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辋川采风散文

时间:2021-05-04 14:33:37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辋川采风散文

  在城里呆久了,就想出去随兴走走转转、游历一番。当然,这种出游最好是短程,三两人同行为宜。如此,虽说少些会稽山兰亭集会的盛况,但也免去了当年徐霞客各地探游时的寂寥。于是,暮春小麦扬花的时节,便相约苏君、画者贺大年等友人,一同前往郊县蓝田辋川踏青、采风写生。

辋川采风散文

  蓝田位于长安城东南方向,乘班车约有个把小时的行程。它自古即以出产蓝田玉石闻名于世。本世纪60年代初,在此地又发现了距今110多万年前蓝田猿人的化石,更为这个小县城增添了一层远古而神秘的色彩。从蓝田县城往南,沿着灞河岸溯流而上,迂行二三十里地,便到了唐代诗人王维当年的栖身之所——辋川。

  辋川前临灞河,三面环山傍岭。此地就像车辙碾压在山岭之间的一道深深印痕,周遭岭塬突兀,中央凹陷出一条狭长如弯月的沟壑,犹似书写颠倒的英文字母“U”。信步至此,定会令游人顿然望景生意,浮想联翩。

  继续顺着沟谷前行,不远处右边路侧,竖立一通黄褐色大理石,上面题书“王维纪念馆”五字朱笔行草。大理石近旁空地处,修建有一所红砖砌墙,秸秆苫顶的小屋,虚掩柴扉一扇。眼前景状不伦不类,令我等几人匪夷所思;想必定为如今那些好事者的臆想造作。

  几人正在行游,迎面却逢一农人赶着羊群走来。忙上前招呼询问。回答说,原来此地驻有一家军工企业,近年搬迁别处;现在这里没人管理,丛生杂草都已经长疯了,附近乡人闲时就到这里来割草放牧牛羊。望着咩咩远去的羊群,同游人不禁相对嘿然。

  此时金阳悬空,四面青山葱茏,空谷蝉噪萦荡,令人想起王摩诘《鹿柴》一诗。虽说当时并非夕阳晚照,但那空灵的意境,依然让我等兴会悠然。记得宋朝东坡居士题画诗有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盛赞王维将诗歌和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恬静的性格、高标的韵致,蕴涵着丰富的诗情画意。这些并非过誉的言辞,确实道出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三味。然而光阴荏苒,时过境迁,对于世事的`沧桑巨变,不知王维先生会对我等几人面临的彼情彼景作何感想?穿过历史的雾岚,让我们这些后人欣赏陶醉的,应该不仅仅是他色彩明丽、飘渺淡远的诗画,以及诗人那行吟间充满佛理禅机的清容背影吧?

  随路而转,眼前沟谷平地处屹然挺立着一株高大的银杏树。据邂逅的李姓村人讲,此银杏树传为王维当年亲手所植,距今约有一千二三百年。树高大概二十余米,树身粗三人合抱有余。其枝叶郁郁葱葱,翠盖如亭。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银杏名白果。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称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白色。”心下不禁疑问:既然银杏(树)自宋朝从江南开始入贡,那么此树是来自辋川先生友人所赠,还是他偶于山莽间发现才得而移植到此地?众人探讨多时终无定论。

  出得辋川,沿着一条无名小溪西行,则通往玉川乡。相传李斯撰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秦始皇传国玉玺,就是由蓝田玉中的极品——木纹血丝玉所制,而玉川乡正是其原产地。一行几人写生摄影,感慨颇多。沿途村落稀疏,或半里地内聚居或四五里人烟寥寥。唯其民风淳朴,乡人热情好客,至今难以忘怀。

【辋川采风散文】相关文章:

辋川别业唐诗原文01-29

《辋川闲居》唐诗原文及注释02-02

天下“西江”采风情散文欣赏11-19

辋川集孟城坳唐诗原文01-29

《辋川集·茱萸沜》古诗原文及注释08-05

《辋川集北垞》唐诗原文及注释02-01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及鉴赏03-09

《辋川集·金屑泉》唐诗原文及注释01-30

唐诗三百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翻译及赏析07-19

高一记事作文:记一次采风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