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第二册《蚂蚁和蝈蝈》评课

时间:2021-04-06 11:26:10 一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第二册《蚂蚁和蝈蝈》评课

  《蚂蚁和蝈蝈》评课1

  3徐老师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主动感悟。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徐老师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

苏教版第二册《蚂蚁和蝈蝈》评课

  徐老师注重让学生在想象中主动创新。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徐老师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进行填空说话。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勤劳才能幸福的教育。

  《蚂蚁和蝈蝈》评课2

  今天我们走进了年轻小将——充满了活力的金天老师的课堂,金老师好学上进,工作认真,有良好的个人素养。虽然工作才一年,但勇敢地承担了这一次的校级公开课,我觉得这份胆气很了不起。

  下面我就金老师的这堂课,简单地说说我个人的想法:金老师作为一个刚工作一年的新老师,在课堂上丝毫不见慌乱与紧张,她教态自然,亲和力强,点拨引导富有感染力,和学生互动热情高涨。

  一、教学板块清晰。

  从一开始的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到学生自读课文概括内容,然后学习生字,书写生字,一步步尽然有序,扎扎实实。

  二、注意知识迁移,(既巩固了旧知,又)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如:在揭示了课题“蚂蚁”和“蝈蝈”四个字后,金老师问:观察这两个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紧接着又问为什么它们都带有虫子旁?根据学生的'回答,马上小结出它们都是形声字,为下文学习5个形声字做了很好的铺垫。个人有个小建议:问了这两个词语有什么特点后,还可以问问学生我们还学过哪些带有虫子旁的字?复习一下原来学习的生字,也进一步明白了绝大多数虫字旁的字都和昆虫有关。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课堂上,金老师都将“趣”放在首位,以趣为导、以趣促动,如导入用喜闻乐见的谜语、指导长句时停顿的符号说成魔法棒等等,大大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体现在金老师精心为孩子营造了读书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放在一二年级。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在教学中,金老师就很好地营造了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金老师用把目前很火的,可谓是老少皆知的“中国好声音”搬到了课堂上,通过“一7好声音”这种比赛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小朋友的读书热情。个人感觉还可以做得再到位一点,比如每个选手读完后再让小评委对照“好声音”要求简单评价一下,表扬做得好的地方,提出不足之处,老师的语言也可更具有激励性、挑战性,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我想后面的小朋友会读得越来越好。

  四、重视生字教学。我们知道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识字,所以今天金老师课堂上花了相当一部分时间学习生字。为了不枯燥乏味,在课堂上,金老师设计的识字的方法也多种多样,随课文识字,如粮食、乘凉、冷的反复朗读,集中识字,比如5个形声字,课文里的一些生字词语。尤其做得好的一点是把五个形声字集中在一起,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掌握了汉字规律。这5个字教学的非常扎实,有联系课文,理解满头大汗,有补充拓展,进一步丰富“粮食”的种类,还有知识迁移,还能想到哪些两点水的字,相信这些学生以后也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蚂蚁和蝈蝈》评课3

  沐浴着温暖的春风,我们一年级全体老师聆听了彭艳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一课,彭老师上课教态亲切自然,极具亲和力,上课的时候就像一位亲切的大姐姐在向孩子们娓娓道来,感觉特别舒服,而且彭老师是一位有办法的人,在她的课上三步导学模式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策略导向性强,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特别灵动,特别智慧的生本课堂。

  (一)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主动感悟。彭老师的课上让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在教学中,老师采用老师范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表演读等形式进行读的训练,并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彭老师还特别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主动感悟。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徐老师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

  (二)注重让学生在想象中主动创新。这主要体现在彭老师对句式的训练特别巧妙实效。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学习了“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后练习说话: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呢?出示句式:“他们有的( ),有的( ),个个( )”;彭老师在此环节中还重视了学生语感的培养,让学生仿照句子“有的……有的……”造句,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口语的表达能力。而用句式“有的……有的……”说话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彭老师老师就这样巧妙的突破了难点;在讲到“蝈蝈还会干什么?”时进行了填空说话,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勤劳才能幸福的教育。

  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又,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彭老师对于课堂语言训练点的捕捉很是敏感,从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精彩展现中,我们不难看出,彭老师对于孩子语言表达的训练不是一时之举。我想,这既是一种对于孩子语言积累的调动,更是一种相互影响。低年级孩子的说话能力就应该在课文点的空白处去挖掘开去,这样才有话可说,从模仿到迁移,循序渐进。课堂中,老师联系练习七中的成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防患未然,有备无患”,让孩子明白了未雨绸缪的意义,是一种提升,是一种厚实。

【第二册《蚂蚁和蝈蝈》评课】相关文章:

《蚂蚁和蝈蝈》说课设计05-03

《蚂蚁和蝈蝈》说课稿12-09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03-27

《蚂蚁和蝈蝈》优秀教案03-25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精选04-30

蚂蚁和蝈蝈优秀教学反思03-20

蚂蚁和蝈蝈的读后感05-11

《蚂蚁和蝈蝈》读后感05-07

蚂蚁和蝈蝈寓言故事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