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我的日记

时间:2023-12-05 08:19:42 日志日记 我要投稿

我的日记精华【8篇】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日记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日记精华【8篇】

我的日记 篇1

  11月29日星期四晴

  今天的天气特别晴朗,阳光那么灿烂,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今天最后一节课,上社团活动课——学校腰鼓队。下午第二节刚下课,我就兴致勃勃地跑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背起腰鼓,等待老师的到来。

  “咚咚吧、咚——咚——吧”随着老师有节奏的口号声,同学们整齐划一的腰鼓齐刷刷地响起来。我们练得不亦乐乎,也开心得不知疲倦,更兴奋得不知黄昏的到来……

  12月18日星期三晴

  清晨,我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一打开教室的大门,眼前焕然一新,我以为自己走错班级,急忙退出教室,认真仔细又看了一遍门牌,对呀,没错,就是我们的班级呀!

  当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教室,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只见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画上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旁边写着一行行工整的粉笔字……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教室墙壁两边贴满了脍炙人口的名人名言,还有一些积极向上的警句和简单的花草树木、精美的装饰品,让人犹如走进一幅连绵不绝的优美画卷一样。

  除此之外,我们的教室窗户上还贴着许多颜色各异的鲜花和各式各样的蝴蝶结,给人如同仙境一般的享受;门上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显得虎虎生气,更为我们最美的教室增添了一些活力和童真。

  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中,都会有许多稀奇有趣的事情发生,需要我们细细好好地品味!

我的日记 篇2

  寒假在欢笑中结束了,新的学期即将开始,我们也要投入紧张而有序的学习中。在新的学期里,我为自己定下了新的学习目标。朋友们,你想听听我的新目标吗?请跟我来吧!

  首先,在学习上,我的数学成绩要保持优秀以外,更重要的是期末考试要取得满分。因为,以前由于我粗心大意没有考到满分,因此, 我要在本学期中,要克服粗心大意,获得满分;其次,博览群书,汲取知识,让我的'课外知识更丰富、更全面,视野更开阔;最后,除了认真学习外,一定要有强健的体魄。开学第一周回到家后,不能让妈妈看到我的头发发黄,体重下降。因为我不能为了注重学习而忽视了身体的健康……

  我的目标还有很多很多,希望自己能达到目标,在新的一年里,能“更上一层楼”。

我的日记 篇3

  时间渐渐地流逝,却流逝不掉我那缤纷多彩的成长故事,虽然在这一年中我经历的非很多,但是那经历过的一个个故事却如同颜料,在我成长的这幅画中,增添了属于它的一部分。

  在这一年之内,我经历过朋友间的悲欢离合,虽哭过,痛过,但是我在这成长中学会了很多;晓彤是伴我长大的一个知己,我们曾一起嬉闹,一起闯祸,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曾经打闹的日子。只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那一天,她说,他爸爸在外地有了份稳当的工作,一家都要随她爸爸去外地居住;听到这个消息,我又庆幸又悲痛,庆幸她家经济终于有好转的出路,但,更多的是悲痛,我真的很不舍得这么一个知心的朋友;在她吐出这个消息的当夜,我哭了。泪水浸湿了枕头,而卧,却在这痛哭中悄悄的入睡……

  晓彤离开的那一天,我起得很早,只为和晓彤多创造一些属于我们的'记忆。我也没想到,晓彤也早早的来到相约地点等我了,她冲我笑,热情的打着招呼,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她倒来安慰我,告诉了我很多。不知不觉,我们说了一个上午,正当晌午,也预示着晓彤该离开了,她上车的时候,匆匆地扔下了一句——不要为了友谊而哭泣,要庆幸有那一段时光,真诚的对待每一个朋友,你也会觉得我就在你身边的。我挥手向他道别,那句话却回荡在我心中,那种感觉既陌生又熟悉……

  晓彤在我成长中留下的不是一道色彩,而是最为灿烂,最为夺目的一道七彩的彩虹。

我的日记 篇4

  我是天上的云,但当我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沉,最后落在长江里,我就变成了一滴水,流过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

