岁的女孩子,在我们身边欢呼雀跃,她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很是可爱。当我们在路边小憩的时候,她们终于开了口:“小弟弟的水可以给我们喝一口吗?我们渴死了!”哈,原来她们是冲着儿子那瓶矿泉水来的啊!

  女孩子都很合群,不一会儿,我们便熟识了,相互问询着对方的情况。她们的父母都在国外打工,现在跟着爷爷奶奶在家里读书。她们也问起一些日常用语在我们的方言里怎么说,我们一一说与她们听,她们开心的笑声在山林里回荡。

  走着走着,一个女孩大叫:“我们迷路了!”我笑了,“有我在,你们别担心!”

  伏虎寺是新辟的景点,一些配套的道路衔接设施还不完善。我带领他们穿过一条杂草丛生的小道就找到了去“龙须潭”的方位。我们在路边石凳上歇脚的时候,有一群野炊的中学生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其中有个女生望着我们身旁的孩子,惊讶得张大嘴巴,还情不自禁地举起四个指头:“四个耶!”我和爱人四目相对,然后哈哈地笑出声来,他们把这三个女孩子也当成我们的了。

  我们顺着修竹簇拥的小路继续前行,一条清澈的小溪随着道路的蜿蜒起伏,在耳畔传来抑扬顿挫的水流声,如鸣佩环,叮咚作响。

  小溪的上源便是龙须潭。龙须潭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一个传说是:当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炼多年,他得道升仙后,乘龙飞升,不料,一绺长髯被峭壁撕下,遂成了此间的瀑布。另一个传说是:一东海老龙私逃入凡,见仙岩溪清竹丽,山色绝佳,就赖着不肯回去了。看来也是识得风雅之灵物。住下也就住下罢,不料又为非作歹,荼毒生灵,引得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亲临降魔,争斗中,一绺龙须被撕扯掉落,就成了仙岩的一处名胜。

  不过,传说归传说,龙须瀑的瀑水,丝丝缕缕,飘飘洒洒,确实像极了古人的长须髯。特别是山风吹来,竹荫婆娑之时,缥缥缈缈的,仿佛一童颜皓发、仙风道骨的老者,在捋须长啸。

  我们驻足观赏,那丝丝缕缕的瀑水更像轻盈飘逸的绸带,凌空万尺,随风飘舞,熬是美妙。这龙须潭的潭水也与梅雨潭不同,它因龙须瀑的'轻盈飘逸而显得更加柔媚动人。

  这时对面的山道上走来一个年轻的僧人,我上前招呼,不料这位小师傅倒很健谈,对仙岩的三个瀑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的龙须瀑为之最。

  我们询问去“雷响潭”的道路,他很热情,愿意作为我们的向导。一路上我们一边倾听他关于佛学理论的自我领悟,一边问他一些我们凡人眼中认为很蹊跷的问题,诸如“四大皆空”啊、“出家人眼里的‘色’”啊、“现代的和尚可否结婚啊”之类,他都毫无避讳地一一作答。

  说话间,我们走上一座石桥,小师傅朝桥下一指说:“这就是雷响潭。”

  我们随阶而下,刚一转弯,一阵阵雷鸣声直逼耳鼓,稍近雷门,一股透骨的凉气浸漫全身。我们贴着岩壁踩着石头来到潭边,俯仰雷响潭,上小下大,洞形呈瓦瓮状,一道瀑流飞下,直落入潭中,撞击声如洪钟,回音在岩洞内若雷声滚动。

  如果说梅雨潭以醉人的绿而让人叹服,龙须潭以轻盈的柔媚给人遐思,那么雷响潭便是以雷鸣般的气势震撼人的心灵。

  步石阶出雷响潭,往上,不一会,就到“听雷亭”。听雷亭极为素朴,绿树映衬下,仅四根石柱数根石梁。我们稍作休息,眼看天色已晚,便与小师傅告别,对他一路上给予的帮助表示由衷的谢意。

  下山的时候,我们也与三个小女孩说了“再见”,并叮嘱她们早点回家,以免爷爷奶奶担心。

  回到车站,我们已经感觉到一身的疲惫,看看儿子红扑扑的脸蛋上也渗出汗珠。我问儿子:“今天开心吗?”

  “开心!”儿子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眼皮也在打架了。

  “生日快乐!”爱人在儿子的面颊上亲吻了一下。

  儿子报以一个甜甜的笑靥,便进入了梦乡。

【仙岩之行中的山水田园散文】相关文章:

诗人的山水散文08-02

描写山水田园的古诗01-29

品味山水风光散文11-05

山水田园古代诗人有哪些04-28

盛唐山水田园派的诗人05-02

映一程山水散文11-17

山水一般闲散文11-13

田园诗人的散文随笔07-25

田园诗人散文随笔09-22

我的庐山之行作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