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走过童年原野日志

时间:2021-04-17 18:07:08 日志日记 我要投稿

走过童年原野日志

  早在三百多年前,甘藷就被人从福建引进到台湾。由于甘藷的繁殖力强,对土质的选择不高,又全年皆可种植,因此是除了稻米之外,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在经济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价格低廉的甘藷,也就自然成了贫穷人家三餐的主食,犹如欧洲的马铃薯一般。

走过童年原野日志

  甘藷也称为番藷或地瓜,原产于美洲,目前已被亚热带和热带国家所大量栽种。不论过去或现在,对于曾陪我走过童年岁月的甘藷,总是有着一份很特别和亲切的情感。以前的甘藷,是我三餐之主食;现在的甘藷,却成为我家屋顶菜圃中,相当重要的叶菜类蔬菜。

  现今栽培甘藷的目的,已由收获块根转变成收割绿叶,不仅身价不凡,也被视为健康蔬菜。时空的变易,价值观的转变,有时也真会令人眼花撩乱。每当在拔取甘藷藤,准备重新翻土栽植时,土层内所蕴育的甘藷,仍能令我出现一份意外的惊喜与雀跃之情。欣喜的画面,总会不自主地又回到家乡的童年往事,那片甘藷藤蔓遍布的绿意农田时光……

  在田间栽种甘藷,并非像现在一样的种在平坦之地,而是必须先建构出一陇陇的田畦。田陇的形成,系先以耕牛拉犁,将土由两边向中心集中所形成。田陇的宽度和高度,完全得靠掌犁者,对牛犁角度的掌控而定。一般的田陇高度约三十公分,陇上宽度约五十公分,底部则为六、七十公分之谱。此种梯形的土陇结构,除了提供甘藷成长的宽松土质之外,也增广了甘藷藤发展的空间范围。

  甘藷藤每节皆可生根和长出新芽,因此在扦插时,只需要两节即可,也就是一节植入土中生根,另一节露出陇上发芽。拟采用扦插法时,必须先行在空地上,栽培足够的甘藷藤,而一般甘藷藤的长度往往可达两公尺以上。在扦植的前一天,应先将甘藷藤剪成每段约三十公分左右长度,并以稻草绑成一捆一捆的.备用。为了防止其枯萎,须以喷水壶适量喷水后,露置空地里过夜,以沾露水。然后趁着隔天清晨时分,将甘藷藤有秩序地植入田陇之中。

  扦插甘藷藤的工作,必须两人密切合作为之。其中一人双手拿锄头,在陇上用力挖开泥土后,另一人则站立右侧沟底,左手捧着甘藷藤,右手执甘藷藤下端,逐条将它递送进入锄头所撬开的缝隙底部。待锄头拿起,甘藷藤约一半之部分,自然会被埋入泥土中。此外,由于一般扦插时,皆以赤手递送甘藷藤,因此右手很容易被锄头和土块所磨伤,鲜血淋漓的景象,时有所见。

  这种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如果扦插者没有用力扎深,则甘藷藤往往会随着上扬的锄头而起,导致埋入土中部分不及一半时,则重新栽植乃势所难免。扦插之后,必须将陇上泥土踏实,以藉由泥土中的毛细现象,提供甘藷藤生根发芽所需的水分。当然,如能在此时用水润湿泥土或是引水灌溉,则其生根发芽效果将会更佳。

  新芽横生,固然有利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但是如果藤节处根生处处,则反而会阻碍后续整体块根之发展。因此,为免其节外生根,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将甘藷藤翻动,藉以斲断其藤根,尤其是在多雨时分更须如此。因为这些藤节甘藷根,也将会衍生出很多小小的甘藷,而这些小甘薯,一方面食用价值偏低,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主根甘薯的发育。

  甘藷的病虫害其实很少,也因为栽种的时间并无一致性,只要有适当的闲置空地,甘藷在台湾地区,几乎全年都可栽种。依据童年得记忆,在甘藷成长的过程中,最怕遇到水灾和霜害。水灾的产生,往往来自于夏、秋时分,甘藷即将成熟收获之际;霜害来自于冬季,甘藷藤尚待成长发展之时。