  我看到长江大桥、长江二桥和长江四桥就在我的头顶上,它们就像一条条巨龙,屹立在我的头顶上。

  顺着长江,我流到了一条清澈的湖里,那里开满荷花,绿树环绕着这个波光粼粼的湖。在我的周围,一群鱼在水里游着,游着,漾起一圈圈涟漪,玄武湖在笑。玄武湖很大很大,但我所到之处,有荷叶相伴。“接天莲叶无穷碧”,它一眼望不到边,只见到荷叶下如翡翠般的湖水。荷花送来清香,渐渐地,融到水里去了,于是满湖清香,在身边弥漫开来,真是“此湖只应金陵有”。

  我带着荷叶的颜色,沾着荷花的清香,沿着一条小溪流,流到了秦淮河。这里,有船只缓缓经过,溅起细微的浪花,秦淮河在闹。水闹,人也闹。这里,金粉楼台,鳞次栉比,来来往往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本地人,有外地人,还有外国人。他们都在欣赏着秦淮河,赞叹秦淮河——这是南京的母亲河啊!

  我又流到了石头城,这石头城不单单是一个景点,其实它也是南京的别称。听到岸边的.人说,它以前是烽火台,是用来打仗的,我静静地看着,仿佛看到了当时那个硝烟四起的时代。

  接着,我到了一个洞里,再出来,我到了一人泉,我看到紫金山。紫金山长满树木,虽然不是很高,却蜿蜒如龙。看那山脉连绵起伏,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地流到天边。我看到了中山陵,就矗立在远方……

  忽然,我轻盈地升上了天空——是的,我又变成了云。我骄傲的,悠悠地飘过了南京。

我的日记 篇5

  我的家乡在溧阳,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市。

  溧阳有美丽的天目湖、南山竹海风景区,还有茶叶、砂锅鱼头、白芹等营养丰富的'土特产。

  我最喜欢去的当然是天目湖咯。一进大门往里走几步有一个水族馆,水族馆里面有很多的海洋鱼种。出了水族馆再往前走就看到一个很大很大的轮船,船上其实是一个动感影院,买好票售票员阿姨就会给你一副眼镜,戴上它看电影,你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出了电影院,再往前走一段路,就会看到前面有好多吃的东西卖,走到这我相信你也一定饿了吧?可以去买点吃的坐下来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一边吃着好吃的食物。当你漫步在景区的山间小路上,还可以听见山泉从山上流下来的美妙声音,感觉真是太好了!

  我的家乡是不是很美啊?欢迎各地的朋友都来我的家乡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我的日记 篇6

  20xx年2月21日,星期二,普通的一天。

  闹钟在六点钟准时响起,打仗一般地起床,洗漱,桃夭叫醒女儿后然后弄饭,我洗漱简单,打开电脑后,用无线网卡发今天的“早安蜗牛”,然后关机。六点二十五分下楼,启动汽车,把车内热一热,去除前窗玻璃上的霜迹,等女儿和小云下来上学(乡下没有中学,必须到城里上学)。

  六点三十五分左右从学校出发,从罕台镇到鄂尔多斯东胜区,到达入城口需要十分钟,城里需要五六分钟(要视红灯情况而定)。清晨的城乡道路空旷而寂静,出发时天尚黑,归来已经渐趋清明,毕竟春天到了。今天回来时,七点已过。

  这段时间,我的身份是学生家长,需要尽一份父亲的义务。

  1

  学校早餐是七点二十分。很快吃完早餐,到办公室,打开文件夹,开始思索今天一天的安排:

  1、上午要陪丰台及石家庄长安区的十多位老师听马玲老师的晨诵《透明男孩》和语文课《日月潭》。昨天还听了干老师的数学课,今天数学课与马玲老师的语文课冲突了,就不能听了。

  2、今晚网师有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课程本学期首次授课,要做准备完成备课。

  3、另有数件琐事,今天无法完成,先一一列出清单记录下来。此外大事尚有:丰台新教育小学招生的宣传册、下次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课程授课资料的制作、《非理性的人》备课(周五就要上了)。

