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伞语散文

时间:2021-05-04 16:09:0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伞语散文

  寒雨时节,

伞语散文

  亲人手中递过来的,

  不是伞,是亲情;

  陌生人见你雨中焦急过不了街头,

  伸过来的,

  也不是伞,是友情----

  雨过天晴了,不必问它(她)的姓名,

  因为,也许下一次雨中,

  轮到你有伞。

  羞涩的爱情,有时也需要借助伞,伞下闻到彼此的气息,

  纵然有比较亲昵的举动,

  也不会引人惊异;

  伞下的天地这般狭小,

  耳鬓厮磨是天然般的合理。

  这是香港文人东瑞写的诗散文《伞语》句,主要是歌颂伞给人们的情谊。

  伞,古称“华盖”、“罗伞”等。据《古今注》云,“华盖,黄帝所作也”。相传古时,黄帝领兵于蚩尤在涿鹿的田野上大战,当时,皇帝的头上方,突然出现美丽的五彩祥云,远看像金枝玉叶,奇花异葩,笼罩着黄帝。黄帝见有祥云助威,越战越勇,终于把蚩尤打败了。后来,黄帝认为那祥云是“盖”,保佑了自己。于是叫人仿制,第一把“华盖”便问世了。

  《史记》又说,伞是大舜所造。《伞物纪原》则说伞是周初所造,因为“六韬曰:天雨不张盖幔,周初事也。”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说明我国很早就有伞了。

  不过,伞在古代是天子或达官显贵的.专用品,并且有许多讲究。伞的色泽、尺寸区分官职的大小、尊卑。比如汉代,官是以“石”为级称的。规定二千石以上的“九卿”、“三公”等官,用“皂盖”,即黑伞。隋朝规定,“三司”以上的官和皇亲,用“紫盖”。三品官用青伞,官大的可用几把伞,官小的只能用一把。

  古时,皇帝还用伞来奖赏功臣。传说,姜太公制作一种“曲盖”,用以奖励有功的将帅。三国吴将陆逊营烧七百里大败蜀军后,吴王孙权大喜,遂将自己用的“华盖”赏给陆逊,以资表彰。

  伞被民间使用,是在唐以后,宋时东京汴梁的老百姓曾用过青绢凉伞。《东京梦华录娶妇》在:“手把清凉伞儿,皆两人同行。”宋真宗时,皇帝下令,禁止民间用布帛伞,这是纸伞后来出现的原因。这种禁令,一直延续到明朝朱元璋那个时代。清朝时,宫廷用伞仍分等级,民间比较随便些。

  十八世纪中叶,伞传入西欧。出入英美时,伞被他们认为是“怪物’,到十八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流行开来。

  “雪里送炭,雨中送伞”,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但愿人世间多一点“雨中送伞”,少一点刀枪剑戟。

  即便是“雨后送伞”,也不是坏事,因为总还有下雨的时候,总还有烈日当空的时刻。

【伞语散文】相关文章:

下雨天没有伞的季节散文04-29

《伞》说课稿09-23

伞的随想作文12-06

花之语散文04-30

小花伞童话故事11-10

蘑菇伞童话故事04-07

浅语随想散文12-02

成功之语散文11-29

碎语散文欣赏11-13

如语遐思散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