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第十册《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6 09:30:40 五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第十册《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之一

  苏教版十二册第八课《大江保卫战》里叙述了在1998年的夏天,长江流域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吞噬村寨……的情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解放军战士与洪水勇猛搏斗的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时,还引导学生去明白这洪水为什么会形成?原来,这是因为由于长江上游的人们乱砍乱伐,使长江两岸“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贫瘠的沙土”,暴雨使沙土大量流失,日积月累,河床抬高,河道淤塞,碰上特大暴雨,就引发了洪水。由此可见,植树造林多么重要!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是发人深省的,现实展示的景象是触目惊心的。人类破环环境,环境也会给人类以致命的打击。教学时,学生纷纷联系实际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学生说,看看我们城区的湖塘河,由于两岸的一些工厂把废水直接排放到河里,岸边的人把垃圾随意扔进去……现在,湖塘河变成了臭水河,冬天还好,一到夏天,我家不敢开窗,臭气熏天,蚊虫飞舞;有学生说,因为我们住宅旁边有化工厂,他们把废气直接向空中排放,我们那儿的人家一般都不开窗户,那气味太难闻了……学生们通过课内、课外的新闻感知和亲身体验,对环境污染、破坏的现状获得了感性的认识,深深地唤起了他们对环境污染、破坏的忧患意识,增强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使命感、紧迫感。我们的语文教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融入了许多现代思想理念,注入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观念和意识,其中选编了很多与环境有关的课文。因此,利用语文课加强对小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苏教版第十册《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之二

  《大江保卫战》这篇文章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

  我在设计这一教学的时候,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的:

  一、关键词助读

  大江保卫战,通过记叙抗洪救灾的场面,实际上是为了赞美这些人们子弟兵奋不顾身保大堤,英勇救灾的精神。而文中“铮铮铁汉”一词,能充分表现战士们这种精神。因而在“保大堤”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抓住了“铮铮铁汉”这一关键词,通过让学生读书,找出第二小节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这些人们子弟兵是一个个“铮铮铁汉”。紧扣住“全然不顾”,战士们“顾的是什么?不顾的又是什么?”,感受战士们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的这种信念,使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这种铮铮铁汉形象有了鲜明的认识。

  二、写作手法的渗透。

  本文最显著的写作手法就是点面结合。因而,在学习第二和第四小节的时候,过渡时,特意以电影的长远镜头作比,介绍了这一写作手法。在修辞上,则引导学生体会了借代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学生初次接触,因而,有必要好好介绍,至于文中还有其它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的容易理解的,因此课上也没有再做赘述。

  三、媒体辅助悟情。

  作为教师,我们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学生却没有这种情感体验我便借助媒体,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感人的录像,一曲《为了谁》激昂的歌,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四、联系时事练写。

  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本文第五小节中的并列句式,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很好的蓝本。再加上大江保卫战与抗震救灾的战斗在主题上也是很吻合的,因此,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因此,我设计的模仿课文第五小节的写法,用上“人民子弟兵奔向________,________;奔向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进行写话,是比较有针对性的措施。

  整堂课上下来,大部分地方都达到了我的预期,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回顾课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架构还不是很清晰,还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提炼。

  2、学生从读中感悟,在交流时语言表述不够精炼、简洁。需要平时多加强训练,注意口语表达。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之三

  、 初读课文,辨字音划节奏

  作为第一课时,读正确、读流利始终是低、中、高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把课文读通、读顺是感悟文本、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涵的基础。作为高年段的朗读指导,又要和低中年级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所增强,朗读指导要由重老师的范读走向重朗读方法的指导,逐步培养孩子独立读通课文的能力。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含有多音字的句子要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意思选择恰当的读音”,如“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中 “场”的读音的辨别指导。指导学生“长句子要把语义相关的词语读得特别紧凑、注音短语间的停顿”,如“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等长句的停顿处理。学生带着我指导的朗读方法,自主、自能地将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二、 概括内容,忆画面抓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等。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是第一课时指导的难点。对于段落的概括,我采用了回忆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的办法,让抽象的内容与形象的画面融合起来,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轻松自然地概括出了主要段落的内容,如“挺进大江 保卫大堤 拔出铁钉 勇救群众”。对于长文的概括,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抓主要画面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对照板书,辅以自己的语言串联,水到渠成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想,当学生走出课堂,“想画面、抓情节”一定会成为他们以后概括叙事性文章的方法。

  三、 写字指导,评结构赏布局

  关于写字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的学生提出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的要求。在本篇课文“日夜兼程”“惊心动魄”“劈波斩浪”“气壮山河”词语书写的指导上,在评析学生书写的生字的间架结构、体会运笔规范美观的基础上,对学生行款整齐美观进行了训练,给学生每人发了一张书写纸,纸上印着两行横线格,有的学生把四个成语写到了一行,有的学生把四个词语写得挤靠在两行的前段,也有的同学将四个词语均匀地摆布在两行的中间。我将几个有代表性的书写作业摆在展台上,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赏析,使学生懂得了书写既要注意字体的结构与运笔,更要学会根据空间的大小合理安排词语的位置和间距,做到整体的和谐和美观。

  四、 读中理解,想情境换角色

  崔峦先生指出:小学语文要和文本分析说再见,要多感悟、多体验。本节课,对于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如“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采用了想象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时的情景读、抓住三个感叹号读、补充当时地理险情的资料读的指导方法。如“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一句采用了想象洪水奔腾、咆哮画面指导朗读的方法。又如“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一句采用了想象解放军战士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画面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深入体验到了当时形势万分紧急,以及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壮志豪情。

  五、回归语文,体语言悟表达

  语文教学,最后要回到语文的本体上来。当引领学生感受到了洪水泛滥,情况紧急的形势后,继而转向研究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向作者问津,向语文问道。“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万分危急的形势的呢?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诀窍吗?”学生细心揣摩,拨开繁盛的花枝,掩映其间一条条语言的小蹊清晰地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且听孩子们的发现:“作者打了比方,写得很形象。把洪水比作暴怒的巨龙让我感受到洪水太可怕了,让人胆战心惊”“连用了三个告急反复强调”“短句子更能表现出危急的形势,三个短句子越来越急”。体会文本的内涵,领悟作者的表达是语文永恒的声音,亦是我课堂上不懈的追求。

  崔峦老师在大连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提出,阅读教学要从教会知识走向教会学习。整个一节课的教学,始终贯穿着方法的指导与实践,读文的方法、概括的方法、理解的方法、表达的方法。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走出课堂,带出的是从文本学到的语言和理解、表达的方法、是逐渐形成的自主阅读的能力。

【第十册《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精选04-25

大江保卫战的语文教学反思02-05

大江保卫战语文教学反思01-21

《大江保卫战》语文教学反思01-21

语文课文《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03-10

《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带反思)04-06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03-17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学设计03-25

中学语文课《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