  和昨天相比,今天少安排了两节听课。

  七点五十分,带着文件夹下楼,文件夹很大,正好可以夹住一叠A4纸。文件夹的左侧,夹着几页纸: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20xx-2012学年第二学期总课表、101班课程表(里面有课程内容)、罕台教师必读书目一览表、带有相片的培训教师名册、学校通讯录。这侧相当于是一个工具箱,此外还多插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读〈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干国祥批注版,网师制作)。文件夹的右侧,第一页纸上方写下时间:20xx.2.21。然后,从三分之二处划一条一通到底的竖线,这张纸就被分成两栏,左栏是听课记录及随想点滴,后面又想到了什么再填入右栏。基本上,是一边听课,一边观察学生,一边备课,即设想自己会如何上课。

  原计划汇谈安排在晚上,但考虑到这样我全天的时间更碎了,就决定见缝插针地汇谈。像今天,因为后面没课了,晨诵和语文课结束后,立即和长安区的老师们在四楼开始汇谈,汇谈涉及:晨诵一般流程以及根据诗歌不同的巧妙处理;根据几处课堂细节讨论什么是想象力;二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有效性的问题;课堂上学困生的个别对待;生字生词学习遭遇的障碍及解决方案……

  十点多,汇谈结束。立即发了一个以“罕台培训日记”为话题的微博,及时记录。

  这段时间,我的身份,是新教育研究中心成员,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同时,也是丰台新教育小学学术校长,负责丰台新教师的培训。

  应该考虑上午后半天的事了。十一点多,要去接女儿。通常十点多就会惦记这事,不然工作一投入,就会忘记,而总惦记这事,工作又做不好。于是想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打开在线闹钟,设定好时间和音乐,这样就可以“忘记”另外的事了。(工作日志也有类似功能,避免大脑中积存过多的信息降低运行效率)

  设定好时间后,便开始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中相关章节。这本书已经非常熟悉了,仍然要为备课而读,主要是找感觉,进入思之场景,并寻求新的启发然后记录下来。

  十一点十五分左右,下楼,开车,又成了一个父亲。总要确保能提前十分钟,一是有车位,二是避免孩子等车(外面太冷了)。

  车到了学校对面,停好车,调整好座位,有10-20分钟空闲,车上有几本书,今天仍然读一本介绍海德格尔的小册子《海德格尔》(世界思想家译丛,约翰逊著,张祥龙译),每次大概能读两至三个小标题,五六页的样子,但是味道很好,我也不清楚海德格尔的哲学为什么对我有一种吸引力。

  当学校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我刚好返回学校,停车,吃饭,然后迅速就上床休息了。床头总会放本书,既用来阅读,也用来催眠。最近放了一本厚厚的书,叫《甘地的真理》,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不可多得的好传记。睡不着将是最悲剧的,因为意味着下午和晚上将被摧毁。通常还好,实际上会睡20分钟。

  2

  一点刚过,醒来,再赖会儿床,然后洗脸,下楼,在车里等女儿和小云(通常二十分),一点半左右出发去学校,两点十分左右再返回学校,进办公室。

  第一件事,是泡咖啡,这对较长时间的工作是必须的。

  这是一个幸福的下午,因为有整块的时间可以为晚上的网师课程做准备。有两年的讲义,但今后不可能再去使用旧的讲义了,必须以苏霍姆林斯基的方式讨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还好,令人欣慰的.是,课程分帖中已经有上百个回复了,里面有问题,有案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授课资源。

  一楼一楼地重读课程分帖中的讨论及案例,还是有些感慨,有些老学员确实理解深刻,没有辜负网师时光。将有价值的问题和案例复制下来处理好,然后分类,再将旧讲义中相关总结部分复制过来作为授课时的参照。同时,有几位学员私下里发了案例,一直没来得及看,这是马上要看了的。

