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带反思

时间:2021-04-03 19:48:48 五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带反思)

  教案背景

《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带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课的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尤其是对人民子弟兵的奉献精神更是给予高度评价,让人感动不已,也使学生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阅读,读出感受,并与成员共同交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尤其是本教学案例中切实贯彻六模块理念,突出了互动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和迁移应用环节,使学生学得活,读得透,写得出。

  教学课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大江保卫战》

  教材分析

  《大江保卫战》这篇文章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 那场洪水我们大部分教师都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年龄小,根本没有接触到当时的情景,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下了功夫,因为我们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也是情,震撼学生的同样是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

  2、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图配音)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日夜兼程,赶赴抗洪第一线,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通过运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快速走进课文中,深切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机和战士们的大无畏精神,使他们受到心灵的震撼,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

  二、互动探究 交流展示

  过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形势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誓死保卫着大堤。

  合作探究(一)

  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下,写写自己的感受,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铮铮铁汉?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他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合作意识。]

  全班交流

  [通过班内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目的。]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读出了什么?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他们不顾的是什么?顾的又是什么?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鏖战”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可以看出什么?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他们不仅勇敢而且乐观,谁来读读战士们的这句话,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战士们不仅喊出了这样乐观的口号,他们还立下了其他令人感动的誓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站着是根伫立的桩、倒下是袋拦洪的沙!

  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战士们用勇敢、乐观谱写了一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抗洪之歌。我们再来看一下人民子弟兵的奋不顾身,再一次向他们致敬。

  歌曲《为了谁》(部分)

  看了以后,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具体、形象、可感的录像,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九江大堤。学生思维被激活了,话匣子打开了。]

  过渡:解放官兵战洪魔、斗恶浪、保大堤时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的事迹,黄晓文就是其中一个。为什么称黄晓文是一个铮铮铁汉呢?

  合作探究(二)

  自由朗读课文第四小节,写下感受,并小组交流。

  生活中我们被刺或者针扎伤时是什么感受?

  能将“扯”换成“拉”“捆”能换成“包”吗?

  黄晓文是被一根铁钉扎进去的,而且扎的很深,可想疼痛程度是多么的令人难以忍受,能不能想象黄晓文拔除铁钉后,坚持肩上扛着沉重的麻包,在稀泥中艰难穿行的情景。

  再读此句,体会黄晓文意志坚强。

  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呀!你还知道其他抗洪英雄的名字吗?

  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精讲点拨

  比较2、4自然段的写法,指导写话。

  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看看这两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比较交流。

  师小结:

  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这是一种面的描写。

  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晓文一个人的行动,这是点的描写。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表现了全体解放军官兵奋力抢险的感人场面,又展示了典型形象奋勇拼搏的动人场景,全面而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子弟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出示图片,(有群像,有特写)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三楼第一幅图和十楼第三幅图)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具体、形象、可感的图片,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抗洪一线。学生思维被激活了,了解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自然会写出一些自己的所得,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

  过渡: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一样 ,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到了救护群众的战斗中去。

  合作探究(三)

  自读文第五小节,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指导朗读。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洪水的大、深,战士们所处的环境的危险……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飞向……”无所畏惧,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激流较量。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让我们再来感受战士们保大堤、救群众的动人场景。你想对抗洪官兵说些什么

  学习第六小节

  1.过渡:同学们,万里长城作证、巍巍大地作证,我们将永远铭记98年的夏天,永远铭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2.齐读第六小节

  三、迁移应用

  同学们,在抗洪抢险最前线的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汶川地震,冲进废墟中抢救人民群众的是人民子弟兵;冲进火海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歹徒面前,第一个挺身而出与歹徒做殊死搏斗的还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就像文中所说哪里“……”他们不愧为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让我们全体起立,向他们表示永远的致敬!歌曲《为了谁》

  作业:

  1、选择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段,尽情地朗读并摘抄,

  2、给在抗洪中牺牲的解放军叔叔写一段你最想说的话。

  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这篇文章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

  我在设计这一教学的时候,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的:

  一、注重阅读感悟

  大江保卫战,通过记叙抗洪救灾的场面,实际上是为了赞美这些人们子弟兵奋不顾身保大堤,英勇救灾的精神。而文中“铮铮铁汉”一词,能充分表现战士们这种精神。因而在“大堤抢险”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抓住了“铮铮铁汉”这一关键词,通过让学生读书,找出第二小节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这些人们子弟兵是一个个“铮铮铁汉”。紧扣住“全然不顾”,战士们“顾的是什么?不顾的又是什么?”,感受战士们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的这种信念,使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这种铮铮铁汉形象有了鲜明的认识。

  二、渗透写作手法。

  本文最显著的写作手法就是点面结合。因而,在学习第二和第四小节的时候,介绍了这一写作手法。并且又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形象的图片中观察,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三、借助课件悟情。

  作为教师,我们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学生却没有这种情感体验我便借助媒体,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感人的录像,一曲《为了谁》激昂的歌,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整堂课上下来,大部分地方都达到了我的预期,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回顾课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从读中感悟,在交流时语言表述不够精炼、简洁。需要平时多加强训练,注意口语表达。

  2、时间有点紧张,因为环节之间连接太紧密,而且音乐多次响起,也使学生的感情被唤起,想说的很多却不能放开时间。一个遗憾,如果教案再割舍一小节可能会好点,但感情上又没有办法割舍,真是两难。

【《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带反思】相关文章: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精选04-06

《大江保卫战》语文教学反思01-21

大江保卫战语文教学反思01-21

大江保卫战的语文教学反思02-05

语文课文《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03-10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03-17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学设计03-25

中学语文课《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03-18

《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第一课时)04-06