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一语文必修一论语

时间:2021-04-09 09:48:11 论语 我要投稿

高一语文必修一论语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论语的内容,欢迎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一论语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 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 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 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 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 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 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 “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x》报道,全美第7 所孔子学院、 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 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 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

  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 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 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 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 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 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 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一)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 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 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 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30%。

  (二)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 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 其肩似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 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 啊。然乎哉!然乎哉!

  (三)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 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 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 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四)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 10 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 极了。 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 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 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 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 讲义呀 ” 。

  (五)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他赎身, 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 一天,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但是孔 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子路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 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 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 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则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 隶就不帮他赎身,当作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 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

  (六)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 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 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孔子 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 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 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 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 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 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 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 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 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 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四、学生根据上述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

  如:积极进取, 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 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六、布置课外作业:

  1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2 课外去查找《论语》,摘录一些你比较有兴趣的语段并背诵。

  3 试着去寻找对孔子的不同评价的文字并加以比较。

【高一语文必修一论语】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必修作文08-29

高一语文必修②试卷12-10

高一语文必修作文08-29

高一必修二语文作文09-07

高一语文必修一作文08-25

高一语文必修一的作文08-31

高一语文《论语选读》教案03-08

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作文08-25

高一语文必修一练习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