  备课中,对网师课程本身也有较多的思考。我知道网师课程每一年都必须有所改进,甚至有很大改进,纵然上得比较好的课程,也绝不能重复。而在这一点上,忙绝对不能成为借口。课程分帖刺激了我的两个想法:一是制作一张学员参与学习表,对课程分帖中的发言(包括提交案例)数量和质量,以及讨论过程中的发言质量进行统计。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学员的预习和积极讨论,避免对讲师的消极依赖(毕竟,有不少学员仍存幻觉,但讲师岂能比苏氏讲得更妙?)。我是没时间来做这种统计的,但是组长可以分担,马上制作了一张表格,然后发给亲亲氧气并说明要求。二是成立教学组,既汇聚那些理解本课程较深入的学员,通过课程分帖与学员密切互动,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利,说不定以后还有人可以主持这门课程呢。前一个想法立即实施了,后一个想法暂缓,因为还要再观察观察。

  统计学员,是让组长立即完成的,以便晚上公布。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另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就是自己确立标准,然后分派任务给相关的人。例如丰台新教师或长安区教师的培训,都是由他们自己确立组长,自己主持,并自己形成文件,我树立标准,并确保参与。

  网师备课并不容易,事实上今天之前就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了,除了整理记录外,还完成了对课程资料的批注。而今天做的,是进入这些问题与案例,并记录下要点。

  中间免不了处理一些琐碎,包括借书之类。工作一会儿,还要浏览一下微博。

  经常会有一些QQ留言,或是论坛密码忘记了,或是有问题要咨询,甚至有跟我讨教一首诗怎样解读的。能立即回复的就立即回复了,讨论问题之类,通常都会自动过滤掉,因为我没有时间细致地思考,也不想仓促地解答。与授课相关的问题,应该在授课时在公共群里提出,我无力应付。有些时候,这会产生一些误会,偶尔会解释,更多时候,连解释也无从解释甚至没时间解释。

  这个下午,我的身份是网师讲师兼教务长。

  很快,五点半了,该动身接孩子去了。仍然读《海德格尔》,有时也会静静地想一些事情,发呆,或伤感。本周最幸福的一次,是昨天在超市里买了馒头和咸菜,等孩子的时候,打开后备箱,拿一个馒头夹着咸菜吃掉,这是很难得的享受,仿佛回到了童年。

  六点三十分回到学校,食堂通常已经没饭了,一般都直接进办公室,但今天因为家里有馒头,所以直接回家,吃馒头就咸菜,再喝点水,一看表,已经快六点五十分了!赶紧冲下四楼,再冲上四楼,打开电脑,已经六点五十五分了。

  倒杯水,整理一下思绪,然后等到七点整,开始授课。

  3

  这已经是第三轮担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讲师了。

  这门课程已经影响了不少学员,也算网师一门不错的课程了。但我心里始终存着很深的焦虑。

  我想,网师对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解已经完成,也就是说,这是一座富矿,已经被开采,但开采出来的煤如何转化为热量,转化为能源,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而现在尚且存在着种种不如意的状况:

  虽然有70位左右的学员参与了课程分帖的讨论,这在网师课程中绝无仅有,但相对于选修人数,仍然不够。即,静态的学习仍然没有转化为动态的学习,坐听讲师讲解的心态仍然是主流。在知识面前,不能打开自己,惟恐自己提问幼稚,仍然是妨碍许多人深入学习的首要因素。

  轻率对待阅读材料的现象仍然很突出。我提供的材料,以及《给教师的建议》,是训练知性阅读的绝佳资源,但是太多人仍然沿袭以往的阅读习惯,表面地读,自以为是地读,而缺乏对苏氏的逻辑的洞察。这似乎是个能力问题,但首先需要的并非能力,而是一种对待书籍或学习的严肃态度,这何其难哉!