  事实上,甘藷不同于水稻,是需水性不强的农作物,以田陇的方式种植,也有灌溉和排水方便之考虑。在成长期中多雨,尚不至于有太大的影响,顶多仅是叶子枯黄而已。但是,如果在即将收成之际闹水灾,那结果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已成长完成的甘藷,可能会因长时间的泡水而渐趋腐烂。此时,一方面要设法将田内之水排出,另一方面有时尚得要冒雨抢挖甘藷。只是,抢收之后的后续问题,也得冀望上苍的垂怜,让阳光普照了。

  冬季由于寒流来袭,夜晚气温骤降,导致露水会在甘藷叶面结霜。因此,农人必须冒着严寒天气,趁着清晨拂晓时分,以绳子绑上两、三个麻布袋,采人工方式在甘藷藤上拖行,藉以清除甘藷叶面的冰霜。否则,一待太阳升起之后,甘藷叶和新芽,便会因遭冻伤而变成焦黑一片。重新换叶抽芽,至少也得半个月以上。小小的用心,常可免除一场不必要的灾难,而农家的辛苦,由此也可窥见一斑。

  甘藷的成熟采收,往往得待开花之后。甘藷开淡紫色喇叭形花朵,类似牵牛花,虽然花期仅有一天且又不特别华丽,但是由于其系开在一大片绿意之中,倒也蛮出色抢眼的。因为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总会给人有着特别突出与新奇的感受。突出,来自于对照比较;新奇,则源之于稀少特殊。终究,物以稀为贵,其来有自。

  收获甘藷时,得先将甘藷藤沿着田畦土面割除,切割处会流出白色黏稠的汁液,沾手之后会慢慢转变成黑色,不易清洗。一束一束的甘藷藤,会被汇集成堆,由牛车运送回家,当做喂养家畜的饲料。由于甘藷藤众多,为免其枯黄腐烂,通常会以切刀将其切成细段晒干储存,犹如曝晒甘藷签模式一般。

  轻轻地拨开甘藷田畦浅浅的土层,硕大的甘藷将会立即呈现在眼前。这些甘藷数目可观,但是却出自同一藤蔓。由于扦插时仅用一条甘藷藤,枝叶由此蔓生,块根也因之繁衍。因此,究竟是那条藤蔓,产生那条甘藷,的确业已无法清楚厘清。因为所有的甘藷块根,都是所有藤蔓共同努力的结果,而非任何单一藤蔓所能单独为之。自然生态的合作现象,经由甘藷藤蔓而展露无遗。

  每当收获甘藷之际,在以牛犁犁开甘藷田陇之后,甘藷便会从土中露出。捡拾这些甘藷,就成了全家共同的工作。见着路边、田埂上,那群背着竹篓、手持小铲子的小孩子,父亲总会告诉我们,只消将看得到的甘藷捡拾即可。为的是要让这群小孩,可以在泥土中找得到甘藷,因为说不定这些甘藷,正是他们今天晚餐的一顿主食。

  父亲有时候,还会刻意偷偷地拿些较小的甘藷,给收获量较少的小孩。现在回想起来,父亲这项举动,其实是蛮有智慧的。因为捡拾收获过后的甘藷田,大概是不会拾获大型甘藷的。给予小孩子小型的甘藷,可避免引起家长对小孩偷窃的质疑。心存善念,让大地更加温馨,而这份无形的教育,却在我心中无尽的绵延,一直到现在类皆如此。

  以前的甘藷硬中带松,甜味不足,即使是烤甘藷,也绝对烤不出现今那种软软的且能渗出糖蜜的模样。为了长久保存之计,农人会将甘藷晒成外表白白的甘藷签,人畜终年共食。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种外表白色的甘藷签,在煮熟后会转变成深咖啡色。而在我的成长记忆中,这深咖啡色的甘藷饭,却伴我走过纯真的童年岁月,一直到小学毕业为止。

  根生大地,静心涵养广布生机;心植自然,无限睿智禅解天意。繁华其根,绿培茎叶,农人智慧,展露无遗。虽说,逆境增长智能,挫折淬练意志。只是当天灾降临之际,农人那种无语问苍天的心情感受,对于蛰居都会区的人们而言,究竟有几人能够真正有所体悟。

【走过童年原野日志】相关文章:

走过的日志05-01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童年日志07-14

走过童年09-16

走过童年09-21

走过童年07-14

走过童年11-25

走过爱情的伤感日志04-27

走过曾经情感日志05-29

走过的路情感日志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