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千古一知音散文

时间:2020-11-27 17:11:27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千古一知音散文

  三十七年前,还是大集体的时候,桂花公社玉丰桥电站的陈春林兄因公出差,相约我去武汉六渡桥买水力发动机上的平面轴承,夜宿于钟家村旅馆。借工作之便,春林兄带我去了中山公园,也逛了趟武汉中南地下商场。在去归元寺吃斋饭数罗汉菩萨的归途中,他在车上遥指古琴台、黄鹤楼对我说,下次如有机会,我带你去古琴台、去登黄鹤楼。当时我美滋滋一个劲地感谢。

千古一知音散文

  那是我第一次去武汉这样的大都市,而且是身无分文地去。从小就是小说迷的我,五年级时看水浒传、看精忠岳传,差一点被班上的劳动干事提议打成小右派。春林兄带我去武汉玩的时候,我刚好看完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么巧遥遥望见了“古琴台”,心中那个渴望,真是无以言表。后来,春林兄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而未能对我兑现承诺,至使这种渴望淡忘成一份若存若亡的遗憾,弥留在深深的记忆里,不曾想起,也无法忘记。

  古琴台,多少次擦肩而过,多少回缘起缘落,不曾想到,时隔三十几年,几乎淡忘了的遗憾,在这一次低眉浅叹的茶会中如愿以偿。2018年4月七日,清明节过后的第二天,咸宁市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秋歌,带领我们一行四人驱车来到了龟山脚下的古琴台。这是一份迟来的渴望,这是一场茶与古琴风云济会的高山流水。龟山的电视台,长江的大桥,月湖的水,在这一刻迎来了茶与古琴、茶人与先贤的完美穿越。由深圳华巨臣茶文化世界博览会与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的“悦享中国茶”高山流水琴台茶会,在汉阳龟山脚下古琴台隆重举行,来自于湖北省内各市区的爱茶之人,齐集在一起瞻仰古贤,品茗,交流,觅知音。丽人、名茶,唐装、汉服,茶是茶圣陆羽《茶经》里的茶,琴是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里的古琴,懂茶、爱茶,懂琴、爱琴,千古一知音,但愿月常明。

  “清风明月本无价,流水高山自有情”。三点才正式开始的茶会,我们不到二点就在签名墙上留下了各自的姓名。早早地进去了,抬头望见知音堂,柱联“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摆琴”让人顿生敬仰。入得厅堂,厅堂内肃穆庄严,两侧墙壁嵌满古人先贤的墨宝遗留,及伯牙子期千古一知音的传奇概况。厅堂中间一方电子屏背景前,伯牙专注操琴,子期用心倾听,雕刻塑像栩栩如生,古人先贤情景再现。塑像前沿,也有一柱联,“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请风酒一船”(曹雪芹撰)。堂演高山,柱绕流水,怀着对先贤的'一份尊崇我们合掌揖拜,因行色匆匆无暇细观转而退出厅堂。从堂口右侧步入内院,空旷处已是人声鼎沸。早到的茶人、茶艺师,大家各占位置,各自摆开了茶席。茶服如霓,丽人如画,蒲团盘据,席地而坐。  趁茶会尚未进入正式程序化前的空闲,沿院内右侧拾级而上,进琴台门,就到了知音阁上院。左手是一方高矗“琴台”两个大字的大理石刻,与门相对是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知音阁。知音阁墙沿一块块宣传介绍栏,组成一条完美的文化长廊。沉浸于历史文化长廊,穿越浩渺如烟千年存封的历史,追寻知音古琴的足迹,在时光邃道里聆听历史的回声,找回最真的本我。

  据文化长廊上的资料记载,古琴台(GuQintai),又名俞伯牙台“天下知音第一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连接武汉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它与“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楚国晴川第一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是荆楚大地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中国最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遭损毁。清嘉庆初年重建古琴台。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经已病故,伯牙悲痛之余,在子期坟前绝弦摔琴,以谢知音,而后不复鼓琴。

  推介栏上记载,西汉东方朔《楚辞.哀命》上云:伯牙之绝弦兮,无钟子期而听之;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更有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上感慨,“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唐李白有诗云: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清嘉庆年间,湖北崭水人陈说(号秋舫)游古琴台,曾遗留下两副楹联甚是奇特。其一: 先生真移我情,挹湖上清风,尚留弦外余音,曲中天籁;此地适如人意,访汉南春色,恰有夹堤杨柳,隔岸桃花。其二: 先生太得便宜,只弄了一张琴,把千古江山,尽行买去;我辈适当闲暇,聊凭这三杯酒,把两人心迹,仔细评来。又有联:道旁樵客何须月,琴上遗音久不传(黄献卿题)。回顾琴台门侧墙上联: 一曲高山一曲流水,千载传佳话;几分明月几分清风,四时邀游人。恍若古人先贤应景而作的风姿,依然飘逸在古琴台上,千年咏叹,千年绕梁。文化长廊的双面,所刊发的两汉,魏晋,唐、宋、元、明、清、当代,名流先所遗诗句、墨宝数不胜数。更有东汉晚期四川雅安商颐阙墓葬石刻中的“伯牙.子期掩面而泣”的画像,及敦煌佛爷庙湾魏晋时期砖墓砖画中,“伯牙云中抚琴. 子期听琴图”两幅带有浓厚西域文化色彩的砖画,使得整个知音阁文化长廊,构就了一幅巨大完整的《伯牙子期琴台遇知音》感伤之情故事的画卷,让古今中外游人感叹不已。

  现存的古琴台,基本上保存了清嘉庆年初时期,湖广总督车沅重修时的形制风貌,内中所存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手迹“琴臺碑”和清代岒南宋湘“竹叶诗碑”均为历史珍贵文物。琴台古典优雅的园林建筑与龟山、梅子山和月湖、汉水等自然山水构成的人文景观,一直是楚地一道艳丽的风景名胜,亦是中国古琴音乐的圣地。从先秦诸子文献记载的知音史事,到明代冯梦龙的话本小说,再到联合国教科文组2003年11月7日,宣布中国古琴艺术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高山流水遇知音,一直是古琴艺术开端的故事,也是古琴艺术至高无上的境界和知音千古的象征。

  与琴同样古老的还有茶。“古琴台下品香茗”当茶遇上古琴,琴台便成为了茶人觅知音,千古最佳绝配。一卷书,一张琴,一杯茶,仰古人先贤之高洁至诚,悟高山流水之知音难寻,让思绪在一杯茶中随沸水而翻滚,漂浮、沉淀,再漂浮,再沉淀,由淡至浓,由浓极淡,而后复归宁静自然。几度沉浮中,懂茶的你,可曾是我三生三世的知音。

【千古一知音散文】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必修一论语05-17

《仪礼》士冠礼第一06-14

《尔雅》尔雅?一、释诂06-14

《礼记》一课的原文05-17

《论语》论语·学而第一06-14

《论语集注》学而第一06-14

《周礼》周礼·天官冢宰第一03-16

《尚书》商书·咸有一德06-19

高一语文上册《诗经》知识点汇总05-17

与高一语文必修二之诗经两首有关的知识点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