  讨论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无论如何不发言,只观看,看到精彩的,心里喝彩一下,看到不精彩的,心里轻蔑一下,却始终保持“自身完整”。一种情形是不加省察地乱发言,而又缺乏倾听,尤其是一些学加入的学员,还不太理解网师的一些规则,不太理解网师在讨论方面的严厉要求。因为要求慎重发言,乃是一种研讨训练,没有这种训练,固然其乐融融,但是整体课程的品质就大大降低了。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而作为讲师,经常必须忍耐这种种现状。

  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难学,乃是因为他在教室里的深入。他没有提出什么七步几法的模式,而是一种真正的研究,必须遭遇和苏霍姆林斯基类似的问题,才能理解这些研究成果。而对多数人来说,天天地教室里,但从未进入教室的深处,甚至进入网师,也有许多人只是想寻求控制教室与课程的简便法门,而这种心态,是无论如何与课程,甚至与网师是不相宜的。

  一句话,爱过,痛过,甚至恨过,才能真正地进入教室,理解才有前提和可能。事实上,晚上分享的案例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一些,可惜,无此经历的人,谁解其中味?

  讨论持续到十点钟。

  再处理一些琐碎的事,并且写工作日志,记录今天的生活,并列出明天及最近的事务清单,就下线了,回到家是十点三十六分。平时,经常会喝点酒,既是爱好又是帮助睡眠。但今晚授课前吃过了,晚上就忍了忍。桃夭还在辛苦地工作,我一回来,就不自觉地又聊起了班上的学生,一说又是好久。

  大约十一点半左右,入睡,心里想的是,明天。

  这是我的一天,在父亲、学术校长、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主持人、讲师、网师教务长、新教育小学教师家属(我常以此自嘲)等身份之间穿梭编织。之所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这是效率比较高的一天,而更多的日子,经常会有茫然与焦虑,有因安排不当导致的浪费。

  “明天”是周三,“明天”晚上,是今年罕台青年教师第一次“相约星期三”活动。我们将分享假期的阅读,以及交流本学期的专业发展计划并相互启发。

  因为辛苦的筑造,生活已经给了我一些经验,我总想着能够与年轻人分享。例如,当繁重的工作袭来,如何从效率和情绪两方面同时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如何能够很好地驾驭生活而不被生活驾驭?

  不是所有年轻人都会理解并接受,但是,必须心怀希望。

我的日记 篇7

  每个人都有幸福而快乐的事,我也不例外。我把这些事都写在日记本中,从此,我的生活里就多了一位“朋友”,那便是日记本,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日记本,它记载着我从小时候到现在所有的幸福事,所以我在日记本的空白页,写上了几个大字“我的幸福日记”。

  我经常翻看我的日记,所以日记中第一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是我六岁时写的,歪歪扭扭的字令人发笑,但写满了我童年时的`天真。内容是这样的:今天天气好热呀,妈妈让我吃西瓜凉快凉快,我大口大口的吃西瓜,不小心把西瓜籽吃进了肚子里,我好害怕,怕西瓜籽在我的肚子里发芽。我把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你不用担心,肚子里没有阳光和土壤,它是不会生长的。噢,原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长长得松了一口气。爸爸被我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

  每当我看完这个日记,都禁不住笑起来。过了几年,我长大了,写得日记不再有小时候的稚气了,里面包含了我的许多情感。

  今天是母亲节,想送给妈妈一件我自己亲手做的礼物,妈妈在我们家最辛苦,特别为我付出很多,我想让妈妈开开心心每一天,所以就动手做了一个笑容可掬的不倒翁,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左右摇摆起来,令人忍俊不禁。我把不倒翁送到妈妈手里,并祝她节日快乐,妈妈拿着我亲手做得礼物,真是爱不释手,脸上绽开幸福的笑容,并夸我长大了,懂事了,顿时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的日记本里装满了我从小到大的幸福事,每每翻开日记本,笑容总是洋溢在脸上。

我的日记 篇8

  与我的同桌相处这么多日子了,我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平时打我小报告的那个人是他,我问他道数学题他都躲躲闪闪,还要我拿钱才可以。

  我的东西都像他的一样,他的东西都像他的命似的,别人问他借东西却拿我的给别人,我的'同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对他已经无语了,他还和几个班里的学习不好的让我放弃学习,和他们一起,我是不会放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已经和他绝交,但却不知谁会和我再做朋友。

【我的日记】相关文章:

我的日记07-13

我的日记06-23

我的日记10-08

我的日记09-16

我的日记06-30

我的日记07-03

我的日记04-19

我的日记06-05

我的日记08-03

我的日记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